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6681发布日期:2019-02-01 19:55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全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空气污染及雾霾越来越严重,因此新风产品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为了解决除霾加节能问题,人们对全热交换器进行了大力研发。目前市面上的全热交换器主要是通过风机的带动,室外新风与室内回风之间通过交换芯进行热量交换以实现稳定温度和湿度的功能,同时设有过滤装置对空气进行处理,从而实现节能与净化空气的目的。

但是目前的全热交换器的风道结构不流畅,并且热交换效率较低,并且全热交换机芯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热交换器,旨在解决提高换热效率,且使进入室内的气体温度可调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全热交换器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机壳和设于所述机壳内的全热交换机芯和温度控制机构;其中

机壳,包括连接室内的新风出风道和排风进风道,以及连接室外的新风进风道和排风出风道;

全热交换机芯,适于与所述新风出风道和所述新风进风道连接形成新风通道,且适于与所述排风进风道和所述排风出风道连接形成排风通道;所述全热交换机芯内设有气流分隔板;以及

温度控制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新风出风道的出口处的温度传感器,以及设于所述新风出风道的出口处的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的空气加热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进风道与所述机壳连接处设有可拆卸的新风进口,所述排风进风道与所述机壳连接处设有可拆卸的排风进口;

所述新风出风道与所述机壳连接处设置有可拆卸的新风出口,所述排风出风道出与所述机壳连接处设置有可拆卸的排风出口;以及

所述机壳为方形结构,所述新风出口和排风进口设于所述机壳位于室内的前端部;所述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设于所述机壳位于室外的后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进口包括开设于所述机壳上的新风进孔、对称固定于所述新风进孔两侧机壳上的一对弧形滑槽,以及与所述弧形滑槽连接的连接管;其中

所述连接管的端部设有一对弧形翼面,通过所述弧形翼面将所述连接管旋转滑入所述弧形滑槽中;以及

所述排风进口包括开设于所述机壳上的排风进孔、对称固定于所述排风进孔两侧机壳上的一对弧形滑槽,以及与一对所述弧形滑槽连接的连接管;其中

所述连接管的端部设有一对弧形翼面,通过所述弧形翼面将所述连接管旋转滑入所述弧形滑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全热交换机芯为方形结构;

所述全热交换机芯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排风进风道连通;所述全热交换机芯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新风出风道连通;

所述全热交换机芯的第三侧面与所述排风出风道连通;所述全热交换机芯的第四侧面与所述新风进风道连通;以及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进风道内设有降噪新风机和第一过滤器组,所述排风进风道内设有降噪排风机和第二过滤器组;

所述降噪新风机包括进风机本体和设于所述进风机本体内的进风消音组件;其中

所述进风消音组件包括互相连通的进风管消音器和进风阻抗复合式消音器;以及

所述降噪排风机包括排风机本体和设于所述排风机本体内的排风消音组件;其中

所述排风消音组件包括互相连通的排风管消音器和排风阻抗复合式消音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器组包括沿新风进风方向依次设于所述新风进口后端的初效过滤器和静电除尘器,以及沿新风进风方向依次设于所降降噪新风机后端的高效过滤器、活性炭层、紫外灭菌层;以及

所述第二过滤器组包括沿排风进风方向依次设于所述排风进口后端的初效过滤器和静电除尘器,以及沿排风进风方向依次设于所降噪排风机后端的高效过滤器、活性炭层、紫外灭菌层。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左侧端位于室内部分设有一用于检修所述全热交换机芯的检修门;以及

所述机壳左端侧端位于检修门一侧设有一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所述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降噪新风机、降噪排风机、温度控制机构以及风门阀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进风道与所排风进风道之间还连通有一旁通风管,所述旁通风管与所述新风进风道之间还设有旁通门;以及

所述旁通门上还设有用于控制该旁通门通断的风门阀。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出风道内位于所述空气加热装置和全热交换机芯之间还设有加湿装置;

所述排风出风道内还设有一除湿装置。

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机壳和设于所述机壳内的全热交换机芯和温度控制机构;其中

机壳,包括连接室内的新风出风道和排风进风道,以及连接室外的新风进风道和排风出风道;所述新风出风道中部设有一负离子发生装置;

全热交换机芯,适于与所述新风出风道和所述新风进风道连接形成新风通道,且适于与所述排风进风道和所述排风出风道连接形成排风通道;所述全热交换机芯内设有气流分隔板;以及

温度控制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新风出风道的出口处的温度传感器,以及设于所述新风出风道的出口处的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的空气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全热交换器,通过风道引流全热交换法将室外的新鲜气体经过过滤、净化、热交换处理后送进室内,同时将室内受污染的有害气体进行热交换处理后排出室外,而室内的温度基本不受新风影响,节能,环保。

进一步的,采用的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使空气流道简洁、流畅,不易积尘,空气阻力小。

又进一步的,通过温度控制机构,可以进一步控制新鲜空气进入室内的温度,使进入空气温度可调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全热交换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温度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可拆卸排风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全热交换机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全热交换器的原理图。

图标:100-机壳;101-新风出风道;102-排风进风道;103-新风进风道;104-排风出风道;105-新风进口;106-排风进口;107-新风出口;108-排风出口;1001-弧形滑槽;1002-连接管;1003-弧形翼面;109-检修门;110-控制箱;111-旁通门;112-降噪新风机;113-降噪排风机;200-全热交换机芯;201-气流分隔板;300-温度控制机构;301-温度传感器;302-空气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机壳100和设于机壳100内的全热交换机芯200和温度控制机构300。

机壳100,包括连接室内的新风出风道101和排风进风道102,以及连接室外的新风进风道103和排风出风道104。

如图4所示,全热交换机芯200,适于与新风出风道101和新风进风道103连接形成新风通道,且适于与排风进风道102和排风出风道104连接形成排风通道;全热交换机芯200内设有气流分隔板201;气流分隔板201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纳米复合分离膜片。具有导热透湿性佳,厚度小、透湿率高、气密封好、抗撕裂、耐老化的特点。全热交换机芯200采用ABS框架结构,坚固耐用,大大延长了全热交换机芯200的使用寿命。全热交换机芯200有不同的高度供选样,可满足不同风量,不同热回收效率及空气阻力的要求。全热交换机芯200的高度增加,可以提高有效传热面积,提高热回收效率。并且气流分隔板201采用波浪行驶布置,以提高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热回收效率。

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为垂直交叉流结构形式,空气流道简洁、流畅,不易积尘,空气阻力小。

如图5所示,全热交换机芯200的工作原理为,当室内排风和新风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芯体时,通过设置于全热交换机芯200内的气流分隔板201,由于气流分隔板201两侧气流存在着温差和湿差,两股气流通过分隔板时呈现传热传质现象,引起全热交换过程。

可选的,气流分隔板201可以采用上下多层结构。

如图2所示,温度控制机构300,包括设于新风出风道101的出口处的温度传感器301,以及设于新风出风道101的出口处的与温度传感器301电性连接的空气加热装置302。通过设定,可以控制进入房间的新鲜空气达到所需要的温度。

优选的,新风进风道103与机壳100连接处设有可拆卸的新风进口105,排风进风道102与机壳100连接处设有可拆卸的排风进口106。

新风出风道101与机壳100连接处设置有可拆卸的新风出口107,排风出风道104出与机壳100连接处设置有可拆卸的排风出口108。

机壳100为方形结构,新风出口107和排风进口106设于机壳100位于室内的前端部;新风进口105和新风出口107设于机壳100位于室外的后端部。

新风进口105包括开设于机壳100上的新风进孔、对称固定于新风进孔两侧机壳100上的一对弧形滑槽1001,以及与弧形滑槽1001连接的连接管1002;其中连接管1002的端部设有一对弧形翼面1003,通过弧形翼面1003将连接管1002旋转滑入弧形滑槽1001中;以及

排风进口106包括开设于机壳100上的排风进孔、对称固定于排风进孔两侧机壳100上的一对弧形滑槽1001,以及与一对弧形滑槽1001连接的连接管1002;其中连接管1002的端部设有一对弧形翼面1003,通过弧形翼面1003将连接管1002旋转滑入弧形滑槽1001中。

如图3所示,并且新风出口107和排风出口108的可拆卸结构与排风进口106和新风进口105的可拆卸结构一致。

新风进口105与新风进风道103连接之间,新风出口107与新风出风道101连接之间,排风进口106与排风进风道102连接之间,与排风出口108与排风出风道104连接之间均设有一可拆卸的过滤网。

通过连接管1002的弧形翼面1003与弧形滑槽1001相配合,安装时,旋转连接管1002将弧形翼面1003滑入弧形滑槽1001中;拆卸时,旋转连接管1002将弧形翼面1003滑出弧形槽即可;能快速完成拆卸和安装,节省人力和时间。并且方便对设于新风进口105、新风出口107、排风进口106和排风出口108处的过滤网进行拆卸清洗。

全热交换机芯200为方形结构;全热交换机芯200的第一侧面与排风进风道102连通;全热交换机芯200的第二侧面与新风出风道101连通。

全热交换机芯200的第三侧面与排风出风道104连通;全热交换机芯200的第四侧面与新风进风道103连通。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相对,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相对。使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形成正交交叉方式连接。

新风进风道103内设有降噪新风机112和第一过滤器组,排风进风道102内设有降噪排风机113和第二过滤器组。

降噪新风机112包括进风机本体和设于进风机本体内的进风消音组件;其中进风消音组件包括互相连通的进风管消音器和进风阻抗复合式消音器。

降噪排风机113包括排风机本体和设于排风机本体内的排风消音组件;其中排风消音组件包括互相连通的排风管消音器和排风阻抗复合式消音器。

通过设置的消音组件降低全热交换器的声音,使全热交换器使用过程安静舒适,给使用者提供一个更适宜的环境。

第一过滤器组包括沿新风进风方向依次设于新风进口105后端的初效过滤器和静电除尘器,以及沿新风进风方向依次设于所降降噪新风机112后端的高效过滤器、活性炭层、紫外灭菌层。

第二过滤器组包括沿排风进风方向依次设于排风进口106后端的初效过滤器和静电除尘器,以及沿排风进风方向依次设于所降噪排风机113后端的高效过滤器、活性炭层、紫外灭菌层。将室外新鲜气体经过过滤、净化,热交换处理后送进室内,同时又将室内受污染的有害气体进行热交换处理后排出室外,而室内的温度基本不受新风影响的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的高科技产品。

机壳100左侧端位于室内部分设有一用于检修全热交换机芯200的检修门109;检修门109的设置可以便于对机壳100内部产生问题之后进行检修。

机壳100左侧端位于检修门109一侧设有一控制箱110,控制箱110与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降噪新风机112、降噪排风机113、温度控制机构300以及风门阀电性连接。通过控制箱110对全热交换器进行整体控制。

新风进风道103与所排风进风道102之间还连通有一旁通风管,旁通风管与新风进风道103之间还设有旁通门111;以及旁通门111上还设有用于控制该旁通门111通断的风门阀。旁通门111可以将排风出风道104与新风进风道103连通,将室内排出的净化后的空气与新鲜空气混合,进一步提高热换效率,并且在天气寒冷时,通过空气混合,使进入的新鲜空气温度不会太低,导致全热交换器内部结霜,影响全热交换器的使用。

新风出风道101内位于空气加热装置302和全热交换机芯200之间还设有加湿装置;排风出风道104内还设有一除湿装置。通过加湿装置和除湿装置可以改变进入和排除空气的湿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与实施例1的全热交换器大致结构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的全热交换器还包括一负离子发生装置。本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包括:机壳100和设于机壳100内的全热交换机芯200和温度控制机构300。

机壳100,包括连接室内的新风出风道101和排风进风道102,以及连接室外的新风进风道103和排风出风道104;新风出风道101中部设有一负离子发生装置;通过负离子发生装置,改善进入的新鲜空气的质量,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

全热交换机芯200,适于与新风出风道101和新风进风道103连接形成新风通道,且适于与排风进风道102和排风出风道104连接形成排风通道;全热交换机芯200内设有气流分隔板201。

温度控制机构300,包括设于新风出风道101的出口处的温度传感器301,以及设于新风出风道101的出口处的与温度传感器301电性连接的空气加热装置302。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