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条带卷绕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橡胶条带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769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橡胶条带卷绕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橡胶条带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条带卷绕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一种橡胶条带卷绕装置,该橡胶条带卷绕装置能够提高通过绕圆柱体螺旋卷绕橡胶条带而形成的卷绕体的精度和质量。
背景技术
由于充气轮胎视不同部位而要求具有不同特性,其由多种橡胶构件构成,所述橡胶构件诸如为具有不同成分和截面的胎面橡胶、胎侧橡胶、紧固橡胶、缓冲层隔离橡胶、内衬橡胶等。
近年来,提出通过使用所谓的条带卷绕方法来螺旋地卷绕橡胶条带而形成各种轮胎橡胶构件。如公开号为No.2000-94542的日本专利申请所述。
在该条带卷绕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0所概略示出的,当将未硫化的橡胶条带b由送出辊a供应至圆柱体c的外周面cs时,该送出辊a随着圆柱体c的旋转沿圆柱体c的轴向横向移动。由此,形成了其中橡胶条带b部分重叠并螺旋卷绕的卷绕体d。该圆柱体c包括一个用于形成轮胎的成形器以及一个形成于该成形器上的轮胎构件。
为了获得卷绕体d在截面上的目标形状,在卷绕期间精确控制送出辊a的横向移动量和移动速度是重要的。
在传统的条带卷绕方法中,在将送出辊a的轴线保持平行于圆柱体c的轴线的同时,将送出辊a在圆柱体c的轴向i上横向移动。另一方面,橡胶条带b部分重叠并相对轴向i成一定角度顺次通过。
因此,如图11以夸张方式示出的那样,送出辊a和圆柱体c之间的扭力k作用于橡胶条带b上,且由此,橡胶条带b以小于送出辊a之移动量的移动量通过。因此,随着卷绕操作的进行,实际通过的橡胶条带b的位置和送出辊a的位置之间的偏差增大。此后,在所述偏差到达其极限时的一定卷绕圈数(m)处,橡胶条带沿横向作较大偏移并赶上送出辊a的位置。该现象进行重复,进而橡胶条带b以不一致的间距进行卷绕,从而橡胶条带b不能以目标间距P卷绕。因此,存在卷绕体d的目标截面形状扭曲变形的问题,而这使得卷绕体d的精度和质量变差,在经硫化的轮胎表面产生诸如裸露等缺陷以及使得轮胎均匀性变差。
另一方面,可在形成用于自动两轮车辆的胎面橡胶中使用该条带卷绕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使用中央部分直径大于两端部分直径的鼓作为圆柱体c。当圆柱体c具有非线性圆柱形轮廓形状时,如果绕该圆柱体c外周表面卷绕橡胶条带b,则在橡胶条带b中产生大的扭力和误差,并存在卷绕体d的质量和精度变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基于在送出辊进行横向移动的同时改变送出辊的轴线倾斜角度的结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橡胶条带卷绕体的方法以及一种橡胶条带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能够抑制橡胶条带的扭力,能够提高卷绕精度,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精度、且具有稳定地接近目标的截面形状的卷绕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中所述发明为一种橡胶条带卷绕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未硫化的橡胶条带由送出辊供应至旋转的圆柱体的外周表面,其中所述送出辊在圆柱体的轴向上横向移动,从而螺旋卷绕该橡胶条带而形成卷绕体,其特征在于,在限定为与通过圆柱体的轴线的平面平行且通过送出辊的轴线的平面的倾斜基准平面中,保持所述送出辊使其可相对倾斜基准线以0到45度之间的倾斜角度(α)而正向和负向倾斜,其中所述倾斜基准线通过将送出辊的长度二等分的、位于轴线上的二等分点且平行于圆柱体的轴线,
所述送出辊在改变所述倾斜角度的同时横向移动。
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发明为一种橡胶条带卷绕装置,其中将未硫化的橡胶条带由送出辊供应至旋转的圆柱体的外周表面,其中所述送出辊在圆柱体的轴向上横向移动,从而螺旋卷绕该橡胶条带而形成卷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条带卷绕装置包括一个具有送出辊的施料器,所述施料器包括横向移动装置,其沿平行于圆柱体的轴线的X轴方向横向移动所述送出辊,纵向移动装置,其沿与所述X轴方向成直角相交的Z轴方向朝所述圆柱体前后移动所述送出辊,以及倾斜装置,其用于将所述送出辊相对倾斜基准线以一倾斜角度(α)绕垂直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Z轴方向的基准轴线而正向和负向倾斜,其中所述倾斜基准线沿X轴方向延伸通过将送出辊长度二等分的、位于送出辊轴线上的二等分点且平行于圆柱体的轴线。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结构,其可抑制橡胶条带的扭力,以提高卷绕精度并形成高质量、高精度且具有稳定地接近于目标的截面形状的卷绕体。


图1为本发明橡胶条带卷绕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为卷绕装置的施料器的放大侧视图;图3为施料器的立体图;图4为用于说明倾斜基准平面与送出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5为示出了基准轴线未通过二等分点时的送出辊的运动原理图;图6为用于说明送出辊的倾斜运动的截面视图;图7为示出了使用该施料器形成自动两轮车辆轮胎的胎面橡胶所用的卷绕体的情况的立体图;
28图8为用于说明该时刻送出辊的运动的截面视图;29图9为施料器的另一示例的原理性侧视图;30图10为用于说明条带卷绕方法的现有技术的立体图;31图11为用于说明一现有问题的截面视图;32图12为用于说明另一现有问题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33下面结合图示示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为本发明橡胶条带卷绕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为该卷绕装置的施料器的放大侧视图。图3为该施料器的立体图。
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橡胶条带卷绕装置1设置于橡胶挤压机11和可旋转地支撑一圆柱体4的成形装置13之间。由橡胶挤压机11挤出的未硫化的带状橡胶条带3螺旋卷绕于圆柱体4的外周表面S,从而形成卷绕体5。
3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圆柱体4包括一个用于形成轮胎胎面的直圆柱形成形器6以及一个形成于成形器6上的胎面加强层7,该胎面加强层7例如为一带束层。用于作为轮胎橡胶构件的胎面橡胶的卷绕体5形成在圆柱体4的外表面S上。
36卷绕装置1包括一个不可伸张的传送带J,该传送带通过多个辊R引导而使该传送带J可行进。将橡胶条带3粘附并保持到传送带J的一个表面上并进行传送。更具体地,所述卷绕装置1包括37(1)装载器14,用于将由橡胶挤压机11送出的橡胶条带3的前端装载在所述传送带J上,38(2)累积器15,其用于通过将传送带J折回而累积橡胶条带3,以及39(3)施料器17,其具有送出辊16,该送出辊将橡胶条带3送出至圆柱体4,且在圆柱体4的旋转过程中沿作为轴向i的X轴方向横向移动而螺旋卷绕橡胶条带3。
装载器14包括一个装载辊Ra,该装载辊可通过缸18的膨胀和收缩而移位,从而使该装载辊Ra可与橡胶挤压机11的下压延辊11a接近和分离。当装载辊Ra接触时,粘附于下压延辊11a的橡胶条带3的前端被装载到传送带J上。
累积器15包括一个前送路径累积器15A,传送带J在其中由橡胶挤压机向成形装置行进;以及一个后送路径累积器15B,传送带J在其中由成形装置返回。累积器的前送路径累积器15A包括在上部位置处设置成一横行的前送路径的上辊R1U,以及在该上辊R1U下方处设置成一横行的前送路径的下辊R1L;且传送带J以交错形式行进,同时被布设在上辊R1U和下辊R1L之间。类似地,后送路径累积器15B包括在上部位置处设置成一横行的后送路径的上辊R2U,以及在该上辊R2U下方处设置成一横行的后送路径的下辊R2L;且传送带J以交错形式在上辊R2U和下辊R2L之间布设。此时,前送路径和后送路径的上辊R1U和R2U由固定的框架19A和19B枢转地支撑,且前送路径和后送路径的下辊R1L和R2L由可竖直移动的竖直移动框架19C和19D枢转地支撑。
卷绕装置1包括第一电动机M1,其同步于橡胶挤压机11连续驱动传送带J;以及第二电动机M2,其同步于成形器间歇地驱动传送带J。当成形器6停止时,累积在后送路径累积器15B中的传送带J通过由第一电动机M1驱动的辊的旋转而取出,橡胶条带3粘附至传送带J且随后传送带J自动在该前送路径累积器15A中累积。另一方面,在成形器6运转期间,具有累积在前送路径累积器15A中的橡胶条带的传送带J通过由第二电动机M2驱动的辊的旋转而取出,且将橡胶条带3由送出辊16供应至圆柱体4。
接下来,如图2和3所示,施料器17包括(I)横向移动装置21,其沿平行于轴向i的X轴方向横向移动送出辊16,(II)纵向移动装置22,其沿与所述X轴方向垂直的Y轴方向朝向圆柱体4前后移动送出辊16,以及(III)倾斜装置23,其相对于X轴方向的倾斜基准线xj,而绕Z轴方向的基准轴线zi正向和负向地倾斜该送出辊16,该Z轴方向垂直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
横向移动装置21包括一个沿X轴方向设置的横向导轨21A以及一个由该横向导轨21A引导且可横向移动的横向移动台21B。横向移动台21B经由现有结构的驱动力传递装置连接至一电动机(图未示),所述现有结构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例如为滚珠螺旋机构、齿轮连接机构以及带连接机构等。通过控制电动机的旋转,横向移动台21B可按所要求的速度前后移动所要求的距离。
纵向移动装置22包括一个放置于横向移动台21B上且沿Z轴方向延伸的纵向导轨22A,以及一个由该纵向导轨22A引导且可朝向成形器6前后移动的纵向移动台22B。与横向移动台21B相类似,纵向移动台22B也经由现有结构的驱动力传递装置连接至一电动机(图未示),所述现有结构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例如为滚珠螺旋机构、齿轮连接机构以及带连接机构等。通过控制电动机的旋转,纵向移动台22B可按所要求的速度前后移动所要求的距离。
倾斜装置23包括一个竖立于纵向移动台22B上的支撑轴23A,以及一个由该支撑轴23A支撑的倾动台23B。支撑轴23A可枢转地连接到倾动台23B上,使得该倾动台23B可关于基准轴线zi倾斜,该基准轴线zi是支撑轴23A的轴线23i。一驱动电动机(图未示)连接于倾动台23B,该电动机以任意速度绕基准轴线zi旋转,且其旋转角度由诸如编码器的角度传感器检测并控制。横向移动装置21和纵向移动装置22可互换。即,横向移动台21B可置于纵向移动台22B上而使横向移动台21B可横向移动,且倾动台23B可枢转地连接到横向移动台21B而使该倾动台23B能够倾斜。
在此实施例中,桌状框架26竖立在倾动台23B上,且在倾动台23B上还具有条带引导件25,其上形成有多个包括送出辊16的辊R。在此实施例中,在所述条带引导件25中,辊R可枢转地安装在框架26上的长板状支撑臂27上。辊R至少包括置于支撑臂27的前端的送出辊16,以及一个大直径的驱动辊28,该驱动辊28与第二电动机M2相关联同步于成形器6的旋转而驱动传送带J。
如图4所示,在施料器17中,将与通过圆柱体4的轴线i的平面4S相平行且通过送出辊16的轴线16i的平面16S定义为倾斜基准平面29,且将送出辊16保持在倾斜基准平面29中而使送出辊16可倾斜。更具体来说,送出辊16的轴线16i置于垂直于Z轴方向的倾斜基准平面29中。此时,在本实施例中,平面4S形成为使得来自送出辊16的橡胶条带3通过与圆柱体4相接触的接触位置Q。保持送出辊16使其可相对于倾斜基准线N在倾斜基准平面29上以0到45度的倾斜角度α正向和负向倾斜。在此,“倾斜基准线N”表示通过轴线16i上的点No(二等分点),并沿X轴方向延伸的直线,其中该点No是将送出辊16的长度二等分的点。本实施例示出了平面4S与倾斜基准平面29为不同表面的情况。但是,倾斜基准平面29也可通过圆柱体4的轴线i,即,倾斜基准平面29和平面4S也可以为同一平面。
本实施例示出了基准轴线zi通过二等分点No的情况。这便于对送出辊16的倾斜运动进行控制。如果基准轴线zi未通过二等分点No,如图5所示,则由于倾斜运动而在二等分点No处产生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误差x和y,这样总是需要通过横向移动装置21和纵向移动装置22来校正误差,并由此将控制复杂化。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倾斜运动绕基准轴线zi沿竖直的Z轴方向实现。这样,作用于基准轴线zi的载荷得以减小,倾斜操作的精度和平滑性得以提高,进而装置的耐久性得以提高。
施料器17还包括控制装置30,其控制横向移动装置21、纵向移动装置22和倾斜装置2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当绕已经形成于圆柱体4上的卷绕体部分5A卷绕并重叠橡胶条带时,控制装置30按照所述卷绕体部分5A的已卷绕和重叠的表面5AS的倾斜度来改变送出辊16的倾斜角度α。即,控制装置30横向移动送出辊16,且根据已卷绕和重叠的表面5AS相对于X轴方向的倾斜角度αc来改变送出辊16的倾斜角度α。此时,优选的是,存储圆柱体4回转一圈时送出辊16的横向移动量,并在圆柱体4每旋转一次都控制送出辊16的倾斜角度α。如果圆柱体4的外周表面具有大致直圆柱形状,如本实施例中的那样,则优选送出辊16的二等分点No沿一条朝X轴方向延伸的走行线L横向移动。
通过以此方式控制倾斜角度α,圆柱体4和送出辊16之间的橡胶条带3的扭力得以减小,且橡胶条带3的卷绕精度得以提高。因此,可以形成高质量、高精度且具有稳定地接近目标之截面形状的卷绕体5。
为了更有效地展示本申请的效果,如图2所示,优选地,接触位置Q相对平面4S的角度θ设定为60度或更小,更优选设定为30度或更小。上述效果有随着角度θ的增大而劣化的趋势。因此,最优选的是将平面4S设置在通过接触位置Q的位置(θ≈0度)。
送出辊16的倾斜角度的上限为45度。如果倾斜角度α超过45度,则可能出现橡胶条带3在送出辊16上滑移、橡胶条带3的位置偏移、橡胶条带3的变形增大以及不能获得高质量、高精度且具有稳定地接近目标之截面形状的卷绕体5的不利情况。因此,倾斜角度α的上限为40度或更小是优选的。
根据已卷绕并重叠的表面5AS的倾斜角度αc改变送出辊的倾斜角度α。这意味着倾斜角度α以如下方式设定为倾斜角度αc的函数(α=f(αc)),即倾斜角度α为倾斜角度αc的0.5倍,且倾斜角度α与倾斜角度αc相匹配。对此函数来说,也可采用除了线性函数之外的各种函数。
图7和图8示出了使用施料器17形成自动两轮车辆的轮胎胎面橡胶所用的卷绕体5的情况。在此实施例中,圆柱体4具有鼓状轮廓形状,其中央部分直径大于两端部分的直径。
通过控制装置30来控制横向移动装置21、纵向移动装置22和倾斜装置23。送出辊16的倾斜角度α依照圆柱体4的轮廓线改变,同时横向移动送出辊16。此时,在本示例中,横向移动送出辊16使送出辊16的二等分点No在所述的平行于圆柱体4的轮廓线的一条走行线L上通过。由此,送出辊16和圆柱体4之间的距离变得恒定,且可进一步抑制橡胶条带3的扭力。或者,可横向移动送出辊16使得二等分点No在平行于圆柱体4的轴线4i的一条走行线L上通过。
在本示例中,倾斜基准平面29和平面4S是同一表面,但倾斜基准平面29和平面4S也可以是不同的两个表面。
图9示出了施料器17的另一示例。该施料器17支撑纵向移动装置22的纵向移动台22B而使纵向移动台22B可前后移动,且在本示例中,Y轴方向是竖直方向。Z轴方向取纵向方向,倾斜装置23的倾动台23B被支撑为使得倾动台23B可绕水平基准轴线zi倾斜。送出辊16的轴线16i置于与水平的Z轴方向垂直的倾斜基准平面29上。因此,送出辊16可在改变倾斜角度α的同时在竖直基准平面29内横向移动。
尽管上面已经描述了具体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所示实施例,且本发明可进行各种修改并以各种方式实施。橡胶条带的卷绕体不限于用于轮胎的橡胶材料,该橡胶卷绕体也可以适用于各种目的的橡胶材料。
本发明的示例轮胎A使用根据本发明的送出辊可倾斜的橡胶卷绕装置,将一橡胶条带螺旋卷绕在一成形器上以形成四轮车辆轮胎胎面橡胶所用的卷绕体,该成形器上预先根据表1所示规格说明形成了带束层。使用该卷绕体,制作了客车用子午线轮胎的模型,并且比较和评价轮胎均匀性以及外周表面上的缺陷产生状况。
该成形器具有直圆柱形的形状。在传统示例A1中,在本发明的示例轮胎A1到A3中,送出辊16横向移动使其二等分点No通过平行于成形器轴线4i的走行线(直线)。
(1)缺陷产生状态;视觉检查每个示例中30个轮胎每一个的胎面外表面上的裸露情况,并按照下述基准A、B和C进行评价。
A没有发现有裸露产生。
B发现小缺陷(轻微级别,无需修正)。
C发现严重缺陷(严重级别,需要修正)。
(2)均匀性使用力变化(FV)测试器,在JASO C607标准下测量平均力变化RFV(O.A.),并且记录每个示例的30个模型轮胎的平均值。
表1

本发明的示例轮胎B使用所述橡胶卷绕装置,根据表2所示规格说明形成自动两轮车辆轮胎胎面橡胶所用的卷绕体。使用该卷绕体,制作轮胎尺寸为190/55R17的自动两轮车辆轮胎的模型,并且比较和评价轮胎均匀性以及外周表面上的缺陷产生状况。
该成形器具有鼓状轮廓形状,且其中央部分处的直径DC和其各相对端部处的直径Ds的差为120mm,成形器的宽度为185mm。在传统示例B1以及本发明的示例轮胎B1中,其二等分点No沿通过平行于成形器轴线4i的走行线(直线)横向移动。本发明的示例轮胎B2中,送出辊16的二等分点No沿通过平行于成形器轮廓线的走行线(凸曲线)横向移动。
缺陷产生情况和均匀性的评价基准与本发明示例轮胎A相同。
表2

权利要求
1.一种橡胶条带卷绕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未硫化的橡胶条带(3)由沿一圆柱体(4)的轴向横向移动的一送出辊(16)供应至旋转着的该圆柱体(4)的外周表面,从而螺旋卷绕该橡胶条带(3)而形成卷绕体(5),其中,在一倾斜基准平面(29)中,其中该倾斜基准平面(29)被限定为平行于通过该圆柱体(4)的轴线(4i)的平面(4S)且通过送出辊(16)的轴线(16i)的一平面,保持所述送出辊(16)使其能够相对倾斜基准线(N)以0到45度的倾斜角度(α)而正向和负向倾斜,其中所述倾斜基准线(N)通过位于轴线(16i)上的、将送出辊(16)长度二等分的二等分点(No)且平行于圆柱体(4)的轴线(4i),所述送出辊(16)在改变所述倾斜角度(α)的同时横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橡胶条带卷绕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送出辊(16)的倾斜运动的中心轴线(zi)通过所述二等分点(No)。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橡胶条带卷绕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将所述橡胶条带(3)绕已经形成于所述圆柱体(4)上的卷绕体部分(5A)卷绕和重叠时,所述送出辊(16)按照该卷绕体部分(5A)的已卷绕和重叠的表面的倾斜度来改变角度(α)。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橡胶条带卷绕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送出辊(16)按照所述圆柱体(4)的外周表面的轮廓形状改变角度(α)。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橡胶条带卷绕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送出辊(16)横向移动使得该送出辊(16)的二等分点(No)在平行于所述圆柱体(4)的轴线(4i)的一条走行线上通过。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橡胶条带卷绕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送出辊(16)横向移动使得该送出辊(16)的二等分点(No)在平行于所述圆柱体(4)的轮廓线的一条走行线上通过。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橡胶条带卷绕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通过圆柱体(4)的轴线(4i)的平面(4S)通过来自送出辊(16)的橡胶条带(3)开始与圆柱体(4)相接触的一接触位置Q。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橡胶条带卷绕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倾斜基准平面(29)为一个水平平面。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橡胶条带卷绕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圆柱体(4)每旋转一圈都存储送出辊(16)的横向移动量,并且在圆柱体(4)每旋转一圈都按照所述横向移动量来控制送出辊(16)的倾斜角度(α)。
10.一种橡胶条带卷绕装置,其中将未硫化的橡胶条带(3)由在一圆柱体(4)的轴向上横向移动的送出辊(16)供应至旋转的该圆柱体(4)的外周表面,从而螺旋卷绕该橡胶条带(3)而形成卷绕体(5),其中,所述橡胶条带卷绕装置包括一个具有所述送出辊(16)的施料器(17),所述施料器(17)包括横向移动装置(21),其沿平行于圆柱体(4)的轴线(4i)的X轴方向横向移动所述送出辊(16),纵向移动装置(22),其沿与所述X轴方向成直角相交的Y轴方向朝所述圆柱体(4)前后移动所述送出辊(16),以及倾斜装置(23),其用于将所述送出辊(16)相对于一倾斜基准线(N)以一倾斜角度(α)绕垂直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Z轴方向的基准轴线(zi)而正向和负向倾斜,其中所述倾斜基准线(N)沿X轴方向延伸并通过轴线(16i)上的一二等分点(No),该二等分点将送出辊(16)的长度二等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橡胶条带卷绕装置,其中,所述基准轴线(zi)通过所述二等分点(No)。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橡胶条带卷绕装置,其中,所述施料器(17)还包括控制装置(30),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横向移动装置(21)、纵向移动装置(22)以及倾斜装置(23),在一倾斜基准平面(29)中,在橡胶条带(3)卷绕和重叠在已经形成于所述圆柱体(4)上的卷绕体部分(5A)上时,所述控制装置(30)按照该卷绕体部分(5A)的已卷绕和重叠的表面的倾斜度来改变送出辊(16)的倾斜角度(α),其中该倾斜基准平面(29)被限定为与通过圆柱体(4)的轴线(4i)的平面(4S)相平行且通过送出辊(16)的轴线(16i)的一平面。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橡胶条带卷绕装置,其中,所述施料器(17)还包括控制装置(30),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横向移动装置(21)、纵向移动装置(22)以及倾斜装置(23),在一倾斜基准平面(29)中,所述控制装置(30)按照圆柱体(4)的外周表面的轮廓形状来改变送出辊(16)的倾斜角度(α),其中所述倾斜基准平面(29)被限定为与通过圆柱体(4)的轴线(4i)的平面(4S)相平行且通过送出辊(16)的轴线(16i)的一平面。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橡胶条带卷绕装置,其中,所述送出辊(16)横向移动使得该送出辊(16)的二等分点(No)在平行于所述圆柱体(4)的轴线(4i)的一条走行线上通过。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橡胶条带卷绕装置,其中,所述送出辊(16)横向移动使得该送出辊(16)的二等分点(No)在平行于所述圆柱体(4)的轮廓线的一条走行线上通过。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橡胶条带卷绕装置,其中,所述基准线(zi)沿竖直方向延伸。
全文摘要
将未硫化的橡胶条带(3)由一沿圆柱体(4)的轴向横向移动的送出辊(16)供应至旋转的该圆柱体(4)的外周表面,从而螺旋卷绕该橡胶条带(3)而形成卷绕体(5)。在限定为与通过圆柱体(4)的轴线(4i)的平面(4S)相平行且通过送出辊(16)的轴线(16i)的平面的倾斜基准平面(29)中,保持所述送出辊(16)使其能够相对倾斜基准线(N)以0到45度的倾斜角度(α)而正向和负向倾斜,其中所述倾斜基准线(N)平行于圆柱体(4)的轴线(4i)。所述送出辊(16)在改变所述倾斜角度(α)的同时横向移动。
文档编号B29D30/60GK1760020SQ20051011283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4日
发明者林典男, 鬼松博幸, 三木洋二郎 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