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双连杆避震压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2399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双连杆避震压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双连杆避震压缩装置,尤指一种固定避震器下方之下连杆为一浮动连杆,即固定避震器下方之固定支点为浮动式,使避震器由静止状态至压缩终点作动行程,固定后轮之后叉架系向前摆动,且二位置水平距离差异小,改善习知后叉架向后摆动,链条被向后拉伸所造成的踩踏力量耗损之缺失,属自行车配套装置。
背景技术
按,自行车为达到避震效果,于固定后轮用之后叉架与车架间设置有避震器。习知避震器被固定的方式系采用上、下双连杆设计,即上连杆后端与后叉架顶端枢接,前端与避震器顶端连接,中间底侧则与车架立管枢接;下连杆位于车架固定齿盘用轴孔后方,后侧端与后轮后叉架连接,前端与避震器底端作固定式之固定支点连接。该种习知避震器以上、下双连杆连结模式,即俗称之VPP(Virtual Pivot Point),虽可提供脚踩踏板时不会因链条拉力作动于后轮,避免不必要的踩踏压缩,防止能量减损,但使用时当后轮遇到颠簸路面,因避震器与下连杆连结之支点为固定式,以致动作时后轮系向后摆动位移,造成链条向后拉伸所拉伸的踩踏力量耗损等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避震器作动时可防止踩踏力量损耗,随时能保持踩踏效率之自行车双连杆避震压缩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双连杆避震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连杆,后端与固定后轮用之叉架顶端枢接,底端与车架之立管枢接,前端与避震器顶端连接;-下连杆,位在车架固定齿盘之轴孔上方,前端与车架下管枢接,枢接处上方设置连接孔与避震器底端枢接,后端跨过立管后与后叉架底端枢接。
藉该等装置,使下连杆固定避震器底端之支点形成一浮动固定点,使避震器作压缩作动时,后叉架的作动模式是向前摆动。
其中,该下连杆跨过立管处可具一槽口向车子后侧之跨口,以收纳车架立管。
由上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系在于下连杆连接避震器底端之支点为非固定之浮动式,使避震器压缩作动时后轮系向上且向前摆动,且避震器由静止状态至压缩终点二位置的水平位移距离差异小,防止避震器作压缩作动时踩踏力量受到耗损。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双连杆避震压缩装置,其优点是该结构设计使下连杆固定避震器底端之支点形成一浮动固定点,使避震器作压缩作动时,后叉架的作动模式是向前摆动,避震器作动时可防止踩踏力量损耗,随时能保持踩踏效率。


图1所示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结构组和图;图2所示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下连杆外观图;图3所示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多个作动参考图;图4所示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作动图(1);图5所示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作动图(2)。
图中标号如下10、避震器, 20、上连杆良 11、后轮 12、后叉架 13、车架130、立管30、下连杆131、轴孔 31、前枢接孔 132、下管32、跨口 33、后枢接孔 34、连接孔A、B-枢接点 C-叉架水平位移距离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自行车固定避震器10之结构主要包括-上连杆20,概呈倒三角形,后端与固定后轮11用之后叉架12顶端枢接,底端与车架13之立管130中间枢接,前端与避震器10的顶端枢接。
-下连杆30,位在车架13用以固定齿盘之轴孔131上方,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前端具一前枢接孔31,以与车架13之下管132枢接,后端中间具一槽口向后之跨口32,使下连杆30向后延伸装置时,跨口32可收纳车架13之立管130;后端具有后枢接孔33,使与后车架12底端枢接;在前枢接孔31上方设置有连接孔34,以与避震器10之底端枢接。
当将上述构件组合后,即如图1所示,当后轮遇到颠簸路面时,整体作动状态如下1、当车子在静止状态,避震器10、上下连杆20、30及后叉架12未摆动,即如图1所示及图3之a1、a2、a3位置。
2、当车子行驶在颠簸路面后轮11与后叉架12上移至b1位置时(如图3、图4所示),此状态上连杆20的底端与立管130枢接点A、及下连杆30前端与车架13下管132之枢接点B不动,以致后叉架12、上连杆20及避震器10之位移位置会如图3、4之b1、b2、b3所示般。
3、当车子行驶在颠簸路面后轮及后叉架12上移至c1位置时(如图3、5所示),此状态上连杆20的底端与立管时性130枢接点A及下连杆30前端与车架13下管132之枢接点B仍不动,以致后叉架12、上连杆20及避震器10之位移位置会如图3、5之c1、c2、c3所示般。
由上列说明可知,避震器10在作压缩动作时,由静止状态至压缩终点(即图3之a1~c3),后叉架12的作动模式系向前摆动,而且摆动的水平距离(即图3之a1~c1水平距离c)差异不大,致避震器10压缩作动时不会有习知链条被拉伸的问题产生,防止脚踩踏板时力量损耗,可保持踩踏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双连杆避震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上连杆,后端与固定后轮用之叉架顶端枢接,底端与车架之立管枢接,前端与避震器顶端连接;一下连杆,位在车架固定齿盘的轴孔上方,前端与车架下管枢接,枢接处上方设置连接孔与避震器底端枢接,后端跨过立管后与后叉架底端枢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双连杆避震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连杆跨过立管处具有一槽口向后用以收纳车架立管之跨口。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双连杆避震压缩装置,主要包含一上连杆,后端与固定后轮用的后叉架顶端枢接,底端与车架的立管枢接,前端与避震器顶端连接;一下连杆,位置在车架固定齿盘的轴孔上方,前端与车架下管枢接,枢接处上方设置连接孔与避震器底端枢接,后端跨过立管后与后叉架底端枢接。通过本装置,使下连杆固定避震器底端的支点形成一浮动固定点,在避震器由静止状态至压缩终点作动的过程中,固定后轮的后叉架向前摆动,且二位置水平距离差异小,由此对传统的后叉架向后摆动、链条被向后拉伸造成踩踏力量耗损的不足有所补益。
文档编号B62K25/04GK2811142SQ200520103649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1日
发明者陈汉杰 申请人:寰宇整合自行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