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043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
目前的登山脚踏车为了追求骑乘的舒适性均大量的设置以圈状弹簧或者减震块体为主的减震装置,其原理便是利用圈状弹簧或者减震块的变形特性使得原本会传导到骑乘者身上而令骑乘者感到不舒服的震动被该变形的动作吸收;然而,目前装设较多的位置是设在前叉管与车头管之间,其原因便是因为当骑乘于不平坦的道路时,车体的震动当传到座垫位置时,骑乘者可以将臀部提高而减少受震动的影响,但在车把手的位置便不能如此,因为一旦将任何一手离开了车把手都将会造成安全上的顾虑;以圈状弹簧为例,为了要使转向时前叉管可与把手同时转向,一般均会在平行于车头管的旁侧连接另一段套设有弹簧柱的连杆组合,业界称这为双枪式,利用该连杆组合的连接关系使转向时可以同步转动,虽然这样的方式可以达到使前叉管与把手同时转向的目的,但却因此增加了装置的程序以及成本;而若仅在车头管中安置减震管的方式,业界称为单枪式,虽然没有上述需在外侧加设装置的缺点,但其减震的效果太差,往往不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再加上减震块因为材质的关系而会在使用一段不算长的时间后便减低了减震的功效,故而人们均希望在这个问题上能得到一个较佳的解决的方式。
本创作人有鉴于此,为使自行车的减震的设计可以在成本较低但功效较佳的情形下成为具有商品化、功效性的新颖创作,乃开发出一种符合上述条件之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可装配于自行车上作相对运动的两个部件之间,吸收震动能量,达到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弹性元件及两束件,该弹性元件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该两束件上,该两束件则分别固定于两具有相对运动现象的自行车元件上。
所述的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为一体成型的V形板片弹簧。
所述的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件为一环形体,其一侧径向延伸出结合部分以固接弹性元件之一端。
一种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弹性元件及两束件,该弹性元件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一套管上以及前叉管的转向管上,该转向管系伸入于该套管中,而套管则伸设于车头管之中并且该套管之顶部与车把手固接。
所述的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件为一环形体,其一侧径向延伸出结合部份以固接弹性元件之一端。
所述的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管之中设置减震块并且该减震块与转向管之顶端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为一呈V字形一体制成的板片状弹簧,其两端分别以束件固定地连接在一套设于前叉之转向管上的套管下端以及前叉管之转向管上,使当自行车行于不平的道路上时,转向管会向上相对于套管而运动,并且将震动的能量藉由板片弹簧的变形而吸收,而该套管与把手连接使当转向时板片弹簧具有转向连杆之作用而使前叉管同时转向。
本创作之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当车把手70转动时,因为套管61系与车把手70固接,故而会随之转向,此时,前叉管之转向管60亦会因为一体成型的该板状弹簧10之连接而同时转向,此一板状弹簧10可以承受很大的扭力,而足以提供转向管60同时转向的效能,故而,本创作可以有效的将转向的功能提升并且落实。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创作之结构,特征及其它目的,兹以如后之较佳实施例附以图示详细说明如后


图1系本创作之立体分解图;图2系本创作之组合剖面图3系显示可在车架体上设置本创作之说明示意图;图4系本创作之板片弹簧与束件间固接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请参看
图1、图2,本创作主要系由一弹性元件,一个成一体制成之呈V字形的板片弹簧10配合两个束件20、30所构成,其可以设置在任两个需要减震的可以作相互运动的两自行车构件之间,如自行车的车头管与前叉管的转向管之间,座垫管与车座管之间等位置,本说明书仅以设置在转向管与车头管之间的例子作一说明。
该板片弹簧10为金属制成一体成型,具可回复性的V字形元件,其两端形成卷曲状端头11,该束件20为一环形体23一侧延伸出结合部分,如二突耳部分21,每一突耳部分21各形成一穿孔22,使板片弹簧10之其中一端头11可以设于两突耳部分21之间,再以一销体40穿过该两穿孔22而令端头11以任何习知的固定方式,例如焊接固定于销体40上;该束件20则以其环形体23套设在一套管61的下端,而该套管61中则设置有减震块51,减震块51之中穿设以杆体52,其下方套一承套53。
前叉管之转向管60自该套管61的下端伸入,并且在其外周侧与套管61的内侧周间加设一衬套62以防止两者间的磨损;在转向管60距离该套管61下端的一适当距离处固设以该束件30并抵接于承套53;该束件30具一柱体31,其中设一通道32以便转向管60穿过其间,于柱体31一侧径向地延伸出两突耳部分33,每一突耳部份33中亦形成一穿孔34,同样地可供一销体41穿过其间,并令板片弹簧10的另一端头11以任何习知的方式固定在该销体41上。
套管61则伸设于车头管50中,车把手70则固接在套管61的顶端;当车轮行于不平的道路上时,向上的震动会直接由转向管60向上传送,使转向管60伸入于套管61之中而将减震块51挤压,达到减震的第一步,同时两束件20、30间的距离亦会因为转向管60与套管61间的相对运动而缩短,如此便会使板片弹簧10压缩变形而将上传的震动能量吸收,而大幅地减少传导到车把手70上的能量,达到减震的目的。
请参看图3,由以上的说明可以了解,本创作系可装设在任何具有相对运动的两元件之间,故而由图3的图面可以看出本创作可设置在自行车车架的不同位置,如图中以A表二车座管的减震装置,以及设置在后上叉B部分的减震装置以及设置在车把手竖管C部份的减震装置;由于本创作明显的是一种构件极少的设计,并且在装设组立时不需复杂的工作程序,故而可以容易的提供消费者低价位但高效能的成品,极具产业上的价值。
固定板片弹簧10的固定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共均不应视为脱离本创作的创作范围,如图4所示仅为众多的可能之一,可以藉以铆接的方式为之,束件20之环形体23′一侧形成两片体24,使板片弹簧10的一端伸入到两片体24之间而以铆接的方式的将之固定。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弹性元件及两束件,该弹性元件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该两束件上,该两束件则分别固定于两具有相对运动现象的自行车元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为一体成型的V形板片弹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件为一环形体,其一侧径向延伸出结合部分以固接弹性元件之一端。
4.一种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弹性元件及两束件,该弹性元件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一套管上以及前叉管的转向管上,该转向管系伸入于该套管中,而套管则伸设于车头管之中并且该套管之顶部与车把手固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为一体成型的V形板片弹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件为一环形体,其一侧径向延伸出结合部份以固接弹性元件之一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管之中设置减震块并且该减震块与转向管之顶端接触。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具减震及转向连杆作用的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弹性元件及两束件,该弹性元件分别固定在两束件上,该两束件以其两端头分别固设于相对运动的两元件上,当自行车于不平坦的道路上时,该弹性元件可吸收震动能量,达到骑乘舒适的目的,另当设置在前叉上时则兼具有转向连杆之作用。
文档编号F24F1/00GK2270681SQ96219730
公开日1997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9日
发明者陈辉雄 申请人:台湾司普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