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9053阅读:1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中的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的管板。
背景技术
在换热器的制造过程中,为了满足换热管和管板的强度胀连接,一个合适的管板 开槽型式将对胀管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在国内的换热器制造过程中,主要采用 GB151-199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标准,在该标准中,规定了强度胀接的槽宽为3mm,深度为 0. 5mm,槽离管板表面距离为8mm,槽间距为6mm。以上规定是人们多年来对机械胀管经验的 总结,主要是为了在较薄的管板(如25mm厚)开两个槽的需要,当管板较厚时,这个尺寸不 见得合适,因此,GB151中规定可根据不同的胀接方法修改有关尺寸。同时,"容规"第105条 推荐柔性强度胀接时,槽宽等于(1. 1-1.3) (dt"5(d-换热管的平均直径,t-换热管壁厚), 如025X2. 5的换热管开槽宽度应为8. 7至10. 3mm之间。因此,对于机械胀接3mm宽的槽 是可行的。然而,当使用新型的柔性(液压)胀接时,必须加宽槽的宽度尺寸。但是目前尚 没有最理想的适合于换热器的管板开槽,无法完全满足生产的需要。很多厂家还是就使用 8-3-6-3标准,此结构运用比较成熟,但弱点是3mm的开槽较窄,在针对换热器中管板胀接 加工过程中容易导致开槽不明显严重的影响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该管板 开槽结构改变了开槽形式,克服了原有结构管板开槽不明显,不利于换热器中管板胀接的 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种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包括一管板,该管板上开有一用于插入传热 管的通孔,该通孔内壁上沿轴向间隔开有多个围绕通孔内壁一周的凹槽,凹槽的深度为 0. 5mm,凹槽的槽宽为6至7mm,凹槽离管板表面距离为11至12mm,两个凹槽之间间隔7至 8mm。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凹槽为环形槽。 所述的通孔与管板表面之间有倒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特 别适合运用在换热器制造过程中换热管与管板的强度胀连接。对原来的胀接结构做了一 定修改后,增大了槽宽和槽间距,保证了换热管与管板的紧密贴合,增大了换热管的抗拉脱 力。该结构可以在换热器中广泛推广,节约了制造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管板开槽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 如图1所示, 一种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包括一管板1,该管板1上开有一 用于插入传热管的通孔,该通孔内壁上沿轴向间隔开有多个围通孔内壁一周的环形凹槽2, 凹槽的深度为0. 5mm,凹槽2的槽宽为6mm,凹槽离管板表面距离为llmm,凹槽间距为7mm。 通孔与管板表面之间有倒角。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 一种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包括一管板1,该管板1上开有一 用于插入传热管的通孔,该通孔内壁上沿轴向间隔开有多个围通孔内壁一周的环形凹槽2, 凹槽的深度为0. 5mm,凹槽2的槽宽为6. 5mm,凹槽2离管板表面距离为11. 5mm,凹槽间距为 7.5mm。通孔与管板表面之间有倒角。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 一种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包括一管板1 ,该管板1上开有一 用于插入传热管的通孔,该通孔内壁上沿轴向间隔开有多个围通孔内壁一周的环形凹槽2, 凹槽的深度为0. 5mm,凹槽的槽宽为7mm,凹槽离管板表面距离为12mm,凹槽间距为8mm。通 孔与管板表面之间有倒角。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一种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包括一管板l,该管板1上开有 一用于插入传热管的通孔,该通孔内壁上沿轴向间隔开有多个围通孔内壁一周的环形凹 槽2,凹槽的深度为0. 5mm,凹槽的槽宽为6mm,凹槽离管板表面距离为11. 5mm,凹槽间距为 7.5mm。通孔与管板表面之间有倒角。 实施例5 : 如图1所示, 一种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包括一管板1,该管板1上开有一 用于插入传热管的通孔,该通孔内壁上沿轴向间隔开有多个围通孔内壁一周的环形凹槽2, 凹槽的深度为0. 5mm,凹槽的槽宽为6mm,凹槽离管板表面距离为12mm,凹槽间距为8mm。通 孔与管板表面之间有倒角。 实施例6 : 如图1所示,一种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包括一管板l,该管板1上开有 一用于插入传热管的通孔,该通孔内壁上沿轴向间隔开有多个围通孔内壁一周的环形凹槽 2,凹槽的深度为0. 5mm,凹槽的槽宽为6. 5mm,凹槽离管板表面距离为11. 5mm,凹槽间距为 7.5mm。通孔与管板表面之间有倒角。 实施例7 : 如图1所示, 一种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包括一管板1,该管板1上开有一 用于插入传热管的通孔,该通孔内壁上沿轴向间隔开有多个围通孔内壁一周的环形凹槽2, 凹槽的深度为0. 5mm,凹槽的槽宽为6. 5mm,凹槽离管板表面距离为12mm,凹槽间距为8mm。 通孔与管板表面之间有倒角。 实施例8 :[0027] 如图1所示, 一种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包括一管板1,该管板1上开有一 用于插入传热管的通孔,该通孔内壁上沿轴向间隔开有多个围通孔内壁一周的环形凹槽2, 凹槽的深度为0. 5mm,凹槽的槽宽为7mm,凹槽离管板表面距离为llmm,凹槽间距为7mm。通 孔与管板表面之间有倒角。 实施例9 : 如图1所示,一种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包括一管板l,该管板1上开有 一用于插入传热管的通孔,该通孔内壁上沿轴向间隔开有多个围通孔内壁一周的环形凹 槽2,凹槽的深度为0. 5mm,凹槽的槽宽为7mm,凹槽离管板表面距离为11. 5mm,凹槽间距为 7.5mm。通孔与管板表面之间有倒角。
权利要求一种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包括一管板(1),该管板(1)上开有一用于插入传热管的通孔,该通孔内壁上沿轴向间隔开有多个围绕通孔内壁一周的凹槽(2),凹槽(2)的深度为0.5mm,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的槽宽为6至7mm,凹槽(2)离管板表面距离为11至12mm,两个凹槽(2)之间间隔7至8m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为 环形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与 管板表面之间有倒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包括一管板(1),该管板(1)上开有一用于插入传热管的通孔,该通孔内壁上沿轴向间隔开有多个围绕通孔内壁一周的环形凹槽(2),凹槽的深度为0.5mm,所述凹槽的槽宽为6至7mm,凹槽离管板表面距离为11至12mm,凹槽(2)与凹槽(2)之间间隔7至8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利于强度胀接的管板开槽结构特别适合运用在换热器制造过程中换热管与管板的强度胀连接。对原来的胀接结构做了一定修改后,增大了槽宽和槽间距,保证了换热管与管板的紧密贴合,增大了换热管的抗拉脱力。该结构可以在换热器中广泛推广,节约了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F28F9/013GK201476673SQ200920169159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8日
发明者严冠雄, 刘素华, 吴继新, 唐联生, 陈立伟 申请人:成都瑞奇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