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25890阅读:来源:国知局
散风将被出风口 101的边缘遮挡,从而使得出风角度α I较小,则此时具有扩散范围较小而吹得较远的效果。
[0041]请参看图3,在图3中,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框40位于出风口 101处,此时,相较于出风框40位于出风口 101朝向风道102的一侧时,被出风口 101的边缘遮挡的扩散风减少了。则此时的出风角度α 2大于图2中的出风角度α 1,具有适中的扩散范围和适中的吹出距离。
[0042]请参看图4,在图4中,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框40位于出风口 101背向风道102的一侧,即出风框40凸出于所述出风口 101 ;此时,由于导风件20所引导产生的扩散风将不会被出风口 101的边缘遮挡,则具有较大的出风角度α 3,即外部空气90在出风时较为分散,从而可以较好的扩散效果。
[0043]由上可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整个导风装置能够在出风口 101的轴线1011上往返移动,使得导风件20能够在不同的位置导风,从而产生不同的导风效果。贝IJ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可以调节扩散范围和出风距离,从而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0044]所述导风件20的形状可以为多种,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出风口为圆形,所述导风件整体呈圆形以遮盖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件的导叶呈放射状分布或纵横栅格状分布。请参看图5,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导风件20包括中心台201、与所述中心台201连接并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放射状导叶202,所述放射状导叶202的导风面2023分为与所述中心台201连接的内区2021和与所述内区2021连接的外区2022,所述外区2022与所述出风口 101的轴线1011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内区2021与所述出风口 101的轴线1011之间的夹角。
[0045]请结合参看图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导风件20分为内区2021和外区2022,其中,外区2022与出风口 101的轴线1011之间的夹角大于内区2021与出风口 101的轴线1011之间的夹角;则空气经由外区2022的导向后,出风方向改变较大,风能损失较大,从而具有较好的散风效果;而空气经由内区2021的导向后,出风方向改变较小,风能损失较小。通过采用上述导风件20,可以达到中间送风较远而周围扩散较好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外区2022与出风口 101的轴线1011之间的夹角小于内区2021与出风口 101的轴线1011之间的夹角的导风件20,从而达到中间扩散较好而周围送风较远的效果。
[0046]请参看图6,图6示出了可以替代上述导风件20的导风件20Α,所述导风件20Α包括中心台201Α、与所述中心台201Α连接并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放射状导叶202Α,和与所述放射状导叶202Α连接的横向导叶204Α ;所述横向导叶204Α的导风面与所述放射状导叶202Α的导风面交叉。由于导风件20Α包括放射状导叶202Α和与放射状导叶202Α的导风面交叉的横向导叶204Α,其中,放射状导叶202Α在工作而转动时可以将流经其的空气呈放射状向四周挤压,而横向导叶204Α将拦截向四周流动的风,而使得向四周流动的风向出风口 101的出风侧流出。因此,采用了放射状导叶202和横向导叶204的配合的空调器室内机,可以达到出风具有层次,出风效果多样化的效果。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横向导叶204的命名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并不限定横向导叶204仅仅为横向,例如在转动时,横向导叶204的方位也会倾斜延伸或纵向延伸。
[0047]导风件2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案,例如呈纵横交叉的摆动式导叶等。其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0048]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在风道沿着所述壳体10的底部向顶部的方向延伸以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 101的情况下,空气将沿着风道而冲击所述壳体10的顶端,并在壳体10的顶端形成高压区,然后再经由出风口 101吹出。由于高压区靠近壳体10的顶端形成,则将靠近出风口 101顶部产生的风速高,而靠近出风口 101底部产生的风速低;尤其是现有的出风口为方形时,风量集中于出风口的顶部吹出的现象较明显。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出风口 101为圆形,相对于传动方形的出风口,圆形的出风口 101在其上部的开口面积减小,则可以减小出风口 101上部的出风量,以达到减小出风量不均衡的效果。并且由于空气将更集中于出风口 101的圆心吹出,则采用圆形的出风口 101还可以使得空气吹得更远。而由于导风机构上的导风件20能够在出风口 101处移动,例如移动至出风口 101的迎风侧,则此时导风件20靠近高压区,空气经过导风件20后将继续受压差引导而朝低压区运动,从而导风件20的导风效果将被削弱,进而空调器室内机具有吹风较远的效果;又例如导风件20移动至出风口 101的出风侧,从而导风件20将靠近低压区,空气经过导风件20后压差的影响减弱,则此时导风件20的导风效果将得到恢复,从而使得空调器室内机具有吹风较散的效果。
[0049]请参看图7,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在壳体10内增设与该壳体10活动连接的活动门60,该活动门60可在收容至与壳体10内和移动至壳体10的上部的出风口 101处。当活动门60运动至收容至与壳体10内时,该活动门60远离壳体10的出风口 101,以使壳体10的出风口 101与外界相通;当活动门60移动至遮盖出风口 101时,该活动门60将壳体10的出风口 101遮蔽。由此,可以根据空调器室内机的使用状态打开或关闭壳体的出风口 101,通过选择性关闭壳体10的出风口 101,一方面可以防止在不工作时灰尘进入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另一方面可以使空调器室内机在不工作时的外形更加美观。
[0050]另外,结合上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装置能够在出风口 101的轴线1011上移动的方案,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室内机关闭时,导风装置受反向驱动而往出风口 101内侧移动一定距离,由此可以给活动门60的关闭过程提供避让空间,大大减小了空调器室内机的厚度,有利于产品往超薄机型发展。并且,当空调器运行时,导风装置受驱动而往出风口 101外侧移动一定距离,由此导风装置能将壳体10的出风口 101与风道102紧密衔接,进一步减小风量损失和噪音。
[0051]周向驱动结构可以采用多种方案,请参看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出风框40围合形成容置所述导风件20并供空气流过的通风腔,所述通风腔内固设有一中心座301,所述导风件20通过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中心座301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中心座301通过连接筋与出风框40连接,以使得中心座301可以与出风框40联动;当然,在不需要中心座301与出风框40联动时,中心座301也可以与壳体10上的其他结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将定位结构设置于导风件20的中部,具有结构简单和便于设置驱动结构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定位结构设置在导风件20的周缘和出风框40中形成通风腔的内壁上,例如围绕导风件20的外圈抵持有一圈行星轮,通过行星轮来定位导风件20。
[0052]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与所述中心座301固定并位于所述中心座301出风侧的电机座303、与所述电机座303固定并位于所述电机座303出风侧的压盖板304、夹设于所述电机座303和所述压盖板304之间并能旋转的从动盘305,和与所述从动盘305固定并位于所述从动盘305出风侧的支架盘306,所述支架盘306与所述导风件20的中心台201固定。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电机座303固定的周向驱动电机302和套设于所述周向驱动电机302的转轴308上的主动轮307,所述主动轮307驱动所述从动盘305旋转。所述从动盘305旋转时,将带动所述支架盘306和导风件20 —起转动。本实施例中,从动盘305夹设于电机座303和压盖板304之间,则定位从动盘305的面积较大,使得从动盘305在旋转时更稳定,进而与从动盘305连接的支架盘306和导风件20也具有更稳定的效果;相较于支架盘306与导风件20 —体成型,支架盘306与从动盘305分体设计则降低了导风件20的成型难度而达到便于制造和降低成本的效果;并且分体结构还有利于售后维修和更换零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周向驱动电机302的转轴直接连接导风件20,而对导风件20进行轴向定位并驱动导风件20转动的方案等其他方案。
[0053]优选地,所述从动盘305朝向所述电机座303的一端设有内齿孔3051,所述内齿孔3051的周侧壁上的设有内齿;所述周向驱动电机302上的主动轮307容置于所述内齿孔3051内,并且所述周向驱动电机302上的主动轮307上设有与所述内齿孔3051上的内齿啮合的外齿。通过啮合的齿传动能够具有较好的传动稳定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主动轮307容置在内齿孔3051内,则内齿孔3051的尺寸大于主动轮307,因此在传动时还具有减速的效果。从而可以避免周向驱动电机302转速过快导致导风件20转速过快。
[0054]优选地,所述电机座303朝所述从动盘305凸设有安装柱3034,所述安装柱3034经所述内齿孔3051与所述压盖板304固定。即所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