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片管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3207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翅片管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翅片管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调用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翅片主要使用百叶窗式的开窗片结构,换热器在胀管、折弯、转运时容易发生倒片,抗倒伏能力低,并且百叶窗式的开窗片结构风阻较大,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因此一般仅用于室内蒸发器或高片距的室外机冷凝器上,使用范围受到局限。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百叶窗式的开窗片结构的翅片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翅片管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翅片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翅片,其中,在所述翅片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排翅片孔以及多条缝隙,所述多条缝隙沿着管外换热介质流动方向呈“S”形、“(”形或“)”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形状排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缝隙包括第一倾斜缝隙、第二倾斜缝隙,所述第一倾斜缝隙和所述第二倾斜缝隙沿着管外换热介质流动方向呈“(”形或“)”形排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缝隙还包括水平缝隙,所述水平缝隙与所述翅片孔的排列方向平行并设置在所述第一缝隙以及所述第二缝隙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翅片沿所述翅片孔围设有翅片孔围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翅片孔围沿与所述翅片孔接触处为倒圆角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翅片孔围沿的开口处设置有向开口四周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翅片孔围沿之间形成倒圆角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缝隙围设有缝隙围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翅片孔围沿高于所述缝隙围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翅片上沿长度方向开设翅片孔的列数为1列~3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翅片为桥片式开缝翅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翅片管式换热器。本实用新型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多条缝隙沿着管外换热介质流动方向呈“S”形、“(”形或“)”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形状排列,以使换热介质能够沿呈“S”形、“(”形或“)”形路径回环流动,能够明显减小换热介质的风阻,并且能够破坏翅片表面的附面层,提高换热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翅片管式换热器翅片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剖面放大视图;图3为图1中B处放大视图;其中,10-翅片孔;11-翅片围沿;12-翻边;20-缝隙;21-第一倾斜缝隙;22-水平缝隙;23-第二倾斜缝隙;24-缝隙围沿;P-孔距;N-单列孔数;M-列数;S-列距;D-翅片孔直径;D’-翻边直径;H-翅片孔围沿高度;h-缝隙围沿高度;W-总缝隙宽度;T-翅片厚度;L-第一倾斜缝隙或第二倾斜缝隙间距;α-缝隙与换热介质流动方向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翅片管式换热器一优选实施方式设有换热管和翅片,翅片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两排翅片孔10以及多条缝隙20,两排翅片孔10交错开设在翅片上,多条缝隙20设置在翅片孔10之间的空间并沿着管外换热介质流动方向呈“S”形排列。多条缝隙20沿着管外换热介质流动方向呈“S”形排列,使换热介质能够沿呈“S”形、路径回环流动,改善换热介质流动通道,充分提高换热效率,并且能够明显减小换热介质的风阻,并且能够破坏翅片表面的附面层,提高换热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翅片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排翅片孔10以及多条缝隙20,多条缝隙20沿着管外换热介质流动方向呈“(”形或“)”形中的一种或两种形状排列,即多条缝隙20按照翅片孔10的排列方向对称设置,使换热介质能够沿呈“(”形或“)”路径回环流动,也同样能够减小换热介质的风阻,并且能够破坏翅片表面的附面层,提高换热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翅片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三列及以上排翅片孔10以及多条缝隙20,多条缝隙20沿着管外换热介质流动方向呈多个“S”型与“(”形或“)”形组合的形状排列,使换热介质能够沿呈多个“S”型与“(”形或“)”路径回环流动,也同样能够减小换热介质的风阻,并且能够破坏翅片表面的附面层,提高换热效果。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3所示,每一列的翅片孔10对应的缝隙20分为第一倾斜缝隙21、第二倾斜缝隙23和水平缝隙22。其中,第一倾斜缝隙21和第二倾斜缝隙23呈“(”形或“)”形排列。水平缝隙22与翅片孔10的排列方向平行,并设置在第一倾斜缝隙21和第二倾斜缝隙23之间。在第一倾斜缝隙21与第二倾斜缝隙23之间设有水平缝隙22,一方面能够提高换热介质在流经水平缝隙22时的换热强度,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翅片在该方向的强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翅片的倒片,提高翅片抗倒伏能力。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沿翅片孔10围设有翅片孔围沿11,翅片孔围沿11与翅片孔10接触处为倒圆角结构;翅片孔围沿11的开口处设置有向开口四周延伸的翻边12,翻边12与翅片孔围沿11之间形成倒圆角结构。倒圆角结构一方面便于安装换热管,增强换热管与翅片的相对固定强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围沿与翅片的固定强度。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翅片为桥片式开缝翅片。其中,沿缝隙20围设有缝隙围沿24。第一倾斜缝隙21、第二倾斜缝隙23以及水平缝隙22的缝隙围沿24高度可以保持一致,缝隙围沿24增大了换热面面积,换热介质流经缝隙围沿24时能够提升换热介质的换热效果。进一步地,翅片孔围沿11的高度可以高于缝隙围沿24的高度。缝隙20的位置、长度、宽度、数量、高度、与换热介质流动方向夹角以及间距,对于改善传热介质流动时受到的阻力、破坏翅片表面的负面层均有一定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实施例翅片参数优选范围如表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多条缝隙20沿着管外换热介质流动方向呈“S”形、“(”形或“)”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形状排列,设置在翅片孔10之间的位置,以使换热介质能够沿呈“S”形、“(”形或“)”形路径回环流动,减小换热介质的风阻,破坏翅片表面的附面层,提高换热效果。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同一排相邻的两个翅片孔10之间,三条平行设置的第一倾斜缝隙21向一侧偏斜并与换热介质流动方向夹角α为30°,三条平行设置的第二倾斜缝隙23向另一侧偏斜并与换热介质流动方向夹角α也同样为30°。一条水平缝隙22开设在三条第一倾斜缝隙21和第二倾斜缝隙23之间并位于同一排翅片孔10的中心线上。其中,第一倾斜缝隙21以及第二倾斜缝隙23的长度可以是6mm,宽度可以是2mm,间距是两条平行的第一倾斜缝隙21或两条平行的第二倾斜缝隙23中心线之间的直线距离,可以是4mm。水平缝隙22的长度可以是9mm,宽度可以是3mm。缝隙围沿24的高度可以是1.4mm。总缝隙宽度W指的是同一列翅片孔10对应的缝隙20中的总宽度,例如可以是17.4mm。翅片厚度T表示翅片两表面之间的直线距离,孔距P表示同一列翅片孔10中两个翅片孔10中心之间的距离,列距S表示两排翅片孔10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翅片孔10直径D与换热管的外径相关。本实用新型的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翅片厚度T、孔距P、列距S、翅片孔10直径D、单列孔数N以及列数M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相应地,翻边直径D’根据翅片孔10直径D的大小而调整。表1本实用新型翅片管式换热器实施例翅片参数及优选范围翅片参数优选范围翅片长度P×N(mm)660~762翅片宽度M×S(mm)19.05~22孔距P(mm)22~25.4单列孔数N(个)30翅片列数(M)1~3列距S(mm)19.05~22翅片孔直径D(mm)8.24~9.83翻边直径D’(mm)9.61~11.2翅片孔围沿高度H(mm)1.6~2.2缝隙围沿高度h(mm)1.4~2.0总缝隙宽度W(mm)17.39翅片厚度T(mm)0.1~0.12第一倾斜缝隙或第二倾斜缝隙间距L(mm)4缝隙与换热介质流动方向夹角α(°)30~60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中设有上述翅片管式换热器。在空调器中,上述翅片管式换热器可以作为冷凝器,也可以作为蒸发器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