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用中压节能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3608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用中压节能炉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用中压节能炉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厨房用炉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的炉灶用的是燃烧木柴或者煤炭,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做饭、炒菜等。现在,人们使用的是煤气或者天然气,利用煤气或者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做饭、炒菜等。而与煤气或者天然气相配合的炉灶,通常包括炉头和风机。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现在设计的一些缺陷也就逐渐体现了出来。现有的中压炉头只能单一使用,功能比较单一,不能调节大小火,造成既浪费燃气又浪费时间,逐渐的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并且在使用时,现有的炉头稍显火力不足,不能满足一些爆炒
等的需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多用途并且省气省时的双用中压节能炉头。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用中压节能炉头,包括炉体,炉体上端设置有支架,炉体下端设置有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双用炉芯,双用炉芯的下部连通有管路,管路上设置有打火开关;所述炉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设置在管路和打火开关的上方。进一步地说所述双用炉芯包括炉芯内环和位于炉芯内环外围的炉芯外环;炉芯内环和炉芯外环分别与管路连通。更进一步地说所述打火开关上设置有外环开关和内环开关。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双用炉芯,需要快炒时可用炉芯内环喷射硬火爆炒,需要慢炖或煮时可用炉芯外环文火慢炖,具有省时又省气的良好效果,真正实现了一个炉头两种用途,解决了现有中压炉头只有单一使用,火力不够的缺点。炉体的设计,具有了高效聚能性能,有效减少热能的浪费,大大提高了热效率,实现了节能效果。同时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2_透气孔;3_炉芯内环4-炉芯外环;5_炉体;6_外环开关;7_打火开关;8_内环开关;9_防护罩;10_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双用中压节能炉头,包括炉体5,炉体5上端设置有支架1,炉体5下端设置有底座10。在本实用新型中,将炉体设计成具有高效聚能性能,有效减少热能的浪费,大大提高了热效率,实现了节能效果。所述炉体5内设置有双用炉芯,双用炉芯的下部连通有管路,管路上设置有打火开关7。所述炉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罩9,防护罩9设置在管路和打火开关7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双用炉芯包括炉芯内环3和位于炉芯内环3外围的炉芯外环4。炉芯内环3和炉芯外环4分别与管路连通。所述打火开关7上设置有外环开关6和内环开关8。外环开关6控制炉芯外环4,内环开关8控制炉芯内环3,真正实现了一个炉头两种用途,解决了现有中压炉头只有单一使用,火力不够的缺点。使用时,利用打火开关打火,需要快炒时可用炉芯内环喷射硬火爆炒,需要慢炖或煮时可用炉芯外环文火慢炖,具有省时又省气的良好效果,真正实现了一个炉头两种用途,解决了现有中压炉头只有单一使用,火力不够的缺点。炉体的设计,具有了高效聚能性能,有效减少热能的浪费,大大提闻了热效率,实现有效的节能效果。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骑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用中压节能炉头,包括炉体(5),炉体(5)上端设置有支架(1),炉体(5)下端设置有底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5)内设置有双用炉芯,双用炉芯的下部连通有管路,管路上设置有打火开关(7);所述炉体(5)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罩(9),防护罩(9)设置在管路和打火开关(7)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双用中压节能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用炉芯包括炉芯内环(3)和位于炉芯内环(3)外围的炉芯外环(4);炉芯内环(3)和炉芯外环(4)分别与管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双用中压节能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火开关(7)上设置有外环开关(6)和内环开关(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用中压节能炉头,包括炉体、支架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双用炉芯,双用炉芯的下部连通有管路,管路上设置有打火开关;所述炉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设置在管路和打火开关的上方。进一步地说所述双用炉芯包括炉芯内环和位于炉芯内环外围的炉芯外环;炉芯内环和炉芯外环分别与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双用炉芯,需要快炒时可用炉芯内环喷射硬火爆炒,需要慢炖或煮时可用炉芯外环文火慢炖,具有省时又省气的良好效果,真正实现了一个炉头两种用途,解决了现有中压炉头只有单一使用,火力不够的缺点。
文档编号F24C3/08GK202532550SQ20122012604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陈兴贵 申请人:陈兴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