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胶管撑开机构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1297发布日期:2021-01-15 11:3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弹力胶管撑开机构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弹力胶管撑开机构及设备。



背景技术:

请参考中国专利文献cn201520454545.x公开一种健身拉力绳,其在拉力绳的弹力胶管的两端卡入一卡位珠,卡位珠的直径大于弹力胶管的直径。该结构目前较多采用人工安装,费时费力,导致人工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力胶管撑开机构及设备,装配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弹力胶管撑开机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弹力胶管撑开机构,包括安装板、设于安装板的至少三组第一滑动拼接件,以及推力组件;每组所述第一滑动拼接件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块以及回位弹簧,所述第一滑块设于第一导轨并相对第一导轨可滑动,所述回位弹簧一端固定于第一滑块,另一端固定于安装板;其中,至少三组所述第一滑动拼接件的第一导轨的延长线相交于一中心点,所述第一滑块靠近中心点一侧设有第一拼接部,当至少三组所述第一滑块相对滑动至行程末端,至少三组所述第一拼接部相合形成第一拼合体,所述第一拼合体包括相接的头部和尾部,所述尾部用于伸入弹力胶管中,所述头部内开设通道,所述通道靠近尾部一端为锥形,所述通道另一端与推力组件的推杆相对,所述头部还开设有用于珠体进入通道的进料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推力组件还包括推力气缸,所述推杆设于推力气缸,所述推杆中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直径小于珠体直径。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珠体送料组件,所述珠体送料组件包括漏斗以及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一端与漏斗连接,另一端固定于进料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料管开设有一可视槽,所述可视槽沿进料管长度方向延伸。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滑动拼接件设有三组,三组所述第一滑动拼接件均布在以中心点为圆心的圆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弹力胶管撑开机构的有益效果是:使弹力胶管一端套于尾部,珠体自进料口进入通道内。推力组件的推杆伸入通道并推动珠体,由于通道靠近尾部一端为锥形,当珠体进入该锥形位置,在推杆作用下,将继续向前移动以迫使第二拼合体分离,从而将弹力胶管一端撑开。珠体继续被推动至弹力胶管,该过程中第一滑块将沿第一导轨相背运动,回位弹簧被进一步拉紧。推力组件退回,回位弹簧带动第一滑块将沿第一导轨相对运动,使第二拼合体相合,同时撑开的弹力胶管一端回缩,从而将珠体卡紧,完成装配。该装配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弹力胶管撑开设备,包括弹力胶管撑开机构以及环套撑开机构;所述环套撑开机构包括设于安装板的至少三组第二滑动拼接件以及卸料推件;每组所述第二滑动拼接件包括第二导轨、第二滑块以及驱动第二滑块沿第二导轨滑动的气缸,至少三组所述第二滑动拼接件的第二导轨的延长线相交于一集中点,所述第二滑块靠近集中点一侧设有第二拼接部,至少三组所述气缸推动若干第二滑块相背滑动,从而在至少三组所述第二拼接部之间留下一放置弹力胶管一端的空间,同时撑开套于第二拼接部上的环套;所述卸料推件包括卸料气缸以及设于卸料气缸的推块,所述推块侧面突出形成至少一个翼板,所述翼板侧边沿超过撑开的环套,所述卸料气缸推动推块进入第二拼接部之间的空间,使推块与弹力胶管接触,翼板与环套接触,继续推动推块从而将环套和弹力胶管推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滑动拼接件设有三组,三组所述第二滑动拼接件均布在以集中点为圆心的圆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弹力胶管撑开设备的有益效果是:使弹力胶管一端套于尾部,珠体自进料口进入通道内。推力组件的推杆伸入通道并推动珠体,由于通道靠近尾部一端为锥形,当珠体进入该锥形位置,在推杆作用下,将继续向前移动以迫使第二拼合体分离,从而将弹力胶管一端撑开。珠体继续被推动至弹力胶管,该过程中第一滑块将沿第一导轨相背运动,回位弹簧被进一步拉紧。推力组件退回,回位弹簧带动第一滑块将沿第一导轨相对运动,使第二拼合体相合,同时撑开的弹力胶管一端回缩,从而将珠体卡紧。将环套套于相合的第二拼接部上。气缸推动第二滑块相背滑动,使得环套被撑开,同时在第二拼接部之间留下一空间,将弹力胶管卡有珠体一端放置于该空间内。卸料气缸推动推块进入第二拼接部之间的空间,使推块与弹力胶管接触,翼板与环套接触,继续推动推块从而将环套和弹力胶管推出。通过环套进一步收紧,提高对珠体的卡紧力。该装配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弹力胶管撑开机构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弹力胶管撑开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弹力胶管撑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弹力胶管撑开设备的去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弹力胶管撑开设备的去面板后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弹力胶管撑开设备的环套撑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弹力胶管撑开设备的背面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弹力胶管撑开机构包括安装板10、设于安装板10的至少三组第一滑动拼接件20,以及推力组件30。

每组第一滑动拼接件20包括第一导轨21、第一滑块22以及回位弹簧23。第一滑块22设于第一导轨21并相对第一导轨21可滑动,回位弹簧23一端固定于第一滑块22,另一端固定于安装板10。其中,至少三组第一滑动拼接件20的第一导轨21的延长线相交于一中心点,第一滑块22靠近中心点一侧设有第一拼接部24。当至少三组第一滑块22相对滑动至行程末端,至少三组第一拼接部24相合形成第一拼合体,此时回位弹簧23依然处于伸长状态,以提供保持第一拼接部24相合的力。

第一拼合体包括相接的头部25和尾部26。尾部26用于伸入弹力胶管中。头部25内开设通道251,通道251靠近尾部26一端为锥形252,通道251另一端与推力组件30的推杆31相对,头部25还开设有用于珠体进入通道251的进料口。

使弹力胶管一端套于尾部26,珠体自进料口进入通道251内。推力组件30的推杆31伸入通道251并推动珠体,由于通道251靠近尾部26一端为锥形252,当珠体进入该锥形252位置,在推杆31作用下,将继续向前移动以迫使第二拼合体分离,从而将弹力胶管一端撑开。珠体继续被推动至弹力胶管,该过程中第一滑块22将沿第一导轨21相背运动,回位弹簧23被进一步拉紧。推力组件30退回,回位弹簧23带动第一滑块22将沿第一导轨21相对运动,使第二拼合体相合,同时撑开的弹力胶管一端回缩,从而将珠体卡紧,完成装配。该装配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推力组件30还包括推力气缸32。推杆31设于推力气缸32,推杆31顶面中部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直径小于珠体直径。推杆31推动珠体时,珠体被定位在定位孔处。

弹力胶管撑开机构还包括珠体送料组件40。珠体送料组件40包括漏斗41以及进料管42,进料管42一端与漏斗41连接,另一端固定于进料口。进料管42的内径与珠体外径相适应,将若干珠体自漏斗41灌入进料管42,珠体在进料管42内排成一列。进料管42开设有一可视槽421,可视槽421沿进料管42长度方向延伸,通过可视槽421可观察进料管42中的珠体数量,方便及时补充。

上述方案中,第一滑动拼接件20设有三组,三组第一滑动拼接件20均布在以中心点为圆心的圆上。

请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还一种弹力胶管撑开设备,包括弹力胶管撑开机构,以及环套撑开机构50。其中弹力胶管撑开机构结构已经在上文中公开,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5、图6和图7,环套撑开机构50包括设于安装板10的至少三组第二滑动拼接件51以及卸料推件52。

每组第二滑动拼接件51包括第二导轨511、第二滑块512以及驱动第二滑块512沿第二导轨511滑动的气缸513。至少三组第二滑动拼接件51的第二导轨511的延长线相交于一集中点。第二滑块512靠近集中点一侧设有第二拼接部514,至少三组气缸513推动对应第二滑块512相背滑动,从而在对应的第二拼接部514之间留下一放置弹力胶管一端的空间,同时撑开套于第二拼接部514上的环套。

卸料推件52包括卸料气缸521以及设于卸料气缸521的推块522。推块522侧面突出形成至少一个翼板,翼板侧边沿超过撑开的环套。卸料气缸521推动推块522进入第二拼接部514之间的空间,使推块522与弹力胶管接触,翼板与环套接触,继续推动推块522从而将环套和弹力胶管推出。

请参考图3,上述方案中,弹力胶管撑开机构以及环套撑开机构50均设于一壳体53内,壳体53上设有面板531,面板531上开设有供第一滑动拼接件20、第二滑动拼接件51伸出的通孔532。

请参考图5,上述方案中,第二滑动拼接件51设有三组,三组第二滑动拼接件51均布在以集中点为圆心的圆上。推块522侧面翼板的数量与第二滑动拼接件51的数量相等。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弹力胶管撑开设备,通过使弹力胶管一端套于尾部26,珠体自进料口进入通道251内。推力组件30的推杆31伸入通道251并推动珠体,由于通道251靠近尾部26一端为锥形252,当珠体进入该锥形252位置,在推杆31作用下,将继续向前移动以迫使第二拼合体分离,从而将弹力胶管一端撑开。珠体继续被推动至弹力胶管,该过程中第一滑块22将沿第一导轨21相背运动,回位弹簧23被进一步拉紧。推力组件30退回,回位弹簧23带动第一滑块22将沿第一导轨21相对运动,使第二拼合体相合,同时撑开的弹力胶管一端回缩,从而将珠体卡紧。将环套套于相合的第二拼接部514上。气缸推动第二滑块512相背滑动,使得环套被撑开,同时在第二拼接部514之间留下一空间,将弹力胶管卡有珠体一端放置于该空间内。卸料气缸521推动推块522进入第二拼接部514之间的空间,使推块522与弹力胶管接触,翼板与环套接触,继续推动推块522从而将环套和弹力胶管推出。通过环套进一步收紧,提高对珠体的卡紧力。该装配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