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004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凝系统。



背景技术:

冷凝系统在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而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季节不同、环境温差、化学反应阶段不同等客观因素,冷凝系统中冷却水的流量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冷凝系统中冷却水的实际流量需求是由冷凝器的冷却效果决定的,而冷凝器的冷却效果可以通过监控冷却水回水管路中的水温进行查看。现有技术中为保障生产的有效进行,在生产过程中,冷凝器在开启后通常设置为全开,即冷却水的流量始终处于最大,且由于与冷凝器相连通的冷却水回水管路中加装的是电磁阀,其阀门只能全开或全闭,无法调节开度大小,即冷却水的流量不能根据实际冷却效果自动调节,无法保证冷却效果,并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增大生产能耗,从而增加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系统,该冷凝系统能够根据冷却水回水管路入口处的温度来自动调节冷却水流量,保证了冷却效果,解决了水资源浪费、能耗增加、成本过高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水回水管路和冷却水进水管路,所述冷却水回水管路或冷却水进水管路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组,冷却水回水管路上还设置有温度检测元件,所述流量控制阀组与温度检测元件均与电气控制系统电连接。

流量控制阀组和温度检测元件通过电气控制系统联动设计,能够将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反馈给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控制流量控制阀组调节阀门的开度,进而实现冷却水流量的自动调控。

作为优选,所述流量控制阀组包括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阀门、流量调节阀、第二阀门,所述流量调节阀连接于所述电气控制系统。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串设在流量调节阀两侧,流量调节阀对冷却水的流量进行调控。

作为优选,所述流量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三阀门,第三阀门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阀门的进水端相连,出水端与所述第二阀门的出水端相连。所述第三阀门用作旁通使用,能够在流量调节阀进行检修时,通过第三阀门的开启,继续回水,不影响冷凝系统的正常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冷却水回水管路上靠近冷凝器的一端。温度检测元件的设置位置可以保证准确的监控冷却水刚进入冷却水回水管路时的温度,进而准确查看冷凝器的冷却效果,从而对冷却水的流量做出调控。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回水管路中还设置有电磁控制阀组,所述电磁控制阀组沿出水方向设置在所述流量控制阀组的前端或后端。流量控制阀组可通过调节阀门开度来调控冷却水回水管路截通面积的大小进而控制冷却水的回水流量,电磁控制阀组可控制冷却水回水管路的通断,两个阀组在冷却水回水管路中的位置关系并不影响各自的功能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控制阀组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却水回水管路上的电磁控制阀。电磁控制阀安装在冷却水回水管路中起到控制通断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控制阀组还包括与所述电磁控制阀并联的第四阀门。并联支路的第四阀门起到旁通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在所述冷凝器正常工作时为常开状态。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不影响流量调节阀对冷却水流量的调控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阀门在所述冷凝器正常工作时为常闭状态。第三阀门只在对流量调节阀做定期校正、维修及保养时打开,以做旁通所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阀门在所述冷凝器正常工作时为常闭状态。第四阀门只在对电磁控制阀做定期校正、维修及保养时打开,以做旁通所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凝器冷却水回水管路中加装与温度检测元件联动设计的流量控制阀组,实现了通过监控冷却水回水管路中的水温来自动调节冷却水流量的目的,保证了冷却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降低生产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凝器;2、冷却水回水管路;3、冷却水进水管路;4、流量控制阀组;41、第一阀门;42、流量调节阀;43、第二阀门;44、第三阀门;5、温度检测元件;6、电磁控制阀组;61、电磁控制阀;62、第四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凝系统,如图1所示,该冷凝系统包括冷凝器1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凝器1的冷却水回水管路2和冷却水进水管路3,冷却水回水管路2或冷却水进水管路3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组4,所述流量控制阀组4的控制端电连接于电气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具体的,所述流量控制阀组4包括沿出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阀门41、流量调节阀42、第二阀门43,以及进水端与第一阀门41的进水端相连、出水端与第二阀门43的出水端相连的第三阀门44。其中,流量调节阀42的控制端与所述电气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相连,使得电气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流量调节阀42调节阀门开度,以调节冷却水回水管路2或冷却水进水管路3的截通面积大小,进而调节冷却水回水管路2或冷却水进水管路3中冷却水流量。作为优选,本实施例将流量控制阀组4设置在冷却水回水管路2中。当冷凝器1正常工作时,第一阀门41和第二阀门43为常开状态,第三阀门44为常闭状态;而在对流量调节阀42定期校正、维修及保养时,第一阀门41和第二阀门43为关闭状态,以封死流量调节阀42所在通路,第三阀门44为开启状态,以做旁通所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门41和第二阀门43可以是球阀、蝶阀、闸阀等可以起到通断作用的阀门,由于本实施例在对流量调节阀42定期校正、维修及保养时要保证没有液体流过流量调节阀42,即要求流量调节阀42两侧串联的阀门能够完全将管路封死,不出现内漏现象,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阀门41和第二阀门43优先选用密封性能较好的球阀。第三阀门44设置在旁通管路中,应该为能够手动调节开度的阀门,本实施例选用截止阀。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回水管路2上且靠近冷凝器1的一端还设置有温度检测元件5,该温度检测元件5可以设置在冷却水回水管路2外管壁上也可以穿设在冷却水回水管路2的内侧壁上,本实施例优先选用穿设在冷却水回水管路2的内侧壁上。所述温度检测元件5通过信号线电连接于所述电气控制系统。温度检测元件5的设置位置可以保证准确的监控冷却水刚进入冷却水回水管路2时的温度,进而准确查看冷凝器1的冷却效果,从而对冷却水的流量做出调控。具体的,温度检测元件5将检测到的温度值准确及时的反馈到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控制流量控制阀组4对冷却水回水管路2或冷却水进水管路3中冷却水的流量进行调控,从而保证了冷凝器1的冷却效果,达到了节约水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成本的目的。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元件5选用温度测试仪,其探头穿设在冷却水回水管路2的内侧壁上,用以检测冷却水回水管路2中的水温。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回水管路2中还设置有电磁控制阀组6,电磁控制阀组6可控制冷却水回水管路2的通断。所述电磁控制阀组6沿出水方向设置在所述流量控制阀组4的前端或后端,两者在管路中的前后位置并不影响各自的功能作用。本实施例中流量控制阀组4设置在前,即沿冷却水回水管路2出水方向依次设置流量控制阀组4及电磁控制阀组6。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控制阀组6包括设置于冷却水回水管路2上的电磁控制阀61以及与该电磁控制阀61并联的第四阀门62。其中电磁控制阀61起到控制冷却水回水管路2通断的作用。第四阀门62在所述冷凝器1正常工作时为常闭状态,在对电磁控制阀61定期校正、维修及保养时打开,以做旁通所用。第四阀门62设置在旁通管路中,应该为能够手动调节开度的阀门,本实施例选用截止阀。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即PLC控制系统。PLC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PLC控制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适用性强、易学易用的优点,且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维护方便,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为了缩短开发周期,本实施例中的电气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即PLC控制系统。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冷凝系统工作过程中,待冷凝介质从A端进入冷凝器1,从B端流出冷凝器1。冷却水从冷却水进水管路3流入冷凝器1,从冷却水回水管路2流出冷凝器1。冷却水回水管路2入口处的温度检测元件5实时监测冷却水回水管路2中的水温,并通过信号线将温度信号传输到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将实时温度信号与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当温度超过预设值时,说明冷却水流量不足,不足以更好的进行换热,此时电气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通过信号线控制流量调节阀42调节阀门开度增大,以增大冷却水回水管路2或冷却水进水管路3的截通面积,进而加大冷却水流量,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当温度低于预设值时,说明冷却水流量过大,多余的冷却水没有参与换热过程便进入冷却水回水管路中,此时电气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通过信号线控制流量调节阀42调节阀门开度减小,以减小冷却水回水管路2或冷却水进水管路3的截通面积,进而减小冷却水流量,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这种通过温度反馈流量控制的自动调控方法,不仅保证了冷却效果,还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降低了使用成本。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