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出成型机夹模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2238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射出成型机夹模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模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射出成型机夹模结构改良。
前述参考案在操作的过程中不管是夹模或者是开模皆有动作繁琐而耗时的缺点,以下即加以分析说明1.动作闭模时其必需先如其图3所示地启动上油压缸,使上模固定座下降,而后启动侧油压缸使夹模如图4所示地位移至上模固定座上方,再如图5所示地启动下油压缸,使下模固定座上升而将上模固定座推抵于夹模下方,即使得位在上、下模固定座之间的上、下模具夹固,以利成型。
2.成型完毕开模时当成型完毕以后,其必需先释放下油压缸的压力,并且启动上油压缸而使上、下模固定座一起下降,待模具下降至预设的感测器(图中未示位置),即启动侧油压缸而使夹模往外移开,再启动上油压缸将上模固定座连同上模具往上位移而开模,而完成开模动作。简言的,参考案的闭模及开模动作皆需要三个动作才能完成,并且每次成型皆需要这些繁琐的步骤,以至于成型耗时、效率差而成本高。
而参考案除了上述夹模过程步骤太多所导致的诸多缺点以外,其亦具有无法同时成型不同高度的产品的限制由其专利附图所示可知,为了提高成型效率,通常于机台上至少设有两组并列的模具,其又必需藉由感测器感应才能启动侧油压缸开模,故两并列模具的高度必需相同,否则两模具下降的高度不同,无法判断是否应该要启动侧油压缸,但如此一来,其所欲成型的产品以及模具规格即受到限制。又,发泡原料的扩张性极高,在固化的成型过程中,只要有空间即会向外扩张,故倘若两组模具的高度差太多,当其下欲开模而下降时,感测器刚好感测到已成型好的该组模具而打开,另一组模具亦会跟著打开,致使尚未固化的成品继续扩张而变形,导致品质不良的情形。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杆组动作一半时的前视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完全闭模状态的前视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于不同高度的模具时的部份前视示意图。
上述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动作的概述,其详细结构则述及如后请复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上模固定座40是为一供各导引柱11穿过的块体,而所述的连杆组30则设有一固定于上压缸12的压缸轴底端的上固定块31、分设于上模固定座40顶部两侧的下固定块32、枢设于上固定块31两端的第一连杆33、枢设于下固定块32上的第三连杆35、枢设连接于第一连杆33及第三连杆35自由端之间的第二连杆34,该第二连杆34略呈三角形,其中一端角并且枢设于机台10,而由附图所示可知,该第一连杆33与第二连杆34之间是以第一轴杆36枢设,而第二连杆34与第三连杆35之间则是藉由第二轴杆37枢设,第二连杆34与机台10之间则是以第三轴杆38枢设,该第三轴杆38、以及下固定块32与第三连杆35枢设的枢点并且呈一直线,而各连杆皆是位于上固定块31与下固定块32之间,又由图4所示可知,该第一连杆33的设置位置,是当第二二连杆34往下摆动使第二轴杆37、第三轴杆38以及下固定块32呈一直线时,该第一连杆33恰呈水平,亦即第一连杆33两端的枢点是呈水平状。
当欲成型之初,启动上压缸12,使其压缸轴如图3所示地下降,第二连杆34即以第三轴杆38为轴心往上偏摆,促使第三连杆35的底端推下下固定块32向下位移,至第三连杆35两端的枢点呈上下一直线时(如图4所示),即是下固定块32的最低位置,而后启动下压缸20,使其驱动下模具21往上升而与位在上模固定座40底部的上模具41闭合,再将下压缸20予以定压,由于此时连杆组30的第三连杆35与第二连杆34的枢点呈一直线,故其受到下压缸20的推顶力亦不至于弯曲,即使得上、下模具4121受到连杆组30与下压缸20的推顶而呈紧闭状态,即可以进行射出成型作业。当成型完毕,只要启动上压缸12使上模具41打开,即可以取出成品,而欲作第二次成型作业时,由于下压缸20已定压故下模具21已处于预定位置,此时只要再启动上压缸12驱使上模具41下降即可。
由上述可知,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在初次成型闭模时,只要启动上压缸12使上模固定座40连同上模具41下降,再启动下压缸20使下模具21上升即可,而开模时则只要使上模具41往上升起即可,故其动作极为单纯,而节省工时;尤其是作第二次以后的成型作业时,只要启动上压缸41即可以闭模、开模,其动作更单纯而可以大幅缩减其不必要的动作行程,进而大幅地缩短工时、提高效率以及成本。
简言之,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连杆组撑开的后即知其预定闭模位置,的后仅藉由上压缸作闭模、与开模等动作,故其只要在初始试模阶段将各下压缸的压力设定好即可,而如此的作业设计可以同时生产不同高度的模具组,请参阅图5所示只要在连杆组30将上模具41往下推出的后,各别将下模具21推出,并将分别顶撑各下模具21的下压缸20予以定压,即可获得定位,尔后连杆组30只要下降到预定高度即可以闭模,故模具成型成品的高度并不受到限制,生产者可以依其所欲生产的成品或者订单量制订模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大幅简化射出成型的夹模动作,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并且其成型模具的高度不受限制,生产者更可以灵活应用,故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已可以改进公知缺点而具有进步性。
权利要求1.一种射出成型机夹模结构改良,其是于机台的顶、底部之间设有数根平行的导引柱,机台的底部组装有数只下压缸,下压缸的压缸轴往上突伸组装有下模具,而机台的顶部中间则组装有一纵向延伸的上压缸,另于各导引柱上穿设一可以呈上下滑移的上模固定座,该上模固定座的底部则设有与下模具相应的上模具,其特征在于上压缸的压缸轴朝下突伸并且组装两组连杆组,两组连杆组的底端则分别枢设于上模固定座顶部两侧,该连杆组包括与所述上压缸的压缸轴枢设的第一连杆、与上模固定座枢设的第三连杆、枢设连接于第一连杆及第三连杆自由端之间的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略呈三角形,其中一端角并且枢设于机台,而当第三连杆拉直使上模固定座降至最低位置时,第三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第二连杆与机台之间、以及第三连杆与上模固定座之间的枢点是呈上下一直线状。
专利摘要一种射出成型机夹模结构改良,机台的顶、底部之间设有数根纵向的导引柱,机台的底部组装有数只下压缸,下压缸的压缸轴往上突伸并且组装有下模具,而机台的顶部中间则组装有一纵向延伸的上压缸,上压缸的压缸轴朝下突伸并且组装一组连杆组,连杆组的底端则固定一可以沿著导引柱升降的上模固定座,上模固定座的底部设有上模具以与所述的下模具相对应,该连杆组是由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所组成,当第一次成型而欲闭模时,启动上压缸,透过撑开的连杆组将上模固定座往下推移,再将下模具往上推移而使上、下模具闭合即可射出成型。
文档编号B29C45/68GK2550159SQ0224164
公开日2003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6日
发明者田瑞渊 申请人:田瑞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