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29499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运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代步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其中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的汽车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不管是何种汽车类型都要用到轮毂,轮毂为主要称重部件。现有技术中轮毂输送装置进设有一台翻转机,由于单台的轮毂翻转机工作节拍长,无法满足整条轮毂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现有的轮毂翻转装置工作速度慢,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多台翻转机同时工作可以满足整条生产线的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也获得了进一步提升,实用性较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装置主体,所述输送装置主体串联有多台翻转机,所述输送装置主体包括工装板部件和定位气缸部件,所述工装板部件包括工装板1、工装板Π、工装板m、工装板IV、工装板V,所述定位气缸部件包括定位气缸1、定位气缸π、定位气缸m、定位气缸IV、定位气缸V,所述工装板1、工装板π、工装板m、工装板IV、工装板V的一侧分别设有光电开关
1、光电开关Π、光电开关In、光电开关IV、光电开关V,所述输送装置主体的一端还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带动工装板1、工装板Π、工装板m、工装板IV、工装板V向前移动。
[0005]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述输送装置主体上串联有5台翻转机。
[0006]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工装板1、工装板π、工装板m、工装板IV、工装板V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0007]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定位气缸1、定位气缸Π、定位气缸In、定位气缸IV、定位气缸V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0008]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光电开关1、光电开关π、光电开关m、光电开关IV、光电开关V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0009]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输送装置主体下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
[0010]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架包括多条支腿,所述支腿下部还设有三角固定铁。
[0011]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定位气缸1、定位气缸Π、定位气缸In、定位气缸IV、定位气缸V分别夹紧工装板1、工装板π、工装板m、工装板IV、工装板V。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输送装置主体串联有多台翻转机,所述输送装置主体内设有工装板1、工装板Π、工装板m、工装板IV、工装板V和定位气缸1、定位气缸π、定位气缸m、定位气缸IV、定位气缸V,所述工装板1、工装板π、工装板m、工装板ιν、工装板V的一侧分别设有光电开关1、光电开关Π、光电开关In、光电开关IV、光电开关V,所述输送装置主体的一端还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带动工装板1、工装板Π、工装板m、工装板IV、工装板V向前移动,提供了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多台翻转机同时工作可以满足整条生产线的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也获得了进一步提升,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16]图中:1、工装板I,2、定位气缸I,3、光电开关I,4、定位气缸Π,5、定位气缸ΙΠ,6、定位气缸IV,7、定位气缸V,8、光电开关V,9、电机,10、工装板Π,11、工装板ΙΠ,12、工装板IV,13、工装板V,14、光电开关Π,15、光电开关ΙΠ,16、光电开关IV。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图3所示,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装置主体,所述输送装置主体串联有多台翻转机,所述输送装置主体包括工装板部件和定位气缸部件,所述工装板部件包括工装板11、工装板Π10、工装板m 11、工装板IV12、工装板ν 13,所述定位气缸部件包括定位气缸12、定位气缸Π 4、定位气缸ΙΠ5、定位气缸IV6、定位气缸V 7,所述工装板
11、工装板Π 1、工装板m 11、工装板IV12、工装板V13的一侧分别设有光电开关13、光电开关Π 14、光电开关In 15、光电开关IV16、光电开关V8,所述输送装置主体的一端还设有电机9,所述电机9带动工装板11、工装板Π 1、工装板m 11、工装板IV12、工装板V13向前移动。
[00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述输送装置主体上串联有5台翻转机。
[00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工装板I1、工装板Π10、工装板ΙΠ11、工装板IV12、工装板V13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002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气缸12、定位气缸Π 4、定位气缸m5、定位气缸IV6、定位气缸V 7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00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光电开关13、光电开关Π14、光电开关ΙΠ
15、光电开关IV16、光电开关V8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002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输送装置主体下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
[002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多条支腿,所述支腿下部还设有三角固定铁。
[002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气缸12、定位气缸Π4、定位气缸ΙΠ
5、定位气缸IV6、定位气缸V 7分别夹紧工装板11、工装板Π 10、工装板ΙΠ11、工装板IV12、工装板V13
[00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主体串联有多台翻转机,所述输送装置主体内设有工装板1、工装板Π、工装板m、工装板IV、工装板V和定位气缸1、定位气缸π、定位气缸m、定位气缸IV、定位气缸V,所述工装板1、工装板π、工装板m、工装板IV、工装板ν的一侧分别设有光电开关1、光电开关π、光电开关m、光电开关IV、光电开关V,所述输送装置主体的一端还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带动工装板1、工装板Π、工装板m、工装板IV、工装板ν向前移动,提供了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多台翻转机同时工作可以满足整条生产线的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也获得了进一步提升,实用性较强。
[00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装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主体串联有多台翻转机,所述输送装置主体包括工装板部件和定位气缸部件,所述工装板部件包括工装板I (I)、工装板Π (1)、工装板m (11)、工装板IV (12)、工装板V (13 ),所述定位气缸部件包括定位气缸I (2)、定位气缸Π (4)、定位气缸m (5)、定位气缸IV(6)、定位气缸V(7),所述工装板1(1)、工装板11(10)、工装板111(11)、工装板1¥(12)、工装板¥(13)的一侧分别设有光电开关1(3)、光电开关Π (14)、光电开关ΠΚ15)、光电开关IV(16)、光电开关V(8),所述输送装置主体的一端还设有电机(9),所述电机(9)带动工装板I(I)、工装板Π(10)、工装板m (11)、工装板IV (12)、工装板V (13)向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主体上串联有5台翻转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板I(I)、工装板Π (1)、工装板m (11)、工装板IV (12)、工装板V (13)均位于同一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气缸1(2)、定位气缸Π (4)、定位气缸m (5)、定位气缸IV (6)、定位气缸V (7)均位于同一直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开关1(3)、光电开关Π (14)、光电开关ΠΚ15)、光电开关IV(16)、光电开关V (8)均位于同一直线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主体下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多条支腿,所述支腿下部还设有三角固定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气缸1(2)、定位气缸Π (4)、定位气缸ΙΠ(5)、定位气缸IV(6)、定位气缸V (7)分别夹紧工装板I(1)、工装板11(10)、工装板111(11)、工装板1¥(12)、工装板¥(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主体串联有多台翻转机,所述输送装置主体内设有工装板I、工装板Ⅱ、工装板Ⅲ、工装板Ⅳ、工装板Ⅴ和定位气缸I、定位气缸Ⅱ、定位气缸Ⅲ、定位气缸Ⅳ、定位气缸Ⅴ,所述工装板I、工装板Ⅱ、工装板Ⅲ、工装板Ⅳ、工装板Ⅴ的一侧分别设有光电开关I、光电开关Ⅱ、光电开关Ⅲ、光电开关Ⅳ、光电开关Ⅴ,所述输送装置主体的一端还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带动工装板I、工装板Ⅱ、工装板Ⅲ、工装板Ⅳ、工装板Ⅴ向前移动,提供了一种串联多个翻转机的输送装置,多台翻转机同时工作可以满足整条生产线的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也获得了进一步提升,实用性较强。
【IPC分类】B65G47/248
【公开号】CN205240671
【申请号】CN201521019301
【发明人】刘宗毅, 祁晨泰, 魏奕林, 李华
【申请人】青岛力鼎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