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512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作为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能量中有化学能、电能等形式,而经过锅炉的转换,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其中用于煤燃烧的锅炉较为普遍,然而燃煤锅炉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该烟气中含有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等多种污染物,直接排放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此外,锅炉排烟热损失是锅炉热损失中最重要的一项,排烟温度越高,热损失就越多,排烟温度没降低15~20℃,则相应的热能损失减少1%。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烟气处理装置,对燃料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的余热进行再利用并对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减少热能损失的同时保护了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锅炉烟气处理装置,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内部的四周设置有环形水套,所述锅炉本体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锅炉本体上部开设有排烟口,所述锅炉本体内具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下部开设有送风口,所述排烟口上连接有烟气处理系统,所述烟气处理系统包括换热水箱,旋风分离器,布袋除尘器和吸收室,所述换热水箱内设置有呈U形结构的烟气通道,所述换热水箱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道与环形水套相连通,所述排烟口通过输气管道与烟气通道的进气口连接,烟气通道的出气口与旋风分离器连接,旋风分离器的出气口与布袋除尘器的进气口连接,布袋除尘器的出气口通向吸收室,所述吸收室的顶部设置有喷淋器,所述吸收室的底部设置有废液收集池,所述吸收室上设置有气体排放口。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器包括若干个喷淋头。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锅炉本体上的排烟口通过输气管道与换热水箱内的呈U形结构的烟气通道的进气口连接,大大延长了高温烟气在烟气通道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有效地将热量传递给换热水箱内的水,换热水箱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道与环形水套相连通,从而使具有一定温度的水循环进入环形水套进行再加热,有效利用了高温烟气的热能,节约了能源;

2、经换热水箱降温后的烟气依次经过旋风分离器将烟气中的大部分灰尘和颗粒除去,接着进入布袋除尘器,进一步将烟气中的微尘除去,最后进入吸收室,通过喷淋水或者其他吸收液对烟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吸收,吸收所得的废液进入废液收集池便于后续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烟气排放,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锅炉本体 2、环形水套 3、进料口

4、排烟口 5、燃烧室 6、送风口

7、换热水箱 8、旋风分离器 9、布袋除尘器

10、吸收室 11、烟气通道 12、输水管道

13、输气管道 14、喷淋头 15、废液收集池

16、气体排放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烟气处理装置,包括锅炉本体1,所述锅炉本体1内部的四周设置有环形水套2,所述锅炉本体1上开设有进料口3,所述锅炉本体1上部开设有排烟口4,所述锅炉本体1内具有燃烧室5,所述燃烧室5下部开设有送风口6,所述排烟口4上连接有烟气处理系统,所述烟气处理系统包括换热水箱7,旋风分离器8,布袋除尘器9和吸收室10,所述换热水箱7内设置有呈U形结构的烟气通道11,所述换热水箱7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道12与环形水套2相连通,所述排烟口4通过输气管道13与烟气通道11的进气口连接,烟气通道11的出气口与旋风分离器8连接,旋风分离器8的出气口与布袋除尘器9的进气口连接,布袋除尘器9的出气口通向吸收室10,所述吸收室10的顶部设置有喷淋器,所述喷淋器包括若干个喷淋头14,所述吸收室10的底部设置有废液收集池15,所述吸收室10上设置有气体排放口16。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燃烧室5内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从锅炉本体1上的排烟口4排出,排烟口4通过输气管道13与换热水箱7内的呈U形结构的烟气通道11的进气口连接,大大延长了高温烟气在烟气通道11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有效地将热量传递给换热水箱7内的水,换热水箱7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道12与环形水套2相连通,从而使具有一定温度的水循环进入环形水套2进行再加热,有效利用了高温烟气的热能,节约了能源;而经换热水箱7降温后的烟气依次经过旋风分离器8将烟气中的大部分灰尘和颗粒除去,接着进入布袋除尘器9,进一步将烟气中的微尘除去,最后进入吸收室10,通过喷淋水或者其他吸收液对烟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吸收,吸收所得的废液进入废液收集池15便于后续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烟气排放,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