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及燃烧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6081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冷却装置及燃烧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及燃烧器。
【背景技术】
[0002]在工业炉,特别是气流床煤气发生炉中,燃烧器的燃烧区域温度一般在1500°C以上,燃烧器的燃烧区域热量非常集中,因此,需要对燃烧器进行冷却降温。
[0003]现有技术中燃烧器的冷却装置为水夹套冷却结构。水夹套冷却结构为套设于燃烧器外部的套筒,通过给套筒内加冷却水对燃烧器进行冷却。
[0004]然而,冷却水在夹套内以层流流动为主,燃烧器径向的换热不明显,而且冷却水在夹套内停留时间短,这导致冷却水一次流动的过程中换热效率低,冷却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及燃烧器,以提高冷却效果。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包括:
[0007]第一储水元件、第二储水元件、第三储水元件、至少一个第一管体及至少一个第二管体;
[0008]所述第一储水元件、所述第二储水元件及所述第三储水元件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水元件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储水元件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储水元件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水元件连通;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用于放置被冷却体;
[0009]所述第一储水元件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储水元件上设置有第二开口。
[0010]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均为至少两个时,每个所述第二管体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管体之间,每个所述第一管体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管体之间。
[0011]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为直管;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平行设置。
[0012]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为螺旋状管体,所述螺旋状管体所围绕成的圆柱体的内径大于所述被冷却体的外径。
[0013]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法兰,所述法兰用于将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被冷却体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的燃烧区域的外壁上套设有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的冷却装置。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装置及燃烧器,通过连接于所述第一储水元件与所述第三储水元件之间的第一管体形成进水/出水通道,通过连接于所述第二储水元件与所述第三储水元件之间的第二管体形成与所述进水/出水通道并列设置的出水/进水通道,使冷却水从所述进水通道流入所述出水通道时可以形成回流,回流的冷却水可以对所述被冷却体再次进行冷却,从而提高了冷却水的换热率,增加了换热面积,可以有效改善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冷却装置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冷却装置的左侧视图;
[0019]图3为图1中的冷却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第一储水元件;
[0023]11:第一开口;
[0024]12:第一导管;
[0025]20:第二储水元件;
[0026]21:第二开口;
[0027]22:第二导管;
[0028]30:第三储水元件;
[0029]40:第一管体;
[0030]50:第二管体;
[0031]60:法兰;
[0032]70:燃烧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冷却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冷却装置的左侧视图。图3为图1中的冷却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
[0035]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储水元件10、第二储水元件20、第三储水元件30、至少一个第一管体40及至少一个第二管体50。
[0036]所述第一储水元件10、所述第二储水元件20及所述第三储水元件30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管体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水元件10连通,所述第一管体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储水元件30连通,所述第二管体5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储水元件30连通,所述第二管体5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水元件20连通;所述第一管体40与所述第二管体50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用于放置被冷却体。
[0037]所述第一储水元件10上设置有第一开口 11,所述第二储水元件20上设置有第二开口 21。
[0038]使用时,所述被冷却体(图未示)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的所述第一管体40及所述第二管体50形成的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冷却装置固定在一起,所述冷却装置即可对所述被冷却体进行冷却。
[0039]本实用新型冷却装置通过连接于所述第一储水元件10与所述第三储水元件30之间的第一管体40形成进水或出水通道,通过连接于所述第二储水元件20与所述第三储水元件30之间的第二管体50形成与所述进水或出水通道并列设置的出水或进水通道,使冷却水从所述进水通道流入所述出水通道时可以形成回流,回流的冷却水可以对所述被冷却体再次进行冷却,从而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冷却水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