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挤合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3044发布日期:2018-07-13 18:4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塑料挤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产hdpe塑料的共挤合流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塑料行业的飞速发展,hdpe(高密度聚乙烯)防水卷材生产线的产量要求越来越高,而由于单台挤出机产量和生产线设备成本限制,所以越来越多的生产线采用两台挤出机共挤,从而达到更高的产量。这就需要有一种共挤合流器将多股物料合流后送入模具。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传统合流方式为前后两股圆柱状物料直接进入一个腔体汇合后流入模具,由于两股物料是直接对冲进入合流器,所以流道内压力会很大,阻力增大后会使挤出机的产量减小;同时因两台挤出机的塑化能力会有差异,挤出的塑料塑化熔融程度不一样,所以两股物料合流后经模具做出的制品在中间会有明显的汇合分界线,从而影响制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产品产量更高、产品质量更好的共挤合流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共挤合流器,包括带有前后进料口的分配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分配体内部的分配芯棒、与所述分配体相连且带有总出料口的合流体,所述分配体与所述分配芯棒之间具有沿上下方向布置且与所述前后进料口分别相接的上流道和下流道,所述分配体具有与所述上流道和下流道分别相接的上出料口和下出料口,所述上、下出料口共同与所述总出料口相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下流道的一端具有分别与所述前、后进料口相接的半球形接口,所述上、下流道的另一端具有分别与所述上、下出料口相接的腰形接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分配体在位于所述上、下出料口之间具有一呈三角形的凸起,所述三角形凸起具有连接在所述上出料口与所述总出料口之间的上引流部、连接在所述下出料口与所述总出料口之间的下引流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合流体具有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凹陷部,所述总出料口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前、后进料口之间成60°~90°夹角。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分配体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密封分配芯棒的密封法兰。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合流体内设置有加热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合流体上固定设置有用于与一挤出模具相连的连接法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共挤合流器为前后进料口、内部设置上下流道的结构,使得进入合流器内的物料能够尽可能的减小对流道的冲击,流道内部压力更小,阻力减小后从而使制品产量提高;此外,采用这种上下流道结构的合流器使得两股物料上下平行汇合能够有效解决制品中间分界线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共挤合流器主视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的共挤合流器俯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共挤合流器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共挤合流器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共挤合流器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共挤合流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7为本发明共挤合流器的分配芯棒主视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共挤合流器的分配芯棒左视示意图;

附图9为本发明共挤合流器的合流体左视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发明共挤合流器的合流体右视示意图;

其中:100、共挤合流器;101、制品;1、分配体;11、前进料口;12、后进料口;13、上出料口;14、下出料口;15、凸起;151、上引流部;152、下引流部;2、分配芯棒;21、上流道;22、下流道;23、半球形接口;24、腰形接口;3、合流体;31、总出料口;32、凹陷部;33、加热器;4、密封法兰;5、连接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与附图4中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相对应。

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传统合流方式为前后两股圆柱状物料直接进入一个腔体汇合后流入模具,由于两股物料是直接对冲进入合流器,所以流道内压力会很大,阻力增大后会使挤出机的产量减小;同时因两台挤出机的塑化能力会有差异,挤出的塑料塑化熔融程度不一样,所以两股物料合流后经模具做出的制品在中间会有明显的汇合分界线,从而影响制品的质量。

根据附图3所示,该共挤合流器100包括依次设置的分配体1、分配芯棒2、合流体3。其中,分配芯棒2固定安装在分配1的内部,分配体1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密封分配芯棒2的密封法兰4。合流体3连接在分配体1上。分配体1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前进料口11和后进料口12,前、后进料口之间成60°~90°夹角,优选为90°;结合附图5所示,该前、后进料口分别与两台塑料挤出机相连,例如,能够分别挤出a物料和b物料的a塑料挤出机和b塑料挤出机(这里简称为a机和b机)。合流体3具有一总出料口31,合流体3上固定安装有用于与一挤出模具相连的连接法兰5,从前、后进料口进入分配体1内部的两股物料最后在合流体3内部汇合成一股物料,最后从总出料口31处流入挤出模具内最终形成制品。

根据附图4和附图5所示,分配芯棒2沿上下方向插入分配体1内部,密封法兰4固定安装在分配体1的下端部。分配体1内部与分配芯棒2之间形成了沿上下方向布置且与前后进料口分别相接的上流道21和下流道22,上、下流道在合流体3内部合成一股流道,这股流道与总出料口31相接;由于两股物料从前后进料口进入,分别经过上、下流道,物料不直接汇入合流体3内,因此,这样的流道结构能够尽可能的减小物料对流道的冲击。

根据附图6所示,上、下流道设置在分配芯棒2上,分配体1在位于上、下出料口之间具有一呈三角形的凸起15,该凸起15具有连接在上出料口13与总出料口31之间的上引流部151、连接在下出料口14与总出料口31之间的下引流部152。合流体3内设置有加热器33,在本实施例中,此加热器33为电加热管。加热器33的设置使得两股熔融度不同的物料在汇合时能够再次熔融,进一步汇合成一股物料,消除中间分界线的缺陷,提高制品质量。

根据附图7和附图8所示,在分配芯棒2上,上流道21的一端为半球形接口23、另一端为腰形接口24,上流道21的半球形接口23与分配体1上的前进料口11相接,上流道21的腰形接口24与分配体1上的上出料口13相接;下流道22的结构与上流道21的结构相类似,下流道22的一端为半球形接口23、另一端为腰形接口24,上流道21的半球形接口23与分配体1上的后进料口12相接,下流道22的腰形接口24与分配体1上的下出料口14相接。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减小两股物料进入分配体1内的冲击力,而且物料在分配体1内部的阻力较小,因此产量也就更高,此外,这样的流道结构在两股物料汇合时,上、下流道的两股物料会堆叠在一起形成一股物料,使得最终形成的制品中间不会出现分界线的问题。

根据附图9和附图10所示,合流体3具有与凸起15相匹配的凹陷部32,总出料口31位于凹陷部32的底部,结合附图6来看,从分配体1的上、下出料口出来的两股物料分别沿上、下引流部流向总出料口31,凹陷部32能够对这两股物料形成挤压,使得两股物料之间在汇合时能够相互压紧融合,因此,最终的制品更难出现分界线,制品的质量更高。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