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压滤粗醇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6574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待压滤粗醇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待压滤粗醇罐,其结构是罐体(1)顶部设顶封头(2),底部设底封头(3),底封头(3)外侧四周设支座(4),罐体侧面设人孔(5),顶封头(2)外侧设真空口(6)和进料口(7),底封头(3)外侧中心设放料口(8),罐体(1)侧面上设液位计接口,液位计接口都与液位计连接,罐体(1)侧面下部还设吹气口(15),吹气口(15)连接分配管(16),分配管(16)上开有吹气孔(17),罐体(1)侧面中下部设冷却水进口(18),冷却水进口(18)连接内盘管(19)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冷却水出口(20),冷却水出口(20)位于冷却水进口(18)上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可直观读取罐体内部的液位,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
待压滤粗醇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待压滤粗醇罐。
【背景技术】
[0002]粗醇一般通过压滤机进行压滤,压滤是工业生产中的实现固体、液体分离的手段,应用于化工、陶瓷、石油、医药、食品、冶炼等行业。
[0003]在压滤前,粗醇会储存在粗醇罐中,传统的粗醇罐连接结构往往较复杂,而且粗醇罐为密封不透明结构,操作人员无法直接读取罐体内部的液位,当罐体内液位过高或过低时无法及时采取措施,容易影响生产,对企业造成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待压滤粗醇罐,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简化了连接结构,实现及时观测罐体内部液位。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待压滤粗醇罐,其结构包括罐体,罐体顶部设顶封头,罐体底部设底封头,底封头外侧四周设支座,罐体侧面设人孔,顶封头外侧设真空口和进料口,底封头外侧中心设放料口,罐体侧面上部设第一液位计接口,第一液位计接口下部设第三液位计接口,第三液位计接口下部设第二液位计接口,第二液位计接口下部设第五液位计接口,第五液位计接口下部设第四液位计接口,第四液位计接口下部设第六液位计接口,第六液位计接口位于罐体侧面下部,第一液位计接口、第二液位计接口、第三液位计接口、第四液位计接口、第五液位计接口和第六液位计接口都与液位计连接,罐体侧面下部还设吹气口,吹气口连接分配管的一端,分配管的另一端在罐体内,罐体内的分配管的固定在底封头内侧,分配管上开有吹气孔,罐体侧面中下部设冷却水进口,冷却水进口连接内盘管的一端,内盘管设置在罐体内部,内盘管的另一端连接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出口位于冷却水进口上部。
[0006]优选的,所述的真空口和进料口在水平方向的连线经过顶封头的圆心。
[0007]优选的,所述的第三液位计接口的位置与内盘管顶部齐平。
[0008]优选的,所述的第四液位计接口的位置与内盘管底部齐平。
[0009]优选的,所述的吹气孔的数量为40个。
[0010]优选的,所述的第三液位计接口与吹气口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为45°,吹气口与冷却水进口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为45°,冷却水进口与冷却水出口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为45°,冷却水出口与第三液位计接口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为45°,吹气口和冷却水出口在水平方向的连线经过罐体横截面的圆心,第三液位计接口和冷却水进口在水平方向的连线经过罐体横截面的圆心。
[0011]优选的,所述的第三液位计接口和第四液位计接口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
[0012]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液位计接口、第二液位计接口、第五液位计接口和第六液位计接口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
[00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待压滤粗醇罐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连接液位计可直观读取罐体内部的液位,可及时应对各种情况,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待压滤粗醇罐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6]图中的I是_体、2是顶封头、3是底封头、4是支座、5是人孔、6是真空口、7是进料口、8是放料口、9是第一液位计接口、10是第二液位计接口、11是第三液位计接口、12是第四液位计接口、13是第五液位计接口、14是第六液位计接口、15是吹气口、16是分配管、17是吹气孔、18是冷却水进口、19是内盘管、20是冷却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如图1、2所示,待压滤粗醇罐,其结构包括罐体I,罐体I顶部设顶封头2,罐体I底部设底封头3,底封头3外侧四周设支座4,罐体侧面设人孔5,顶封头2外侧设真空口 6和进料口7,底封头3外侧中心设放料口 8,罐体I侧面上部设第一液位计接口 9,第一液位计接口 9下部设第三液位计接口 11,第三液位计接口 11下部设第二液位计接口 10,第二液位计接口 10下部设第五液位计接口 13,第五液位计接口 13下部设第四液位计接口 12,第四液位计接口 12下部设第六液位计接口 14,第六液位计接口 14位于罐体I侧面下部,第一液位计接口 9、第二液位计接口 10、第三液位计接口 11、第四液位计接口 12、第五液位计接口 13和第六液位计接口 14都与液位计(未图示)连接,罐体I侧面下部还设吹气口 15,吹气口 15连接分配管16的一端,分配管16的另一端在罐体I内,罐体I内的分配管16的固定在底封头3内侧,分配管16上开有吹气孔17,罐体I侧面中下部设冷却水进口 18,冷却水进口 18连接内盘管19的一端,内盘管19设置在罐体I内部,内盘管19的另一端连接冷却水出口 20,冷却水出口 20位于冷却水进口 18上部。
[0019]所述的真空口6和进料口 7在水平方向的连线经过顶封头2的圆心。
[0020]所述的第三液位计接口11的位置与内盘管19顶部齐平。
[0021]所述的第四液位计接口12的位置与内盘管19底部齐平。
[0022]所述的吹气孔17的数量为40个。
[0023]所述的第三液位计接口11与吹气口 15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为45°,吹气口 15与冷却水进口 18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为45°,冷却水进口 18与冷却水出口20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为45°,冷却水出口20与第三液位计接口 11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为45°,吹气口 15和冷却水出口 20在水平方向的连线经过罐体I横截面的圆心,第三液位计接口 11和冷却水进口 18在水平方向的连线经过罐体I横截面的圆心。
[0024]所述的第三液位计接口11和第四液位计接口 12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
[0025]所述的第一液位计接口9、第二液位计接口10、第五液位计接口 13和第六液位计接口 14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
[002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待压滤粗醇罐,其特征包括罐体(I),罐体(I)顶部设顶封头(2),罐体(I)底部设底封头(3),底封头(3)外侧四周设支座(4),罐体侧面设人孔(5),顶封头(2)外侧设真空口(6)和进料口(7),底封头(3)外侧中心设放料口(8),罐体(I)侧面上部设第一液位计接口(9),第一液位计接口(9)下部设第三液位计接口(II),第三液位计接口(II)下部设第二液位计接口(10),第二液位计接口(10)下部设第五液位计接口(13),第五液位计接口(13)下部设第四液位计接口( 12),第四液位计接口( 12)下部设第六液位计接口( 14),第六液位计接口(14)位于罐体(I)侧面下部,第一液位计接口(9)、第二液位计接口(10)、第三液位计接口(11)、第四液位计接口(I2)、第五液位计接口(13)和第六液位计接口( 14)都与液位计连接,罐体(I)侧面下部还设吹气口( 15),吹气口( 15)连接分配管(16)的一端,分配管(16)的另一端在罐体(I)内,罐体(I)内的分配管(16)的固定在底封头(3)内侧,分配管(16)上开有吹气孔(17),罐体(I)侧面中下部设冷却水进口(18),冷却水进口(18)连接内盘管(19)的一端,内盘管(19)设置在罐体(I)内部,内盘管(19)的另一端连接冷却水出口(20),冷却水出口(20)位于冷却水进口(18)上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压滤粗醇罐,其特征是所述的真空口(6)和进料口(7)在水平方向的连线经过顶封头(2)的圆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压滤粗醇罐,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三液位计接口(II)的位置与内盘管(19)顶部齐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压滤粗醇罐,其特征是所述的第四液位计接口(12)的位置与内盘管(19)底部齐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压滤粗醇罐,其特征是所述的吹气孔(17)的数量为40个。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压滤粗醇罐,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三液位计接口(11)与吹气口(15)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为45°,吹气口(15)与冷却水进口(18)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为45°,冷却水进口(18)与冷却水出口(20)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为45°,冷却水出口(20)与第三液位计接口(II)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为45°,吹气口(15)和冷却水出口(20)在水平方向的连线经过罐体(I)横截面的圆心,第三液位计接口(II)和冷却水进口(18)在水平方向的连线经过罐体(I)横截面的圆心。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压滤粗醇罐,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三液位计接口(II)和第四液位计接口(12)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压滤粗醇罐,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液位计接口(9)、第二液位计接口(10)、第五液位计接口(13)和第六液位计接口(14)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
【文档编号】B65D90/48GK205499896SQ201620121566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5日
【发明人】吴胜刚
【申请人】江苏森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