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5384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roll-rod),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其中隔离件(insulator)与支架整体地模制,以便更高效地使大位移振动和小位移振动衰减。
背景技术
汽车主要采用单壳体车身(monocoque body)而非车架式车身(frame body),单壳体车身重量轻且生产率卓越。在单壳体车身的结构中,去掉了附加的车架,并且在单壳体车身中,位于发动机和变速器彼此接合处的动力系直接安装在车身的发动机舱上。因此,由于在单壳体车身中车身自身充当车架,所以悬架和底盘部件分别安装在单壳体车身上,但是要防止动力系的振动直接传递到车身,并且将副车架安装在车辆的下部上,以便在车辆碰撞时分散冲击。悬架设备和转向设备安装在副车架上,该副车架通过摇动稳定杆连接到动力系的下部。也即,如图Ia所示,发动机支座4和变速器支座1安装在车身的两侧上,以支撑动力 2系的载荷,并且安装在副车架3上的摇动稳定杆100分担动力系2的位移控制和振动衰减。公知摇动稳定杆100的结构如图Ib所示。参见图lb,摇动稳定杆100包括摇动稳定杆本体50、前隔离件10a、支架20、后隔离件10b、端部板30和紧固螺栓40。摇动稳定杆本体50呈杆状。衬套60接合到摇动稳定杆本体50前部,摇动稳定杆本体50的前部从副车架3突出并且接合到动力系2,并且内部管道50a从插入到副车架3内的摇动稳定杆本体 50的后部的端部表面A突出。前隔离件10a、支架20、后隔离件10b、端部板30和紧固螺栓 40依次安装在内部管道50a上。前隔离件IOa和后隔离件IOb由弹性材料制成,且通过在支架20中形成的分隔壁20a而被分隔。此外,紧固螺栓40对端部板30进行紧固并穿过内部管道50a,且紧固螺栓40的端部突出,以便通过螺母41进行固定。因此,在支架20被固定到副车架3的地方,前隔离件IOa和/或后隔离件IOb根据摇动稳定杆本体50的运动和振动而被弹性地压缩。也即,当车辆向前运动时,后隔离件IOb通过惯性根据动力系2的位移而被压缩, 以便执行衰减功能,并且当车辆向后运动或减速时,前隔离件IOa被压缩以便执行衰减功能。同时,由于在公知的摇动稳定杆中作为弹性本体的隔离件彼此分离,因此并不产生拉伸载荷,而是只有压缩载荷作用在每一个隔离件上,因此,公知的摇动稳定杆在耐用性方面是有利的。
然而,在水平地施加压缩力的情况下,振动衰减率变差,从而使衬套60受到扭曲或挤压,并且难以控制依赖于振动特性的衰减。特别而言,由于隔离件简单地按照不具有弯曲的桶状进行制造,所以对小位移振动的衰减效率变差。另外,装配过程并不简单,并且当以扭曲状态安装隔离件时,会发生装配误差。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其通过整体地配置各隔离件而简化了结构,并且提高了依赖于振动特性的衰减效率。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可以包括内部管道,所述内部管道从摇动稳定杆本体的端部表面突出,并且穿过联接到支架的隔离件,并且端部板可以接合到所述内部管道的后侧;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安装为将所述端部板紧固到所述内部管道,其中所述隔离件可以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插入到在所述支架中形成的通孔内,且所述支撑件呈管状;以及第一前止挡件,所述第一前止挡件从所述支撑件延伸,并且突出到所述支架的前部;以及第一后止挡件,所述第一后止挡件从所述支撑件延伸,并且突出到所述支架的后部,其中所述第一前止挡件、所述第一后止挡件和所述支撑件可以整体地模制, 以便固定地接合到所述支架。多个第一前止挡件可以从所述支撑件突出,且可以彼此隔开,从而相对于所述支撑件彼此对称,并且第二前止挡件可以在所述支撑件之前的所述第一前止挡件之间附加地形成,所述第二前止挡件的突出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前止挡件的突出长度,并且所述第二前止挡件与所述第一前止挡件在相同方向上突出。所述第二前止挡件的前表面可以安装到在所述支架中形成的所述通孔。第一加强部分在所述支架的前表面上突出,以便支持所述第二前止挡件。多个第一后止挡件可以彼此隔开,并突出为相对于所述支撑件彼此对称,并且可以与所述端部板紧密地接触,所述多个第一后止挡件之间的间隙可以向后逐渐变窄而形成 V形。第二后止挡件在所述第一后止挡件之间突出,以面对所述端部板。第二加强部分在所述支架的后表面上突出,以支撑所述第一后止挡件的后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加强部分的后表面可以从所述支架以预定程度倾斜,从而向着所述摇动稳定杆本体的中心轴线支撑所述第一前止挡件的外部表面。插入孔可以在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加强部分中形成,从而将所述内部管道容放于所述插入孔中。插入孔可以在所述支撑件中形成,从而将所述内部管道容放于所述插入孔中。可以通过将熔融的合成树脂材料注射到模具内而通过发泡注射模制成形来制造所述隔离件,特别地,可以通过预先将支架插入到所述模具内并且将所述隔离件整体地注射到所述支架内的插入注射模制来制造所述隔离件,其中所述端部板可以附加地插入到所述模具内,并且所述第一后止挡件可以模制为联结到所述端部板。
4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在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中,由于隔离件整体地模制为接合到支架,所以装配误差的可能性被进一步抑制,并且由于装配工序减少且原材料成本降低而取得了节省成本的效果。另外,两个止挡件设置在前侧和后侧处,从而能够更为高效地根据振动特性而使振动衰减。也即,第一前止挡件和第一后止挡件负责小位移振动和动力系的运动,并且第二前止挡件和第二后止挡件分担大位移振动和动力系的运动,因此能够控制较大范围内的运动和振动。另外,该配置使得隔离件的调谐因素(timing factors)多样化,从而提高了根据所需性能的设计灵活性。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


图Ia为显示安装有摇动稳定杆的状态的图像,该摇动稳定杆连接动力系和副车
^K O图Ib为公知的摇动稳定杆的立体图和分解立体图。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的立体图。图3为平面图,其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隔离件与支架和端部板整体地模制的状态。图4为显示彼此分离的隔离件和支架以及端部板的立体图。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是按比例的,其显示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图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 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预期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附图标记引用本发明的同样的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下面,将参考所附附图更为具体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如图2所示,像公知摇动稳定杆那样,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100中,隔离件10在摇动稳定杆本体50和端部板30间受到弹性变形,以支撑动力系的运动并使振动衰减,并且如图3所示,支架20和隔离件10以及端部板30被整体地制造。
也即,作为合成树脂材料的隔离件10被注射到模具内,以便被发泡为熔融状态, 之后被冷却以进行制造。在支架20和端部板30 (由金属材料制成)被插入到模具的预定位置内的状态中,隔离件10和支架20以及端部板30被整体地模制。这样的插入注射模制方法是这样的制造方法,其中模具配置为竖直地和水平地打开及关闭,并且注射物体(隔离件)的形状根据插入物体(支架和端部板)的形状而被发泡,并且这样的插入注射模制方法通常用于生产具有不同种类材料的产品。相应地,由于模具的结构和注射方法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因此将略去其具体描述。下面,将更为具体地对整体模制的隔离件10和支架20以及端部板30进行分别描述。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支架20为板状,其中通孔23在其中心处形成(从而使内部管道穿过),孔21在两侧处形成以被螺栓紧固到副车架,并且第一加强部分M和第二加强部分22以及第三加强部分25分别在其前部和后部突出。此外,在隔离件10中,第一前止挡件11和第一后止挡件15被整体地模制在管状支撑件13周围。支撑件13定位在支架23的通孔23的内周边表面上,并且包括沿着纵向方向形成的插入孔17,从而使摇动稳定杆本体50的内部管道穿过。此外,第一前止挡件11 在支撑件13的前部中形成(面对摇动稳定杆本体的端部表面A),两个第一前止挡件11彼此隔开,并且第二前止挡件12在其间附加地形成。如图3所示,第二前止挡件12突出得短于第一前止挡件11,凹槽14在支撑件13的前端部处形成(在周围上),从而具有较大刚度, 并且支架20的第一加强部分M插入到凹槽14内。另外,第一后止挡件15在支撑件13的后端部的两侧处形成,以便被支撑在第二加强部分22上。第一后止挡件15形成为联结到端部板30的两个斜面32,并且其端部之间的间隙逐渐变窄以形成“V”形。此外,第二后止挡件16在第一后止挡件15之间突出。第三加强部分25也部分地插入到第二后止挡件16内并支撑到第二后止挡件16内(以便像第二前止挡件那样提高刚度)。如图2所示,当内部管道通过前部中的支撑件的插入孔17而抵达端部板30以接合摇动稳定杆本体50时,紧固螺栓40通过在端部板30中形成的螺栓孔31而穿过端部板 30和内部管道,以通过螺母41而被固定,从而对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摇动稳定杆100进行装配,在该摇动稳定杆100中,隔离件10和支架20以及端部板30被整体地配置。此外,摇动稳定杆100通过在支架20的两侧处形成的孔21而安装在副车架上,并且通过接合到摇动稳定杆本体50的前端部的衬套而连接到动力系,从而使隔离件10根据动力系的运动而反复地被弹性压缩和复原,进而对动力系的运动和振动进行控制。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部”和“外部”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这些特征。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其中从摇动稳定杆本体的端部表面突出的内部管道穿过联接到支架的隔离件,并且端部板接合到所述内部管道的后侧,紧固螺栓安装为将所述端部板紧固到所述内部管道,其中所述隔离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插入到在所述支架中形成的通孔内,且所述支撑件呈管状;以及第一前止挡件,所述第一前止挡件从所述支撑件延伸,并且突出到所述支架的前部;以及第一后止挡件,所述第一后止挡件从所述支撑件延伸,并且突出到所述支架的后部,其中所述第一前止挡件、所述第一后止挡件和所述支撑件整体地模制,以便固定地接合到所述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其中多个第一前止挡件从所述支撑件突出,且彼此隔开,从而相对于所述支撑件彼此对称,并且第二前止挡件在所述支撑件之前的所述第一前止挡件之间附加地形成,所述第二前止挡件的突出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前止挡件的突出长度,并且所述第二前止挡件与所述第一前止挡件在相同方向上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其中所述第二前止挡件的前表面安装到在所述支架中形成的所述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其中第一加强部分在所述支架的前表面上突出,以便支持所述第二前止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其中多个第一后止挡件彼此隔开, 并突出为相对于所述支撑件彼此对称,并且与所述端部板紧密地接触,所述多个第一后止挡件之间的间隙向后逐渐变窄而形成V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其中第二后止挡件在所述第一后止挡件之间突出而面对所述端部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其中第二加强部分在所述支架的后表面上突出,以支撑所述第一后止挡件的后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其中所述第二加强部分的后表面从所述支架以预定程度倾斜,从而向着所述摇动稳定杆本体的中心轴线支撑所述第一前止挡件的外部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其中插入孔在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加强部分中形成,从而将所述内部管道容放于所述插入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其中插入孔在所述支撑件中形成, 从而将所述内部管道容放于所述插入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其中通过将熔融的合成树脂材料注射到模具内而通过发泡注射模制成型来制造所述隔离件,特别地,通过预先将支架插入到所述模具内并且将所述隔离件整体地注射到所述支架内的插入注射模制来制造所述隔离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其中所述端部板附加地插入到所述模具内,并且所述第一后止挡件模制为联结到所述端部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摇动稳定杆,其包括内部管道,所述内部管道从摇动稳定杆本体的端部表面突出,并且穿过联接到支架的隔离件,并且端部板可以接合到所述内部管道的后侧;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安装为将所述端部板紧固到所述内部管道,其中所述隔离件具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插入到在所述支架中形成的通孔内,且所述支撑件呈管状;以及第一前止挡件,所述第一前止挡件从所述支撑件延伸,并且突出到所述支架的前部;以及第一后止挡件,所述第一后止挡件从所述支撑件延伸,并且突出到所述支架的后部,其中所述第一前止挡件、所述第一后止挡件和所述支撑件可以整体地模制,以便固定地接合到所述支架。
文档编号B29C44/02GK102476570SQ2011102954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0日
发明者金珍祐 申请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