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燃烧器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599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燃烧器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具有该炉头的燃烧器以及具有该燃烧器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烹饪方式使消费者们希望家用灶具产品的热负荷尽可能的大,节能效果尽可能的好。因此,此类产品成为各燃气灶厂家研发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具有该炉头的燃烧器以及具有该燃烧器的燃气灶。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首先提出一种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包括火盖底座与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火盖底座上的火盖,所述火盖与所述火盖底座配合形成相隔离的内环混气室与外环混气室,所述内环混气室用于容纳由内环燃气喷嘴供应的燃气,所述外环混气室用于容纳由外环燃气喷嘴供应的燃气,其中,所述火盖或所述火盖底座为一体成型的整体件。这样,可减少炉头的零部件数量,便于制造与装配,炉头在装配、运输以及用户使用过程中不易丢失零部件。另一方面,该技术方案可降低炉头的累积公差。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所述火盖与所述火盖底座分别为一体成型的整体件。这样的结构设计,使炉头只有两个部件构成,更方便制造与装配;而且可以缩小炉头的累积公差,使火盖与火盖底座的配合严丝合缝。可通过锻压、压铸或浇铸的方式形成本实施例一体成型的整体件。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所述火盖包括内环盖部和环绕在所述内环盖部外围的外环盖部,所述外环盖部的底部内凹形成外环凹陷部,所述外环凹陷部与所述火盖底座配合形成所述外环混气室,所述外环盖部上设有连通所述外环混气室的外环出气口;所述内环盖部底部具有内凹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与所述火盖底座配合形成所述内环混气室,所述内环盖部上设有连通所述内环混气室的第一出气口,其中,所述内环盖部上还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外环混气室相连通。

从而,炉头处于最大火时,外环盖部上的外环出气口、内环盖部上的第一出气口与第二出气口都有火焰,炉头可达到足够大的功率,保证其热效率并同时使锅底受热均匀;当炉头处于最小火时,外环燃气喷嘴所对应的外环燃气通道关闭,从而外环混气室没有燃气供应,炉头的外环火盖上的火焰熄灭,内环火盖上的第二出气口的火焰也呈熄灭状态,只有第一出气口保持有火焰。因此,在炉头使用状态下,炉头的内环盖部能够在炉头最大火时具有足够大的功率,以保证整个炉头的热效率;而在炉头最小火时,可达到足够小的功率,以满足用户对小火的需求,如煮牛奶、熬粥、保温或做番茄酱等。采用本技术方案炉头的燃气灶,比现有的燃气灶具有更宽的火力或功率控制范围。

另一个技术效果在于,位于炉头内环盖部上的第二出气口与外环混气室相连通,第二出气口由外环燃气喷嘴供应燃气,可获得更充足的一次空气量,燃烧更加充分,降低CO等废气的排放,并可显著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通过实验,采用本申请一实施例炉头的燃气灶的热效率可高达69~70%。而市面上现有的燃气灶最好只能做到64~65%。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所述内环盖部的底部还具有内凹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外围,在所述炉头的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内环混气室相隔离,且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外环混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不仅可起到缓冲燃气的作用,还可缩短第二出气口或连通第二出气口的连接通道的通道深度,使第二出气口的制造更容易,否则钻孔深度过大,钻头容易断裂在所钻的通道中,导致整个火盖报废。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所述火盖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外环盖部与所述内环盖部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火盖底座设有外环燃气进口,所述外环燃气进口用于供由外环燃气喷嘴所供应的燃气进入所述炉头,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火盖底座配合形成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连通所述外环燃气进口与所述外环混气室。连接部不仅形成导气通道的组成部分,也将内环盖部和外环盖部连接起来,以便本实施例的火盖能够形成一体成型的整体件。其中,所述连接部可包括平板部,火盖底座上设有与之配合的槽从而形成导气通道;或者,所述连接部包括槽,火盖底座上设有与之配合的平板部或槽从而形成导气通道。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所述火盖底座具有至少一个导气槽,所述导气槽与连接部配合形成所述导气通道。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所述火盖底座还包括多个分流部,所述外环燃气进口被所述分流部分隔成多个分气口,每个所述导气槽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分流部。

从而,外环燃气进口的燃气先经过分流部分流,被分成了多股燃气气流,燃气的压力减小,流速降低,以利于后续混合均匀。而本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技术效果是,从一个分流部一侧的分气口出来的部分燃气气流和该分流部另一侧的分气口出来的部分燃气气流再汇入该分流部所对应的导气槽,这相当于在前面分流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分流。即一次分流将外环燃气进口的气流分成多股气流,二次分流是将前面的多股气流再分流后汇入导气槽中,从而使得进入凹槽中的燃气气流混合的更加均匀。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每个所述分流部正对一个所述导气槽的中心位置。这样,使得燃气被分得更加均匀。从分流部一侧的分气口分出一半的燃气量与该分流部另一侧的分气口分出一半的燃气量再汇入该分流部所对应的导气槽中。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所述火盖底座还包括筒体部,所述筒体部的入口构成内环燃气进口,所述内环燃气进口用于供由内环燃气喷嘴所供应的燃气进入所述炉头,在所述炉头的使用状态下,所述筒体部与围成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部分配合形成所述内环混气室,所述分流部连接在所述筒体部的外壁和围成所述外环燃气进口的壁之间。该实施方式的好处在于,内环燃气进口与外环燃气进口都形成于火盖底座上,有利于减小整个炉头或燃烧器的零部件的累积公差。比如,火盖底座上的内环燃气进口、外环燃气进口处于同一平面,在加工过程中可一次形成,公差小,而燃烧器底座上的内环稳压腔的上端面、外环稳压腔上端面也可处于同一平面,一次加工而成,火盖底座与燃烧器底座配合就很大程度地缩小了整个燃烧器的累积公差。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所述分流部的延伸方向与燃气在所述外环燃气进口处的气流方向相垂直。分流部的设置增加了外环燃气进口处的阻力,对进入的燃气气流起到减压、降低流速的作用,以使后续混合更均匀。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所述火盖底座包括多个空气进口,所述火盖对应多个所述空气进口分别设有多个空气出口,所述空气进口与所述空气出口配合形成空气通道;所述火盖底座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围挡部,每个所述围挡部围住一个所述空气进口,相邻的两个所述围挡部之间形成所述导气槽。其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围挡部与所围的空气进口具有相同的横截面。所述空气通道向炉头燃烧补充二次空气。该空气通道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所述火盖上所有的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总面积小于所有的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总面积;或者,所述火盖上所有的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总面积大于所有的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总面积。所述火盖上所有的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总面积小于所有的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总面积。从而,内环盖部上与外环混气室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口具有更大的出火面积,也就是说,内环盖部上的主要出气口由外环燃气喷嘴供气,而出火面积更小的第一出气口由内环燃气喷嘴供气,这能够实现内环盖部在最小火时,功率尽可能低;而当内环盖部上的第一出气口与第二出气口都有火焰时,一次空气量供给更充足,燃烧更充分,热效率更高,可达到69~70%,远高于现有的燃烧器。而在设计火盖时,第一出气口可设计成内环盖部的稳焰槽或稳焰孔,第二出气口可以设计成内环盖部的主出气孔或主出气槽。

反之,所述火盖上所有的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总面积大于所有的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总面积,在设计火盖时,第一出气口可设计成内环盖部的主出气孔或主出气槽,第二出气口可以设计成内环盖部的稳焰槽或稳焰孔。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形成于所述内环盖部上的同一个平滑的表面上。需要指出的是,若第一出气口或第二出气口为沿一平滑的圆周面周向延伸的环形出气槽,不能以环形出气槽将圆周面分成两个表面为由,就认为二者形成于两个表面,这种情况下,还应该理解为二者形成于同一个平滑的表面。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所述火盖底座还包括筒体部,所述筒体部的入口构成内环燃气进口,所述内环燃气进口用于供由内环燃气喷嘴所供应的燃气进入所述炉头,在所述炉头的使用状态下,所述筒体部与围成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部分配合形成所述内环混气室。从而,实现将内环混气室与外环混气室相隔离。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所述内环盖部包括内环座部和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内环座部上的顶盖。所述外环盖部与所述内环座部形成一体成型的整体件。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所述燃气灶用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底座,所述炉头可拆卸地放置于所述燃烧器底座上。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所述燃气灶用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底座,所述炉头设置于所述燃烧器底座上,所述燃烧器底座包括内环喷射系统与外环喷射系统,所述内环喷射系统包括所述内环燃气喷嘴、与所述内环燃气喷嘴相连的内环引射管以及与所述内环引射管相连的内环稳压腔;所述外环喷射系统包括所述外环燃气喷嘴、与所述外环燃气喷嘴相连的外环引射管以及与所述外环引射管相连的外环稳压腔,所述内环稳压腔与所述内环混气室相连通,所述外环稳压腔与所述外环混气室相连通。

最后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燃气灶用燃烧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火盖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火盖的底部朝上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火盖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火盖沿另一剖面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火盖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火盖的底部朝上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炉头的爆炸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炉头的立体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火盖底座的立体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爆炸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立体图;

图1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剖视图;

图1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燃烧器;2-炉头;3-火盖;4-火盖底座;5-燃烧器底座;10-内环盖部;11-第一凹陷部;12-第二凹陷部;13-内环混气室;14-火盖定位孔;15-连接部;16-空气出口;20-外环盖部;21-外环凹陷部;23-外环混气室;40-筒体部;41-内环燃气进口;42-外环燃气进口;43-导气槽;44-外环壁;45-围挡部;46-空气进口;47-凹槽;48-火盖定位柱;51-内环喷射系统;52-外环喷射系统;53-热电偶;54-点火针;100-壁体部;101-第一出气口;102-第二出气口;103-连接通道;104,203-连接孔;150-连接槽;201,202-外环出气口;420-分气部;511-内环燃气喷嘴;512-内环引射管;513-内环稳压腔;521-外环燃气喷嘴;522-外环引射管;523-外环稳压腔;42a,42b,42c-分气口;100a-延伸部;101a,101b,101c,101d-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申请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火盖的立体图;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火盖的底部朝上的立体图;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火盖的剖视图;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火盖沿另一剖面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火盖3为一个一体成型的整体件,火盖3包括内环盖部10与外环盖部20。

内环盖部10底部具有内凹的第一凹陷部11,第一凹陷部11用于容纳由内环燃气喷嘴供应的燃气,内环盖部10上设有连通第一凹陷部11的第一出气口101。第一出气口101包括出气槽,出气槽是沿内环盖部10的外圆周面周向延伸的环形槽,出气槽内设置有将出气槽与第一凹陷部11连通的多个连接孔104。

外环盖部20环绕在内环盖部10外围,外环盖部20的底部内凹形成外环凹陷部21,外环凹陷部21用于容纳由外环燃气喷嘴供应的燃气,在火盖3的使用状态下,第一凹陷部11与外环凹陷部21相隔离。外环盖部20上设有连通外环凹陷部21的外环出气口201与外环出气口202。其中,外环出气口201包括沿外环盖部20周向分布的多个出气孔,外环出气口202包括一个沿外环盖部20周向延伸的出气槽,出气槽内设置有将出气槽与外环凹陷部21连通的多个连接孔203。

内环盖部10上还设有第二出气口102,第二出气口102包括多个出气孔。其中,第一出气口101与第二出气口102形成于内环盖部10上的同一个平滑的表面即外圆周面10b上。而且,本实施例的第一出气口101的垂直投影的外缘与第二出气口102的垂直投影的外缘位于同一圆周上。在火盖3的使用状态下,第二出气口102与外环凹陷部21相连通。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内环盖部10的底部还具有内凹的第二凹陷部12,第二凹陷部12设置于第一凹陷部11的外围。在火盖3的使用状态下,第二凹陷部12与第一凹陷部11相隔离,第二凹陷部12与外环凹陷部21相连通,第二出气口102连通第二凹陷部12。从而,第二出气口102在火盖的使用状态下与外环凹陷部21连通。

请参照图2与图3,内环盖部10包括有围绕第一凹陷部11的壁体部100,壁体部100中设有连通第二出气口102与第二凹陷部12的多个连接通道103,多个连接通道103为多个沿壁体部100周向分布的连接孔。壁体部100进一步还包括突出的延伸部100a,延伸部100a被设置成在火盖3的使用状态下隔开第一凹陷部11与第二凹陷部12,关于这一点,后面会有展开的描述。

本实施例中,火盖3上所有的第一出气口101的总面积小于所有的第二出气口102的总面积。从而,由外环燃气喷嘴供气的第二出气口102燃烧的火焰构成内环盖部10上的主要火焰,由内环燃气喷嘴供气的第一出气口101燃烧的火焰构成辅助火焰,起到稳定主要火焰燃烧的作用。本实施例的火盖可以在外环盖部有火焰的时候,燃烧更充分,热效率可达到69~70%,并可降低火盖燃烧的CO排放;在火盖最小火时,功率足够小。

火盖3还包括连接在外环盖部20与内环盖部10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部15,在火盖3的使用状态下,连接部15构成用于连通外环凹陷部21与第二凹陷部12的导气通道的组成部分。本实施例的火盖3包括三个连接部15,每个连接部15都包括连接槽150,连接槽150连通外环凹陷部21与第二凹陷部12。

再请参照图4,第一出气口101还包括与热电偶对应的出气孔101a、热电偶上方的出气孔101c、与点火针对应的出气孔101b以及点火针上方的出气孔101d,以保证火盖3的点火性能与安全保护性能。

下面将描述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火盖,如图5与图6所示,其中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火盖的剖视图;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火盖的底部朝上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火盖相同的标号所对应的部件结构相同或相似,功能相同或相似,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请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火盖上所有的第一出气口101的总面积大于所有的第二出气口102的总面积。第一出气口101包括沿内环盖部10周向分布的多个出气孔,第二出气口102包括出气槽,出气槽是一个沿内环盖部10的外圆周面周向延伸的出气槽。壁体部100中设有连通第二出气口102与第二凹陷部12的多个连接通道103,多个连接通道103为多个沿壁体部100周向分布的连接孔,以使该出气槽和第二凹陷部12连通。本实施例的火盖的热效率虽然低于第一实施例,但是相比于现有的火盖,可在外环盖部有火焰的时候,燃烧更加充分,并可降低火盖燃烧的CO排放;在火盖最小火时,相比现有的火盖功率做到更小。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两个示范性的例子,通过对某些特征的修改和不同特征之间的组合,可以衍生出更多关于火盖的实施例。比如,于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内环盖部包括内环座部和可拆卸地盖设于内环座部上的顶盖,外环盖部、连接部以及内环座部形成一个一体成型的整体件。

图7与图8还展示了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2,其中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炉头的爆炸图;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炉头的立体图。炉头2包括火盖底座4和火盖3,火盖3可拆卸地盖设于火盖底座4上。火盖3可以是之前实施例所描述的火盖。当火盖3盖设于火盖底座4上,第一凹陷部11与火盖底座4配合形成内环混气室13(见图12与图13),外环凹陷部21与火盖底座4配合形成外环混气室23,外环混气室23与内环混气室13相隔离。

请对照图12或13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火盖底座的立体图。火盖底座4包括有内环燃气进口41与外环燃气进口42,内环燃气进口41用于供内环燃气喷嘴供应的燃气进入炉头2,外环燃气进口42用于供外环燃气喷嘴供应的燃气进入炉头2。更具体地,火盖底座4的中心区域具有筒体部40,筒体部40的入口构成内环燃气进口41,在炉头2的使用状态下,筒体部40与围成第一凹陷部11的部分配合形成内环混气室13,即筒体部40与壁体部100无缝对接形成内环混气室13,可以说是筒体部40与延伸部100a无缝对接形成内环混气室13。从而,使得第一凹陷部11在火盖3的使用状态下与外环凹陷部21相隔离。

火盖底座4包括外环壁44和位于外环壁44内侧的多个空气进口46。如图1、图2及图6所示,火盖3分别对应多个空气进口46设有多个空气出口16,空气进口46与空气出口16配合形成空气通道,空气从炉头2下方进入空气通道以给炉头2的燃烧补充二次空气。火盖底座4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围挡部45,每个围挡部45围住一个空气进口46,相邻的两个围挡部45之间形成导气槽43。围挡部45与外环壁44之间形成有凹槽47,导气槽43连通外环燃气进口42与凹槽47。当火盖3盖设于火盖底座4上,凹槽47与外环凹陷部21配合形成外环混气室23(见图12与图13),导气槽43与火盖3上的连接槽150配合形成导气通道,导气通道连通外环燃气进口42与外环混气室23。而火盖3上的第二凹陷部12对着外环燃气进口42。所以,在炉头的使用状态下,燃气从外环燃气进口42进入后,第二凹陷部12就容纳有燃气,燃气从导气通道进入外环混气室23。

本实施例的火盖底座4为一体成型的整体件,与火盖3一样采用黄铜材料,通过锻压成型的方式制造而成。为了减少制造过程中的公差累积,防止火盖3盖设到火盖底座4上后,无法形成隔离的内环混气室和外环混气室,比如筒体部40与延伸部100a配合处漏气,本实施例的筒体部40上表面与形成导气槽43的部分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即筒体部40的上表面与围挡部45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火盖底座4还包括多个分流部420,分流部420连接在筒体部40的外壁和围成外环燃气进口42的壁之间。外环燃气进口42被分流部420分隔成多个分气口,每个导气槽43对应至少一个分流部420。如图9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中,火盖底座4包括三个分流部420,外环燃气进口42被分流部420分成三个分气口42a、42b与42c,外环燃气进口42的燃气气流被分成三股。每个导气槽43对应一个分流部420,而且,每个分流部420正对一个导气槽43的中心位置。可以这么说,分流部420呈直线延伸,每个分流部420的延伸方向与所对应的导气槽43的对称轴重合。

设置分流部420以后,分流部420的延伸方向与燃气在外环燃气进口42处的气流方向相垂直。从而,从分气口42a出来的一部分燃气与从分气口42b出来一部分的燃气混合进入图9中正上方的这个导气槽43,然后再进入到凹槽47中。当然,这是从火盖底座4单方面来描述,实际在炉头的使用状态下,从分气口42a出来的一部分燃气与从分气口42b出来一部分的燃气混合,经由图9中正上方的这个导气槽43所对应的导气通道进入外环混气室23。为避免赘述,下面都只从火盖底座4方面来描述。从分气口42b出来的一部分燃气与从分气口42c出来的一部分燃气混合进入图9中右边的一个导气槽43,然后再进入到凹槽47中。从分气口42c出来的一部分燃气与从分气口42a出来的一部分燃气混合进入图9中左边的一个导气槽43,然后再进入到凹槽47中。由此可见,导流部420的设置,进行了一次分流,相当于在外环燃气进口42处增设了阻力,对进入的燃气气流起到减压、降低流速的作用。每个导气槽43对应一个分流部420,相当于进行了二次分流,将前面已被分成的多股气流再分流后汇入导气槽43中,使得燃气气流进入外环混气室之前,进行了两次分流,从而进入到外环混气室23中的燃气更加均匀。

本实施例中火盖底座4包括内环燃气流道和外环燃气流道,筒体部40围成内环燃气流道,外环燃气流道包括外环燃气进口42、导气槽43与凹槽47。在火盖底座4的使用状态下,内环燃气流道与外环燃气流道是相互隔离的。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与图9所示实施例的火盖底座4配合的火盖可以是前面实施例所描述的火盖3,也可以是任意一种可以与之相配合的火盖。当然的,与图1至图6所示实施例的火盖3配合的火盖底座可以是图9所示的火盖底座,也可以是任一种可以与之相配合的火盖底座。

还要提一下的是,本实施例的火盖底座4上设有火盖定位柱48,火盖3对应火盖定位柱48设有火盖定位孔14,如图2和图6所示。现有技术中是将火盖定位孔设置在火盖底座上,这样溢出物或脏污进入到火盖底座后,易落入到火盖定位孔中并填进去一定的高度,到时火盖定位柱不能完全插到位,以使火盖盖设到火盖底座上不能做到严丝合缝,有缝隙漏气,漏气的缝隙处会形成火焰,时而久之,火盖就会被烧得变形。本实施例可避免上述问题,即使有溢出物或脏污进入火盖底座,也不会对火盖的固定造成任何影响。

另外,本申请还展示这样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2,其包括相隔离的外环混气室23和内环混气室13,外环混气室23用于容纳由外环燃气喷嘴521供应的燃气(示于图12与图13),内环混气室13用于容纳由内环燃气喷嘴511供应的燃气。炉头2包括分布在炉头2的外环区域的外环出气口201与外环出气口202,外环出气口201、外环出气口202分与外环混气室23相连通,炉头2还包括分布在炉头2的内环区域的第一出气口101与第二出气口102,第一出气口101与内环混气室13相连通,第二出气口102与外环混气室23相连通。其中一实施例中炉头2为分体组装而成,例如前面实施例所描述的炉头,在此不再赘述。而在另一实施例中,炉头2为一体成型的整体件,整个炉头可以通过现有加工工艺一体成型地制成。

本申请还展示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1,其可以包括如前所述的任一实施的炉头2。如图10与图11所示,其中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爆炸图;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立体图。

燃烧器1包括燃烧器底座5,炉头2可拆卸地放置于燃烧器底座5上。燃烧器底座5包括内环喷射系统51、外环喷射系统52、热电偶53以及点火针54。内环喷射系统51包括内环燃气喷嘴511、与内环燃气喷嘴511相连的内环引射管512以及与内环引射管512相连的内环稳压腔513;外环喷射系统52包括外环燃气喷嘴521、与外环燃气喷嘴521相连的外环引射管522以及与外环引射管522相连的外环稳压腔523,内环稳压腔513与内环混气室13或第一凹陷部11相连通,外环稳压腔523与外环混气室23或外环凹陷部21相连通。燃烧器1组装好之后,热电偶53对应出气孔101a,点火针54对应出气孔101b。

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剖视图,为了展示更多的结构特征,图12没有采用普通的沿一个剖面的剖法。本实施例所展示的燃烧器1采用了前面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火盖3。有些相关描述请参考之前的描述,火盖3包括内环盖部10与外环盖部20。内环盖部10底部具有内凹的第一凹陷部11,围绕第一凹陷部11的壁体部100与火盖底座4的筒体部40配合形成内环混气室13。内环燃气喷嘴511供应的燃气与内环引射管512前端吸入的一次空气进入到内环引射管512,随后到达内环稳压腔513,再从内环燃气进口41进入内环混气室13。

外环盖部20环绕在内环盖部10外围,外环盖部20的底部内凹形成外环凹陷部21,外环凹陷部21与火盖底座4上的凹槽47配合形成外环混气室23。外环燃气喷嘴521供应的燃气与外环引射管522前端吸入的一次空气进入到外环引射管522,随后到达外环稳压腔523,再从外环燃气进口42进入外环混气室23。外环盖部20上设有连通外环凹陷部21的外环出气口201与外环出气口202。

内环盖部10的底部还具有内凹的第二凹陷部12,第二凹陷部12设置于第一凹陷部11的外围。第二凹陷部12与外环燃气进口42相通也与外环混气室23相通。

内环盖部10上设有连通第一凹陷部11的第一出气口101。第一出气口101包括出气槽。内环盖部10上还设有与第二凹陷部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口102,第二出气口102包括多个出气孔。火盖3上所有的第一出气口101的总面积小于所有的第二出气口102的总面积。

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剖视图。本实施例所展示的燃烧器1采用了前面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的火盖3。有些相关描述请参考之前的描述。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燃烧器相同的标号所对应的部件结构相同或相似,功能相同或相似,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请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燃烧器所采用的火盖上所有的第一出气口101的总面积大于所有的第二出气口102的总面积。第一出气口101包括沿内环盖部10周向分布的多个出气孔,第二出气口102包括出气槽。

最后,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其包括如上任一个实施例的燃气灶用燃烧器1。

结合图1至图13说明的单个零部件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任何给定的方式互相组合,以实现本申请的优势。

本申请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申请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申请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