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燃气燃烧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5378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高效燃气燃烧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它涉及家用燃烧器领域。它包括混合管、火盖、外腔套和内腔套,所述的混合管由上混合管、中混合管与下混合管组成,上混合管、中混合管与下混合管采用不锈钢板冲压铆接而成,上混合管、中混合管形成第一腔体,中混合管与下混合管形成第二腔体,混合管中部用于分割大火与小火引射部分的腔体。大火引射器为水平在燃烧器的中心轴,小火引射器也为水平在大引射器左侧。所述的火盖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大小火孔上下叠加分布在同一直径的下火盖上。本实用新型重量轻,热效率高达60%以上,加工中不会污染环境,燃烧充分,废气排放量低。
【专利说明】高效燃气燃烧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燃烧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技术中,家用灶具燃烧器由混合管、分火器,大火盖、小火盖、风门和喷嘴构成。所述混合管包括引射器和引射器顶部的混合腔出气口 ;所述分火器是连接混合管与大小火盖的部件。现在的燃烧器存在如下问题:
[0003]1、现行中国式的燃烧器由外环火(大火)和内环火(小火)组成,内外环火的火力大小可以分别根据烹调时需要的火力自由调节,但燃烧器的外形受加工技术的限制燃烧器的外径一般在120_左右,实际使用时火焰从外环火孔喷出,与锅底接触后火焰拉长且火焰溢出锅底,使得高温外焰外移减少了与锅底的接触时间和面积,热量不集中,热损失大,热效率降低。
[0004]2、此种结构的燃烧器,为了满足小火充分燃烧需补充二次空气,要求燃烧器头部与面板间隙要大,为了使烟气中CO含量满足国家标准,锅架做的比较高,这样不利于热量的吸收,热效率降低。如果大火盖中的火孔有些分布在火盖内圈,小火和内圈火会争夺二次空气,需要更多的二次空气补充,这样锅架会更高,热效率会更低。
[0005]3、燃烧器的混合管即引射部分,一般是铸铁或是铝制品,其制造繁琐,成本较高,同时浇铸制造过程中极易污染环境,燃烧器重量较重。铸铁或铝制品加工过程中精度较低,增加了气流的阻力,不利于一次空气的引射,使得燃烧不充分,热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重量轻,加工中不会污染环境,燃烧中废气排放量低,热效率高达60%以上。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包括混合管、火盖、夕卜腔套和内腔套,所述的混合管由上混合管、中混合管与下混合管组成,上混合管、中混合管与下混合管采用不锈钢板冲压铆接而成,上混合管、中混合管形成第一腔体,中混合管与下混合管形成第二腔体,混合管中部用于分割大火与小火引射部分的腔体。大火引射器为水平在燃烧器的中心轴,小火引射器也为水平在大火引射器左侧。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燃烧器的火盖由上火盖和下火盖两部分组成,下火盖设置有大火孔和小火孔,采用上下层将大小火叠加在同一直径上。这种大小火叠加的方式可以使燃烧器外径尺寸减小,使热量集中在锅底。大火孔为梯形火孔,分布在火盖下的上方,火孔与水平面垂直;小火的火孔也为梯形火孔,分布在火盖下的下方,火孔与水平面呈30°角度。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混合管与内腔套和外腔套铆接,下混合管、中混合管、内腔套和火盖构成了大火的气流通道;上混合管、中混合管、外腔套和火盖构成了小火的气流通道。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混合管还包括小混合管和大混合管,小混合管和大混合管与燃烧器水平方向重合,大混合管的中心轴与燃烧器的中心轴重合,小混合管设置在大混合管左侧距离40mm的位置。
[0011]作为优选,所述大火孔(22)和所述小火孔(23)分布在直径为65?75mm所述下火盖(2b)上。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1、与现有技术相对照,相同功率的燃烧器本实用新型燃烧器体积小,大小火分布在相同直径的火盖上,火孔呈上下叠加的双层结构,火焰集中,热损失小,热效率高。
[0014]2、上下层大小火叠加的方式大大节省了燃烧器的火孔分布空间,使燃烧器的外径尺寸可以比传统燃烧器减小40%,燃烧器的重量减轻了 50%,同时也兼顾了中国人使用大小火的习惯。
[0015]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烧器为双层火焰燃烧器,燃烧时可以直接补充二次空气,燃烧器头部与面板间隙小,锅架低,减少热量向外辐射,从而提高热效率。
[0016]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烧器喷嘴与引射器同轴链接,因此可以保证喷嘴与引射器同心,进而提闻一次空气引射能力,降低CO含量,提闻热效率。
[0017]5、混合管为不锈钢板冲压铆接而成,燃烧器整体重量轻,便于运输及仓储,制造方式简单,制造过程中符合环保的需求,最终满足高效节能环保的要求。
[0018]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包括由混合管、火盖、外腔套3、内腔套4组成。所述的混合管是由上混合管la、中混合管lb、下混合管Ic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都是不锈钢板冲压而成,再把冲压而成的三部分按照上中下的顺序完全盖合,然后铆接而成,从而形成第一腔体5与第二腔体6两个腔体。
[0022]其中,上混合管la、中混合管Ib形成的第一腔体5流经通过小喷嘴引射的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中混合管lb、下混合管Ic形成的腔体6流经通过大喷嘴引射的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
[0023]混合管还分小混合管9和大混合管10,大小混合管与水平方向重合,大混合管10的中心轴与燃烧器的中心轴重合,小混合管9在大混合管10的左侧距离40mm的位置。
[0024]火盖由上火盖2a和下火盖2b两部分组成,其材质为铜,直径65?75mm。比一般的燃烧器直径小了 40%,火焰更易集中在锅底,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同时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0025]火孔分布在下火盖2b的外圈,由大火孔22和小火孔23两层火孔叠加而成,其制
造方式是锻压,制造工艺要求较高。
[0026]大火孔22由42条长度相等的梯形火孔组成,火孔宽度及分布根据火孔面积及燃烧需求而不同;小火孔23由62条高度不等的梯形火孔组成,采用长短火孔交叉排列,当大火燃烧时小火孔23可以看做大火孔22的稳焰孔。
[0027]外腔套3和内腔套4是采用不锈钢板制作,外腔套3铆合在上混合管Ia上,与下火盖2b端面配合,端面与水平面成30°角度;所述的内腔套4铆合在下混合管Ic上,与上火盖2a轴向配合。内腔套4、上火盖2a与下火盖2b构成内腔体8,外腔套3与下火盖2b构成外腔体7 ;外腔体7与第一腔体5相通流经通过小喷嘴引射的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内腔体8与第二腔体6相通流经大喷嘴引射的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
[002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高效燃烧器,大小火孔分布在相同直径的火盖上,火孔呈上下叠加的双层结构,火焰集中,热损失小,热效率高。混合管采用不锈钢板冲压铆合而成,并且形成两个腔体。
[0029]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简单,整体坚固重量轻,密封性能好,耐腐蚀性强,燃烧效率高达60%以上,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低,均优于国家标准,达到国家节能环保的要求,火力强劲,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炊具。
[0030]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管、火盖、外腔套(3)和内腔套(4),所述的混合管由上混合管(la)、中混合管(Ib)与下混合管(Ic)组成,上混合管(la)、中混合管(Ib)与下混合管(Ic)采用不锈钢板冲压铆接而成,上混合管(la)、中混合管(Ib)形成第一腔体(5),中混合管(Ib)与下混合管(Ic)形成第二腔体(6),混合管中部为分割大火与小火引射部分的腔体,大火引射器水平设置在燃烧器的中心轴上,小火引射器水平设置在大火引射器左侧;所述的混合管与内腔套(3)和外腔套(4)铆接,下混合管(lc)、中混合管(lb)、内腔套(4)和火盖构成了大火的气流通道;上混合管(la)、中混合管(lb)、外腔套(3)和火盖构成了小火的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火盖由上火盖(2a)和下火盖(2b)两部分组成,下火盖(2a)外圈上下层分别设置有大火孔(22)和小火孔(23),所述的大火孔(22)为梯形火孔,分布在下火盖(2b)的上方,大火孔(22)与水平面垂直,所述的大火孔(22)由42条长度相等的梯形火孔组成;所述的小火孔(23)为梯形火孔,分布在下火盖的下方,小火孔(23)与水平面呈30°角度,所述的小火孔(23)由62条高度不等的梯形火孔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管还包括小混合管(9)和大混合管(10),小混合管(9)和大混合管(10)与燃烧器水平方向重合,大混合管(10)的中心轴与燃烧器的中心轴重合,小混合管(9)设置在大混合管(10)左侧距离40mm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腔套⑷铆合在下混合管(Ic)上,内腔套(4)与上火盖(2a)轴向配合;内腔套(4)、上火盖(2a)与下火盖(2b)构成内腔体(8) ,外腔套(3)与下火盖(2b)构成外腔体(7);外腔体(7)与第一腔体(5)相通;内腔体⑶与第二腔体(6)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火孔(22)和所述小火孔(23)分布在直径为65~75mm所述下火盖(2b)上。
【文档编号】F23D14/04GK203771406SQ201420126240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0日
【发明者】顾洪深, 倪娟娟, 茂军成 申请人:上海林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