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7237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机电设备,由于机电设备24小时持续运行,该机电设备散发出较多热量。该较多热量能够影响机电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例如:对于放置在户外的电源列柜,其长期持续为供电设备提供电源,期间会散发出大量热量,若未能够及时将该热量从电源列柜内散发出,该热量会极大影响电源列柜的运行可靠性。

为了将机电设备的热量散发出,传统技术通过在机电设备内设置空调,通过空调将热量带走。其中,该空调的冷凝器与进风口轴向垂直,以便通过风扇模块将外界热风从该进风口穿过该冷凝器。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传统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空调的冷凝器与进风口轴向垂直,从进风口进来的热风穿过冷凝器之后,一部分热风受冷凝器背后的挡板的阻挡,原路逆向穿过冷凝器,导致冷凝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其解决了传统空调存在着冷凝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外壳与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空调模组,所述空调模组包括隔板、分别设置于所述隔板一侧的压缩机、冷凝器、第一风扇模块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隔板另一侧的蒸发器、第二风扇模块、控制电路板,所述冷凝器相对于所述隔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风扇模块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出风面之处。

可选的,所述第一风扇模块的通风口的横截面与所述隔板所在的平面垂直。

可选的,所述蒸发器相对于所述隔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风扇模块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进风面之处。

可选的,所述第二风扇模块的通风口的横截面与所述隔板所在的平面垂直。

可选的,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空调器内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空调器内的顶部。

可选的,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风扇模块及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隔板一侧的同一排。

可选的,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第二风扇模块以及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隔板另一侧的同一排。

可选的,所述压缩机设置于空调器内的底部,并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压缩机相对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皆设置有出风口。

可选的,所述隔板包括隔板本体以及框住所述隔板本体外周缘的框架,所述框架与所述外壳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风扇模块设置于冷凝器的出风面之处,外界热风在第一风扇模块的驱动下,外界热风穿过冷凝器并且抵达隔板。由于冷凝器相对于隔板倾斜设置,外界热风经过倾斜的隔板的反射后,直接从第一风扇模块的通风口流出,因此,外界热风不会原路逆向返回冷凝器,从而提高冷凝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外壳的一种立体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空调模组的一种立体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空调模组的另一种立体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外壳的另一种立体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空调模组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方便说明并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说明所使用的方位词均以附图所展示的方位为准。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可以工作在直流电源,亦可以工作在交流电源。进一步的,该空调器可以是大功率空调,亦可以为小功率空调,例如300W直流空调。

如图1与图2所示,该空调器100包括外壳11与空调模组12,空调模组12收容于外壳11内。其中,该空调模组12包括隔板121、压缩机122、冷凝器123、第一风扇模块124、蒸发器125、第二风扇模块126以及控制电路板127,压缩机122、冷凝器123、第一风扇模块124皆设置于隔板121一侧,蒸发器125、第二风扇模块126、控制电路板127皆设置于隔板121另一侧。

如图3与图4所示,该压缩机122设置于空调器100内的底部,冷凝器123与第一风扇模块124皆设置于压缩机122的上方。外壳11与压缩机122相对的第一侧面11a、第二侧面11b及第三侧面(图未示,第三侧面与第二侧面11b对称设置)皆设置有出风口111,因此,当第一风扇模块124工作时,外界热风在第一风扇模块124的驱动下,自冷凝器123的进风面进来,依次从冷凝器123的出风面与第一风扇模块124的通风口1241(如图3所示)流出。此时,由于外壳11三个侧面皆设置有出风口111,因此,该空调器100能够高效率地将热风排放出外界。

请再参阅图2,冷凝器123相对于隔板121倾斜设置,第一风扇模块124设置于冷凝器123的出风面之处。如前所述,传统空调的冷凝器与进风口轴向垂直,从进风口进来的热风穿过冷凝器之后,一部分热风受冷凝器背后的挡板的阻挡,原路逆向穿过冷凝器,导致冷凝器效果不佳。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当外界热风在第一风扇模块124的驱动下,自冷凝器123的进风面进来并且穿过冷凝器123的出风面后,外界热风受到隔板121的阻挡。由于冷凝器123相对于隔板121倾斜设置,外界热风经过倾斜的隔板的反射后,直接从第一风扇模块124的通风口1241流出,因此,外界热风不会原路逆向返回冷凝器123,从而提高冷凝器123的工作效率。

第一风扇模块124作为外界热风抽取的驱动组件,其实,其与冷凝器123或隔板121之间的相交角度可以是任意的。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风扇模块124抽取外界热风的效率,第一风扇模块124的通风口1241的横截面与隔板121所在的平面垂直。在结构状态下,第一风扇模块124的通风口1241的横截面是接收外界热风的最大面积,因此,第一风扇模块124能够高效率地将外界热风抽取出。

请再参阅图2,隔板121包括隔板本体1211与框架1212,该框架1212能够框住隔板本体1211外周缘,其中,框架1212与外壳11配合连接,从而将空调模组12进行收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1212与外壳11的配合连接方式是卡扣连接方式。例如:框架1212的每条边长间隔预设距离皆设置有凸块,外壳11的每条边长皆设置有与该凸块扣合的凹槽,当外壳11与隔板121连接时,直接将外壳11的凹槽与对应的凸块一起卡扣,便可以将空调模组12收容于外壳11内。

与上述的卡扣连接方式不同点在于,框架1212的每条边长间隔预设距离皆设置有螺纹孔,外壳11可以通过螺钉接入该螺纹孔而与隔板121连接。

框架1212与外壳11的配合连接方式还有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训导的内容,自行选择配合连接方式,在此不赘述。

如前所述,冷凝器123将外界热风冷凝之后,冷凝器123内的工质蒸汽经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并且送入蒸发器125。此时,室内热风在第二风扇模块126的驱动下,首先流经第二风扇模块126的通风口1261,再从蒸发器125流出室内。与此同时,蒸发器125中压力较低的液体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器125相对于隔板121倾斜设置,第二风扇模块126设置于蒸发器125的进风面之处。采用此结构,使室内热风能够在隔板121、蒸发器125及第二风扇模块126组成的半封闭空间充分进行冷凝,从而提高冷凝效果。

由于蒸发器125附近进行冷凝,周边产生水滴,并且排放出的冷空气的相对质量较大,为了保护空调周边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器125设置于空调器100内的底部。因此,蒸发器125排放出的冷空气可以自下而上的扩散至外界,尽可能地避免对空调器100内的组件造成不良影响。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板127设置于空调器100内的顶部。采用此结构设置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当第二风扇模块126抽取室内热风时,该室内热风首先流经该控制电路板127,使该控制电路板127保持干燥,从而维护好控制电路板127的良好工作环境。另一方面,控制电路板127能够避免蒸发器125排放出的冷空气的浸湿。

控制电路板127布设有用于控制空调器100运行的各类功能电路,例如,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显示电路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扇模块126的通风口1261的横截面与隔板121所在的平面垂直,因此,第二风扇模块126的受风面积为最大,从而提高第二风扇模块126的抽风效率。

如图5所示,冷凝器123、第一风扇模块124及压缩机122位于隔板121一侧的同一排,控制电路板127、第二风扇模块126以及蒸发器125位于隔板121另一侧的同一排。由于冷凝器123、第一风扇模块124及压缩机122,或者,控制电路板127、第二风扇模块126以及蒸发器125皆是自上而下地排列,采用此结构,对于在机电设备的有限空间内实现制冷效果,其有助于减小空调器100的占地体积,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