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95301发布日期:2021-04-09 12:3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塑胶模具行业内,自动脱螺旋结构一般都采用齿轮齿条或者马达来实现自动旋转抽芯。采用齿轮齿条旋转抽芯的缺点:一是模具结构相对复杂,二是齿轮齿条的加工公差难以管控,再加上各零件之间安装时的间隙调整,使得零件与零件之间累积公差增大。当塑胶产品对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时,齿轮齿条结构显然无法达到精度要求。采用马达旋转抽芯的缺点是:一是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塑胶件,马达旋转抽芯距的精度难以控制,二是对注塑机的要求相对较高,注塑机必须要配备油压泵。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后期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用以解决模具的产品脱螺旋过程中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包括脱螺旋机构和定位顶出机构;定位顶出机构用于固定产品和顶出产品;脱螺旋机构包括旋转件、滚珠、滚珠限位件和滑动座;旋转件其外侧环绕设有螺旋槽;滚珠部分设于螺旋槽内;滚珠限位件用于限定滚珠在设定位置在螺旋槽内旋转;滑动座转动连接旋转件,并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旋转件沿设定方向上直线移动;在滑动座移动过程中,滚珠在滚珠限位件限位下带动旋转件旋转,进而带动模芯旋转,与产品脱螺旋。

进一步地,脱螺旋机构设有两个,分别是脱内螺旋机构和脱外螺旋机构;脱内螺旋机构和脱外螺旋机构相对设置;脱内螺旋机构包括第一旋转轴、第一滑动座、第一滚珠和第一滚珠限位件:第一旋转轴,为脱内螺旋机构的旋转件,一端与内芯固定连接,其外侧壁设有第一螺旋槽;第一滑动座,为脱内螺旋机构的滑动座,与第一旋转轴转动连接,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第一旋转轴沿设定方向上直线移动;第一滚珠,为脱内螺旋机构的滚珠,部分设于第一螺旋槽内;第一滚珠限位件,为脱内螺旋机构的滚珠限位件,用于限制第一滚珠在设定位置在第一螺旋槽内旋转;脱外螺旋机构包括外包轴、第二滑动座、第二滚珠和第二滚珠限位件;外包轴为脱外螺旋机构的旋转件,外包轴外侧设有第二螺旋槽;第二滑动座为脱外螺旋机构的滑动座,与外包轴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滑动座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外包轴沿设定方向上可直线移动;第二滚珠为脱外螺旋机构的滚珠,设于第二螺旋槽内;第二滚珠限位件为脱外螺旋机构的滚珠限位件,用于限制第二滚珠在设定位置在第二螺旋槽内旋转;第一滚珠用于在第一滑动座移动时带动第一旋转轴旋转,第二滚珠用于在第二滑动座移动时带动外包轴旋转。

进一步地,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定位顶出机构包括司筒管、司筒针、司筒管固定机构和司筒针进给机构;司筒管为直管;司筒针一端滑动插入司筒管,且与产品可拆卸连接;司筒管固定机构固定连接司筒管的另一端;司筒针进给机构固定连接司筒针的另一端,用于带动司筒针在司筒管内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滑动座与两个第一旋转轴、内芯、第一滚珠、第一滚珠限位件相适配;第二滑动座与两个外包轴、第二滚珠、第二滚珠限位件相适配。

进一步地,还包括钢珠和钢珠嵌入件:钢珠嵌入件设于外包轴下方,设有避让槽,外包轴滑动插入避让槽;避让槽底部设有钢珠限位槽;钢珠活动设于钢珠限位槽内且上端设于第二螺旋槽内。

进一步地,第二滚珠限位件固定连接钢珠嵌入件。

进一步地,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还包括第二滑动座进给机构;第二滑动座进给机构部分固定连接第二滑动座,用于带动第二滑动座在设定方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还包括第一滑动座进给机构;第一滑动座进给机构设于第一滑动座背离内芯一侧,部分固定连接第一滑动,用于带动第一滑动在设定方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用于限定第二滑动座位置。

进一步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和拨块;第一定位块固定连接第二滑动座,第一定位块上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块固定设置在设定位置,第二定位块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拨块一端与第二定位孔相对应,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穿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通过滚珠和螺旋槽控制与产品的脱螺旋,能够精确控制旋转抽芯距,能够精确控制与产品的螺纹啮合的模具旋转脱螺旋,更加适合对产品精度要求高的塑胶件脱螺旋,而且相对于马达带动旋转抽芯,不需要马达带动,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产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脱内螺旋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中司筒管和司筒针部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包括脱螺旋机构和定位顶出机构3;定位顶出机构3用于固定产品5和顶出产品5;脱螺旋机构包括旋转件、滚珠、滚珠限位件和滑动座;旋转件其外侧环绕设有螺旋槽;滚珠部分设于螺旋槽内;滚珠限位件用于限定滚珠在设定位置在螺旋槽内旋转;滑动座转动连接旋转件,并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旋转件沿设定方向上直线移动;在滑动座移动过程中,滚珠在滚珠限位件限位下带动旋转件旋转,进而带动模芯旋转,与产品5脱螺旋。通过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通过滚珠和螺旋槽控制与产品5的脱螺旋,能够精确控制旋转抽芯距,能够精确控制与产品5的螺纹啮合的模具旋转脱螺旋,更加适合对产品5精度要求高的塑胶件脱螺旋,而且相对于马达带动旋转抽芯,不需要马达带动,成本更低。

在本实施例中,产品5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产品5内设有与内螺纹啮合的内芯,产品5外侧套设有与其啮合的外包轴21,内芯和外包轴21为产品5的模芯。

在本实施例中,脱螺旋机构设有两个,分别是还包括脱内螺旋机构1和脱外螺旋机构2;脱内螺旋机构1和脱外螺旋机构2相对设置;定位顶出机构3用于固定产品5和顶出产品5;脱内螺旋机构1包括第一旋转轴11、第一滑动座12、第一滚珠和第一滚珠限位件13;脱外螺旋机构2包括外包轴21、第二滑动座24、第二滚珠、第二滚珠限位件23;第一旋转轴11为脱内螺旋机构的旋转件,一端与内芯固定连接,其外侧壁设有第一螺旋槽15;第一滑动座12为脱内螺旋机构的滑动座,与第一旋转轴11转动连接,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第一旋转轴11沿设定方向上直线移动;第一滚珠为脱内螺旋机构的滚珠,部分设于第一螺旋槽15内;第一滚珠限位件13为脱内螺旋机构的滚珠限位件,用于限制第一滚珠在设定位置在第一螺旋槽15内旋转;外包轴21还为脱外螺旋机构的旋转件,外包轴21外侧设有第二螺旋槽22;第二滑动座24为脱外螺旋机构的滑动座,与外包轴21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滑动座24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外包轴21沿设定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外包轴21外侧设有第二螺旋槽22;第二滚珠为脱外螺旋机构的滚珠,设于第二螺旋槽22内;第二滚珠限位件23为脱外螺旋机构的滚珠限位件,用于限制第二滚珠在设定位置在第二螺旋槽22内旋转;第一滚珠用于在第一滑动座12移动时带动第一旋转轴11旋转,第二滚珠用于在第二滑动座24移动时带动外包轴21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包括定位顶出机构3、脱内螺旋机构1和脱外螺旋机构2。定位顶出机构3与脱内螺旋机构1定位产品5,定位顶出机构3与脱外螺旋机构2滑动连接,定位顶出机构3与脱外螺旋机构2可以产生相对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珠限位件13和第二滚珠限位件23是固定不动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滚珠限位件13和第二滚珠限位件23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到达设定位置后静止不动,用于在需要让位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珠限位件13和第二滚珠限位件23设有滚珠安放空间,滚珠设在滚珠安放空间内,滚珠安放空间可以限定滚珠不会由滚珠安放空间下方脱出,也不会向上移动使滚珠由螺旋槽内脱出;在本实施例中,滚珠安放空间的上方为下端设有弧形凹槽的滑块,安装时,将滚珠放置到滚珠安放空间内再将滑块放入,滑块起到限位滚珠的作用,改设计,目的是使滚珠安装更加方便。

工作时,先脱外螺旋,再脱内螺旋,脱外螺旋时,内芯和定位顶出机构3固定产品5,在外力作用下,第二滑动座24带动外包轴21向远离产品5的方向沿直线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第二滚珠在第二滚珠限位件23的作用下在第二螺旋槽22内滚动,并挤压第二螺旋槽22侧壁,使外包轴21旋转,在外包轴21旋转过程中,外包轴21与产品5的外部螺纹脱螺旋,通过第二滚珠控制外包轴21旋转脱外螺旋,第二滚珠表面光滑且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力,第二滚珠和第二螺旋槽22的精度更加容易控制,可以更加精确的脱螺旋,为了更方便脱螺旋,第二螺旋槽22的螺旋分布形状与产品5的外螺纹形状相近,以使脱螺旋过程中外包轴21旋转角度和脱螺旋进程同步,减少对产品5的伤害,提高产品5的质量;当外包轴21与产品5脱离后,脱内螺旋,在外力作用下,第一滑动座12带动第一旋转轴11以及与第一旋转轴11连接的内芯向原理产品5的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产品5在定位顶出机构3的作用下固定,第一旋转轴11在第一滚珠沿第一螺旋槽15移动过程中产生旋转,进而带动内芯旋转,进而使内芯由产品5的内部旋转脱离,第一螺旋槽15的螺旋分布形状与产品5的内螺纹形状相近,以使脱螺旋过程中内芯旋转角度和脱螺旋进程同步,减少对产品5的伤害,提高产品5的质量;同理,由于第一滚珠沿第一螺旋槽15的精度更容易控制,可以更加精确的脱螺旋。而且,第一滑动座12和第二滑动座24的移动距离可以分别直接代表脱内螺旋和脱外螺旋的抽芯距离,抽芯距离控制更加方便和精确。

在本实施例中,产品5是直筒状,第一滑动座12和第二滑动座24相对设置,第一滑动座12和第二滑动座24在脱螺旋过程中,相互在同一直线上远离。

参照图4,定位顶出机构3包括司筒管31、司筒针34、司筒管固定机构32和司筒针进给机构33;司筒管31为直管;司筒针34一端滑动插入司筒管31,且与产品5可拆卸连接;司筒管固定机构32固定连接司筒管31的另一端;司筒针进给机构33固定连接司筒针34的另一端,用于带动司筒针34在司筒管31内移动。

在脱外螺旋过程中,司筒管31端部固定产品5,第二滑动座24和外包轴21都与司筒管31滑动连接,第二滑动座24带动外包轴21移动过程中,第二滑动座24和外包轴21沿司筒管31移动,司筒针34的端部设有四个凸起35,用于与产品5插接,产品5上设有凹槽51,凸起35插入凹槽51中,当脱内螺旋时,司筒管31固定产品5防止产品5转动,当脱内螺旋完成后,在司筒针进给机构33带动下,司筒针34沿司筒管31滑动,司筒管31的端部将产品5由司筒针34上顶下,在这个过程中,司筒管固定机构32起到固定司筒管31的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滑动座12与两个第一旋转轴11、内芯、第一滚珠、第一滚珠限位件13相适配;第二滑动座24与两个外包轴21、第二滚珠、第二滚珠限位件23相适配。第一旋转轴11和外包轴21分别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旋转轴11相互平行,两个外包轴21相互平行,每一个第一旋转轴11与一个外包轴21对应设置;第一滚珠、第一滚珠限位件13、第二滚珠、第二滚珠限位件23和定位顶出机构3对应设置。可以同时实现对两个产品5的脱螺旋,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钢珠和钢珠嵌入件4:钢珠嵌入件4设于外包轴21下方,设有避让槽,外包轴21滑动插入避让槽;避让槽底部设有钢珠限位槽;钢珠活动设于钢珠限位槽内且上端设于第二螺旋槽22内。通过钢珠与第二螺旋槽22的设置,钢珠可以起到清理第二螺旋槽22和减小摩擦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滚珠限位件23固定连接钢珠嵌入件4。钢珠嵌入件4起到固定第二滚珠限位件23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还包括第二滑动座进给机构26;第二滑动座进给机构26部分固定连接第二滑动座24,用于带动第二滑动座24在设定方向上移动。通过第二滑动座进给机构26带动第二滑动座24沿设定方向移动,第二滑动座24匹配设有对应的滑轨,第二滑动座24与滑轨滑动连接,第二滑动座进给机构26可以是通过齿轮和齿条传动的机构;在林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动座进给机构26可以是油缸或气缸。

在本实施例中,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还包括第一滑动座进给机构14;第一滑动座进给机构14设于第一滑动座12背离内芯一侧,部分固定连接第一滑动,用于带动第一滑动在设定方向上移动。通过第一滑动座进给机构14带动第一滑动座12沿设定方向移动,第一滑动座12匹配设有对应的滑轨,第一滑动座12与滑轨滑动连接,第一滑动座进给机构14可以是油缸或气缸。

在本实施例中,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25;定位机构25用于限定第二滑动座24位置。通过定位机构25可以固定第二滑动座24,方便产品5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机构25包括第一定位块251、第二定位块252和拨块253;第一定位块251固定连接第二滑动座24,第一定位块25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块252固定设置在设定位置,第二定位块252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拨块253一端与第二定位孔相对应,用于在外力作用下穿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通过拨块253穿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来定位第二滑动座24;第二定位块252是固定的,第一定位块251跟随第二滑动座24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块251与第二滑动座24一体设计,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

本实用新型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通过模具自动脱螺旋装置通过滚珠和螺旋槽控制与产品5的脱螺旋,能够精确控制旋转抽芯距,能够精确控制与产品5的螺纹啮合的模具旋转脱螺旋,更加适合对产品5精度要求高的塑胶件脱螺旋,而且相对于马达带动旋转抽芯,不需要马达带动,成本更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使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