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918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产品中应用的散热片,尤其是指一种新型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中,通常会针对发热元件装设散热器,以辅助散热;通常,散热器包括有基座、热管、散热片组装设于散热片组上的散热风扇,其中,散热片组包括有多个叠设的散热片,热管具有散热部、吸热部,热管的散热部穿设于散热片组内,热管的吸热部穿设于基座内,以形成散热回路。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好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就是散热片,现有技术中,散热片的设计欠佳,尤其是,很难在兼顾设计空间的前提下提供较大散热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散热结构,其具有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易于制作安装、有限空间内散热面积大、散热效果好等优势,适于推广应用于散热器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散热结构,包括有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包括有前后延伸的第一本体部和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一本体部前、后端的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左右延伸凸伸出第一本体部的左、右侧;所述第一本体部上开设有嵌设孔,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左侧缘和/或右侧缘分别连接有若干往外延伸的齿形部,所述齿形部沿第一本体部上相应的左侧缘或右侧缘前后间距排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齿形部为非横向延伸结构,所述齿形部倾斜或弯折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齿形部包括有第一齿形部和第二齿形部;所述第一齿形部具有起始延伸端、延伸终端及过渡连接于起始延伸端、延伸终端之间的扭转面,所述起始延伸端的竖向截面为前后延伸布置的第一矩形面,所述延伸终端的竖向截面为斜向延伸布置的第二矩形面,所述第一矩形面与第二矩形面大小一致,所述第二矩形面的前段斜向上凸露于第一本体部上方,所述第二矩形面的后段斜向下凸露于第一本体部下方;若干第一齿形部依次相邻间距布置形成第一齿形部组;所述第二齿形部与第一齿形部彼此呈前后相互对称结构,若干第二齿形部依次相邻间距布置形成第二齿形部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齿形部组连接于第一本体部的前段部位,所述第二齿形部组连接于第一本体部的后段部位;所述第一齿形部组、第二齿形部组均于第一本体部的左、右侧缘对称式布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本体部顶端凸设有与相应嵌设孔正对贯通的圆环凸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位于前端的第二本体部的前侧、位于后端的第二本体部的后侧分别向下弯折形成有折板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左、右侧缘设计为锯齿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本体部上开设有贯通第二本体部顶、底端的卡扣槽,所述卡扣槽具有朝向第二本体部外侧的卡入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本体部上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卡扣槽,所述第二本体部上对应两个卡扣槽之间位置形成有V形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本体上分别对应两个卡扣槽的外侧形成有往相应前侧或后侧凸伸的加长翼部,所述V形部及两加长翼部的外缘构成M形结构,前述折板部沿所述M形结构向下弯折布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对一种新型的散热结构的巧妙设计,使得其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制作安装、有限空间内散热面积大、散热效果好等优势,适于推广应用于散热器上。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一散热片的立体结构示图;

图5是图4所示散热片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图;

图6是图4所示散热片的俯视图;

图7是图4所示散热片的左视图;

图8是图4所示散热片的主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散热片组 101、散热连接孔

102、第一定位孔 11、散热片

1101、嵌设孔 1102、卡扣槽

1103、圆环凸台 111、第一本体部

1111、第一齿形部 1112、第二齿形部

112、第二本体部 1121、折板部

1122、V形部 1123、加长翼部

20、散热风扇 21、风扇主体

2101、第二定位孔 22、U形卡勾

221、竖向定位杆 222、夹持杆

223、偏移杆 224、横向定位杆

30、基座 31、第一锁固孔

40、热管 50、连接底座

51、连接固定部 52、第二锁固孔

60、减震螺丝组件 61、螺丝

62、弹簧 63、螺帽

64、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有包括两组左右间距布置的散热片组10、两个分别一一装设于相应散热片组10左侧的散热风扇、一基座30、一根以上的热管40,以及,一个连接底座50。

其中,每组散热片组10均包括有多个上下叠设的散热片11,所述散热片11上均开设有嵌设孔1101,所有散热片11上的嵌设孔1101一一正对导通形成供热管40穿过散热连接孔101,所述散热片11的前、后端均形成有卡扣槽1102,所有散热片11的前、后端上卡扣槽1102一一正对导通形成第一定位孔102。

每个散热风扇均包括有风扇主体21和可拆卸式装设于风扇主体21上的两个U形卡勾22;每个U形卡勾22具有竖向定位杆221和连接于竖向定位杆221两端的弯折勾部;风扇主体21上前侧位置、后侧位置均开设有两个上下间距设置的第二定位孔2101;底端的弯折勾部绕过风扇主体21底部并伸入相应的第二定位孔2101,顶端的弯折勾部绕过风扇主体21顶部并伸入相应的第二定位孔2101,竖向定位杆221则卡入相应的第一定位孔102。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勾部包括自竖向定位杆221端部横向延伸设置的夹持杆222、自夹持杆222延伸末端竖向延伸的偏移杆223和自偏移杆223延伸末端横向延伸的横向定位杆224,同一U形卡勾22上的两个弯折勾部彼此上下对称设置,所述夹持杆222分别压设于风扇主体21的相应顶部或底部,所述横向定位杆224伸入第二定位孔2101内,所述散热片组10和装设于散热片组10上的散热风扇被偏移杆223、竖向定位杆221形成左右方向上的夹持。

通常,所述位于风扇主体21上前侧位置、后侧位置的第二定位孔2101对称式布置于风扇主体21的左、右侧部位;前述散热片组10的第一定位孔102对称式布置于散热片组10的左、右侧部位;前述散热风扇的左侧或右侧均可拆卸式装设于散热片组10的左侧、右侧中的任一侧。

该基座30位于散热片组10下方,该基座30的底侧设置有一个以上左右延伸设置的凹槽,该基座30的前、后端分别形成有竖向延伸的第一锁固孔31。

该热管40均呈U形结构,其包括有吸热部及分别连接于吸热部两端的两个散热部,热管40的吸热部位于基座30的凹槽内,热管40的散热部分别穿设于两组散热片组10的散热连接孔101内。

该连接底座50具有用于将整个散热器装设应用的连接固定部51,该连接底座50还具有与前述第一锁固孔31对应设置的第二锁固孔52;前述第一锁固孔31与第二锁固孔52通过减震螺丝组件60连接,所述减震螺丝组件60包括有螺丝61、弹簧62、螺帽63及限位环64,所述螺丝61依次伸入第一锁固孔31与第二锁固孔52;螺帽63、限位环64分别装设于螺丝61上,其中,螺帽63位于螺丝61下端部位并位于连接底座50下方,限位环64位于基座30与连接底座50之间;弹簧62套设于螺丝上,弹簧62上端连接于螺丝,弹簧62的下端连接于基座30上。

本专利申请所述新型的散热结构指散热片的特殊设计,所述散热片11具有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包括有前后延伸的第一本体部111和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一本体部111前、后端的第二本体部112,所述第二本体部112左右延伸凸伸出第一本体部111的左、右侧;前述嵌设孔1101开设于第一本体部111上,所述第一本体部111顶端凸设有与相应嵌设孔1101正对贯通的圆环凸台1103;所述第一本体部111的左侧缘和/或右侧缘分别连接有往外延伸的齿形部,所述齿形部沿第一本体部111上相应的左侧缘或右侧缘前后间距排布,所述齿形部为非横向延伸结构,所述齿形部倾斜或弯折设置,以在多片散热片叠设后,形成特殊风道;位于前端的第二本体部112的前侧、位于后端的第二本体部112的后侧分别向下弯折形成有折板部1121。

具体而言:

所述齿形部包括有第一齿形部1111和第二齿形部1112;所述第一齿形部1111具有起始延伸端、延伸终端及过渡连接于起始延伸端、延伸终端之间的扭转面,所述起始延伸端的竖向截面为前后延伸布置的第一矩形面,所述延伸终端的竖向截面为斜向延伸布置的第二矩形面,所述第一矩形面与第二矩形面大小一致,所述第二矩形面的前段斜向上凸露于第一本体部111上方,所述第二矩形面的后段斜向下凸露于第一本体部111下方;若干第一齿形部1111依次相邻间距布置形成第一齿形部1111组;所述第二齿形部1112与第一齿形部1111彼此呈前后相互对称结构,若干第二齿形部1112依次相邻间距布置形成第二齿形部1112组。此处,所述第一齿形部1111组连接于第一本体部111的前段部位,所述第二齿形部1112组连接于第一本体部111的后段部位;所述第一齿形部1111组、第二齿形部1112组均于第一本体部111的左、右侧缘对称式布置。在若干散热片上下叠设组装时,相邻散热片11的第一齿形部1111、第二齿形部1112相应上下错设,节省了散热片组10整体所占用空间。

所述第二本体部112的左、右侧缘设计为锯齿状。所述第二本体部112上开设有贯通第二本体部112顶、底端的卡扣槽1102,所述卡扣槽1102具有朝向第二本体部112外侧的卡入口。所述第二本体部112上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布置的卡扣槽1102,所述第二本体部112上对应两个卡扣槽1102之间位置形成有V形部1122。所述第二本体上分别对应两个卡扣槽1102的外侧形成有往相应前侧或后侧凸伸的加长翼部1123,所述V形部1122及两加长翼部1123的外缘构成M形结构,前述折板部1121沿所述M形结构向下弯折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对一种新型的散热结构的巧妙设计,使得其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制作安装、有限空间内散热面积大、散热效果好等优势,适于推广应用于散热器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