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934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联型空调装置,其经由单元间配管以及单元间电线而将多个室内单元与由外装壳体覆盖的室外单元连接。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这种空调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中设置有覆盖室外单元的外装壳体的电线连接用开口以及配管连接用开口的保护罩。
专利文献1特开平5-133571号公报(专利第3094578号)上述专利文献1的空调装置是连接一个室内单元的单体型,用于导出单元间电线以及单元间配管的保护罩导出部的开口为能够连接一个室内单元的大小。
在多联型空调装置中,为了能够连接多个室内单元,将保护罩的导出用开口也需要形成为可连接多个室内单元的大小。但是,室外单元不一定与可连接的最大允许量的室内单元连接。并且,在连接未达到最大容许量的室内单元时,成为导出用开口的一部分较大敞开的状态。
因此,需要与要连接的室内单元数量相匹配,由盖板将导出用开口的一部分堵住。但是,若由小螺钉等安装该盖板,则在盖板安装操作时耗费工序,并且影响外观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够对应连接的室内单元数量而简单且外观美观良好地改变室外单元保护罩的导出用开口的大小。
本发明的空调装置是经由单元间配管15、20以及单元间电线41将多个室内单元18a~18d连接到由外装壳体2覆盖的室外单元1上的多联型空调装置。在室外单元上设有间单元间配管连接的辅助阀17a~17d、19a~19d以及将单元间电线连接的连接端子42,在所述外装壳体的一面上形成用于将单元间电线与连接端子连接的连接用开口51,在该电线连接用开口的下侧形成有用于将单元间配管与辅助阀连接的配管连接用开口52。并且设置将该电线连接用开口以及配管连接用开口二者覆盖的一体的保护罩3,该保护罩向外侧突出,形成内部配置单元间电线以及单元间配管的内部空间61,并且形成从该内部空间的侧部向外部导出单元间电线以及单元间配管的导出用开口76,该导出用开口在上下方向上伸长,在下部形成用于连接一个室内单元的、导出单元间配管及单元间电线的第一开口部76a,在该第一开口部的上次配置有用于连接其他各室内单元的、导出单元间配管以及单元间电线的各室内单元用开口部76b~76d,在该各室内单元用开口部上设置将各个开口堵住的盖板78,该盖板以间隔设置在保护罩主体上,并且盖板与保护罩主体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由连接部81连接而一体形成,盖板的上边以及下边越远离室外单元主体越向下侧地弯曲。
另外,在盖板的周边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将保护罩主体侧的边的下端部与保护罩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将上边的保护罩主体侧的端部附近与上侧的盖板或保护罩主体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将上边的室外单元侧的端部与上侧的盖板或保护罩主体连接。
另外,从保护罩向室外单元侧突出形成排放引导部71,在室外单元主体上形成有保护罩的排水引导部嵌入的嵌合孔73。
在保护罩的排水引导部上形成有排水流经的排水槽,在该排水槽上严排水流动方向形成突肋72,将排水槽分隔成两个排水流动部。
另外,用于将保护罩安装于室外单元上的小螺钉用的孔86比保护罩中央部更偏向导出用开口侧配置。
根据本发明,在保护罩上形成将单元间电线以及单元间配管向外部导出的导出用开口,该导出用开口在上下方向上伸长,在下部形成将用于连接一个室内单元的单元间配管及单元间配线导出的第一开口部,在该第一开口部的上侧配置将用于连接其他各室内单元的单元间配管及单元间配线导出的各室内单元用开口部,在该各室内单元用开口部上设置将各开口堵住的盖板,该盖板以间隔设置在保护罩主体上,并且盖板与保护罩主体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由连接部连接而一体形成,盖板的上边及下边越远离室外单元主体越向下侧地弯曲。因此,在室外单元上仅连接一个室内单元时,能够不取下盖板而安装保护罩。而在室外单元上连接多个室内单元时,在由钳子等切断连接部将必要的盖板拆下后,能够安装保护罩。不进行螺钉固定操作等就能够改变保护罩导出用开口的开放部分的大小,因此不花费保护罩安装操作的工序。另外,由于盖板的上边及下边越远离室外单元主体越向下侧地弯曲,故拆下盖板后的外观良好,并且在将保护罩安装到室外单元主体上时,能够尽量无间隙地在导出用开口中配置单元间配管以及单元间电线,能够防止雨水等的浸入。
另外,在盖板的周边,作为连接部而设有将保护罩主体侧的边的下端部与保护罩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将上边的保护罩主体侧的端部附近与上侧的盖板或保护罩主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将上边的室外单元侧的端部与上侧的盖板或保护罩主体连接的第三连接部时,能够尽量减少拆下盖板时必须切断的连接部的数量,并且能够在将保护罩主体与盖板一体成形时使树脂等在成形模具中顺畅地流动。
另外,排水引导部从保护罩向室外单元侧突出形成,在室外单元主体上形成保护罩的排水引导部嵌入的嵌合孔时,可将排水引导部用于将保护罩安装在室外单元主体上时的保护罩的定位。
并且,在保护罩的排水引导部中形成有排水流经的排水槽,在该排水槽中沿排水流经方向形成突肋,将排水槽分割成两个排水流动部,此时能够通过突肋不妨碍排水流动而增强定位用的排水引导部。
虽然在保护罩的导出用开口配置单元间配管以及单元间电线,但该配管及电线并不整齐配置,而是高低错落。在该状态下,若将保护罩安装于室外单元主体上,则保护罩的导出用开口侧会从正规的安装位置浮起。但是,用于将保护罩安装于室外单元的小螺钉用的孔配置在比保护罩的中央部偏向导出用开口侧时,由于能够小螺钉将保护罩的导出用开口侧连接固定到室外单元主体侧,故能够尽量防止保护罩的翘起。


图1是本发明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从前侧看到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室外单元的内部立体图;图3是空调装置的冷冻循环的概略回路图;图4是将保护罩拆下状态的室外单元的主要部分正面图;图5是将保护罩拆下状态的室外单元的右侧面图;
图6是从室外单元的前方看到的保护罩的图;图7是从室外单元的后侧看到的保护罩的图;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9是从室外单元侧看到的保护罩的图。
符号说明1 室外单元2 外装壳体3 保护罩15 单元间配管17a~17d 辅助阀18a~18d 室内单元19a~19d 辅助阀20 单元间配管41 单元间电线42 连接端子51 电线连接用开口52 配管连接用开口61 保护罩的内部空间71 排水引导部72 突肋73 嵌合孔76 导出用开口76a 第一开口部76b~76d 各室内单元用开口部78 盖板81 连接部86 保护罩的小螺钉用的孔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对应要连接的室内单元的数量而简单且外观良好地改变室外单元的保护罩的导出用开口大小的目的,本发明使向外部导出单元间电线及单元间配管的导出用开口在上下方向上伸长,在下部形成将用于连接一个室内单元的单元间配管及单元间电线导出的第一开口部,在该第一开口部的上侧配置将用于连接其他各室内单元的单元间配管及单元间电线导出的各室内单元用开口部,通过各个连接部在该各室内单元用开口部上设置盖板,使该盖板的上边及下边越远离室外单元主体越向下侧地弯曲。
实施例1使用图1~图9说明本发明空调装置的一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从前侧看到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室外单元的内部立体图,图3是空调装置的冷冻循环的概略回路图,图4是将保护罩拆下状态的室外单元的主要部分正面图,图5是将保护罩拆下状态的室外单元的右侧面图,图6是从室外单元的前方看到的保护罩的图,图7是从室外单元的后侧看到的保护罩的图,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9是从室外单元侧看到的保护罩的图。
在图1中,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1的外装壳体2形成大致长方体形状,并且在其一面及右侧面上安装有下文中详述的保护罩3。
在图2及图3中,在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1内设置有平面图示大致L形的室外侧热交换器4、将该室外侧热交换器4空气冷却的鼓风机5。室外侧热交换器4与压缩机6等设备一同,由制冷剂配管连接,构成图3所示的冷冻循环。在压缩机6的排出侧经由消音器7连接有四通阀8。该四通阀8具有四个口,第一口与上述压缩机6的排出侧连接,第二口与室外侧热交换器4连接,第三口经由储能器11、12与压缩机6的吸入侧连接,第四口与圆筒状的集管(ヘツダ一)16连接。并且,通过切换制冷剂流动切换机构即四通阀8,将冷冻循环的制冷剂的流动向实线箭头标记所示的采暖模式和虚线箭头标记所示的制冷模式改变。
在集管16上连接有多个辅助阀17a~17d。在该辅助阀17a~17d上分别由单元间配管15而与室内单元18a~18d的室内侧热交换器(未图示)的一端连接。另外,室内单元18a~18d的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另一端由单元间配管20而与室外单元1的另外的辅助阀19a~19d连接。该辅助阀19a~19d经由膨胀机构即电动膨胀阀21及毛细管22与室外侧热交换器4连接。毛细管22并列设置一对。另外,压缩机6的排出侧与四通阀8之间的制冷剂回路的中间部经由除霜用电动开闭阀23而与辅助阀19a~19d和毛细管22之间的制冷剂回路连接。
这样构成的空调装置中,若压缩机6工作,则压缩机压缩气体状的制冷剂,经由消音器7将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向作为制冷剂流路切换机构的四通阀8排出。并且,在图3实线箭头标记表示制冷剂流动的采暖时,四通阀8使来自压缩机6的制冷剂向集管16流动。制冷剂经由辅助阀17a~17d从该集管16向各室内单元18a~18d的室内侧热交换器流动,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即,在对室内空气加温的同时降低制冷剂的温度。从室内侧热交换器排出的制冷剂经由辅助阀19a~19d流过电动膨胀阀21以及毛细管22中而膨胀,温度进一步降低。接着,制冷剂通过室外侧热交换器4而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经由四通阀8以及储能器11、12而返回压缩机16。这样,在室内单元18a~18d的室内侧热交换器中流动温热的制冷剂(所谓的热气)。
另外,在采暖运转的除霜运转时,打开除霜用电动开闭阀23,使来自压缩机6的热气的一部分向室外侧热交换器4流动。使室外侧热交换器室4的温度上升而进行除霜。
另一方面,在图3的虚线箭头表示制冷剂流动的制冷时,四通阀8使来自压缩机6的制冷剂流向室外侧热交换器4。并且,制冷剂在室外侧热交换器4中被空气冷却。从该室外侧热交换器4排出的制冷剂通过毛细管22以及电动膨胀阀21而膨胀并且温度降低。该低温的制冷剂经由辅助阀19a~19d向各室内单元18a~18d的室内侧热交换器室流动,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即,使室内空气降低的同时制冷剂的温度上升。从室内侧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经由辅助阀17a~17d以及集管16而向四通阀8流动。并且,从该四通阀8经由储能器11、12而返回压缩机6。这样,在室内单元18a~18d的室内侧热交换器室中流动有冷的制冷剂。
接下来说明制冷剂配管向集管16连接的连接构造。
在图3中,来自四通阀8的制冷剂配管31与集管16的底部连接。另一方面,来自辅助阀17a~17d的制冷剂配管32在上下方向上以间隔与集管16的侧面连接。集管16形成圆筒形,并且其轴朝向上下方向纵置配置。另外,集管16的直径比连接的制冷剂配管31、32的直径大,能够抑制压缩机6的波动所引起的制冷噪音。
另外,室外单元1与各室内单元18a~18d如前所述经由单元间配管15、20连接,并且室外单元1的电装件与室内单元18a~18d的电装件经由单元间电线41(参照图5)连接。如图5所示,该单元间电线41在室外单元1侧与室外单元1的连接端子42连接。
在室外单元1的外装壳体2的一面即右侧面上形成有使单元间电线41与连接端子42连接的电线连接用开口51,在该电线连接用开口51的下侧形成有使单元间配管15、20与辅助阀17a~17d、19a~19d连接的配管连接用开口52。沿该电线连接用开口51以及配管连接用开口52的上侧以及两侧,大致倒U形地将突条56形成在外装壳体2的面上。另外,在由突条56包围的面上设有多个卡止钩用的孔57(该实施例中为四个)。
电线连接用开口51以及配管连接用开口52的外侧覆盖上升保护罩3。保护罩3向外侧突出,形成在其内部配置单元间配管15、20以及单元间电线41的内部空间61。另外,保护罩3的室外单元1的主体侧开设口。在保护罩3的开口侧的边缘部一体形成有卡止钩62。另外,在保护罩3的上端部形成有与电线连接用开口51的上侧边缘部卡合的卡合槽部64。另外,在保护罩3的上部形成有握持室外单元1时把手用的凹部66。
在保护罩3的底壁68的中央部向室外单元1的主体侧突出形成有排水引导部71。保护罩3的底壁68的上面朝向该排水引导部71向下倾斜。在保护罩3的排水引导部71上剖面大致U形地形成有排水流经的排水槽,在该排水槽上沿排水流经方向形成突肋72,将排水槽分隔为两个排水流动部(图9中为左右两个)。在室外单元1的主体上设有排水引导部71嵌入的嵌合孔73。该嵌合孔73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得比排水引导部71的尺寸要长,排水引导部71在嵌入嵌合孔73中的状态下可上下稍微错动。
在保护罩3的内部空间61的侧部形成有将单元间配管15、20以及单元间电线41向外部导出并与室内单元18a~18d连接的导出用开口76。该导出用开口76在上下方向上,在下部形成有将连接室内单元18a~18d中的一个连接的单元间配管15、20以及单元间电线41导出的第一开口部76。在该第一开口部76a的上侧配置有将与其他室内单元18a~18d连接的单元间配管15、20以及单元间电线41导出的各室内单元用开口部76b~76d,在该各室内用开口部76b~76d上设有将各开口堵住的盖板78,该盖板78与保护罩3的主体以及其他盖板78隔有间隔而配置,并且盖板78与保护罩3主体或其他的盖板78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由连接部81连接而一体形成。
各盖板78的上边及下边越远离室外单元1越向下侧地弯曲。另外,盖板78的两侧边在大致上下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并且,上述连接部81对应各盖板78在盖板78的周边部设置3个,第一连接部81将保护罩主体侧的边(图8中为左侧的边)的下端部与保护罩3的主体连接,第二连接部81将上述保护罩主体侧的端部附近与上侧的盖板78或保护罩3的主体连接,第三连接部将上边的室外单元1侧的端部与上侧的盖板78或保护罩3的主体连接。
另外,用于将保护罩3安装于室外单元1主体上的小螺钉用的孔86比保护罩3的中央部偏向导出用开口76侧配置。另外,对应保护罩3的小螺钉用的孔86,在外装壳体2或室外单元1的主体上形成小螺钉用的孔87或小螺钉孔89。在保护罩3的室外单元主体侧的面的把手用凹部66配置部的上侧,排列配置有多个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突肋88。
在这样构成的空调装置中,在室外单元1上连接室内单元18a~18d时,不必将四台室内单元18a~18d全部连接,首先决定要连接的室内的那样18a~18d的数量。
在连接一台室内单元时,经由一组单元间配管15、20以及单元间电线41将室外单元1与一台室内单元连接。接着,将保护罩3的上端卡合槽部64卡合到电线连接用开口51的上侧边缘部上,并且将保护罩3的卡止钩62及排水引导部71分别嵌入到外装壳体2的卡止钩用的孔57以及室外单元主体的嵌合孔73中,然后使保护罩3稍向上方移动,将卡止钩62卡止到卡止钩用的孔57中。使小螺钉(未图示)通过保护罩3的小螺钉用的孔86、外装壳体2的空87与室外单元主体的小螺钉孔89螺纹接合。在安装该保护罩3时,一组单元间配管15、20以及单元间电线41通过保护罩3的第一开口部76a而从室外单元1向外侧导出。
在连接多台室内单元时,各室内单元分别经由单元间配管15、20以及单元间电线41而与室外单元连接。并且,对应要连接的室内单元台数而拆下盖板78。例如,在要连接的室内单元为两台时,拆下一块盖板78,在要连接的室内单元为三台时,拆下两块盖板78。盖板78的拆下通过钳子等将各盖板78的三个连接部81切断。若拆下连接部81则对应于其个数而使各室内单元用开口部76b~76d开放,在该各室内单元用开口部76b~76d上分别配置一组单元间配管15、20以及单元间电线41。除此之外的保护罩3向室外单元主体的安装操作与要连接的室内单元为一台的情况大致相同。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权利要求记载的本发明的发明范围中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本发明的变更例举例如下(1)能够与室外单元连接的室内单元的个数至少为2以上即可,能够进行适当改变。
(2)卡止钩62等的个数或结构等能够进行适当改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使向外部导出单元间电线及单元间配管的导出用开口在上下方向上伸长,在下部形成将用于连接一个室内单元的单元间配管及单元间电线导出的第一开口部,在该第一开口部的上侧配置将用于连接其他各室内单元的单元间配管及单元间电线导出的各室内单元用开口部,通过各个连接部在该各室内单元用开口部上设置盖板,使该盖板的上边及下边越远离室外单元主体越向下侧地弯曲,由此通过切断连接部拆下盖板,能够简单地盖板导出用开口的开放部的大小。因此适用于室外单元上可连接有多个室内单元的多联型空调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装置,其是可经由单元间配管以及单元间电线将多个室内单元连接到由外装壳体覆盖的室外单元上的多联型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外单元上设有将单元间配管连接的辅助阀以及将单元间电线连接的连接端子,在所述外装壳体的一面上形成用于将单元间电线与连接端子连接的连接用开口,在该电线连接用开口的下侧形成有用于将单元间配管与辅助阀连接的配管连接用开口,设置将该电线连接用开口以及配管连接用开口二者覆盖的一体的保护罩,该保护罩向外侧鼓出,形成在内部配置单元间电线以及单元间配管的内部空间,并且形成从该内部空间的侧部向外部导出单元间电线以及单元间配管的导出用开口,该导出用开口在上下方向上伸长,在下部形成将用于连接一个室内单元的单元间配管及单元间电线导出的第一开口部(76a),在该第一开口部的上侧配置有将用于连接其他各室内单元的单元间配管以及单元间电线导出的各室内单元用开口部,在该各室内单元用开口部上设置将各个开口堵住的盖板,该盖板以间隔设置在保护罩主体上,并且盖板与保护罩主体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由连接部连接而一体形成,盖板的上边以及下边越远离室外单元主体越成为下侧地进行弯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的周边,作为连接部,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将保护罩主体侧的边的下端部与保护罩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将上边的保护罩主体侧的端部附近与上侧的盖板或保护罩主体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将上边的室外单元侧的端部与上侧的盖板或保护罩主体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保护罩向室外单元侧突出形成排水引导部,在室外单元主体上形成有保护罩的排水引导部嵌入的嵌合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罩的排水引导部上形成有排水流经的排水槽,在该排水槽上沿排水流动方向形成突肋,将排水槽分隔成两个排水流动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保护罩安装于室外单元上的小螺钉用的孔比保护罩中央部更偏向导出用开口侧配置。
全文摘要
一种空调装置,能够对应连接的室内单元数量而简单且外观美观良好地改变室外单元保护罩的导出用开口的大小。该空调装置是可经由单元间配管(15、20)以及单元间电线(41)将多个室内单元(18a~18d)连接到由外装壳体(2)覆盖的室外单元(1)上的多联型空调装置。覆盖室外单元的电线连接用开口(51)及配管连接用开口(52)的保护罩(3)具有导出用开口(76),在下部形成有用于连接一个室内单元的第一开口部(76a),在该第一开口部的上侧配置将用于连接其他各室内单元的各室内单元用开口部(76b~76d),在各室内单元用开口部上可分离地设有将各个开口堵住的盖板(78)。
文档编号F24F1/56GK1940396SQ20061015950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6日
发明者铃木胜雄, 齐藤贞治, 嶋冈一博, 草间由实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