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9298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途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具。
背景技术
在煤、天然气、电气炉具中,以电气炉具最为清洁,是今后家庭、餐厅用炉具的发展方向。传统的电阻加热炉具,由于电阻丝的热量要经过中间载体传输,因而,加热时间较慢,已经不受人们的欢迎。近年发展起来的电磁炉具,它利用高频电磁波直接加热锅面,加热速度快,调节方便,是一种理想的炉具。
由于外国人不吃炒菜,故电磁炉多为平顶式,而我国的习惯多为吃炒菜,如几菜一汤,即炉具作为炒菜用的次数比用于汤菜多数倍,因此,电磁炉具得到肯定。中国专利弧面支承座、凹曲形面板电磁炉,专利号ZL96210090,将电磁炉的顶面改为中凹周平,利用周平面作为汤锅加热用,中凹部作为炒锅加热用,但中凹部加热面小,炒锅大量表面温度不够,而未得到推广。中国专利多用型电磁炉,专利号ZL95201248,电磁炉顶面仍为平面,而将球面型锅的中部改为平面,此中平底球面复合型锅,有一圈转角,锅铲铲不顺畅,而不受人们喜欢。
从市场分析可知,我国一般较高收入家庭,洗澡、洗脸用电热水器,煮饭用电饭煲,喝开水用饮水机,故厨房炉具的功能主要为炒菜、煲汤、熬粥、热牛奶、熬药用,炒菜时开头要求大火,然后转为中火,熬粥等要求小火;而餐厅用炉具则主要要求大火。由于现有电磁炉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因此,我国大量餐厅和家庭仍喜欢用天然气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炒锅为主的可迅速控制火势大小的多用途电磁炉。它既适用于家庭,也适用于餐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为一种多用途电磁炉,包括炉壳、变频电路、控制电路及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电磁炉顶面为凹球面,电热丝沿所述电磁炉顶的球面布置,以达到最高热效率。
所述加热线圈可以呈阿基米德螺线型或变螺距阿基米德曲线,以保证全锅表面温度场分布均匀为目标,用有限光法设计出上述曲线参数。
所述炉具可配有球面底炒锅、或一套球面底汤锅附件,凸底圆柱形球面底汤锅,或锅圈,与平底锅配用;使本炊具可以完成现有1~2人家庭,3~6人家庭,餐厅等不同输出功率,输出功率快速调节等多种需要,解决电磁炉普遍进入家庭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剖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剖俯视图;图3为变细螺阿基米德加热线圈参数图;图4为凸底圆柱形球面底汤锅附件放在本实用新型电磁炉上的示意图;图5为凸底圆柱形球面底小汤锅附件放在本实用新型电磁炉上的示意图;图6为锅圈示意图,图中共画出了重叠在一起的3个锅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及图2中,1-电源按钮,2-电源指示灯,3-调温档指示灯,4-调温按钮,5-炒锅,6-高温陶瓷板,7-加热线圈,8-炉壳。高频电磁炉的变频电路,控制电路为已知技术,并已有产品出售,故在本图中未画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为,将加热线圈7、陶瓷板6,按炉顶面形状设计为球面,以达到最高的热效率。以炒锅温度场均匀为目标。如图3所示,利用有限元计算出变距阿基米得曲线参数。
图4为凸底圆柱形球面底汤锅9,用于煲汤菜。图6为不同直径的3个锅圈11、12、13,用来放置汤锅。
图5为凸底圆柱形球面底小汤锅,用来加热小量饮用品。由于锅底面小,磁通量小,再加可调小电流,因此,电磁炉的输出功率可很小。即本电磁炉有很宽的调节输出功率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途电磁炉,包括炉壳、变频电路、控制电路、加热线圈(7);其特征在于电磁炉顶面为凹球面,加热线圈沿所述电磁炉顶的凹球面布置。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线圈(7)沿所述电磁炉顶的凹球面呈阿基米德螺线型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多用途电磁炉包括炉壳、变频电路、控制电路、电加热丝圈;其特征在于电磁炉顶面为凹球面,电加热丝圈沿所述电磁炉顶的球面布置。所述加热线圈可为阿基米德螺线型。本实用新型将电磁炉顶面凹球面,将加热线圈设计成为阿基米德螺线,以达到最高的热效率,将加热线圈设计为变螺距曲线,得以保证全锅温度的均匀性。并配有一套大小不等的汤锅,可满足各种人口家庭的烧牛奶、煲汤、熬粥等不同需要。
文档编号F24C7/00GK2783170SQ200520009130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8日
发明者梁锡昌, 潘继生 申请人:重庆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