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71119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机加工模具体;b)热处理;c)布置电热元件;d)封装电热元件;e)后处理。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工序安排合理,实施简便,成本适中,上、下模通过机加工制得若干凹槽结构,用于安设电热元件,该电热元件配合外置的电热装置进行使用,可有效实现模具的温度调控;同时,该电热元件布置、封装合理,使用性能稳定,使注塑模具的加热和保温性能更为突出。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一种加热、保温性能突出的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属于模具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注塑模具种类繁多,依照其成型特性可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和热塑性塑胶模具;依照其成型工艺区分为传塑模、吹塑模、铸塑模、热成型模、热压模、注射模等。
[0003]在注塑过程中,模具的温度变化会对不同材料带来不同的影响。对热塑性塑料而言,模具温度高一点有利于改善表面质量和流动性,但会延长冷却时间和注塑周期;模具温度低一点可降低在模具内的收缩,但会增加脱模后注塑件的收缩率;而对热固性塑料来说,高一点的模具温度会减少循环时间。由此可见,模温对控制注塑工艺的成本及质量均非常关键。在现行技术中,温模机是常用的温度调节装置,对模具的调温和控温效果显著。但温模机作的作用对象是整个模具体,加热和温控的效率较低,模温机成本较高,实用性欠佳。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工序安排合理,实施简便,上、下模内加工制得的凹槽结构中安设电热元件,该电热元件配合外置电热装置进行使用,可有效实现模具的温度调控,且电热元件布置、封装合理,使用性能稳定,使注塑模具的加热和控温效果显著。
[0005]本发明是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机加工模具体,b)热处理,c)布置电热元件,d)封装电热元件,e)后处理。
[0006]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a)中,本工序是指在成型的上、下模本体上加工出凹槽结构;加工设备为立式铣床,刀具选用指型铣刀,其直径为8mm,铣刀的主轴转速为1000r/min,进给量控制在O. 08mm/r,切削液选用乳化液。
[0007]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b)中,根据注塑模具的材质特点,该热处理主要安排淬火和回火处理;淬火温度控制在960°C _1120°C,保温时间为O. 5-0. 8小时,冷却方式为分级冷却;回火采用中温回火,温度控制在360°C -400°C,在盐浴炉中保温I. 5-2小时后空冷至室温。
[0008]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c)中,电热元件设置在凹槽结构的内侧表面上,两者之间使用热熔压敏胶进行粘合连接;热熔压敏胶为圆形贴片,直径约为3mm,热熔压敏胶在模温达到90°C时自行融化。
[0009]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d)中,电热元件封装料的主要成分及其百分含量配比为:环氧树脂65%-75%、硅树脂15%-20%、云母粉10%_15%,稀释剂选用二缩水甘油醚;封装过程如下:首先,将原料置于反应釜中充分混合,反应釜温度控制在900C -100°C,保温并搅拌1-1. 5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封装料填入凹槽,外压力控制在O. 3-0. 4MPa,施压时间约为40-50分钟;最后,将模具送入烘箱进行烘干处理,温度控制在60°C,时间约为1-1. 5小时。
[0010]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工序安排合理,实施简便,成本适中,上、下模通过机加工制得若干凹槽结构,用于安设电热元件,该电热元件配合外置的电热装置进行使用,可有效实现模具的温度调控;同时,该电热元件布置、封装合理,使用性能稳定,使注塑模具的加热和保温性能更为突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的工序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3]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的工序步骤图;该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机加工模具体,b)热处理,c)布置电热元件,d)封装电热元件,e)后处理。
实施例
[0014]本发明提及的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a)机加工模具体,上模中的型腔结构以及下模中的型芯结构通过铸造以及相应的机加工和热处理工艺制得,本工序是指在上述的成型模具体上加工出凹槽结构;加工设备为立式铣床,刀具选用指型铣刀,其直径为8mm,铣刀的主轴转速为1000r/min,进给量控制在O. 08mm/r,切削液选用乳化液;制得的凹槽结构为弧形槽,其圆心角约为30° ,凹槽结构与注塑模腔的距离约为I. 2-1. 5cm,其深度约为模体厚度的3/5,宽度为8mm ;凹槽结构的设计准则是在确保整个模具体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更有利于布置电热元件以及达到模具体更为高效的加热及调温效果,因此,凹槽结构的数量通常为2个或4个,并均布在模体内;上模内的凹槽结构开口在上表面,下模内的凹槽结构开口在下表面;
b)热处理,根据注塑模具的材质大多选用H-13(铬钢)或420 (不锈钢),因此,热处理主要安排淬火和回火处理;淬火温度控制在960°C _1120°C,保温时间为O. 5-0. 8小时,冷却方式为分级冷却;回火采用中温回火,温度控制在360°C -400°C,在盐浴炉中保温I. 5-2小时后空冷至室温;
c)布置电热元件,电热元件设置在凹槽结构的内侧表面上,两者之间使用热熔压敏胶进行粘合连接;热熔压敏胶为圆形贴片,直径约为3mm,主要起到电热元件临时固定的作用,在模温达到90°C时自行融化;
d)封装电热元件,电热元件封装料的主要成分及其百分含量配比为:环氧树脂65%-75%、硅树脂15%-20%、云母粉10%_15%,稀释剂选用二缩水甘油醚;封装过程如下:首先,将原料置于反应釜中充分混合,反应釜温度控制在90°C _100°C,保温并搅拌1-1.5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封装料填入凹槽,外压力控制在0.3-0.4MPa,施压时间约为40-50分钟;最后,将模具送入烘箱进行烘干处理,温度控制在60°C,时间约为1-1.5小时;
e)后处理,后处理包括凹槽结构的外观处理以及外置电热装置的装接和调试等操作。
[0015]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点是:该制造方法工序安排合理,实施简便,成本适中,上、下模通过机加工制得若干凹槽结构,用于安设电热元件,该电热元件配合外置的电热装置进行使用,可有效实现模具的温度调控;同时,该电热元件布置、封装合理,使用性能稳定,使注塑模具的加热和保温性能更为突出。
[001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机加工模具体,b)热处理,c)布置电热元件,d)封装电热元件,e)后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本工序是指在成型的上、下模本体上加工出凹槽结构;加工设备为立式铣床,刀具选用指型铣刀,其直径为8mm,铣刀的主轴转速为1000r/min,进给量控制在O. 08mm/r,切削液选用乳化液。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根据注塑模具的材质特点,该热处理主要安排淬火和回火处理;淬火温度控制在9600C -1120°C,保温时间为O. 5-0. 8小时,冷却方式为分级冷却;回火采用中温回火,温度控制在360°C _400°C,在盐浴炉中保温I. 5-2小时后空冷至室温。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电热元件设置在凹槽结构的内侧表面上,两者之间使用热熔压敏胶进行粘合连接;热熔压敏胶为圆形贴片,直径约为3_,热熔压敏胶在模温达到90°C时自行融化。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温控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中,电热元件封装料的主要成分及其百分含量配比为:环氧树脂65%-75%、硅树脂15%-20%、云母粉10%-15%,稀释剂选用二缩水甘油醚;封装过程如下:首先,将原料置于反应釜中充分混合,反应釜温度控制在90°C -100°C,保温并搅拌1-1. 5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封装料填入凹槽,外压力控制在O. 3-0. 4MPa,施压时间约为40-50分钟;最后,将模具送入烘箱进行烘干处理,温度控制在60°C,时间约为1-1. 5小时。
【文档编号】B29C45/26GK103481462SQ201310459706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8日
【发明者】葛益军 申请人:苏州益群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