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管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69801阅读:来源:国知局
管5焊接连接.所述下部连接管3与进水汇集管4焊接连接。
[0031]如图3所示,上部连接管I与出水汇集管5的连接采用非对称形式的连接。
[0032]所述出水汇集管5—侧排布上部连接管1,所述出水汇集管5另一侧在出水汇集管5的前、后部位排布上部连接管I。下部连接管3与进水汇集管4的连接采用非对称形式的连接。所述进水汇集管4 一侧排布下部连接管3,所述出水汇集管4另一侧在出水汇集管4的前、后部位排布下部连接管3。这样排列方式,方便前期在制造时焊接;在使用和运行的过程中,每根连接管左右因为有多余的空间,使得空气导流好,便于热量的散发;同时便于后期的检修和更换。
[0033]如图4、图5所示,所述换热器管束6放置于换热管支撑板7上,所述换热管支撑板7由若干块板焊接而成;所述换热管支撑板7为两块相对设置,通过两块相对设置的围板9与换热管支撑板7焊接形成腔体8,所述所述换热器管束6的弯曲部14位于腔体8的外部。所述出水汇集管5外围套设膨胀节以穿过腔体8。
[0034]所述换热管支撑板7通过悬挂调节装置10悬挂于承重梁11上。将换热管通过悬挂结构悬吊于壳体内部,使得换热管组件以可以伸缩的活动方式定位,在温度变化时,换热管组件能够自由地热胀冷缩。
[0035]所述承重梁11与悬挂调节装置10之间设置一号连接板12,所述一号连接板12焊接在承重梁11下部,所述悬挂调节装置10以可拆卸的方式悬挂于一号连接板12上。
[0036]所述换热管支撑板7与悬挂调节装置10之间设置二号连接板13,所述换热管支撑板?焊接在二号连接板13下部,所述悬挂调节装置10与二号连接板13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0037]所述进水汇集管4由汇集管、封头及引出管等通过焊接方式组成,注入设备的冷却水流入进水汇集管4后,通过下部连接管3均匀地将冷却水引导进入换热管I。下部连接管3采用非对称结构布置,预留了检修通道。
[0038]出水汇集管5由汇集管、封头及引出管等通过焊接方式组成,换热管I流出的冷却水通过上部连接管I流进出水汇集管5汇集,通过出水汇集管5将冷却水排出到设备外;上部连接管I采用非对称结构布置,预留了检修通道。
[0039]每根换热管2并联排列,其两端为连接管,分别连接进水汇集管4和出水汇集管5,中间部分换热管I可以为翅片换热管,为换热器的换热元件;每根换热管2均为蛇形弯曲形状,有效地吸收了换热管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伸缩量,不会发生因热胀冷缩受限而产生应力破坏换热管的情况,保证了换热管2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管外热空气的流动方向与换热管的方向垂直,与翅片的方向平行,在保证换热管换热效率最大化的情况下,管外热空气的流动阻力最小;相邻两列换热管2间相互错开,所述换热管2之间呈三角形排列,各换热管截面呈正等腰三角形的方式排布,合理的间距布置,既保证了管外热空气呈湍流状流动利于充分换热,又保证了合理的流动阻力;各换热管2并联后形成了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热交换空间,且各换热管均匀分布,其横向管间距相等,纵向管间距也相等,合理的换热管分布形式,能使管外热空气从长方体形状的热交换空间的一端均匀等流向另一端,无换热死区,换热效率高。
[0040]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入口 ο
【主权项】
1.一种换热器管束,包括上部连接管(I)、换热管(2)、下部连接管(3)、进水汇集管(4)、出水汇集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为S型或蛇型弯曲结构,相邻两列换热管(2)间相互错开,所述换热管(2)之间呈三角形排列,换热管(2)两端分别与上部连接管(1)、下部连接管(3)连接,所述上部连接管(I)设计成弯曲结构与出水汇集管(5)连接,下部连接管(3)设计成弯曲结构与进水汇集管(4)连接;所述上部连接管(I)上下交错排列地连接在出水汇集管(5)上,所述下部连接管(3)上下交错排列地连接在进水汇集管(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上部连接管(I)与出水汇集管(5)的连接采用非对称形式的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汇集管(5)—侧排布上部连接管(1),所述出水汇集管(5)另一侧在出水汇集管(5)的前、后部位排布上部连接管(I)。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下部连接管(3)与进水汇集管(4)的连接采用非对称形式的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汇集管(4)一侧排布下部连接管(3),所述出水汇集管(4)另一侧在出水汇集管(4)的前、后部位排布下部连接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管束(6)放置于换热管支撑板(7)上,所述换热管支撑板(7)由若干块板焊接而成;所述换热管支撑板(7)为两块相对设置,通过两块相对设置的围板(9)与换热管支撑板(7)焊接形成腔体(8),所述所述换热器管束(6)的弯曲部(14)位于腔体(8)的外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支撑板(7)通过悬挂调节装置(10)悬挂于承重梁(11)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11)与悬挂调节装置(10)之间设置一号连接板(12),所述一号连接板(12)焊接在承重梁(11)下部,所述悬挂调节装置(10)以可拆卸的方式悬挂于一号连接板(12)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支撑板(7)与悬挂调节装置(10)之间设置二号连接板(13),所述换热管支撑板(7)焊接在二号连接板(13)下部,所述悬挂调节装置(10)与二号连接板(13)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汇集管(5)外围套设膨胀节以穿过腔体(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管束,包括上部连接管(1)、换热管(2)、下部连接管(3)、进水汇集管(4)、出水汇集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为S型或蛇型弯曲结构,相邻两列换热管(2)间相互错开,所述换热管(2)之间呈三角形排列,换热管(2)两端分别与上部连接管(1)、下部连接管(3)连接,所述上部连接管(1)设计成弯曲结构与出水汇集管(5)连接,下部连接管(3)设计成弯曲结构与进水汇集管(4)连接;所述上部连接管(1)上下交错排列地连接在出水汇集管(5)上,所述下部连接管(3)上下交错排列地连接在进水汇集管(4)上。换热器管束在两端固定的情况下,利用自身的结构以及悬挂结构来吸收热胀冷缩产生的伸缩量和产生的应力,不会因为温度梯度产生的应力导致换热管破坏,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IPC分类】F28F9-013, F28F9-26, F28D7-08
【公开号】CN204478880
【申请号】CN201420860795
【发明人】陈安, 唐再文, 黄刚, 段启勇, 陈启辉, 张七林, 涂德强
【申请人】四川科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