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自动加药装置的蒸汽凝液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58424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带有自动加药装置的蒸汽凝液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凝液换热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自动加药装置的蒸汽凝液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许多化工厂的蒸汽都采用循环处理及利用。但是,蒸汽通过冷凝器冷凝,凝结水中可能含有02、CO2和S12等杂质,其中的溶解氧容易造成管路和设备腐蚀,水中含有的S12容易形成结垢,而溶入凝结水中的CO2形成弱电解质H2CO3, H2CO3分解为H+和HC03_,从而影响蒸汽的PH值,造成管路腐蚀。
[0003]压缩机组对蒸汽的要求比较高,蒸汽中的杂质和蒸汽的PH值不同,会影响压缩机组的正常运作。目前,除去凝结水中的杂质或消除凝结水中的CO2和O2的方法是向凝液中加药。现有的技术将加药装置设于凝液支管处,分别向各凝液支管加药,加药装置设有多个支管,每个支管上设有控制阀,其不但控制复杂,而且由于换热器的位置不同,其药量流向不同,可能造成距离加药器远的换热器无法加药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自主添加并自动控制药物添加量功能的蒸汽凝液换热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带有自动加药装置的蒸汽凝液系统,包括冷凝器、凝液主管、泵、加药装置、控制阀、凝液支管及换热器;
[0007]所述的凝液主管的一端设有蒸汽入口,自蒸汽入口处,凝液主管依次与冷凝器及泵相连通,与泵出水端相连的凝液主管又与一组平行的凝液支管连通,所述的凝液支管上连接有换热器,且凝液支管的终端相互连通,并通过一根连接管道与用户端相连接;
[0008]所述的一组平行的凝液支管至少包含两个凝液支管;
[0009]所述的与泵出水端相连的凝液主管又通过连接管道与加药装置相连;
[0010]所述的泵与加药装置之间的凝液主管上还装有流量检测装置;
[0011]所述的加药装置与凝液主管的连接处装有一控制阀;
[0012]所述的流量检测装置、控制器及控制阀构成添加药剂量开环控制系统,流量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流量检测装置将检测的流量值输入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内置算法运算得到输出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控制阀的输入端相连,使得控制器输出量可以实时调节控制阀的开度,用以控制加药装置向凝液总管中添加药剂的剂量;
[0013]进一步的,所述药剂为除氧剂、PH值调节剂和清锅剂;
[0014]进一步的,PH调节剂为中和胺;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泵为离心泵。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系统中,加药装置输出管上设有自动控制阀,通过添加药剂量开环控制系统,可以实时调节控制阀开度,达到添加药剂量自调节的目的,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0018]本系统中,加药装置通过连接管道直接与凝液主管相连接,使得药物直接加入至凝液主管,与现有技术“加药装置设于凝液支管处,分别向各凝液支管加药,加药装置设有多个支管,每个支管上设有控制阀”相较,本系统直接向凝液主管添加药物,避免了在每个支管上设置控制阀,使阀门控制复杂化的难题,同时也解决了由于换热器的位置不同,其药量流向不同,造成的距离加药装置较远的换热器无法加药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0020]图中:1、冷凝器,2、凝液主管,3、泵,4、加药装置,5、控制阀,6、凝液支管,7、换热器,8、用户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的一种带有自动加药装置的蒸汽凝液系统,包括冷凝器1、凝液主管2、泵3、加药装置4、控制阀5、凝液支管6及换热器7 ;
[0024]所述的凝液主管2的一端设有蒸汽入口,自蒸汽入口处,凝液主管2依次与冷凝器I及泵3相连通,与泵3出水端相连的凝液主管2又与一组平行的凝液支管6连通,所述的凝液支管6上连接有换热器7,且凝液支管6的终端相互连通,并通过一根连接管道与用户端8相连接;
[0025]所述的一组平行的凝液支管6至少包含两个凝液支管;
[0026]所述的与泵3出水端相连的凝液主管2又通过连接管道与加药装置4相连;
[0027]所述的泵3与加药装置4之间的凝液主管2上还装有流量检测装置;
[0028]所述的加药装置4与凝液主管2的连接处装有一控制阀5 ;
[0029]所述的流量检测装置、控制器及控制阀5构成添加药剂量开环控制系统,流量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流量检测装置将检测的流量值输入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内置算法运算得到输出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控制阀5的输入端相连,使得控制器输出量可以实时调节控制阀5的开度,用以控制加药装置4向凝液总管2中添加药剂的剂量;
[0030]进一步的,所述药剂为除氧剂、PH值调节剂和清锅剂;
[0031]进一步的,PH调节剂为中和胺;
[0032]进一步的,所述的泵3为离心泵。
[0033]一种带有自动加药装置的蒸汽凝液换热系统的凝液换热工艺:
[0034]蒸汽自蒸汽入口处进入凝液主管2,经此部分凝液主管2缓冲,进入冷凝器I进行冷凝,蒸汽经冷凝后成为凝液,又被泵3抽送至凝液主管,凝液在流动的过程中,加药装置4通过与凝液主管2的连接管,向凝液主管2中的凝液添加药剂,添加药剂的剂量依据流量检测装置检测的凝液流量,通过所述的添加药剂量开环控制系统进行实时、自动地调节,加药后的凝液进入凝液支管6,并通过与凝液支管6相连接的换热器7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尾气和凝液闪蒸出的蒸汽,通过连接管道输送给用户端8。
[0035]实施例2:
[0036]一种蒸汽回收系统,包括冷凝器1、凝液主管2、泵3、加药装置4、控制阀5、凝液支管6及换热器7 ;
[0037]所述的凝液主管2的一端设有蒸汽入口,自蒸汽入口处,凝液主管2依次与冷凝器I及泵3相连通,与泵3出水端相连的凝液主管2又与一组平行的凝液支管6连通,所述的凝液支管6上连接有换热器7,且凝液支管6的终端相互连通,并通过一根连接管道与用户端8相连接;
[0038]所述的一组平行的凝液支管6至少包含两个凝液支管;
[0039]所述的与泵3出水端相连的凝液主管2又通过连接管道与加药装置4相连。
[0040]所述的泵3为离心泵。
[0041]一种蒸汽回收工艺为,其工艺为:
[0042]a、蒸汽自蒸汽入口处进入凝液主管2,经此部分凝液主管2缓冲,进入冷凝器I进行冷凝;
[0043]b、蒸汽经冷凝后成为凝液,又被泵3抽送至凝液主管2,凝液在流动的过程中,力口药装置4通过与凝液主管2的连接管,向凝液主管2中的凝液添加药剂;
[0044]C、加药后的凝液进入凝液支管6,并通过与凝液支管6相连接的换热器7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尾气和凝液闪蒸出的蒸汽,通过连接管道输送给用户端8。
[0045]所述药剂为除氧剂、PH值调节剂和清锅剂。
[0046]所述的PH调节剂为中和胺。
[004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带有自动加药装置的蒸汽凝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I)、凝液主管(2)、泵(3)、加药装置(4)、控制阀(5)、凝液支管(6)及换热器(7); 所述的凝液主管(2)的一端设有蒸汽入口,自蒸汽入口处,凝液主管(2)依次与冷凝器(I)及泵⑶相连通,与泵⑶出水端相连的凝液主管⑵又与一组平行的凝液支管(6)连通,所述的凝液支管(6)上连接有换热器(7),且凝液支管(6)的终端相互连通,并通过一根连接管道与用户端(8)相连接; 所述的一组平行的凝液支管(6)至少包含两个凝液支管; 所述的与泵⑶出水端相连的凝液主管⑵又通过连接管道与加药装置⑷相连; 所述的泵⑶与加药装置⑷之间的凝液主管⑵上还装有流量检测装置; 所述的加药装置(4)与凝液主管(2)的连接处装有一控制阀(5); 所述的流量检测装置、控制器及控制阀(5)构成添加药剂量开环控制系统,流量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流量检测装置将检测的流量值输入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内置算法运算得到输出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控制阀(5)的输入端相连,使得控制器输出量可以实时调节控制阀(5)的开度,用以控制加药装置⑷向凝液总管(2)中添加药剂的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自动加药装置的蒸汽凝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为除氧剂、PH值调节剂和清锅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自动加药装置的蒸汽凝液系统,其特征在于:PH调节剂为中和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自动加药装置的蒸汽凝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3)为离心泵。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自动加药装置的蒸汽凝液换热系统,属于化工加工领域,包括:冷凝器、凝液主管、泵、加药装置、控制阀、凝液支管及换热器;所述的凝液主管的一端设有蒸汽入口,自蒸汽入口处,凝液主管依次与冷凝器及泵相连通,与泵出水端相连的凝液主管又与一组平行的凝液支管连通,所述的凝液支管上连接有换热器,且凝液支管的终端相互连通,并通过一根连接管道与用户端相连接;本发明可以实现加药控制阀开度实时自动调节,解决了由于换热器的位置不同,其药量流向不同,造成的距离加药装置较远的换热器无法加药的问题。
【IPC分类】C02F1-00, F22D11-06
【公开号】CN104676576
【申请号】CN201310642794
【发明人】王建珍, 朱永新, 畅雯, 陈摩杰
【申请人】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