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永磁铁氧体造粒机的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252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永磁铁氧体造粒机的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永磁铁氧体造粒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鼓风机、集风管以及送风管,在所述集风管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出风管,在每个出风管的下方连通设置有出风件,所述出风管的下端部为球形,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内侧设有弧面,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螺纹连接有一球套,在该球套内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和所述连接部的弧面形成与所述出风管的下端部形状相匹配的容纳腔,所述出风管的下端部设置在该容纳腔内。通过旋松球套,利用出风管的下端部与连接部和球套之间形成的球铰链副,调节出风管的倾斜角度,调整至合适角度后,旋紧球套即可,从而实现了对出风口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
【专利说明】 一种注塑永磁铁氧体造粒机的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永磁铁氧体拉条造粒,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永磁铁氧体造粒机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注塑永磁铁氧体的特点是既可以轴向单极充磁,也可径向多级充磁,还可以轴向径向复合充磁。产品外观光洁无瑕疵,尺寸精度高,一致性好,无需后续加工,性能稳定,抗震耐冲击,产品可复杂化,是精密微电机及自动化行业不可缺少的信号源和恒磁源,具有其他磁体无法替代和比拟的优越性。
[0003]对注塑永磁铁氧体进行拉条造粒的造粒机包括熔化系统、塑化挤出机、冷却系统、切料机和计量灌装机。由于注塑永磁铁氧体熔化、挤出后需要对拉条进行切粒,注塑永磁铁氧体在热状态下,粒子易粘连结块,造粒粗糙,因此,为防止切粒过程中出现粘料的情形,需要对注塑永磁铁氧体拉条在输往切料机之前进行冷却。
[0004]目前,主要采用水冷却方式,在注塑永磁铁氧体塑化挤出之后,使用冷却水槽进行进水进行冷却或通过喷头喷水进行冷却,这两种方法都需要与水接触,虽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但由于高温下的物料与水接触容易导致对水敏感的物料的发生降解等,导致最终的母料质量不达标,同时,导致注塑永磁铁氧体造粒干燥困难。因此,急需出现一种既能对塑化挤出后的注塑永磁铁氧体进行冷却,又不必使注塑永磁铁氧体拉条与水直接接触的冷却装置,从而确保挤出后的注塑永磁铁氧体性能不发生改变,但又能及时的进行冷却,且不需要干燥处理的冷却方式。
[0005]为此,现有专利号为21201320608446.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造粒机冷却传送带》公开了一种风冷方式,包括支架、传送轮和传送带,所述支架内安装有传送轮和冷却水喷淋装置,冷却水喷淋装置位于两个传送轮之间,传送带为金属传送带,传送带绕设在两个传送轮外侧,所述的传送带为不锈钢传送带,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若干个风扇,风扇位于在传送带正上方。又如,专利号为21201320290263.1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粒机的风冷传送装置,包括机架、传动带、传动带驱动机构和至少一个冷却风扇;传动带驱动机构包括主传动轴、从传动轴和驱动电机,主传动轴和从传动轴均可转动安装在机架上,主传动轴通过传动带连接从传动轴,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上,主传动轴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传动带上分布有网孔;冷却风扇安装在机架上并且处于传动带上方。但是,上述两个实用新型均采用在输送带上安装风扇的方式对拉条进行冷却,在工作过程中,风扇高速转动,给操作人员构成安全隐患,同时,冷却效果差,另外,为提高冷却效果,需要安装很多个风扇,使得结构变得复杂、零散,此外,风扇安装后,风扇的风口方向不能调节,缺乏灵活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全可靠、冷却效果好,且出风口可以倾斜调节的注塑永磁铁氧体造粒机的冷却结构。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注塑永磁铁氧体造粒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造粒机输送带一侧的鼓风机、设置在所述输送带正上方的集风管以及连接所述鼓风机的送风口和所述集风管的送风管,所述送风管与所述集风管相通,在所述集风管的下方沿所述输送带的方向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集风管相通的出风管,在每个出风管的下方连通设置有出风件,所述出风件包括与所述出风管相连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连通的出风部,所述出风管的下端部为球形,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内侧设有弧面,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螺纹连接有一球套,在该球套内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和所述连接部的弧面形成与所述出风管的下端部形状相匹配的容纳腔,所述出风管的下端部设置在该容纳腔内。
[0008]作为改进,在所述球套的外部外设有防尘罩,有效防止灰尘进入密封套与出风管的下端部之间的配合间隙内。
[0009]再改进,所述出风部具有出风口,该出风口与所述输送带相对,所述出风件在所述出风口处具有一斜面,且该斜面与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对,从斜面至出风口方向的过流面积变小,有利提高风速。
[0010]优选地,所述斜面与所述输送带的水平面夹角为30?60度。
[0011]再改进,每个所述出风管间距30?50臟,出风管之间的间距过大,导致注塑永磁铁氧体拉条所在的输送带局部不能吹到冷却风;出风管之间的间距过大,则造成相邻的出风件吹出的冷却风相互干扰,降低了冷却效果。
[0012]再改进,在所述输送带两侧设置有包裹所述集风管的支撑架,防止集风管在风冷过程中出项晃动,提高稳定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输送带的一侧设置鼓风机,鼓风机将风输送至集风管,由集风管集中将风均匀输送至输送带上方,再利用出风管和出风件,将冷却风吹向拉条,一方面,由集风管代替了原安装在输送带上部的风扇,提高了安全性,同时,使得风冷装置结构更为紧凑;另一方面,鼓风机的风量远远超过了风扇能提供的风量,减少鼓风机的数量,另外,通过旋松球套,利用出风管的下端部与连接部和球套之间形成的球铰链副,调节出风管的倾斜角度,调整至合适角度后,旋紧球套即可,从而实现了对出风口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出风管和出风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3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4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中的注塑永磁铁氧体造粒机的冷却结构,包括鼓风机1、送风管2、集风管3、球套8、密封套9、防尘罩10、出风管6和出风件5等。
[0021]其中,鼓风机1设置在造粒机输送带7 —侧,集风管3设置在输送带7正上方,送风管2连接在鼓风机1的出风口和集风管3之间,且送风管2与集风管3相通,在集风管3的下方沿输送带7的方向设置有若干个与集风管3相通的出风管6,在每个出风管6的下方连通设置有出风件5,出风件5包括与出风管6相连的连接部52以及与连接部52相连通的出风部53,出风管的下端部61为球形,连接部52的上端内侧设有弧面522,连接部52的上端外侧设有外螺纹521,在连接部52的上端螺纹连接有一球套8,在该球套8内设有密封套9,密封套9和连接部的弧面522形成与出风管的下端部61形状相匹配的容纳腔54,出风管的下端部61设置在该容纳腔54内。
[0022]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密封套9与出风管的下端部61之间的配合间隙内,在球套8的外部外设有防尘罩10。
[0023]另外,出风部53具有出风口,该出风口与输送带7相对,出风件5在出风口处具有一斜面51,且该斜面51与输送带7的输送方向相对,从斜面51至出风口方向的过流面积变小,有利提高风速。其中,斜面51与输送带7的水平面夹角为30?60度。
[0024]此外,每个出风管6间距30?50臟,出风管6之间的间距过大,导致注塑永磁铁氧体拉条4所在的输送带7局部不能吹到冷却风;出风管6之间的间距过大,则造成相邻的出风件5吹出的冷却风相互干扰,降低了冷却效果。
[0025]最后,在输送带7两侧设置有包裹集风管3的支撑架,防止集风管3在风冷过程中出项晃动,提高稳定性。
[002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送带7的一侧设置鼓风机,鼓风机1将风输送至集风管3,由集风管3集中将风均匀输送至输送带7上方,再利用出风管6和出风件5,将冷却风吹响注塑永磁铁氧体拉条4,一方面,由集风管3代替了原安装在输送带7上部的风扇,提高了安全性,同时,使得风冷装置结构更为紧凑;另一方面,鼓风机1的风量远远超过了风扇能提供的风量,减少鼓风机1的数量,同时,集风管3延伸覆盖输送带7的正上方,可以根据设置多个出风管6来为注塑永磁铁氧体拉条4进行冷却,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
[0027]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出风口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来提高冷却效果。具体为:通过旋松球套8,利用出风管的下端部61与连接部52和球套8之间形成的球铰链副,调节出风管6的倾斜角度,调整至合适角度后,旋紧球套8即可,从而实现了对出风口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在此过程中,密封套9作为弹性元件,一方面,起到密封作用,另一方面,提高了球铰链副连接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注塑永磁铁氧体造粒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造粒机输送带一侧的鼓风机、设置在所述输送带正上方的集风管以及连接所述鼓风机的送风口和所述集风管的送风管,所述送风管与所述集风管相通,在所述集风管的下方沿所述输送带的方向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集风管相通的出风管,在每个出风管的下方连通设置有出风件,所述出风件包括与所述出风管相连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连通的出风部,所述出风管的下端部为球形,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内侧设有弧面,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螺纹连接有一球套,在该球套内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和所述连接部的弧面形成与所述出风管的下端部形状相匹配的容纳腔,所述出风管的下端部设置在该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永磁铁氧体造粒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球套的外部外设有防尘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永磁铁氧体造粒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具有出风口,该出风口与所述输送带相对,所述出风件在所述出风口处具有一斜面,且该斜面与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永磁铁氧体造粒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所述输送带的水平面夹角为30?60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永磁铁氧体造粒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风管间距30?50_。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永磁铁氧体造粒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送带两侧设置有包裹所述集风管的支撑架。
【文档编号】B29C47/88GK204172326SQ201420548663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3日
【发明者】宓建峰 申请人:宁波辰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