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导热油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1800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热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节能导热油炉装置。



背景技术:

聚苯乙烯在进行聚合反应时,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对其进行脱挥处理,导热油炉是导热油升温的必要装置。现有技术中,导热油炉采用燃烧柴油的方式对导热油进行加热,由于加热的温度过高,导热油炉在工作的过程需要依靠降温设备对其进行降温,这样既耗费电量又耗费工作时间,从而增加了生产的成本,而且柴油燃烧后生成的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得不到有效控制,对空气污染很严重,因此,如何生产出一种高效节能的导热油炉装置成为众多厂家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节能导热油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节能导热油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左端设有进风口,所述外壳右端设有出风口,所述外壳内设有导热油炉、进风管道、引风机、燃油储槽、热量回收装置、加热盘管以及燃油管道,所述导热油炉左端设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与进风口相连,所述进风管道上设有引风机,所述燃油储槽通过燃油管道与导热油炉相连,所述燃油管道上设有燃油输送泵,所述燃油输送泵与导热油炉之间设有检漏阀以及燃气压力开关,所述导热油炉上端通过加热盘管与出风口相连,所述出风口处设有烟囱,所述加热盘管上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加热盘管设置在热量回收装置内,所述导热油炉与流量调节阀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器,所述出风口处设有第二过滤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过滤器为重力除尘装置,所述第二过滤器为袋式过滤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壳左端设有散风口,所述散风口处设有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热量回收装置包括热量储存箱以及与热量储存箱相连的集热管,所述集热管设置在加热盘管的外侧。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一种节能导热油炉装置,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对导热油炉内的热量通过热能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可以将收集的热量为其他设备进行供热,有效节约了资源,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本实用新型中设有第一过滤器以及第二过滤器,可以对燃烧后的烟气进行二次过滤,有效除去烟气中的污染物,有效防止燃烧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节能导热油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进风口,3、出风口,4、导热油炉,5、进风管道,6、引风机,7、燃油储槽,8、热量回收装置,9、加热盘管,10、燃油管道,11、燃油输送泵,12、检漏阀,13、燃气压力开关,14、流量调节阀,15、第一过滤器,16、第二过滤器,17、散风口,18、挡板,19、热量储存箱,20、集热管,21、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附图可见,一种节能导热油炉4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左端设有进风口2,所述外壳1右端设有出风口3,所述外壳1内设有导热油炉4、进风管道5、引风机6、燃油储槽7、热量回收装置8、加热盘管9以及燃油管道10,所述导热油炉4左端设有进风管道5,所述进风管道5与进风口2相连,所述进风管道5上设有引风机6,所述燃油储槽7通过燃油管道10与导热油炉4相连,所述燃油管道10上设有燃油输送泵11,所述燃油输送泵11与导热油炉4之间设有检漏阀12以及燃气压力开关13,所述导热油炉4上端通过加热盘管9与出风口3相连,所述出风口3处设有烟囱21,所述加热盘管9上设有流量调节阀14,所述加热盘管9设置在热量回收装置8内,所述导热油炉4与流量调节阀14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器15,所述出风口3处设有第二过滤器16。

所述第一过滤器15为重力除尘装置,所述第二过滤器16为袋式过滤器。

所述外壳1左端设有散风口17,所述散风口17处设有挡板18,当导热油炉4温度过高时,可以打开散风口17处的挡板18,并对装置进行散热。

所述热量回收装置8包括热量储存箱19以及与热量储存箱19相连的集热管20,所述集热管20设置在加热盘管9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将燃油储槽7内的燃油通过燃油输送泵11通入导热油炉4内,引风机6向导热油炉4内引入风,并加快燃油的燃烧,燃烧后的烟气通入加热盘管9,并依次经过第一过滤器15、第二过滤器16进行二次过滤后,将过滤后的烟气传送至烟囱21后进行排放,热能回收装置对加热盘管9上的热量进行回收,并将热量传送至热量储存箱19内。

检漏阀12以及燃气压力开关13对燃油管道10内压力进行检测,可以对燃油管道10内的压力进行调节。

加热盘管9上设有流量调节阀14,可以对烟气的流量进行检测,通过调节流量调节阀14并控制流量的大小。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