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螺纹式热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953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整体螺纹式热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体螺纹式热流道结构,属于注塑模具浇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热流道是在注塑模具中使用的,是对注塑模具的浇注系统采用绝热或加热方法,使其塑料熔体始终保持熔融状态,从而避免产生浇注系统凝料。热流道技术的应用具有节省原材料,降低成本;缩短成型周期,提高机器效率;改善制品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等好处。普通型的螺纹式热流道系统,如图I所示,由喷嘴体1,弹簧式加热圈2,芯体套筒3,喷嘴芯4,卡簧,密封圈6,模具的喷嘴开腔板7,分流板8及主喷嘴9组成。喷嘴体I与弹 簧式加热圈2是过盈配合。喷嘴体I与卡簧是小间隙配合通过螺纹连接。喷嘴芯4套在弹簧式加热圈2外面后,用模具的喷嘴开腔板7的卡簧将其卡住。主喷嘴9和喷嘴体I都为螺栓连接。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分喷嘴与主喷嘴的外形都比较大,从定料到加工,产生很多的废料;分流板8的温度比较高,存在热胀冷缩的效用,而热胀冷缩的程度与分流板8的大小有关,分流板8越大,其热膨胀的伸长量也越大,从而会使分流板8的流道空与喷嘴的流道空产生相对的滑移,使流道出现死角,严重的情况下会使塑胶变性,打出来的产品发黄,有黑斑等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了加工成本同时也降低加工难度的整体螺纹式热流道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整体螺纹式热流道结构,包括喷嘴体、弹簧式加热圈、芯体套筒、喷嘴芯、卡簧、密封圈、模具的喷嘴开腔板及分流板,喷嘴体通过弹簧式加热圈设于芯体套筒内,喷嘴芯通过卡簧设于喷嘴体下端,芯体套筒设于模具的喷嘴开腔板上,其特征在于喷嘴体通过密封圈与分流板螺纹连接,主喷嘴与分流板螺纹连接。优选地,在所述主喷嘴的下端设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将主喷嘴和喷嘴体螺纹旋紧配合代替了传统的以螺栓连接的分体式结构,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分喷嘴与主喷嘴的外形减小,降低了加工成本。采用螺纹加密封圈降低了分流板和模具板表面的加工要求,而且通过在主喷嘴上挖槽加密封圈又降低了漏胶的风险,同时减少了喷嘴与模具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喷嘴的热流散失,能更有效控制喷嘴的温度,可以杜绝因压力过大导致压裂喷嘴的风险。而且当分流板产生热膨胀时喷嘴会发生变形与分流板一起移动,不会使流道出现死角,打出来的产品不会发黄、有黑斑。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降低了加工成本,降低加工难度,提高产品质量。

[0009]图I为传统的热流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整体螺纹式热流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油滤清器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整体螺纹式热流道结构由喷嘴体I、弹簧式加热圈2、芯体套筒3、喷嘴芯4、卡簧5、密封圈6、模具的喷嘴开腔板7及分流板8和主喷嘴11组成。喷嘴体I通过弹簧式加热圈2安装在芯体套筒3内,喷嘴芯4通过卡簧5安装喷嘴体I下端,芯体套筒3安装在模具的喷嘴开腔板7上,喷嘴体I通过密封圈6与分流板8螺纹连接,主喷嘴11与分流板8为螺纹连接,主喷嘴11下端开有槽,密封圈10装在槽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的螺纹热流道结构是通过扳手将主喷嘴11、喷嘴体I与 分流板8连接。其工作过程为将停留在流道内的塑胶材料继续加热保温,使其达到最佳的注塑温度,然后通过注塑机的螺杆旋转挤压将熔融塑料注入型腔中成型。传统的热流道结构容易产生死角致使部分处在高温状态下的熔融的塑料长时间停留在流道内而发生热降解,而本实用新型的螺纹式热流道可以很好解决此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喷嘴体I及主喷嘴11分别通过各自的螺纹与分流板8连接,在分流板8发生热膨胀时喷嘴体I会随着分流板8—起移动,流道的内壁光滑不会有死角,各零件的连接紧密不漏胶,不易使熔融的塑料发生热降解变性,从而可以保证成型产品的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整体螺纹式热流道结构,包括喷嘴体(I)、弹簧式加热圈(2)、芯体套筒(3)、喷嘴芯(4)、卡簧(5)、密封圈(6)、模具的喷嘴开腔板(7)及分流板(8),喷嘴体(I)通过弹簧式加热圈(2)设于芯体套筒(3)内,喷嘴芯(4)通过卡簧(5)设于喷嘴体(I)下端,芯体套筒(3)设于模具的喷嘴开腔板(7)上,其特征在于喷嘴体(I)通过密封圈(6)与分流板(8)螺纹连接,主喷嘴(11)与分流板(8)螺纹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整体螺纹式热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喷嘴(11)的下端设有密封圈(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体螺纹式热流道结构,包括喷嘴体、弹簧式加热圈、芯体套筒、喷嘴芯、卡簧、密封圈、模具的喷嘴开腔板及分流板,喷嘴体通过弹簧式加热圈设于芯体套筒内,喷嘴芯通过卡簧设于喷嘴体下端,芯体套筒设于模具的喷嘴开腔板上,其特征在于喷嘴体通过密封圈与分流板螺纹连接,主喷嘴与分流板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降低了加工成本,降低加工难度,提高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B29C45/20GK202462778SQ20122006694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7日
发明者叶素娥, 李正仟, 陈岗辉 申请人:上海塑尔热流道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