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片、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及贯通孔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651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树脂片、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及贯通孔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片、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及贯通孔形成装置,具体地讲,是涉及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利用该制造方法得到的树脂片、以及 该制造方法所使用的贯通孔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树脂片可用于医疗领域、生物化学领域、电气领域等各种产业领域,根据其用途及目的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例如,提出了一种这样的方法,S卩,用截面为大致梳齿状的压模和以与该压模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平板状的相对基材来夹着塑料薄膜,之后,通过加热使塑料薄膜流动化,对该塑料薄膜加压之后,使压模和相对基材互相分开,在塑料薄膜中形成贯通孔(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6 — 142711号公报。)。在日本特开2006 - 142711号公报所述的方法中,在利用压模及相对基材进行加压的过程中,使压模的顶端部接近相对基材,挤出用于形成塑料薄膜的树脂。并且,在日本特开2006 - 142711号公报中,在压模的顶端部对相对基材加压的过程中,通过将顶端部向相对基材按压到极限程度地挤出树脂,来形成贯通孔。但是,在该方法中无法完全挤出树脂,于是,在贯通孔的周缘部残留有树脂,在该部分就形成有毛边,存在无法准确地在塑料薄膜中形成贯通孔这样的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准确地在树脂片上形成贯通孔的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利用该制造方法得到的树脂片、以及该制造方法所使用的贯通孔形成装置。本发明的树脂片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该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树脂片配置在基材和以与上述基材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压模之间;通过使上述压模与上述基材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而将上述压模按压于上述基材,在上述树脂片中形成沿上述按压的方向贯通的贯通孔;上述压模具有向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突出的第I突出部,在上述第I突出部的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的周缘部形成有向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上述第2突出部的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在沿着上述按压的方向剖切的截面中形成为锐角。本发明的树脂片的制造方法还优选,上述锐角为30度 75度。本发明的树脂片的制造方法还优选,上述第2突出部的在上述按压的方向上的长度为 20 μ m 200 μ m。本发明的树脂片的制造方法还优选,上述第I突出部形成为柱状,在上述第I突出部的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形成有被上述第2突出部包围的、向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上游侧凹入的凹部。并且,本发明的树脂片的特征在于,其是利用上述的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该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树脂片配置在基材和以与上述基材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压模之间;通过使上述压模与上述基材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而将上述压模按压于上述基材,在上述树脂片中形成沿上述按压的方向贯通的贯通孔;上述压模具有向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突出的第I突出部,在上述第I突出部的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的周缘部形成有向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上述第2突出部的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在沿着上述按压的方向剖切的截面中形成为锐角。并且,本发明的贯通孔形成装置用于在树脂片中形成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其特征在于,该贯通孔形成装置具有基材及压模,该压模以与上述基材相对的方式配置,使该压模与上述基材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而将该压模按压于上述基材;上述压模具有向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突出的第I突出部;在上述第I突出部的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的周缘部形成有向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上述第2突出部的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在沿着上述按压的方向剖切的截面中形成为锐角。在本发明的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及贯通孔形成装置中,由于第2突出部的按压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在沿着按压方向剖切的截面中形成为锐角,所以只要使压模与基材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而将压模按压于基材,第2突出部的按压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就能够高 效地排除树脂片、并沿树脂片的厚度方向贯穿树脂片而接触于基材。因此,在树脂片中,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被第2突出部的按压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可靠地分隔开,它们互相分尚。结果,只要除去树脂片的内侧部分,就能够在本发明的树脂片中准确地形成贯通孔。


图I表示本发明的贯通孔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表示图I所示的贯通孔形成装置的压模的仰视图。图3表示图I所示的贯通孔形成装置的压模的第I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的放大剖视图。图4表示图I所示的贯通孔形成装置的压模的局部剖立体图。图5是用于说明使用图I所示的贯通孔形成装置在树脂片中形成贯通孔的方法的工序图,图5的(a)表不在基材的上表面形成树脂片的工序;图5的(b)表示按下压模的工序;图5的(C)表不提起压I旲的工序;图5的(d)表示剥离树脂片的工序。图6是用于说明利用比较例的贯通孔形成装置在树脂片中形成贯通孔的方法的工序图,图6的(a)表不在基材的上表面形成树脂片的工序;图6的(b)表示按下压模的工序;图6的(C)表示提起压模的工序;图6的(d)表示剥离树脂片的工序。图7表示本发明的贯通孔形成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压模的第I突出部(大致筒状)及第2突出部的放大剖视图。图8表示本发明的贯通孔形成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压模的第I突出部(截面为大致锥台状)及第2突出部的放大剖视图。图9表示本发明的贯通孔形成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压模的第I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截面为锐角三角形状)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I表示本发明的贯通孔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表示图I所示的贯通孔形成装置的压模的仰视图,图3表示图I所示的贯通孔形成装置的压模的第I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的放大剖视图,图4表示图I所示的贯通孔形成装置的压模的局部剖立体图,图5表示用于说明使用图I所示的贯通孔形成装置在树脂片中形成贯通孔的方法的工序图。在图I中,该贯通孔形成装置I用于在树脂片2 (见后述、参照图5的(a))中形成贯通孔3 (见后述、参照图5的(d))。贯通孔形成装置I是能够对树脂片2 (参照图5的(a))同时实施加热及加压(按压)的按压装置(即热压装置)。贯通孔形成装置I包括基材4和压模5。基材4呈大致矩形平板形状,设置在贯通孔形成装置I的下侧,具体地讲是沿着水平方向设置。作为形成基材4的材料,能使用在热压时(见后述、参照图5的(b))能防止基材4过度变形、而且相对于树脂片2具有脱模性的材料,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例如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等树脂材料等,例如还能使用铁、铝、镍、不锈钢等金属材料,例如硅、玻璃等陶瓷材料等。优选使用树脂材料,更优选使用聚酯。并且,在基材4的表面(至少上表面)上,根据需要实施了脱模处理。并且,基材4的杨氏模量在热压时的温度(具体地讲是100°C 180°C)下例如为
O.IGPa以上,优选为I. OGPa以上,另外,例如也为5. OGPa以下。基材4的厚度例如为I μ m 1000 μ m,优选为5 μ m 500 μ m。压模5设置在基材4的上侧。具体地讲,压模5始终以与基材4隔开间隔地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基材4的上侧。并且,压模5包括沿着水平方向的平板部6和自平板部6向下方突出的第I突出部7,平板部6和第I突出部7形成为一体。平板部6形成于压模5的上部,如图2所示,俯视呈大致矩形板状,形成为在沿着上下方向投影时与压模5的外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第I突出部7与树脂片2的贯通孔3 (参照图5的(d))对应地设置,具体地讲,如图3及图4所示,形成为自平板部6的下端部连续地朝向下方突出成大致圆柱形状。并且,第I突出部7形成为其轴线沿着上下方向。并且,如图3所示,第I突出部7的下端面8的中央部形成为沿着水平方向的平坦状。并且,如图2所示,仰视看来,第I突出部7在水平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第I突出部7在纵向上排列配置有多列,在横向上排列配置有多列。并且,如图3及图4所示,在第I突出部7的下端部的周缘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第2突出部9。第2突出部9沿着第I突出部7的下端部的周缘部在周向上连续地形成,更具体地讲,形成为仰视大致圆环(环)形状。第2突出部9的径向的外端部在仰视中形成在与第I突出部7 (除下端部以外的部分)的周端部相同的位置。详细地讲,第2突出部9的径向的外端部形成径向的外周面12,第2突出部9的径向的外周面12与第I突出部7 (除下端部以外的部分)的径向的外周面14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平齐。另一方面,第2突出部9的径向的内端部在沿着厚度方向投影时形成在第I突出部7的径向中途。S卩,第2突出部9的径向的内端部在仰视中形成在第I突出部7的下端面8的径向中途位置。并且,第2突出部9的径向的内周面(下表面)13形成为随着朝向下·方去而向径向外侧扩展(向斜下方径向外侧延伸)的倾斜面。因而,如图3所示,在沿着上下方向剖切的截面中,第2突出部9由径向的外周面12及内周面13形成为朝向下方变尖的三角形状(V字形状,详细地讲是在外侧上部形成有直角的直角三角形状)。并且,在沿着上下方向剖切的截面中,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形成为径向的外周面12与内周面13所成的角,具体地讲,形成为锐角。另一方面,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若为直角(或者钝角),则第2突出部9不能完全挤出树脂材料,无法准确地在树脂片2中形成贯通孔3,对此,将参照图6在之后的比较例中进行说明。并且,在第I突出部7的下侧形成有由第2突出部9包围的、向上侧凹入的凹部15。凹部15朝向下方开口,由第2突出部9的径向的内周面13和第I突出部7的下端面8划分而成。具体地讲,凹部15形成为随着朝向下方去而直径逐渐变大的大致圆锥台状。并且,凹部15的上端面(第I突出部7的下端面8)形成为与第2突出部9的径向的内端部连续。形成压模5的材料是具有使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能够贯穿树脂片2 (参照图5的(b))的强度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上述金属材料、陶瓷材料。优选使用金属材料。并且,在压模5的表面(至少是下表面及侧面)上,根据需要实施了脱模处理。压模5的尺寸根据树脂片2的厚度及贯通孔3的内径而适当地选择,平板部6的厚度例如为20 μ m 2000 μ m,优选为50 μ m 1000 μ m。并且,第I突出部7的长度L I、具体地讲是平板部6的下端面与第I突出部7的下端面8的中央部之间的上下方向长度LI例如为ΙΟΟμπι 1000 μ m,优选为200 μ m 500 μ m0并且,第I突出部7的外径(表面方向上的最大长度)L2例如为50 μ m 1000 μ m,优选为100 μ m 400 μ m。并且,参照图I,各第I突出部7之间的间隔(纵向间隔及横向间隔)L3例如为50 μ m 3000 μ m,优选为 100 μ m 500 μ m。
并且,参照图3,第2突出部9的深度(高度)L4、具体地讲是第I突出部7的下端面8的中央部与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之间的上下方向长度L4例如为20μπι 200μπι,优选为30 μ m 100 μ m。只要第2突出部9的深度L4在上述范围内,就能够将后述的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的角度α设定在目标范围内,能够在确保第2突出部9的刚性的同时、可靠地实施利用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贯穿树脂片2。并且,凹部15的上表面的内径(水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即第I突出部7的下端面8的中央部的外径)L5为第I突出部7的外径L2的90%以下,优选为85%以下,且优选为10%以上,具体地讲例如为ΙΟμπι 500μπι,优选为IOOym 300μπι。并且,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的角度α例如为30度 75度,优选为40度 60度。在下端部的角度α大于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准确地在树脂片2中形成贯通孔3 (参照图5的(d))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下端部的角度α小于上述范围的情况下, 存在第2突出部9容易损伤的情况。上述压模5例如通过使用与上述形状相对应的模具进行的铸造、冲压(具体地讲是使用平行平板冲压机、橡胶模压机等进行的冲压)等,以上述形状得到。并且,在图I中虽未图示,但在该贯通孔形成装置I中设有用于使压模5与基材4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而将压模5热压于基材4的动力源(包含机械及手动的动力源,下同。)及热源。并且,在该贯通孔形成装置I中,例如通过利用未图示的固定构件将基材4在上下方向上固定,并利用未图不的动力源将压模5向下方按下,将压模5按压于基材4。另外,在该情况下,对于压模5以其与基材4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按压于基材4的按压方向,在图5的(a)中,也是从上侧向下侧的方向,第I突出部7自平板部6向压模5以其与基材4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按压于基材4的按压方向的下游侧突出。或者,通过利用未图示的固定构件将压模5在上下方向上固定,并利用未图示的动力源将基材4向上方推起,能够将压模5按压于基材4。此外,通过利用未图示的动力源将基材4向上方推起,并利用未图示的动力源将压模5向下方按下,也能够将压模5按压于基材4。接着,参照图5对利用图I所示的贯通孔形成装置I在树脂片2中形成贯通孔3的方法进行说明。在该方法中,首先准备图I所示的贯通孔形成装置I。接着,如图5的(a)所示,将树脂片2配置在基材4和压模5之间。具体地讲,在基材4的上表面形成树脂片2。形成树脂片2的树脂材料只要是在贯通孔形成装置I进行热压时(参照图5的
(b))具有流动性的树脂材料,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列举出例如环氧树脂、热固性聚酰亚胺、酚醛树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基树脂(diallyl phthalate resin)、热固性娃树脂、热固性聚氨酯树脂等热固性树脂,例如聚烯烃(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一丙烯共聚物等)、丙烯酸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乙酸乙烯酯、乙烯一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缩醛、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等热塑性树脂等。优选使用热固性树脂。为了由热固性树脂形成树脂片2,例如将热固性树脂和公知的溶剂混合,配制热固性树脂的清漆,将其涂布在基材4的上表面,之后,通过加热蒸馏除去溶剂。另外,在热固性树脂在常温下为液态的情况下,不混入溶剂就将液态的热固性树脂涂敷在基材4的上表面并加热。热固性树脂通过加热形成半固化状态(B阶段状态)。加热温度例如为100°C 180。。。另一方面,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树脂片2时,例如将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树脂片2载置在基材4的上表面。
树脂片2的厚度根据目的及用途适当地选择,例如为Iym 10mm,优选为10 μ m 2mm。接着,如图5的(b) 图5的(d)所示,在树脂片2中形成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3。为了在树脂片2中形成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3,首先,如图5的(b)所示,使压模5与基材4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而将压模5按压于基材4。具体地讲,利用固定构件(未图示)将基材4固定,并如图5的(a)的箭头所示,利用动力源(未图示)将压模5向下方按下,利用压模5按压基材4 (加压,具体地讲是合模)。按压力(加压压力)例如为O. 3MPa 2. OMPa,优选为O. 5MPa I. 5MPa。并且,按压时间(合模时间)例如为I分钟 60分钟,优选为5分钟 30分钟。并且,根据需要,也可以在按压的同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例如为100°C 180°C。由此,压模5的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自树脂片2的上表面进入到树脂片2内,接着,压模5的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一边将形成树脂片2的树脂材料向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推开,一边进入到树脂片2的下部,之后到达树脂片2的下表面。此外,压模5的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也可以稍稍陷入(进入)到基材4内。由此,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与基材4的上表面接触。另一方面,被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向径向内侧推开的树脂材料移动到凹部15内。另一方面,被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推开的树脂材料移动到各第I突出部7之间的空间(连通空间)中。并且,优选上述按压以热压来实施。在树脂材料由热固性树脂构成的情况下,通过热压使树脂材料完全固化(C阶段状态)。另一方面,在树脂材料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情况下,通过热压使树脂材料塑化,显示出流动性,由此,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和基材4的上表面更可靠地接触。接着,在该方法中,如图5的(C)所示,使压模5自树脂片2及基材4分开。具体地讲,将压模5向上方提起。由此,在树脂片2中形成与凹部15相对应的残留部分20。残留部分20形成为与凹部15相同的形状,残留部分20相对于片主体21的处于凹部15周围的部分独立地形成。之后,如图5的(d)所不,将树脂片2自基材4提起。
S卩,在由片主体21构成的树脂片2被提起时,由于残留部分20相对于片主体21是独立的,所以残留部分20没有被提起,仍附着在基材4上,残留下来。由此,在被提起的树脂片2中形成沿其厚度方向、即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3。贯通孔3形成为与第2突出部9的径向的外周面12 (参照图3)和第I突出部7的径向的外周面14相对应的形状,具体地讲,形成为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轴线的大致圆柱形状的开口部。并且,在上述方法及贯通孔形成装置I中,由于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在沿着上下方向剖切的截面中形成为锐角,因此,只要以使压模5向基材4按下的方式按压压模5,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就能够一边高效地排除树脂片2,一边沿树脂片2的厚度方向贯穿而接触于基材4。因此,在树脂片2中,残留部分20和片主体21被第2突出部9的下端部可靠地分隔开,它们互相分尚。·于是,只要提起包含片主体21在内的树脂片2,就能够在树脂片2中准确地形成贯通孔3。相对于此,如图6的(a)所示,在第I突出部7的下端部未形成第2突出部9而将第I突出部7的下端面8的整个面形成为平坦状时,如图6的(b)所示,即使按下压模5,在图6的(b)中虽未图示,但也无法完全挤出树脂材料。于是,如图6的(C)所示,若提起压模5,则在预定形成贯通孔3的部分的下部周缘部产生树脂材料的残渣19,接着,如图6的(d)所示,若提起树脂片2,则在贯通孔3的下部周端部形成由残渣19引起的毛边22。另一方面,在利用图5的工序得到的树脂片2中,能够防止产生毛边22。利用图5的工序得到的树脂片2 (参照图5的(d))可用于各种产业领域,优选用于医疗领域、生物化学领域、电气领域等,具体的讲,可用作日本特开2010 - 68728号公报所述的掩模材料等。详细地讲,在医疗领域(具体地讲是再生医疗领域)中,树脂片2用作在贯通孔3内培养细胞并使细胞自身聚集来制造与贯通孔3相对应的尺寸的聚集体的细胞培养掩模材料。在生物化学领域中,树脂片2用作在贯通孔3内使微细的颗粒或分子聚集来根据需要制造具有规定浓度分布且尺寸与贯通孔3相对应的聚集体的掩模材料。并且,在电气领域中,树脂片2用作制造使金属颗粒在贯通孔3内按目标密度以与贯通孔3相对应的图案堆积在基板上的布线电路板的掩模材料。另外,在上述图5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的(a)的箭头所示,通过将基材4固定并将压模5向下方按下来实施利用压模5对基材4进行的按压,但例如也可以如图5的(a)的假想线箭头所示,将压模5固定并将基材4向上方提起,或者在将基材4向上方推起的同时将压模5向下方按下。另外,在图5的(a)的实施方式中,在由热固性树脂形成树脂片2的情况下,将清漆涂敷在基材4的上表面之后,加热而形成半固化状态的树脂片2,但虽未图示,例如也可以在脱模片上预先形成半固化状态的树脂片2,将其转印在基材4的上表面或者压模5的下表面。
图7表示本发明的贯通孔形成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压模的第I突出部(大致筒状)及第2突出部的放大剖视图,图8表示本发明的贯通孔形成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压模的第I突出部(截面大致锥台状)及第2突出部的放大剖视图,图9表示本发明的贯通孔形成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压模的第I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截面锐角三角形状)的放大剖视图。另外,在以后的各附图中,对与上述各部分相对应的构件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将第I突出部7形成为实心的大致柱状,但例如图7所示,也可以形成为大致筒状。在图7中,第I突出部7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第2突出部9的径向的内端部仰视看来形成在与第I突出部7的径向的 内周面16相同的位置。由此,凹部15形成为被第2突出部9的径向的内周面13和第I突出部7的径向的内周面16分隔的、截面大致倒T字(或者倒Y字)形状的开口部。并且,利用具有图7所示的带第I突出部7的压模5的贯通孔形成装置1,也能够起到与具有图3所示的带第I突出部7的压模5的贯通孔形成装置I同样的作用效果。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若将第I突出部7形成为大致柱状,则能够提高第I突出部7的刚性。因此,能够稳定地实施图5的(b)所示的由压模5进行的按压,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形成贯通孔3。并且,能够防止第I突出部7的损伤,延长装置寿命。另外,在图2及图3的实施方式中,将第I突出部7形成为大致圆柱状,但是其形状可适当地选择,例如,虽未图示,但可以形成为大致棱柱状。并且,例如图8所示,也可以将第I突出部7形成为大致锥台状。在图8中,第I突出部7形成为水平截面的截面积随着朝向下方去而逐渐变小的大致锥台状。大致锥台状包括大致圆锥台状、大致棱台状等。利用具有图8所示的带第I突出部7的压模5的贯通孔形成装置1,也能够起到与具有图3所示的带第I突出部7的压模5的贯通孔形成装置I同样的作用效果。另一方面,如图2及图3所示,若将第I突出部7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状,则具有能够实施与树脂片2垂直的形状的穿孔的优点。另外,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将第2突出部9形成为在沿着上下方向剖切的截面中呈直角三角形状,但例如图9所示,也可以形成为锐角三角形状。在图9中,在第2突出部9中,径向的外周面12以与第I突出部7的径向的外周面14交叉的方式形成。在沿着上下方向剖切的截面中,第2突出部9的径向的外周面12和第I突出部7的径向的外周面14所成的角度β例如为5度 30度。利用具有图9所示的带第2突出部9的压模5的贯通孔形成装置1,也能够起到与具有图3所示的带第2突出部9的压模5的贯通孔形成装置I同样的作用效果。实施例以下,列举实施例及比较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未被它们有任何限定。实施例I
准备贯通孔形成装置首先,准备具有由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构成的基材和由镍构成的压模的贯通孔形成装置(参照图I 图3)。基材呈矩形平板形状,160°C时的杨氏模量为3GPa,在其表面实施了脱模处理。基材的尺寸为IOmmX IOmm,厚度50 μ m。压模具有矩形平板形状的平板部和圆柱形状的第I突出部,平板部和第I突出部形成为一体,在平板部和第I突出部的表面实施了脱模处理。平板部的厚度为200 μ m。第I突出部在纵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有20列,在横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有20列(参照图2)。各第I突出部的长度(LI)为200μπι (参照图3),外径(L2) 为300μπι (参照图3),各第I突出部7之间的间隔(L3)为200μπι (参照图I)。并且,在第I突出部的下端部的周缘部形成有在沿着上下方向剖切的截面中随着朝向下方去而变尖的三角形状的第2突出部(参照图3)。第2突出部的深度(L4)为ΙΟΟμπι。并且,在第2突出部的下端部(下侧顶点),径向的外周面和内周面所成的角的角度(α )为45度。另外,在第I突出部的下侧形成有由第2突出部包围的、朝向上侧凹成圆锥台状的凹部。凹部上表面的内径(L5)为ΙΟΟμπι。压模通过使用模具进行的铸造而形成为上述形状。由此,准备了贯通孔形成装置。形成贯通孔通过将热固性硅树脂的清漆涂敷在基材的上表面,之后以100°C进行加热,形成了半固化状态(B阶段状态)的厚度为200 μ m的树脂片(参照图5的(a))。接着,将基材在上下方向上固定,并将压模向下方按下,使压模对基材进行热压(参照图5的(b))。热压条件是,加压压力为I. OMPa,温度为180°C,加压时间(合模时间)为15分钟。利用该热压使热固性硅树脂完全固化。之后,提起压模(参照图5的(c )),接着,将树脂片自基材提起(参照图5的(d ))。由此,在树脂片中形成了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贯通孔在纵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有20列,在横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有20列,其内径为300 μ m,各贯通孔之间的间隔为200 μ m。比较例I准备贯通孔形成装置,除了在压模的第I突出部的下端部未设置第2突出部(参照图3)(参照图6的(a))以外,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处理,在树脂片中形成贯通孔(参照图6)。S卩,将第I突出部7的下端面8的整个面形成为平坦状(参照图6的(a))。S卩,将第I突出部7形成为截面呈矩形状。详细地讲,将第I突出部7的下端部的周缘部在沿着上下方向剖切的截面中形成为直角。但是,参照图6的(b),在利用压模5进行热压之后,在预定形成贯通孔3的部分的下部产生热固性硅树脂的残渣19,接着,如图6的(d)所示,提起树脂片2时,在树脂片2的贯通孔3的下部的周端部形成由残渣19引起的毛边22。 另外,上述说明是以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来提供的,其只是简单的例示,不能解释为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不言而喻的变形例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将树脂片配置在基材和以与上述基材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压模之间; 通过使上述压模与上述基材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而将上述压模按压于上述基材,在上述树脂片中形成沿上述按压的方向贯通的贯通孔; 上述压模具有向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突出的第I突出部; 在上述第I突出部的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的周缘部形成有向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 上述第2突出部的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在沿着上述按压的方向剖切的截面中形成为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锐角为30度 75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突出部的在上述按压的方向上的长度为20 μ m 200 μ m。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突出部形成为柱状; 在上述第I突出部的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形成有被上述第2突出部包围的、向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上游侧凹入的凹部。
5.一种树脂片,其特征在于,该树脂片是利用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该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将树脂片配置在基材和以与上述基材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压模之间; 通过使上述压模与上述基材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而将上述压模按压于上述基材,在上述树脂片中形成沿上述按压的方向贯通的贯通孔; 上述压模具有向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突出的第I突出部; 在上述第I突出部的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的周缘部形成有向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 上述第2突出部的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在沿着上述按压的方向剖切的截面中形成为锐角。
6.一种贯通孔形成装置,其用于在树脂片中形成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其特征在于, 该贯通孔形成装置具有基材及压模, 该压模以与上述基材相对的方式配置,使该压模与上述基材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而将该压模按压于上述基材; 上述压模具有向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突出的第I突出部; 在上述第I突出部的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的周缘部形成有向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 上述第2突出部的上述按压的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在沿着上述按压的方向剖切的截面中形成为锐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树脂片、树脂片的制造方法、以及贯通孔形成装置。该树脂片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树脂片配置在基材和以与基材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压模之间;通过使压模与基材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而将压模按压于基材,在树脂片中形成沿按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压模具有向按压方向下游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在第1突出部的按压方向下游侧端部的周缘部形成有向按压方向下游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第2突出部的按压方向下游侧端部在沿着按压方向剖切的截面中形成为锐角。
文档编号B29C67/20GK102896775SQ20121026056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9日
发明者末广一郎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