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冷器主板翻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4984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中冷器主板翻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中冷器主板翻孔结构,特别涉及其机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冷凝器组件的芯体由扁管和翘片交替叠加构成,芯体的两侧各设有一块主板,扁管的两端分别与一块主板连接,扁管的端部装配于主板上的装配孔内,再通过焊接固定,由于扁管端部与主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故容易造成泄露率高,不利于控制产品的加工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中冷器主板翻孔结构,其通过翻孔工艺,将主板两侧边缘加工成隆起部,在扁管装配入主板装配孔后,隆起部内侧与扁管外侧之间形成接触面,有效增加了焊接面积,降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泄露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中冷器主板翻孔结构,所述中冷器主板为长条状板体,中冷器主板的两侧边缘形成向上的内折边,该内折边的一侧与中冷器主板边缘连接,内折边的另一侧通过过渡边与反向内折边的一侧边缘连接,反向内折边的另一侧边缘呈悬空状,过渡边与中冷器主板呈平行状分布,过渡边与中冷器主板的落差高度为4.5mm-5.5mm,内折边与反向内折边的折弯方向相反,内折边与反向内折边呈平行状分布,内折边与过渡边的连接处形成九十度的折弯角,该折弯角的表面呈圆弧面,中冷器主板处沿着长条状板体走向等间距分布有若干装配孔,装配孔的孔径下边缘处形成弧面倒角,装配孔的孔径上边缘形成翻边,装配孔呈长条状扁孔,翻边翻折的方向与上述反向内折边折弯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冷器主板翻孔结构,其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主板两侧边缘处利用翻孔工艺加工形成凸起部,有效增加了主板与扁管端部之间的焊接面积,提升产品焊接合格率,使扁管与主板更好地焊接,降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泄露率;2、主板装配孔处设计了弧面倒角,该弧面倒角在扁管装配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可提高装芯速度;3、装配孔处的翻边有助于提升扁管端部在装配孔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图4的俯视图。

其中:

1、中冷器主板;

2、内折边;

3、过渡边;

4、反向内折边;

5、折弯角;

6、装配孔;

7、弧面倒角;

8、翻边

9、翘片;

10、扁管

11、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冷器主板翻孔结构,所述中冷器主板1为长条状板体,中冷器主板1的两侧边缘形成向上的内折边2,该内折边2的一侧与中冷器主板1边缘连接,内折边2的另一侧通过过渡边3与反向内折边4的一侧边缘连接,反向内折边4的另一侧边缘呈悬空状,过渡边3与中冷器主板1呈平行状分布,过渡边3与中冷器主板1的落差高度为4.5mm-5.5mm,内折边2与反向内折边4的折弯方向相反,内折边2与反向内折边4呈平行状分布,内折边2与过渡边3的连接处形成九十度的折弯角5,该折弯角5的表面呈圆弧面,圆弧面呈磨砂状,中冷器主板1处沿着长条状板体走向等间距分布有若干装配孔6,装配孔6的孔径下边缘处形成弧面倒角7,装配孔6的孔径上边缘形成翻边8,装配孔6呈长条状扁孔,翻边8翻折的方向与上述反向内折边4折弯方向一致。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4中所示,冷凝器组件的芯体由扁管10和翘片9交替叠加构成,芯体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块中冷器主板1,扁管的两端分别与一块中冷器主板连接,扁管的端部装配于中冷器主板上的装配孔6内,扁管端部分别与装配孔边缘和内折边2内侧进行焊接,芯体的上下两侧各设有一块边板11,边板的两端与分别与中冷器主板进行焊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