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智能平行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6456发布日期:2019-06-21 23:4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凑型智能平行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紧凑型智能平行驱动器,属于使工作平台相对于支撑结构上升或下降的专用升降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日常、工业生产等领域,会有很多辅助设置的使用,以实现主设备上门窗、板件等器械的开启或关闭。以油烟机为例,在油烟机使用过程中,其结构中的翻板(翻转门)主要起到汇集油烟的作用,然而,随着油烟量的增加、使用时间的延长,翻版上的有炎凉会逐渐增加,当到达一定量时,油烟机净化作用不再明显。因此,需要对翻板进行清洁,并在不使用时将其收起,然而常规翻板的翻转装置主要采用L型(如ZL 2008202196242)、U型、转轴卡槽(如ZL 022674055),这些翻板虽然可以实现翻转,但存在占用面积大、噪音大、翻转效率低等缺陷。

申请人对现有翻转装置进行了改进(参见ZL 201520264642.2),该翻转器可同时实现翻转与升降作用,但我们在使用中发现:在伸缩过程中,由于电机输出端与丝杆之间借助于齿轮啮合的方式进行动力传输,必须满足丝杆与电机输出端之间以垂直方式安装,这就要求安装空间上必须满足电机输出端伸缩以及丝杆升降的要求;且传动行程较大,噪音较多。同时,当负载较重时,会因为超力出现反弹和回弹,造成控制不精确。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推动设施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稳定、自锁性好的静音紧凑型智能平行驱动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紧凑型智能平行驱动器,包括拉头、内管、外管、电机、中转涡轮和锥齿轮,所述中转涡轮环壁设置中转侧齿轮,顶端设置中转顶齿轮,中转顶齿轮为斜齿结构,电机输出端带动电机涡轮转动,锥齿轮位于电机涡轮上方,且电机涡轮与中转侧齿轮啮合,锥齿轮与中转顶齿轮啮合;锥齿轮上固接有螺杆,螺杆螺纹连接于内管下端,拉头螺纹连接于内管上端,内管上套装有端盖,内管可相对端盖滑动移动,端盖与外管固接,以实现螺杆随锥齿轮同步转动时,带动内管以及拉头相对外管的升降。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电机、中转涡轮与锥齿轮均位于齿轮箱体中,中转涡轮通过含油轴承安装在齿轮箱体的侧板内壁上,电机居下,锥齿轮通过锥轴承固定在齿轮箱盖板内壁上,并相对中转涡轮和电机的电机涡轮安装,螺杆穿过齿轮箱盖板与锥齿轮固接。在运转过程中,电机转动,将动力传送给电机涡轮并使之转动,电机涡轮与中转涡轮的中转侧齿轮啮合,即可带动中转涡轮转动,在转动中,由于中转涡轮的中转顶齿轮与锥齿轮的锥侧齿啮合,动力经中转涡轮传递至锥齿轮,螺杆固接在锥齿轮上,即随锥齿轮的转动做同步转动,螺杆与拉头均与内管螺纹连接,锥齿轮通过锥轴承安装在齿轮箱盖板上,螺杆穿过齿轮箱盖板与锥齿轮固接,因此,可相对齿轮箱盖板转动,并在转动中带动内管以及拉头升降,即实现了方向不变情况下动力传输。更优选的,所述齿轮箱体位于机壳内,机壳下方活动安装有机壳下盖。所述锥齿轮上套装有锥轴承,实现锥齿轮安装在齿轮箱盖板下方。所述螺杆下端套装有螺母,螺母位于齿轮箱盖板上,以实现螺杆的固定。在运转过程中,中转涡轮、电机及电机涡轮、锥齿轮是工作过程中的主要运转元件,将其设置于齿轮箱体中,既赋予了三者相对灵活的运转空间,确保动力传输正常,又使三者相对位置确定,动力传输稳定。而机壳则将齿轮箱体进行最外侧的保护,外管固定在机壳上方,机壳底部则以活动安装的机壳下盖进行封闭安装,实现外管与内管、内管与电机的一体化。

所述锥齿轮上设置有锥孔,螺杆下端卡入锥孔中,即实现螺杆与锥齿轮的固接。锥孔的设置,方便螺杆与锥齿轮的连接,并借助于这种灵活固定方式,实现两者的同步运动。

所述拉头下端设置拉头螺纹,内管内壁设置内螺纹,拉头螺纹、螺杆上的外螺纹分别与内螺纹配合,实现拉头与内管、螺杆与内管的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方式方便了拉头的安装方便,并实现螺纹旋出、旋入过程中行程的改变。

将本申请应用于油烟机等设施上作为紧凑型智能平行驱动器,以油烟机为例,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电机涡轮转动,电机涡轮与中转涡轮的中转侧齿轮啮合,即带动中转涡轮转动,中转涡轮的中转顶齿轮与锥齿轮的锥侧齿啮合,即可带动锥齿轮转动,锥齿轮上方固接螺杆,螺杆与内管的内壁设置的内螺纹螺纹连接,即可带动内管以及内管上端的拉头相对上移,继而实现内管相对外管的上升,拉头与油烟机的翻板移动,即实现翻板的关闭;反之,电机反转,电机涡轮反转将动力经中转涡轮传递给锥齿轮,锥齿轮带动螺杆下移,在螺杆与内管的螺纹以及拉头与内管的螺纹相互作用下,内管相对外管下降,拉头带动翻板下移,即实现翻板的开启。在移动过程中,基于端盖与外管固定,而端盖套装在内管外周侧上,并确保内管可相对端盖滑动,因此当螺杆在锥齿轮的转动下上下移动时,通过螺纹衔接作用,可带动内管发生相对端盖以及外管的上下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拆分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标号:1. 拉头;11. 拉头螺纹;2. 内管;21. 端盖;22. 内螺纹;23. 螺钉;3. 外管;4. 电机;41. 机壳;42. 机壳下盖;43. 线卡;44. 电机线;45. 扎带;46. 齿轮箱体;461. 齿轮箱侧板;462. 齿轮箱盖板;47. 螺丝;48. 电机涡轮;5. 中转涡轮;51. 中转轴承;52. 中转侧齿轮;53. 中转顶齿轮;6. 锥齿轮;61. 锥轴承;62. 锥孔;63. 锥侧齿;7. 螺母;8. 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紧凑型智能平行驱动器,结合图1和图2,包括拉头1、内管2、外管3、电机4、中转涡轮5和锥齿轮6,中转涡轮5沿其外环壁周侧设置中转侧齿轮52,沿其顶端则设置中转顶齿轮53,中转顶齿轮53为斜齿结构,电机4的输出端带动电机涡轮48转动,锥齿轮6位于电机涡轮48上方,且电机涡轮48与中转侧齿轮52啮合,锥齿轮6上设置的锥侧齿63与中转顶齿轮53啮合;锥齿轮6上固接有螺杆8,螺杆8螺纹连接于内管2的下端,拉头1螺纹连接于内管2的上端,内管2上套装有端盖21,内管2可相对端盖21滑动移动,端盖21与外管3固接,以实现螺杆8随锥齿轮6同步转动时,带动内管2以及拉头1相对外管3的升降。

将本申请应用于油烟机等设施上作为紧凑型智能平行驱动器,以油烟机为例,启动电机4,电机4带动电机涡轮48转动,电机涡轮48与中转涡轮5的中转侧齿轮52啮合,即带动中转涡轮5转动,中转涡轮5的中转顶齿轮53与锥齿轮6的锥侧齿63啮合,即可带动锥齿轮63转动,锥齿轮63上方固接螺杆8,螺杆8与内管2的内壁设置的内螺纹螺纹连接,即可带动内管2以及内管2上端的拉头1相对上移,继而实现内管2相对外管3的上升,拉头1与油烟机的翻板(图中未显示,可通过拉头1顶端的孔与翻板固定)移动,即实现翻板的关闭;反之,电机4反转,电机涡轮48反转将动力经中转涡轮5传递给锥齿轮6,锥齿轮6带动螺杆8下移,在螺杆8与内管2的螺纹以及拉头1与内管2的螺纹相互作用下,内管2相对外管3下降,拉头1带动翻板下移,即实现翻板的开启。在移动过程中,基于端盖21与外管3固定,而端盖21套装在内管2的外周侧上,并确保内管2可相对端盖21滑动,因此当螺杆8在锥齿轮6的转动下上下移动时,通过螺纹衔接作用,可带动内管2发生相对端盖21以及外管3的上下移动。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结合图2,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齿轮箱体46:电机4、中转涡轮5与锥齿轮6均位于齿轮箱体46中,中转涡轮5通过含油轴承51安装在齿轮箱体46的侧板内壁上,电机4居下,锥齿轮6通过锥轴承61固定在齿轮箱盖板462内壁上,并相对中转涡轮5和电机4的电机涡轮48安装,螺杆8穿过齿轮箱盖板462与锥齿轮6固接。

在运转过程中,电机4转动,将动力传送给电机涡轮48并使之转动,电机涡轮48与中转涡轮5的中转侧齿轮52啮合,即可带动中转涡轮5转动,在转动中,由于中转涡轮5的中转顶齿轮53与锥齿轮6的锥侧齿63啮合,动力经中转涡轮5传递至锥齿轮6,螺杆8固接在锥齿轮6上,即随锥齿轮6的转动做同步转动,螺杆8与拉头1均与内管2螺纹连接,锥齿轮6安装在齿轮箱盖板462下方,螺杆8穿过齿轮箱盖板462与锥齿轮6固接,因此,可相对齿轮箱盖板462转动,并在转动中带动内管2以及拉头1升降,即实现了方向不变情况下动力传输。

其中,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结合图2,齿轮箱体46位于机壳41内,机壳41下方活动安装有机壳下盖42。在运转过程中,中转涡轮5、电机4及电机涡轮48、锥齿轮6是工作过程中的主要运转元件,将其设置于齿轮箱体46中,既赋予了三者相对灵活的运转空间,确保动力传输正常,又使三者相对位置确定,动力传输稳定。而机壳41则将齿轮箱体46进行最外侧的保护,外管3固定在机壳41上方,机壳41底部则以活动安装的机壳下盖42进行封闭安装,实现外管3与内管2、内管2与电机4的一体化。

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结合图2,齿轮箱盖板462上开孔,螺栓8穿过该孔,并在该位置处的螺栓8上套装螺母7,螺母7位于齿轮箱盖板462上,进行螺栓与齿轮箱盖板462的连接;锥齿轮6上套装有锥轴承61,实现锥齿轮61安装在齿轮箱盖板462的下方。所述螺杆下端套装有螺母,以实现螺杆的固定。

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结合图2和图3,锥齿轮6上设置有锥孔62,螺杆8下端卡入锥孔62中,即实现螺杆8与锥齿轮6的固接。锥孔62的设置,方便螺杆8与锥齿轮6的连接,并借助于这种灵活固定方式,实现两者的同步运动。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结合图2,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拉头螺纹11:拉头1下端设置拉头螺纹11,内管2内壁设置内螺纹22,拉头螺纹11、螺杆8上的外螺纹(图中未标注)分别与内螺纹22配合,实现拉头1与内管2、螺杆8与内管2的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方式方便了拉头1的安装方便,并实现螺纹旋出、旋入过程中行程的改变。

将本申请应用于油烟机等设施上作为紧凑型智能平行驱动器,以油烟机为例,安装阶段:拉头1的拉头螺纹11旋入内管2中,螺杆8上端旋入内管2,下端套装上螺母7,并将螺母7紧固在齿轮箱盖板462上,螺栓8底端则插入锥齿轮6的锥孔62上,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而锥齿轮6则借助于锥轴承61安装在齿轮箱盖板462下方;内管2外周套装端盖21,端盖21借助于螺钉23与外管3上端固定;外管3固定在油烟机上,下端则与机壳41固定;在机壳41内安装一个齿轮箱体46,齿轮箱盖板462以及固定在其上下的螺杆8、锥齿轮6随之与齿轮箱体46固定,锥齿轮6位于齿轮箱体46中,锥齿轮6正下方为电机4和电机4上的电机涡轮48,锥齿轮6、电机4中间对应位置安装中转涡轮5,中转涡轮5通过中转轴承51安装在齿轮箱体46的侧壁上,确保中转涡轮5的中转侧齿轮52与电机涡轮48啮合,中转顶齿轮53与锥齿轮6的锥侧齿63啮合,齿轮箱侧板461固定在中转涡轮5的对侧;电机4以螺栓47进行紧固,电机4下端拉出电机线44,电机线44上配合装上线卡45(如采用丁腈橡胶,硬胶电机线无需该部件)和扎带43,电机线44穿过齿轮箱体46以及机壳下盖42,将机壳下盖42卡装在机壳41下方,对齿轮箱体46以及其内的电机4、中转涡轮5和锥齿轮6进行封闭,以扎带43和线卡45将电机线44进行固定,并使电机线44下端突出在机壳下盖42下方,安装完毕。

工作阶段:借助于电机线44使电机4工作,电机4驱动电机涡轮48转动,电机涡轮48与中转涡轮5的中转侧齿轮52啮合,即带动中转涡轮5转动,中转涡轮5的中转顶齿轮53与锥齿轮6的锥侧齿63啮合,即可带动锥齿轮6转动,螺杆8与锥齿轮6固接,螺杆8与内管2的内壁设置的内螺纹22螺纹连接,当螺杆8随锥齿轮6同步转动时,带动内管2以及内管2上端的拉头1相对上移,继而实现内管2相对外管3的上升,拉头1与油烟机的翻板移动,即实现翻板的关闭;反之,电机4反转,电机涡轮48反转将动力经中转涡轮5传递给锥齿轮6,锥齿轮6带动螺杆8下移,在螺杆8与内管2的螺纹以及拉头1与内管2的螺纹相互作用下,内管2相对外管3下降,拉头1带动翻板下移,即实现翻板的开启。

在上述移动过程中,端盖21虽然与外管3固定,但端盖21套装在内管2外周侧上,并确保内管2可相对端盖21滑动,因此当螺杆8在锥齿轮6的转动下上下移动时,通过螺纹衔接作用,可带动内管2发生相对端盖21以及外管1的上下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