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载带盘注塑的模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18790阅读:来源:国知局
气结构3,载带盘通过型芯01、型腔02和侧抽芯机构03成型,通过设置有第一排气结构1、第二排气结构2和第三排气结构3,第三排气结构3即是模具中常用的横向排气的槽,但是由于其尺寸需要较小,如果尺寸较大,将会产生较粗的飞边问题等问题,本发明中的第三排气结构3是尽量减少飞边的尺寸和出现,多余的气体通过与第三排气结构3设置在同一位置的第一或第二排气结构2排出,第一、第二排气结构2可以通过成型腔04相互连通,同时第一、第二排气结构2是呈空间垂直的,所以不会增加载带盘侧面的飞边,即将气体通过不同的位置排出,减少每一位置的排气截面的大小,使其具有了表面成型效果好,又有效的排出了困气的作用。
[0032]如图2所示,第一排气结构1包括贯穿于型芯01设置的排气孔11,排气孔11的一端与成型腔04相连通,排气孔11的另一端与模架之间的空隙连通,通过设置有贯穿于型芯01设置的排气孔11,即困气从整个模架的空隙中沿着模架的长度方向排出了模架,排气口的宽度大约为0.01-0.02mm,小于0.02mm的排气口可以有效的防止飞边形成在排气口位置,同时困气通过排气口的另一端从模架之间的空隙中通过。
[0033]如图3所示,第一排气结构1包括设置在型芯01上的放置孔12,放置孔12内固定连接有至少两片相对设置的排气片13,排气孔11由两片排气片13之间的间隙形成,本发明中的排气孔11通过两片排气片13形成,排气片13的末端设置有限位块,放置孔12上设置有与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限位块与限位槽的配合,防止排气片13从放置孔12中掉落,同时两片排气片13之间形成有间隙,间隙的大小是浮动的,可以适应不同的注塑压力,如果注塑压力过小,困气可以从第三排气结构3内排出,不会在注塑件表面产生痕迹,如果注塑压力过大,压力会将两片排气片13推开,从而打开排气口,达到了加强排气的效果。
[0034]如图3所示,排气孔11的横截面呈波浪形,通过将排气孔11的横截面设置成波浪形,波浪形的排气孔11相比于长条状的排气孔11,气体经过排气孔11时候,能逐渐经过排气孔11的两个侧面,困气对排气孔11侧面的作用力更加均匀,达到了均匀排气的效果,排气孔11的间距为0-0.015mm,能够在不对注塑件表面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起到较好的排气效果;同时如果排气孔11是由排气片13构成的,其中可调的间距也为0-0.015mm,其最大行程即为
0.015mm,能够在压力不同时,不断改变其的间距,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飞边产生,同时排气孔11的孔径设置成0.015mm时,间距过小,熔融体的压力不足以将熔融体注入该间距内,所以一般不会有熔融体的塑料进入至排气孔11内,同时将排气口设置有波浪形,进一步提高了熔融体进入该位置的难度。放置孔12的横截面呈扇形,排气孔11设置在放置孔12的两条弧之间,即对排气孔11的位置做进一步地限定,通过将放置孔12的横截面设置成扇形的,可以有效的防止排气片13从放置孔12位置掉落,同时也是限定排气孔11的最小间距,同于将放置孔12的横截面设置呈扇形,当排气片13向内移动时候,会被放置孔12的侧壁所阻隔,即两片排气片13具有一定的间距限制。
[0035]如图4所示,型芯0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形成载带盘的可视孔的镶件011,型芯01沿镶件011的轮廓设置有筋槽012,型芯01上设置有与筋槽012相连通的加强槽013,排气孔11位于加强槽013内,载带盘上具有可视孔,即可以观察载带盘内载带情况的可视孔,该种可视孔在申请号为“201520096313.1”的专利中已经公开,同时为了加强该可视孔的结构,通常在可视孔的周围设置有加强筋,本专利中的筋槽012即是形成加强筋的,该位置的形状比较多,很容易产生困气,从而导致塑胶产生表面缺陷,通过设置有与筋槽012相连通的加强槽013,使气体从筋槽012位置移动至加强槽013位置,然后通过加强槽013内的排气孔11排出。
[0036]如图4所示,排气片13位于成型腔04内的端面与成型腔04的上表面水平设置,排气片13位于成型腔04内的端面与成型腔04的上表面水平设置,从而避免了载带盘的表面凹凸不平,也是防止排气片13的位置太过向下,从而在载带片的表面产生凹槽,降低产品的结构强度。
[0037]如图1所示,第一排气结构1与第二排气结构2呈镜像设置,由于载带盘的正盘面与反盘面的结构相似,所以第一排气结构1与第二排气结构2呈镜像设置,可以使第二排气结构2与第一排气结构1起到相同的排气效果。
[0038]如图4所示,第二排气机构包括设置在型芯01和/或型腔02上的若干个排气槽014,排气槽014与加强槽013相连通,排气槽014之间贯穿有保压槽015,第二排气机构包括设置在型芯01和/或型腔02上的若干个排气槽014,排气槽014起到了对载带盘的径向排气的效果,使困气从模架的径向排出,排气槽014与加强槽013相互连通,加强槽013的体积较大,故注浇口将熔融体注入成型腔04后,最后填满的位置是加强槽013,通过在该位置设置有排气槽014,能够有效的将不需要的气体排出,本发明中的排气槽014可以设置有多个,但是排气槽014直接与外部相通,即成型腔04内部的压力无法保证,所以通过在排气槽014之间贯穿设置有保压槽015,保压槽015是通过模板与模板之间的贴合密封的,起到了缓解困气的效果,使成型腔04内的气压下降,同时当熔融体塑料要进入排气槽014内时,由于其是密封的,所以其内部的气压会上升,防止熔融体塑料进入排气槽014,产生飞边,排气槽014以型芯01或型腔02的中心呈向外放射设置,即排气槽014从内向外呈放射设置,与平行于模架的长、宽边设置,放射形设置的排气槽014更加符合气体流动的方向,减少了气体在排气槽014内移动时候的变向,增强了排气槽014的排气效果。
[003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载带盘注塑的模具,包括模架,所述模架包括型芯(01)、型腔(02)和侧抽芯机构(03),所述型芯(01)、型腔(02)和侧抽芯机构(03)之间形成有成型腔(04),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01)内设置有与成型腔(04)的上端面相连通的第一排气结构(1),所述型腔(02)内设置有与成型腔(04)的下端面相连通的第二排气结构(2),所述侧抽芯机构(03)与型芯(01)和/或型腔(02)之间形成有与成型腔(04)的侧面相连通的第三排气结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载带盘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结构(1)包括贯穿于型芯(01)设置的排气孔(11),所述排气孔(11)的一端与成型腔(04)相连通,所述排气孔(11)的另一端与模架之间的空隙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载带盘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结构(1)包括设置在型芯(01)上的放置孔(12),所述放置孔(12)内固定连接有至少两片相对设置的排气片(13),所述排气孔(11)由两片排气片(13)之间的间隙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载带盘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11)的横截面呈波浪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载带盘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0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形成载带盘的可视孔的镶件(011),所述型芯(01)沿镶件(011)的轮廓设置有筋槽(012),所述型芯(01)上设置有与筋槽(012)相连通的加强槽(013),所述排气孔(11)位于加强槽(013)内。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载带盘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片(13)位于成型腔(04)内的端面与成型腔(04)的上表面水平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载带盘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孔(12)的横截面呈扇形,所述排气孔(11)设置在放置孔(12)的两条弧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载带盘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结构(1)与第二排气结构(2)呈镜像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载带盘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机构包括设置在型芯(01)和/或型腔(02)上的若干个排气槽(014),所述排气槽(014)与加强槽(013)相连通,所述排气槽(014)之间贯穿有保压槽(015)。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载带盘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槽(014)以型芯(01)或型腔(02)的中心呈向外放射设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载带盘注塑的模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用于载带盘注塑的模具,包括模架,所述模架包括型芯、型腔和侧抽芯机构,所述型芯、型腔和侧抽芯机构之间形成有成型腔,所述型芯内设置有与成型腔的上端面相连通的第一排气结构,所述型腔内设置有与成型腔的下端面相连通的第二排气结构,所述侧抽芯机构与型芯和/或型腔之间形成有与成型腔的侧面相连通的第三排气结构。本发明通过第一、第二排气结构与成型腔相互连通,同时第一、第二排气结构是呈空间垂直的,所以不会增加载带盘侧面的飞边,即将气体通过不同的位置排出,减少每一位置的排气截面的大小,使其具有了表面成型效果好,又有效的排出了困气的作用。
【IPC分类】B29C45/34
【公开号】CN105479689
【申请号】CN201610003834
【发明人】陈耀堂
【申请人】苏州鼎优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