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双轴连杆控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1835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行车双轴连杆控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双轴连杆控向结构,尤其具有可符合人体工学的适当座垫距离的结构。
请参阅

图1所示,为公元1870年自行车发明时的整体结构,该自行车10包括一控制把手101、一座垫102、一车架103、一大转轮104、两踏板105及一小转轮106。
该上述发明由于该座垫102与控制把手101距离过短,且该控制把手101与大转轮104又因距离过短,造成该控制把手101转向不易,导致该自行车10的设计发明,明显不够符合人体工学,并造成骑乘不便及缺乏舒适性,该结构问世不久后,即自然遭受市场所淘汰。
由上可知,上述公知的自行车的整体发明结构,在实际安装或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点,而有待加以改善。
本发明人有感于上述缺点,并针对上述的不便与缺点,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实际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点的本发明。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自行车双轴连杆控向结构,破除控制把手不易掌控车体平衡的技术难关,突破传统自行车车体设计的局限,不仅可达到维持符合人体工学的适当距离,使用者可在骑乘自行车时得到较佳的舒适性,更可因此缩小自行车的整体体积,达到使用者在使用及收藏上的方便性。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双轴连杆控向结构,其包括一控制把手,该控制把手与一固定杆体前端插置配合,该固定杆体后端与该自行车的车架前端连接,该控制把手底部与一上转盘及一下转盘连接,该两转盘并可与一连杆枢接,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前叉;借由该控制把手转动时带动该上转盘、下转盘及连杆同时转动,迫使自行车依骑乘者控制的方向转动。
其中固定杆体后端及自行车的车架前端由一螺丝或插销连接,使自行车与固定杆体方便地连接或分离。
其中车座垫设于从固定杆体延伸的车架上,与控制把手形成合适的距离,以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
其中上转盘可延伸一凸缘部,该凸缘部自枢接辅助杆后,再于连杆一端枢接,以便自行车容易控制方向。
其中下转盘可延伸一凸缘部,该凸缘部自枢接辅助杆后,再于连杆一端枢接,以便自行车容易转动。
借由该控制把手转动时,即带动该上转盘、下转盘、两辅助杆及连杆等配合转动,并带动该自行车之大转轮依骑乘者转动之方向转动,突破传统自行车车体设计的局限,该结构控向容易,使用者在骑乘时得到较佳的舒适性,并可缩小整车体积,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及收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以及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其中图1为公知自行车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与自行车组合后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发明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俯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动作示意图(一);以及图7为本发明的动作示意图(二)。
请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双轴连杆控向结构,其包括一自行车20,该自行车20上设有一控制方向的控制把手21,该控制把手21可与一固定杆40插置配合,并与该自行车20之一车架22连结,该车架22上可连结一座垫23、一大转轮24、一小转轮25、一前叉26、两踏板27、一避震器28、一前档泥板29及一后档泥板30等。
该座垫23是提供骑乘者舒适之骑乘感,当骑乘者骑乘该自行车20时,可利用该车架22之控制把手21控制方向,并利用该两踏板27之踩踏动作带动该大转轮24,该大转轮24转动并向前行驶时,亦同时带动小转轮25转动,使该自行车20向前行驶,该避震器28、前档泥板29及后档泥板30系在自行车20行驶时,避免水渍、污泥等溅起,该避震器28可减低骑乘者骑乘该自行车20时因颠簸时产生的不舒适等感觉;由于上述结构皆为公知技术,故有关其结构及连结关系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
请续参照图3至图7所示,本发明包括一固定杆体40、一上转盘50、一下转盘60、两辅助杆70、71及一连杆80(如图4所示)。
该固定杆体40前、后两端呈中空状,该固定杆体40的中空后端可供一固定组件221插置连接(如图4所示),该固定组件221可为螺丝或插销等,使该自行车20与该固定杆体40可方便连接或分离,该固定组件221并可将该固定杆体40后端连接于该自行车20之车架22前端部位(如图3所示),该固定杆体40前端可供该自行车20之控制把手21插置连接,该控制把手21并可在该固定杆体40前端内转动(如图7所示),以方便骑乘者骑乘该自行车20时,可利用该车架22之控制把手21控制方向。
该固定杆体40可延伸该自行车20之座垫23与控制把手21的距离(如图3所示),并维持骑乘者骑乘该自行车20时,身体与手部适当的操控距离,以得到较佳的舒适性,达到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
该控制把手21概呈一「T」型,凸出于该固定杆体40一端底部的该控制把手21并可与该上转盘50连接(如图5所示),该上转盘50延伸有一第一凸缘部51(如图5所示),该第一凸缘部51可与该第一辅助杆70的一端枢接,该第一辅助杆70的另一端并可与该连杆80的一端枢接。
该控制把手21转动时并可带动该上转盘50配合转动,该上转盘50下方连接该下转盘60,该下转盘60延伸有一第二凸缘部61(如图3所示),该第二凸缘部61可与该第二辅助杆71的一端枢接,该第二辅助杆71的另一端并可与该第一辅助杆70一同与该连杆80一端枢接。
该连杆80一端可枢接该第一辅助杆70及第二辅助杆71,该连杆80另一端枢接于该自行车20的前叉26。
本发明借由该固定杆体40延伸该自行车20的座垫23与控制把手21的距离,以维持骑乘者骑乘该自行车20时,使身体与手部得到较佳的适当操控距离,更可得到较佳的舒适性,以达到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
又,该控制把手21转动时,即带动该上转盘50配合转动,且连接于该上转盘50下方的下转盘60亦同时转动,并经该第一辅助杆70及第二辅助杆71枢接该连杆80的一端,迫使与该连杆80的另一端枢接的前叉26转动,同时带动该大转轮24依骑乘者转动该控制把手21的方向转动,突破传统自行车20车体设计的局限。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自行车双轴连杆控向结构已具有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即拘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含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双轴连杆控向结构,包括一控制把手,该控制把手与一固定杆体前端插置配合,该固定杆体后端与该自行车的车架前端连接,该控制把手底部与一上转盘及一下转盘连接,该两转盘并可与一连杆枢接,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前叉;借由该控制把手转动时带动该上转盘、下转盘及连杆同时转动,迫使自行车依骑乘者控制的方向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双轴连杆控向结构,其中固定杆体后端及自行车的车架前端由一螺丝或插销连接,使自行车与固定杆体方便地连接或分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双轴连杆控向结构,其中车座垫设于从固定杆体延伸的车架上,与控制把手形成合适的距离,以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双轴连杆控向结构,其中上转盘可延伸一凸缘部,该凸缘部自枢接辅助杆后,再于连杆一端枢接,以便自行车容易控制方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双轴连杆控向结构,其中下转盘可延伸一凸缘部,该凸缘部自枢接辅助杆后,再于连杆一端枢接,以便自行车容易转动。
全文摘要
一种自行车双轴连杆控向结构,其包括固定杆体、上转盘、下转盘、两辅助杆及连杆;该固定杆体后端连接车架前端,该固定杆体前端与该自行车的控制把手插置配合,该固定杆体下方连接该上转盘及下转盘,该上转盘及下转盘并可与该两辅助杆枢接,该两辅助杆一端与该连杆一端枢接,该连杆另一端与前叉枢接;该结构可令自行车控向容易及方便骑乘,并可缩小整体自行车体积,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及收藏。
文档编号B62K21/00GK1390740SQ0111866
公开日2003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7日
发明者陈曾贤, 陈缵鸿 申请人:陈曾贤, 陈缵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