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窑余热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2902阅读:1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窑余热锅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余热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窑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日渐短缺以及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各种能源嘉禾不断上涨,能源的二次利用被广泛关注,新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隧道窑消耗的一次能源,比如煤、油等等,除炉窑散热、产品水分蒸发、烧结等必须消耗的能量外,约70%的能量是随排烟热损失和制品冷却热损失而浪费。

为了利用这部分余热,现有技术中通过在隧道窑的窑体上设置隧道窑余热蒸汽锅炉来回收利用余热,这部分余热主要包括位于窑内的制品冷却散热以及设置在隧道窑前端的引风装置引入的烟气,其中,现有设备的对流管束常裸露于窑体,即通过烟气等直接加热对流管束,然而会对对流管束造成损坏,甚至腐蚀,其对流管束使用寿命低,另一方面锅炉内还需要定时的加水,耗费人的精力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安全系数高,余热利用效果好的一种隧道窑余热锅炉。

为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隧道窑余热锅炉,包括设置于基础上端的隧道窑和设置于所述隧道窑保温层内的多根对流管束以及设置于所述隧道窑顶部且与所述对流管束联通的锅筒,所述的锅筒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人孔,所述的锅筒左侧上端通过压力弯道设置有压力表,所述的锅筒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进水管道且进水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止回阀和截止阀,所述的锅筒上设置有主汽管道,所述的锅筒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弹簧全启式安全阀,所述的锅筒侧壁通过引水管设置有水位报警器和板式水位计且所述水位报警器和板式水位计联通引水管联通取样器,所述的隧道窑内设置有与对流管束联通的排污管道并加设有排污阀,所述的隧道窑内在对流管束之间设置有测温热电偶。

所述的锅筒底部在所述隧道窑保温层内设置有分水器,分水器一侧联通隧道窑外部进水管且另一端联通锅筒。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连接锅筒的对流管束设置于隧道窑的保温层内,杜绝了烟气直接接触对流管束进而腐蚀损坏,对流管束联通了锅筒进行可以较快的对锅筒内的水分加热使其成为水蒸汽。经过长时间的使用,锅筒内会在产生水垢等杂质,因此在对流管束的另一端的隧道窑内设置有排污管,可以定期对锅筒内进行清洗。为了方便检修锅筒并在锅筒的两侧端部设置有人孔,不仅方便了检修另一方面也便于定期清洁锅筒。锅筒侧壁通过引水管设置有水位报警器和板式水位计且锅筒上设置有进水管,改进水管连接电动水泵,电动水泵电路连接控制装置和水位报警器,实现自动加水和电动水泵的自动启停。在锅筒的顶部设置有弹簧全启式安全阀,可自动泄压,提高使用时的安全系数。

总体上,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安全系数高,余热利用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面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面连接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面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部连接结构图。

图中:1-锅筒 2-隧道窑 3-对流管束 4-保温层 5-基础 6-人孔 7-压力弯道 8-压力表 9-进水管道 10-止回阀 11-截止阀 12-主汽管道 13-弹簧全启式安全阀 14-引水管 15-水位报警器 16-板式水位计 17-取样器 18-排污管道 19-排污阀 20-测温热电偶 21-分水器 22-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一种隧道窑余热锅炉,包括设置于基础5上端的隧道窑2和设置于所述隧道窑2保温层4内的多根对流管束3以及设置于所述隧道窑2顶部且与所述对流管束3联通的锅筒1,所述的锅筒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人孔6,所述的锅筒1左侧上端通过压力弯道7设置有压力表8,所述的锅筒1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进水管道9且进水管道9上依次设置有止回阀10和截止阀11,所述的锅筒1上设置有主汽管道12,所述的锅筒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弹簧全启式安全阀13,所述的锅筒1侧壁通过引水管14设置有水位报警器15和板式水位计16且所述水位报警器15和板式水位计16联通引水管且联通取样器17,所述的隧道窑2内设置有与对流管束3联通的排污管道18并加设有排污阀19,所述的隧道窑2内在对流管束3之间设置有测温热电偶20。

所述的锅筒1底部在所述隧道窑2保温层4内设置有分水器21,分水器21一侧联通隧道窑2外部进水管22且另一端联通锅筒1。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基础的上端设置隧道窑并在所述隧道窑的保温层内的设置多根对流管束以及在隧道窑顶部设置与对流管束联通的锅筒,隧道窑内设置有与对流管束联通的排污管道并加设有排污阀,经过长时间的使用,锅筒内会在产生水垢等杂质,因此在对流管束的另一端的隧道窑内设置有排污管,可以定期对锅筒内进行清洗。

进一步的,锅筒的对流管束设置于隧道窑的保温层内,杜绝了烟气直接接触对流管束进而腐蚀损坏,对流管束联通了锅筒进行可以较快的对锅筒内的水分加热使其成为水蒸汽。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检修锅筒并在锅筒的两侧端部设置有人孔,不仅方便了检修另一方面也便于定期清洁锅筒。

进一步的,锅筒左侧上端通过压力弯道设置有压力表,可以实时观察锅筒内的压力情况。

进一步的,锅筒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进水管道且进水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止回阀和截止阀,锅筒上设置有主汽管道,锅筒内的蒸汽从主汽管道流出,引入用气点。

进一步的,在锅筒的顶部设置有弹簧全启式安全阀,可自动泄压,提高使用时的安全系数。

进一步的,锅筒侧壁通过引水管设置有水位报警器和板式水位计且锅筒上设置有进水管,改进水管连接电动水泵,电动水泵电路连接控制装置和水位报警器,实现自动加水和电动水泵的自动启停。

进一步的,锅水位报警器和板式水位计联通引水管联通取样器,实时监控锅筒内水质情况。

进一步的,隧道窑内在对流管束之间设置有测温热电偶,可以实时监控锅筒水温情况。

进一步的,锅筒底部在所述隧道要保温层内设置有分水器,分水器一侧联通隧道窑外部进水管且另一端联通锅筒。可以通过电动水泵通过进水管将水输送至分水器内,因分水器设置于保温层内,分水器在给锅筒输送水时又可以起到加快升温的作用,使其水可以更快的变为水蒸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