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93493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已知各种换热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其具备:由具有供作为第一流体的加热体流通的多个单元的蜂窝构造体形成的第一流体流通部;和设置于该第一流体流通部的外周部的第二流体流通部。在第二流体流通部中,制冷剂流通,从在第一流体流通内流通的加热体夺取热量以冷却加热体。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多个蜂窝构造体以相互之间具有用于第二流体流通的间隔的状态层叠的技术方案。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1/0711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将多个蜂窝构造体层叠的技术方案那样,在设为蜂窝构造体、即配置有多个换热体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该配置,制冷剂有可能滞留或沸腾。具体地说,由于换热体与制冷剂的入口以及出口的关系和/或制冷剂的处理状况,存在制冷剂的滞留、沸腾的危险。如果产生制冷剂的滞留和/或沸腾,则冷却效率下降。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在这些方面仍具有改善的余地。
[0008]因此,其课题在于得到本说明书公开的换热器的良好的冷却性能。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为了解决该课题,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换热器具备:多个换热体,其并列配置,分别在内部沿同一方向流通成为冷却对象的流体;壳体,对每个所述换热体在其周围形成使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通路;制冷剂导入部以及制冷剂排出部,其设置于与所述换热体的沿成为所述冷却对象的流体的流通方向的一端侧相对应的位置;分隔部,其在与所述换热体的沿成为所述冷却对象的流体的流通方向的另一端侧相对应的位置留出使所述制冷剂通路彼此连通的连通部,将对每个所述换热体形成的制冷剂通路分隔开;和流路面积扩大部,其将所述连通部的流路面积扩大。
[0011 ] 由此,能够抑制制冷剂的滞留,得到换热器的良好的冷却性能。
[0012]所述制冷剂导入部以及所述制冷剂排出部,也可以设置于所述换热体中的成为所述冷却对象的流体的流通方向下游侧。通过将制冷剂导入部以及制冷剂排出部设为这样的配置,制冷剂从成为冷却对象的流体的流动的下游侧导入,在上游侧折返,再次向下游侧流动而排出。制冷剂沿着这样的路径,能够将从制冷剂导入部导入的温度更低的制冷剂的流动设为与成为冷却对象的流体的流动相对的对向流,能够提高冷却效率。另外,在制冷剂成为高温的制冷剂排出部附近,成为冷却对象的流体的温度变低,由此能够在换热器内抑制制冷剂沸腾。
[0013]也可以在所述制冷剂通路中配置进行所述制冷剂的整流的制冷剂导向部。制冷剂导向部也可以螺旋状地配置于各个所述换热体的周围。通过使制冷剂高效地流通,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0014]能够使所述制冷剂通路的流路面积、所述连通部的流路面积、所述制冷剂导入部的流路面积以及所述制冷剂排出部的流路面积一致。通过使制冷剂通过的各部的流路面积一致,能够避免制冷剂的压力损失极端变大的部位出现而提高冷却效率。
[0015]所述分隔部可以具备空气排出部。如果空气混入制冷剂通路的一部分,则该空气滞留的部分有可能相对于制冷剂露出而露出部分变为高温。通过具备空气排出部,能够避免露出部分的出现。
[0016]另外,所述制冷剂导入部也可以设置为相对于所述换热体偏置。由此,能够创造出制冷剂的祸流。
[0017]可以使向配置于靠近所述制冷剂导入部一侧的所述换热体流入的成为所述冷却对象的流体的流入量比向其他换热体流入的成为所述冷却对象的流体的流入量多。变为越是接近制冷剂导入部的位置,制冷剂的温度越低、冷却能力越高的状态。因此,通过使更多的冷却对象流入冷却能力更高一侧,能够使作为换热器的冷却效率提高。
[0018]发明效果
[0019]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换热器,能够得到换热器的良好的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0020]图1 (A)是从背面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EGR冷却器的立体图,图1⑶是从正面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EGR冷却器的立体图。
[0021]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EGR冷却器的内部的说明图。
[0022]图3是表示分解后的第1实施方式的EGR冷却器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0023]图4是图2中的A —A线剖视图。
[0024]图5(A)?(C)是分别示意性表示比较例中的冷却水的流通状态的说明图。
[0025]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冷却水螺旋状地在第1实施方式的EGR冷却器内流通的样子的说明图。
[0026]图7 (A)是图6中的B1 — B1线剖视图,图7 (B)是与图7 (A)相对应的比较例的剖视图。
[0027]图8 (A)是图6中的B2 — B2线剖视图,图8 (B)是与图8 (A)相对应的比较例的剖视图。
[0028]图9是比较例的剖视图。
[0029]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EGR冷却器的内部的说明图。
[0030]图11⑷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EGR冷却器中的流路面积、图11⑶是表示比较例2中的流路面积的说明图。
[0031]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EGR冷却器中的各部的流路面积的说明图。
[0032]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EGR冷却器的说明图。
[0033]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EGR冷却器的说明图。
[0034]图15是不意性地表不第5实施方式的EGR冷却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在附图中各部的尺寸、比例等有的未以与实际的尺寸、比例完全一致的方式图示。另外,根据不同附图,有的也将细部省略未予描绘。
[0036](第1实施方式)
[0037]首先,参照图1至图9,对第1实施方式的EGR冷却器1进行说明。EGR冷却器1是换热器的一例,本说明书公开的换热器能够将各种流体设为冷却对象。第1实施方式中的EGR冷却器1,被组装入于装备于内燃机的排气再循环装置。因此,成为第1实施方式中的冷却对象的流体为EGR (Exhaust Gas Recirculat1n,排气回流)气体。
[0038]图1 (A)是从背面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EGR冷却器1的立体图,图1⑶是从正面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EGR冷却器1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EGR冷却器1的内部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分解后的第1实施方式的EGR冷却器1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图4是图2中的A — A线剖视图。图5(A)?(C)是分别示意性地表示比较例中的冷却水的流通状态的说明图。
[0039]如果参照图1和/或图2,则EGR冷却器1具备2根并列配置的换热体、即第1换热体2以及第2换热体3。成为冷却对象的流体、即在本实施方式中EGR气体分别在第1换热体2、第2换热体3中通过。EGR气体的流通方向为同一方向。第1换热体2以及第2换热体3为碳化硅(SiC)陶瓷制的。陶瓷材料具有高效的热传导,并且能够发挥高耐腐蚀性。因此,具有高热传导率的陶瓷材料可以作为换热体。第1换热体2以及第2换热体3是同一部件,分别成形为圆筒状,形成有通路使得EGR气体能够通过。第1换热体2以及第2换热体3,能够与在后面详细说明的第1制冷剂通路11、第2制冷剂通路12内流通的冷却水进行换热。由此,将EGR气体冷却。另外,换热体的数量并不限定于2根,也可以装备更多的根数。另外,换热体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筒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状。
[0040]EGR冷却器1具备壳体4,所述壳体对每个换热体在在换热体的周围形成使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通路。具体地说,壳体4,在第1换热体2的周围形成第1制冷剂通路11,在第2换热体3的周围形成第2制冷剂通路12。壳体4是不锈钢(SUS)制的。如果参照图3,则使第1对切部件4a与第2对切部件4b组合而呈壳体4大体的外形形状。第1对切部件4a具备位于第1换热体2的周围的第1弯曲部4al和位于第2换热体3的周围的第2弯曲部4a2。同样,第2对切部件4b具备位于第1换热体2的周围的第1弯曲部4bl和位于第2换热体3的周围的第2弯曲部4b2。在第2对切部件4b的第1弯曲部4bl,设有后面详细说明的制冷剂导入部6。另外,第2在对切部件4b的第2弯曲部4b2,设有制冷剂排出部7。在制冷剂导入部6,形成有制冷剂导入口 6a。在制冷剂排出部7,形成有制冷剂排出口 7a。另外,制冷剂可以是任何的制冷剂,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冷却水。
[0041 ] 第1对切部件4a与第2对切部件4b,以形成2根筒状部的方式相对地组合,形成壳体4。在壳体4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