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芯管式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317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双芯管式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尤其涉及一中双芯管缠绕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缠绕管式换热器是一种结构紧凑的换热器,单位容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其每立方米容积的传热面积可达100~170㎡,而普通换热器每立方米容积的传热面积只有54-77㎡。随着缠绕管式换热器直径和长度的增加,缠绕管式换热器自重增大,从而造成换热器芯管挠度超标。为抵抗自重需要直径较大的芯管对缠绕管束提供支撑,从而使芯管占据了较大的换热器壳程空间,使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减少,进而降低了自身的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芯管缠绕管式换热器。有效的增加了设备的换热面积;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芯管缠绕管式换热器,其内部管束结构采用双层芯管,双层芯管结构包括内芯管、外芯管、筋板、缠绕管和上下管板,内芯管通过焊接与两端管板连接固定,外芯管通过在端部设置筋板与内芯管及管板固定在一起;在两层芯管之间设置多层换热管,外芯管以内的缠绕管以内芯管为支撑,外芯管以外的缠绕管以外芯管为支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缠绕管式换热器新型内部管束结构采用双芯管结构,在外芯管的内部布置了部分缠绕管,充分利用了芯管内的部分空间,在满足设备芯管强度要求的同时增加了换热面积,使缠绕管式换热器更加紧凑和高效,尤其适用于设备直径较大及设备较长的缠绕管式换热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双芯管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内部管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芯筒与内芯筒及筋板之间的连接结构图;

附图标记:1、内芯管;2、外层缠绕管;3、外芯管;4、两芯管层间缠绕管;5、筋板;6、上管板;7、下管板;8、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

结合附图1进一步说明双芯管缠绕管式换热器。双芯管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内部管束结构采用双层芯管,双层芯管结构包括内芯管、外芯管、筋板、缠绕管和上下管板。

内芯管1:是金属的管状物体,可以是有缝金属管或无缝金属管,也可以使由金属板卷制焊接成的管状物,作为层间缠绕体的支撑;

外层缠绕管2:位于外芯管外侧的由金属管缠绕成的一个管束,可以是无缝金属管也可以是有缝金属管;

上管板6、下管板7:是由金属板或金属锻件制成;

层间缠绕管4:位于外芯管和内芯管之间,由金属管缠绕成的一个管束,可以是无缝金属管也可以是有缝金属管;

筋板5:由金属制成的支撑板;

外芯管3:是金属的管状物体,可以是有缝金属管或无缝金属管,也可以是由金属板卷制焊接成的管状物,作为外缠绕体的支撑;

制作时内芯管连接管的两段端分别与上管板6、下管板7的内侧连接固定;筋板5通过焊接安装内芯管4上;以内芯管4为支撑进行两芯管层间缠绕管4的制作;两芯管层间缠绕管4制作完成后,组装外芯管2,外芯管3通过焊接与筋板5连接;外芯管3安装完毕后进行外层缠绕管2的安装;外层缠绕管2安装后安装壳体8。

在双芯管缠绕管式换热器工作时,流体通过筋板5之间的间隙进入内芯管1与外芯管3之间的夹层,通过两芯管层间缠绕管4外表和两芯管层间缠绕管4内部的介质进行热量交换,有效的增加了原有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