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WiFi模块的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1262阅读:1162来源:国知局
具有WiFi模块的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设备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WiFi模块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又称为电磁灶,1957年第一台家用电磁炉诞生于德国。1972年,美国开始生产电磁炉,20世纪80年代初电磁炉在欧美及日本开始热销。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现有电磁炉产品大多是通过电磁炉设备上的操作界面和烹饪程序进行控制,在烹饪模式上仅仅是对电磁炉设备进行直接操作,不能满足用户远程操作、智能控制、联网交互等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具有WiFi模块的电磁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WiFi模块的电磁炉,包括设置在炉体顶部的面板,所述炉体内部设置主控板,而所述主控板上设置CPU模块、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和WiFi模块,所述直流稳压电源电路为CPU模块供电,CPU模块连接WiFi模块。

所述的主控板为由插针连接的多层结构。

所述CPU模块通过WiFi模块连接云端服务器和手持设备。

所述手持设备为iPad或iPod或手机。

所述CPU模块连接加热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按键模块。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层主控板设计可以节省电磁炉内部空间,设置了WiFi模块可以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取电磁炉烹饪数据,使烹饪菜谱更加多样化,使电磁炉烹饪菜谱突破数量限制,通过网络传输对电磁炉进行控制,突破了用户使用地点和范围的限制,操作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控板结构图;

其中:

1 炉体 2 面板

3 主控板 4 CPU模块

5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6 WIFI模块

7 插针 8 云端服务器

9 手持设备 10 加热模块

11温度检测模块 12按键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具有WiFi模块电磁炉,包括设置在炉体1顶部的面板2,所述炉体1内部设置主控板3,而所述主控板3上设置CPU模块4、直流稳压电源电路5和WiFi模块6,所述直流稳压电源电路5为CPU模块4供电,CPU模块4连接WiFi模块6。

所述的主控板3为由插针7连接的多层结构。

所述CPU模块4通过WiFi模块6连接云端服务器8和手持设备9。

所述手持设备9为iPad或iPod或手机。

所述CPU模块4连接加热模块10、温度检测模块11、按键模块12。

本具体实施例中用户通过手持设备9将烹饪数据、显示菜单以及显示内容等发送到云端服务器8,云端服务器8再将相关数据下发给电磁炉的WiFi模块6,WiFi模块6将相关数据传输至CPU模块4,CPU模块4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控制加热模块10的功率以及加热时间、调整显示内容。CPU模块4也可以将获取的温度检测模块11检测到的温度、加热模块10的加热功率、按键模块12当前工作状态等信息通过WiFi模块6发送给云端服务器8,云端服务器8再将获取的信息发送到手持设备端9。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层主控板设计可以节省电磁炉内部空间,设置了WIFI模块可以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取电磁炉烹饪数据,使烹饪菜谱更加多样化,使电磁炉烹饪菜谱突破数量限制,通过网络传输对电磁炉进行控制,突破了用户使用地点和范围的限制,操作更加便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