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695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垃圾的焚烧设备,这种焚烧设备主要用于焚烧低热值、高水分且未经分拣的生活垃圾。
背景技术
申请人曾于2002年04月23日申请了一项关于生活垃圾焚烧炉的专利,该专利的授权公告号CN1162646C,该项实用新型提供的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包含一个料斗的炉体、装在炉体内的给料机、炉排、位于炉排下的风室、出渣机,其中炉排片含有固结在炉体上的固定片和间隔排列在前后两相邻固定片之间且与往复运动杆件连接的活动片,炉排沿垃圾运行方向分成前段和后段,接近料斗的前段为向下倾斜的逆推式炉排、后段为顺推式炉排,并且在前后端炉排的衔接处设有高度为H的落差,但是这种焚烧炉存在以下缺陷1、燃烧炉炉排最多只有两列,而炉排有尺寸限制,因此不利于炉排燃烧面积的增大;2、用于炉排风量调节的风门不可靠,其传动采用多点连接的连杆装置,在运行中容易出现卡滞、不到位等现象,3、原有的焚烧炉中两列炉排通过同一驱动机构驱动,因此无法根据垃圾的不同情况单独调整炉排的驱动机构,对各列炉排进行单独操控,操作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该焚烧炉可以在实现原有焚烧炉功效的基础上,使垃圾焚烧面积大幅度增加,并可对各列炉排实现单独控制,以提高操作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包括炉体,炉体上设置有炉排支架,炉排支架上设置有炉排,炉体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料斗和出渣机,炉排下面设置有风室,炉排包括固定在炉排支架上的固定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活动炉排片间隔排列在前后两相邻固定炉排片之间且与活动支架连接,炉排支架上至少设置有三列炉排,每列炉排单独包括固定炉排片、活动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的驱动机构;炉排中的中间炉排的侧端带有中间密封补偿装置;炉排下面沿垃圾移动方向按燃烧区段设置有多组分隔室,每组分隔室包括的分隔室数目与炉排的列数相同,并且同组的各分隔室分别与各列炉排一一对应,每个分隔室均带有与风室相通的通风口,通风口上带有可调节进风量的风门。
由于本实用新型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炉排支架上至少设置有三列整体构架式炉排,每列炉排单独包括固定炉排片、活动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的驱动机构,每组分隔室包括的分隔室数目与炉排的列数相同,其中处于中间段的中间炉排还配备有中间密封补偿机构,使炉排列数增加的同时还保持良好的密封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焚烧炉可以在实现原有产品的效能的同时,增加炉排的列数以实现焚烧面积的增大。而且,由于每列炉排都包括了实现原有产品功能的设备,通过配备单独的活动炉排片驱动机构后,还可实现对各列炉排的单独控制和协同驱动以提高操作性能,充分灵活的控制垃圾在炉排上的焚烧情况。
本实用新型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还将同一组分隔室配备的风门均设置于同一转轴上,通过转动转轴可同步调节设置于同一转轴上的风门的进风量,每根转轴都延伸出炉体外并分别与单独配备的设置在炉体外侧的一个转动控制装置连接。由于同个区段配备的一组分隔室的风门均设置于转轴上,每根转轴单独配备有一个转动控制装置,因此转动转轴可以使同组风门的调节同步到位,使调节更加顺畅、快速、精确。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逆推炉排段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D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E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F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右视图。
图8为图1中的顺推炉排段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10为炉排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E-E剖视图各附图中1、炉体,1A、炉排支架,2、炉排,2A、中间炉排,2B、固定炉排片,2C、活动炉排片,3、料斗,4、风室,5出渣机,7、逆推式炉排,7A、顺推式炉排,8、分隔室,9、风门,10、转轴,11、侧密封补偿装置,11B、补偿箱体,11C、侧补偿块,11D、弹簧,11E、第一弹簧管,11F、第二弹簧管,11G、支承平台,11H、外端板,11J、调节杆,12、中间密封补偿装置,12A、支架,12B、中间补偿块,12C、中间弹簧,13、活动支架,13B、连杆,14、炉排密封机构,14A、密封罩,14B、通孔,14C、密封座,14D、左活动板,14E、右活动板,14F、弹性件,14G、活动孔,15、活动杆,15A、支承脚,15B、滚动平台,15C、滚轮,15D、曲柄,15E、油缸,15F、伸缩杆,15G、转动杆,15H、曲柄连杆,16、通风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包括炉体1,炉体1上设置有炉排支架1A,炉排支架1A上设置有炉排2,炉体1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料斗3和出渣机5,炉排2下面设置有风室4,炉排2包括固定在炉排支架1A上的固定炉排片2B和活动炉排片2C,活动炉排片2C间隔排列在前后两相邻固定炉排片2B之间且与活动支架13连接,炉排支架1A上至少设置有三列炉排2,每列炉排2单独包括固定炉排片2B、活动炉排片2C和活动炉排片2C的驱动机构;炉排2中的中间炉排2A的侧端带有中间密封补偿装置12,在此中间炉排2A指两侧炉排之间的所有处于中间位置的炉排2;炉排2下面沿垃圾移动方向按燃烧区段设置有多组分隔室8,该燃烧区段一般包括干燥段、燃烧段和燃炽段,每组分隔室8包括的分隔室8数目与炉排2的列数相同,并且同组的各分隔室8分别与各列炉排2一一对应,每个分隔室8均带有与风室4相通的通风口,通风口上带有可调节进风量的风门9。在本实施例中炉体1上设置有三列炉排2,每列炉排2下面对应设置有多组分隔室8,每组分隔室8对应炉排2列数包括三个分隔室8。在实际操作中炉排支架1A上还可以设置四列、五列,甚至更多的炉排2。
如图3所示,为了使同组风门9的调节更加同步协调,更加快速、顺畅,同一组分隔室8配备的风门9均设置于同一转轴10上,通过转动转轴10可同步调节设置于同一转轴10上的风门9的进风量,每根转轴10都延伸出炉体1外并分别与单独配备的设置在炉体1外侧的一个转动控制装置连接。通过调整设置在不同转轴10上的风门9可使炉排2的不同区段有大小不同的风量,以便不同区段的不同成分的垃圾充分燃烧。
如图2、图4所示,为了确保炉排在热胀冷缩的状态下保证其通风截面恒定,并且减少炉排片与侧补偿之间因相互擦挤所引起的磨损,炉排2的两侧端设置有侧密封补偿装置11,侧密封补偿装置11包括与炉排支架1A连接的补偿箱体11B、与炉排片侧面紧贴的侧补偿块11C、施于侧补偿块11C预紧力的弹簧11D,补偿箱体11B上带有第一弹簧管11E,侧补偿块11C带有第二弹簧管11F,第一弹簧管11E与第二弹簧管11F相互套接,弹簧11D处于相互套接的第一弹簧管11E和第二弹簧管11F中,弹簧11D的两端分别抵在侧补偿块11C的外侧和支承平台11G上,支承平台11G外侧的第一弹簧管11E端部设置有外端板11H,外端板11H上开设有螺纹孔,带有与螺纹孔匹配的外螺纹的调节杆11J穿过螺纹孔与支承平台11G连接,通过转动调节杆11J可调整弹簧11D的预紧力,达到更好的侧密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当炉排2受热膨胀时侧补偿块11C受膨胀力推动,侧补偿块11C克服弹簧力的作用在补偿箱体11B内向外侧移动;当炉排2受热冷缩时,由弹簧11D推动侧补偿块11C向炉排2侧端贴紧。
如图2、图5所示,为了适应多列炉排的结构,使多列炉排2中的中间炉排2A同样具有密封补偿的效果,中间炉排2A的一侧端带有中间密封补偿装置12,中间密封补偿装置12包括与炉排支架1A固结在一起的支架12A、安装在支架12A上并与相邻的炉排片始终紧贴的中间补偿块12B、装在支架12A上起压紧中间补偿块12B作用的中间弹簧12C,弹簧12C在本实施例中是一种碟形弹簧。中间密封补偿装置12的工作原理与侧密封补偿装置相同。在此中间炉排2A指两侧炉排之间的所有处于中间位置的炉排2。
如图1、图6、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炉排的结构主要用于二段式炉排垃圾焚烧炉,该焚烧炉的炉排2沿垃圾运行方向分成前段和后段,接近料斗3的前段为向下倾斜的逆推式炉排7,接近出渣机5的后段为顺推式炉排7A,顺推式炉排7A和逆推式炉排7之间的衔接处设置有高度为H的落差,为了隔离逆推式炉排段7所在区域与连杆驱动装置所在区域,使驱动装置不会轻易受到垃圾燃烧排放气体的腐蚀,并且阻止炉体1内大量的热量从泄漏的排放气体中损失,逆推式炉排7段的活动炉排片2C的驱动机构包括活动支架13、连杆13B和连杆驱动装置,活动炉排片2C与活动支架13连接,活动支架13与连杆13B连接;连杆驱动装置与炉排2之间设置有炉排密封机构14,炉排密封机构14包括固定在炉体1上的密封罩14A,密封罩14A与炉体1的接合处保持密封,密封罩14A上开设有通孔14B,带有活动孔14G的密封座14C固定在密封罩14A上通孔14B的周围,密封座14C与密封罩14A之间设置有左活动板14D和右活动板14E,左活动板14D和右活动板14E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4F,弹性件14F处于相对设置在左活动板14D和右活动板14E上的凹槽内,弹性件14F促使左活动板14D和右活动板14E分别同密封座14C和密封罩14A贴紧,连杆13B依次穿过通孔14B、右活动板14E、左活动板14D和活动孔14G,活动孔14G和通孔14B的直径大于连杆13B的直径。在本实施中,当连杆13B在连杆驱动装置的带动下驱动活动支架13并使其摆动时,左活动板14D和右活动板14E既可以随连杆13B的摆动在密封座14C与密封罩14A之间的空腔内移动,又可以在弹性件14F的的作用下与密封座14C和密封罩14A贴紧保持密封,而且左活动板14D和右活动板14E与连杆13B的连接处一般都保持一定的密封作用,连杆13B穿过左活动板14D和右活动板14E后还可以自由伸缩,因此既可以用连杆13B驱动活动支架13,又可以实现隔离炉排2所在区域与连杆驱动装置所在区域两部分空间。
如图1、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炉排的结构同样主要用于二段式炉排垃圾焚烧炉,该焚烧炉的炉排2沿垃圾运行方向分成前段和后段,接近料斗3的前段为向下倾斜的逆推式炉排7,接近出渣机5的后段为顺推式炉排7A,顺推式炉排7A和逆推式炉排7之间的衔接处设置有高度为H的落差,为了提高顺推式炉排7A段炉排片的运行精度,避免炉排片由于运行轨迹偏移而引起磨损和漏风,顺推式炉排7A段的活动炉排片2C的驱动机构包括活动杆15、支承脚15A、滚轮15C、曲柄15D、油缸15E和转动杆15G,顺推活动炉排片2C与活动杆15连接,活动杆15下部沿垃圾运行方向连接有多排支承脚15A,其中每排支承脚15A至少包括两个横向分布的支承脚15A,每个支承脚15A的下部带有滚动平台15B,固定在炉体1上的滚轮15C支撑在滚动平台15B上,其中一排的支承脚15A配备有多个曲柄15D和多个油缸15E,曲柄15D均固定于同一转动杆15G上,至少两个油缸15E的伸缩杆15F分别与对应的数目相同的曲柄15D转动连接,至少还有另外两个曲柄15D通过曲柄连杆15H与活动杆1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每列炉排2的活动杆15下部设置有两排支承脚15A,其中每排支承脚15A包括两个横向分布的支承脚15A,其中一排的支承脚15A配备有四个曲柄15D和两个油缸15E,两个油缸15E的伸缩杆15F分别与两个曲柄15D连接,还有两个曲柄15D通过曲柄连杆15H与支承脚15A连接,曲柄连杆15H同曲柄15D和支承脚15A都是转动连接。当顺推活动炉排片7A两侧的油缸15E驱动伸缩杆15F时,由于有转动杆15G的同步传递,使到达两侧支承脚15A的力基本可以达到平衡,使顺推动炉排片7C的运作更加协调、精确。
如图10、图11所示,为了改善进风效果,增强炉排片头部的散热功能,进而降低炉排片头部在工作状态下的温度,上述结构中的炉排片头部的一侧面开设有通风槽16,通风槽16具有狭长的截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风槽16的存在还可以把炉排片头部的通风孔封闭,如此可以阻止大块灰渣落入灰斗中,提高抗腐蚀能力并延长炉排片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主要应用于二段式炉排结构的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其中炉排2沿垃圾运行方向分成前段和后段,接近料斗3的前段为向下倾斜的逆推式炉排7,接近出渣机5的后段为顺推式炉排7A,顺推式炉排7A和逆推式炉排7之间的衔接处设置有高度为H的落差。在实际操作中,炉排2还可以分出更多的段数,例如三段、四段。
权利要求1.一种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包括炉体(1),炉体(1)上设置有炉排支架(1A),炉排支架(1A)上设置有炉排(2),炉体(1)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料斗(3)和出渣机(5),所述炉排(2)下面设置有风室(4),所述炉排(2)包括固定在炉排支架(1A)上的固定炉排片(2B)和活动炉排片(2C),活动炉排片(2C)间隔排列在前后两相邻固定炉排片(2B)之间且与活动支架(13)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炉排支架(1A)上至少设置有三列炉排(2),每列炉排(2)单独包括固定炉排片(2B)、活动炉排片(2C)和活动炉排片(2C)的驱动机构;炉排(2)中的中间炉排(2A)的侧端带有中间密封补偿装置(12);所述炉排(2)下面沿垃圾移动方向按燃烧区段设置有多组分隔室(8),每组分隔室(8)包括的分隔室(8)数目与炉排(2)的列数相同,并且同组的各分隔室(8)分别与各列炉排(2)一一对应,每个分隔室(8)均带有与风室(4)相通的通风口,通风口上带有可调节进风量的风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其特征是同一组分隔室(8)配备的风门(9)均设置于同一转轴(10)上,通过转动转轴(10)可同步调节设置于同一转轴(10)上的风门(9)的进风量,每根转轴(10)都延伸出炉体(1)外并分别与单独配备的设置在炉体(1)外侧的一个转动控制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其特征是所述炉排(2)的两侧端设置有侧密封补偿装置(11),侧密封补偿装置(11)包括与炉排支架(1A)连接的补偿箱体(11B)、与炉排片侧面紧贴的侧补偿块(11C)、施于侧补偿块(11C)预紧力的弹簧(11D),所述补偿箱体(11B)上带有第一弹簧管(11E),所述侧补偿块(11C)带有第二弹簧管(11F),第一弹簧管(11E)与第二弹簧管(11F)相互套接,弹簧(11D)处于相互套接的第一弹簧管(11E)和第二弹簧管(11F)中,弹簧(11D)的两端分别抵在侧补偿块(11C)的外侧和支承平台(11G)上,支承平台(11G)外侧的第一弹簧管(11E)端部设置有外端板(11H),外端板(11H)上开设有螺纹孔,带有与螺纹孔匹配的外螺纹的调节杆(11J)穿过螺纹孔与支承平台(11G)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其特征是中间密封补偿装置(12)包括与炉排支架(1A)固结在一起的支架(12A)、安装在支架(12A)上并与相邻的炉排片始终紧贴的中间补偿块(12B)、装在支架(12A)上起压紧中间补偿块(12B)作用的中间弹簧(12C)。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其特征是中间密封补偿装置(12)包括与炉排支架(1A)固结在一起的支架(12A)、安装在支架(12A)上并与相邻的炉排片始终紧贴的中间补偿块(12B)、装在支架(12A)上起压紧中间补偿块(12B)作用的中间弹簧(12C)。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其特征是炉排(2)沿垃圾运行方向分成前段和后段,接近料斗(3)的前段为向下倾斜的逆推式炉排(7),接近出渣机(5)的后段为顺推式炉排(7A),顺推式炉排(7A)和逆推式炉排(7)之间的衔接处设置有高度为(H)的落差;逆推式炉排(7)上的活动炉排片(2C)的驱动机构包括活动支架(13)、连杆(13B)和连杆驱动装置,活动炉排片(2C)与活动支架(13)连接,活动支架(13)与连杆(13B)连接;所述连杆驱动装置与炉排(2)之间设置有炉排密封机构(14),炉排密封机构(14)包括固定在炉体(1)上的密封罩(14A),密封罩(14A)上开设有通孔(14B),带有活动孔(14G)的密封座(14C)固定在密封罩(14A)上通孔(14B)的周围,密封座(14C)与密封罩(14A)之间设置有左活动板(14D)和右活动板(14E),左活动板(14D)和右活动板(14E)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4F),弹性件(14F)促使左活动板(14D)和右活动板(14E)分别同密封座(14C)和密封罩(14A)贴紧,所述连杆(13B)依次穿过通孔(14B)、右活动板(14E)、左活动板(14D)和活动孔(14G),活动孔(14G)和通孔(14B)的直径大于连杆(13B)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其特征是炉排(2)沿垃圾运行方向分成前段和后段,接近料斗(3)的前段为向下倾斜的逆推式炉排(7),接近出渣机(5)的后段为顺推式炉排(7A),顺推式炉排(7A)和逆推式炉排(7)之间的衔接处设置有高度为(H)的落差;顺推式炉排(7A)上的活动炉排片(2C)的驱动机构包括活动杆(15)、支承脚(15A)、滚轮(15C)、曲柄(15D)、油缸(15E)和转动杆(15G),顺推活动炉排片(2C)与活动杆(15)连接,活动杆(15)下部沿垃圾运行方向连接有多排支承脚(15A),其中每排支承脚(15A)至少包括两个横向分布的支承脚(15A),每个支承脚(15A)的下部带有滚动平台(15B),固定在炉体(1)上的滚轮(15C)支撑在滚动平台(15B)上,其中一排的支承脚(15A)配备有多个曲柄(15D)和多个油缸(15E),所述曲柄(15D)均固定于同一转动杆(15G)上,至少两个油缸(15E)的伸缩杆(15F)分别与对应的数目相同的曲柄(15D)转动连接,至少还有另外两个曲柄(15D)通过曲柄连杆(15H)与活动杆(1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其特征是所述炉排片头部的一侧面开设有通风槽(16)。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其特征是所述炉排片头部的一侧面开设有通风槽(16)。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其特征是炉排(2)沿垃圾运行方向分成前段和后段,接近料斗(3)的前段为向下倾斜的逆推式炉排(7),接近出渣机(5)的后段为顺推式炉排(7A),顺推式炉排(7A)和逆推式炉排(7)之间的衔接处设置有高度为(H)的落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往复多列式炉排生活垃圾焚烧炉,它包括炉体,炉体上设置有炉排支架,炉排支架上设置有炉排,炉排下面设置有风室,炉排包括固定在炉排支架上的固定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活动炉排片间隔排列在前后两相邻固定炉排片之间,炉排支架上至少设置有三列炉排,每列炉排单独包括固定炉排片、活动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的驱动机构;炉排中的中间炉排的侧端带有中间密封补偿装置;炉排下面沿垃圾移动方向按燃烧区段设置有多组分隔室,每组分隔室包括的分隔室数目与炉排的列数相同,并且同组的各分隔室分别与各列炉排一一对应,每个分隔室均带有与风室相通的通风口,通风口上带有可调节进风量的风门。该焚烧炉可以在实现原有焚烧炉功效的基础上,使垃圾焚烧面积大幅度增加,并可对各列炉排实现单独控制,以提高操作性。
文档编号F23G5/00GK2828575SQ20052004567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2日
发明者项光明 申请人:伟明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