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取料与清理的3D打印机打印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6305发布日期:2020-12-29 09:3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取料与清理的3D打印机打印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取料与清理的3d打印机打印平台。



背景技术:

3d打印(3dp)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其中,打印平台是打印机中重要的零部件,打印平台用来承接所打印的物品,3d打印机中的喷头将线材熔化后喷出,从而在打印平台上逐层打印出物品。

现有的打印平台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现有的打印平台一般多是固定在3d打印机的内腔中,从而在打印完成后需要工人将手伸入到3d打印机的内腔中将打印物品取出,从而取料时不方便,另外,将打印物品从打印平台上取出后,打印平台的表面往往会粘附有凝固的残料,因此,需要经常对打印平台进行清理,从而更好的进行下一次的打印,但是,现有的打印平台固定安装在3d打印机的内腔中且不可拆卸,从而也不便于工人对打印平台表面粘附的残料进行清理。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取料与清理的3d打印机打印平台,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取料、便于对残料进行清理等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方便取料与清理的3d打印机打印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打印平台多是固定在3d打印机的内腔中,不便于工人取料,同时也不便于工人对打印平台的表面进行清理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取料、便于对残料进行清理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取料与清理的3d打印机打印平台,包括底板、滑板和承载板,滑板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在底板的顶端,承载板可拆卸安装在滑板的顶端;底板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条,固定条的顶端沿前后方向贯通开设有第一滑槽,滑板底部的左右两端与固定条对应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滑板的后侧设置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端部朝向滑板且与滑板固定连接,底板顶部的左右两端还分别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位于两个固定条的外侧;滑板的顶端设置有卡块,卡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滑轨,承载板的底端设置有卡槽,卡槽的左右两侧内壁上沿前后方向贯穿设置有第二滑槽,卡块卡合在卡槽内,并且第二滑轨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第二滑轨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螺孔,承载板的左右侧壁上与第一螺孔对应间隔设置有第二螺孔,承载板的左右两侧还分别间隔设置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螺接在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内;卡块的后侧壁上设置有插槽,插槽内插接有电加热板。

进一步的,为了对滑板进行很好的限位,底板顶部的前端还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的个数为两个,两个限位柱位于两个固定条的外侧,限位柱的顶端设置有滑块,滑板底部的左右两端还分别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位于两个第一滑轨的外侧,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三滑槽内,并且滑块与第三滑槽的截面均呈“t”形。当气缸驱动滑板向前滑动时,滑块会在第三滑槽内向后滑动,从而,当滑块滑动到第三滑槽的后端时便不能继续进行滑动,从而对滑板进行限位,当气缸驱动滑板向后滑动时,滑块会在第三滑槽内向前滑动,从而,当滑块滑动到第三滑槽的前端时便不能继续滑动,从而对滑板进行限位,同时滑块与第三滑槽的卡合也可以提高滑板与底板之间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为了使滑板更好的沿前后方向在底板的顶部滑动,第一滑轨与第一滑槽的截面均呈“t”形。

进一步的,为了使打印时物品能够更加牢固的粘结在承载板上,承载板的顶端间隔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对承载板进行拆卸,承载板前侧壁的中部设置有把手。拆卸时,松开锁紧螺栓,然后通过把手将承载板向前拉出即可。

进一步的,为了平稳的驱动滑板在底板的顶部滑动,气缸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气缸设置在滑板后侧的左右两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气缸驱动滑板在底板的顶部沿前后方向滑动,从而在打印完成后,可以将滑板顶端的承载板送出3d打印机的内腔,从而便于工人将承载板上打印完成的物品取下;

(2)本实用新型将承载板可拆卸安装在滑板的顶端,从而可以将承载板从滑板的顶端拆卸下来进行清理,从而使对承载板表面粘附的残料的清理更加方便与干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3为滑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滑板与卡块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1、安装孔;2、滑板;21、第一滑轨;22、第三滑槽;3、承载板;31、卡槽;32、第二螺孔;33、凹槽;34、把手;311、第二滑槽;4、固定条;41、第一滑槽;5、气缸;6、卡块;61、第二滑轨;62、插槽;611、第一螺孔;7、锁紧螺栓;8、限位柱;81、滑块;9、电加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类似于“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方便取料与清理的3d打印机打印平台,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板1、滑板2和承载板3,滑板2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在底板1的顶端,承载板3可拆卸安装在滑板2的顶端;底板1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条4,固定条4的顶端沿前后方向贯通开设有第一滑槽41,滑板2底部的左右两端与固定条4对应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轨21,第一滑轨21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41内,具体的,第一滑轨21与第一滑槽41的截面均呈“t”形,滑板2的后侧设置有气缸5,气缸5的型号为sc63-600,气缸5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气缸5设置在滑板2后侧的左右两端,气缸5的活塞杆端部朝向滑板2且与滑板2固定连接,底板1顶部的左右两端还分别开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位于两个固定条4的外侧;滑板2的顶端设置有卡块6,卡块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滑轨61,承载板3的底端设置有卡槽31,卡槽3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沿前后方向贯穿设置有第二滑槽311,卡块6卡合在卡槽31内,并且第二滑轨61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311内,第二滑轨61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螺孔611,承载板3的左右侧壁上与第一螺孔611对应间隔设置有第二螺孔32,承载板3的左右两侧还分别间隔设置有锁紧螺栓7,锁紧螺栓7螺接在第一螺孔611与第二螺孔32内,底板1顶部的前端还设置有限位柱8,限位柱8的个数为两个,两个限位柱8位于两个固定条4的外侧,限位柱8的顶端设置有滑块81;如图3所示,滑板2底部的左右两端还分别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三滑槽22,第三滑槽22不贯通前后两端,第三滑槽22位于两个第一滑轨21的外侧;如图2和图3所示,滑块81滑动设置在第三滑槽22内,并且滑块81与第三滑槽22的截面均呈“t”形,当气缸5驱动滑板2向前滑动时,滑块81会在第三滑槽22内向后滑动,从而,当滑块81滑动到第三滑槽22的后端时便不能继续进行滑动,从而对滑板2进行限位,当气缸5驱动滑板2向后滑动时,滑块81会在第三滑槽22内向前滑动,从而,当滑块81滑动到第三滑槽22的前端时便不能继续滑动,从而对滑板2进行限位,同时滑块81与第三滑槽22的卡合也可以提高滑板2与底板1之间的结构强度;如图4所示,卡块6的后侧壁上设置有插槽62,插槽62内插接有电加热板9;如图1所示,承载板3的顶端还间隔设置有凹槽33,承载板3前侧壁的中部设置有把手34。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底板1通过安装孔11和固定螺栓(图中未标出)水平固定安装在3d打印机的内腔中,气缸5固定安装3d打印机后侧壁的外部,并且气缸5的活塞杆端部贯穿3d打印机的后侧壁与滑板2的后侧壁固定连接,从而驱动滑板2在底板1上沿前后方向滑动,打印时,给电加热板9通电,从而电加热板9开始发热,并且热量向上传导至承载板3上,从而在打印前进行热床,从而减轻在打印时出现的翘边现象,然后,通过控制3d打印机的打印喷头(图中未标出)在x、y、z三个方向上运动完成在打印平台上打印出物品,物品打印完成后,通过气缸5驱动滑板2向前滑出3d打印机的内腔,从而承载板3跟着一起滑出3d打印机的内腔,此时,方便工人将承载板3顶端的打印物品取出,同时,工人可将锁紧螺栓7松开,从而通过把手34将承载板3向前拉出拆卸下来,从而方便对承载板3表面粘附的残料进行清理,从而更好的进行下一次的打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