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送风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26213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然送风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然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城市里楼房密集处空气流动性很差,导致低空楼层在夏季经常出现潮湿、闷热的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居民通过电扇或者空调进行通风换气,既不节能、也不环保。因此,将自然风引入室内,不仅能够解决潮湿、闷热的问题,而且节能环保。但是,为了将自然风引入室内,房屋通常需要进行大规模整改以增大受风面积,房屋结构因此受到破坏。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然送风装置,不仅能够为低空楼层的居民提供舒适的通风居住环境,而且效果显著、节能环保、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无需破坏楼房的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自然送风装置,包括集风装置、送风管道和出风装置:集风装置由若干个形状为圆形喇叭状、开口朝向不同方向的集风部件组合构成,集风部件上设置有汇风端口 ;送风管道包括第一送风管道、第二送风管道以及第三送风管道,第一送风管道上设置若干根与其垂直连通的第二送风管道,第二送风管道上设置若干根与其垂直连通的第三送风管道,第三送风管道上设置开关;出风装置主要由设置有出风孔的中空框架构成;其中,集风部件通过汇风端口与第一送风管道连接,第三送风管道与中空框架连接。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中空框架由合金管制成,其呈矩形或圆形;出风孔为多个并且均匀分布于中空框架。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开关为水闸开关。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送风管道的直径为15-25cm,第二送风管道的直径为5-lOcm,第三送风管道的直径为4-8cm,出风孔的孔径为0.5-lcm。
[0009]本使用新型的安装方式为:集风装置安装在楼房顶部,第一送风管道安装在楼房侧边,第二送风管道安装在楼房窗户一侧,第三送风管道通过墙体引入室内,开关和中空框架安装在室内。
[001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为:在起风时,集风部件将外界不同风向的自然风收集起来,自然风通过汇风端口进入第一送风管道,然后分散至第二送风管道和第三送风管道,此时打开开关,自然风通过中空框架上的出风孔送入室内。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集风装置能够将来自自然界各个方向的风收集起来,送风管道能够将收集的风送至散风装置,开关能够控制送风的通断、也能够调节风量大小,散风装置能够将风充分分散后送入房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为低空楼层的居民提供舒适的通风居住环境,而且具有效果显著、节能环保、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无需破坏楼房的结构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集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集风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集风部件1,汇风端口 2,第一送风管道,3,第二送风管道4,第三送风管道5,开关6,中空框架7,出风孔8。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自然送风装置,包括集风装置、送风管道和出风装置。集风装置由若干个形状为圆形喇叭状、开口朝向不同方向的集风部件I组合构成,集风部件I上设置有汇风端口 2。送风管道包括第一送风管道3、第二送风管道4以及第三送风管道5,第一送风管道3的直径为15-25cm,第二送风管道4的直径为5-lOcm,第三送风管道5的直径为4-8cm,第一送风管道3上设置若干根与其垂直连通的第二送风管道4,第二送风管道4上设置若干根与其垂直连通的第三送风管道5,第三送风管道5上设置开关6,开关6为水闸开关。出风装置主要由设置有出风孔8的中空框架7构成,中空框架7由合金管制成,其呈矩形或圆形;出风孔8的孔径为0.5-lcm,出风孔8为多个并且均匀分布于中空框架7。集风部件I通过汇风端口 2与第一送风管道3连接,第三送风管道5与中空框架7连接。
[0018]本使用新型的安装方式为:集风装置安装在楼房顶部,第一送风管道3安装在楼房侧边,第二送风管道4安装在楼房窗户一侧,第三送风管道5通过墙体引入室内,开关6和中空框架7安装在室内。
[00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为:在起风时,集风部件I将外界不同风向的自然风收集起来,自然风通过汇风端口 2进入第一送风管道3,然后分散至第二送风管道4和第三送风管道5,此时打开开关6,自然风通过散风装置上的出风孔8送入室内。
【主权项】
1.一种自然送风装置,包括集风装置、送风管道和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集风装置由若干个形状为圆形喇叭状、开口朝向不同方向的集风部件(I)组合构成,集风部件(I)上设置有汇风端口( 2 ); 送风管道包括第一送风管道(3)、第二送风管道(4)以及第三送风管道(5),第一送风管道(3)上设置若干根与其垂直连通的第二送风管道(4),第二送风管道(4)上设置若干根与其垂直连通的第三送风管道(5 ),第三送风管道(5 )上设置开关(6 ); 出风装置主要由设置有出风孔(8)的中空框架(7)构成;其中, 集风部件(I)通过汇风端口( 2 )与第一送风管道(3 )连接,第三送风管道(5 )与中空框架(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中空框架(7)由合金管制成,其呈矩形或圆形;出风孔(8)为多个并且均匀分布于中空框架(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然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关(6)为水闸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自然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送风管道(3)的直径为15-25cm,第二送风管道(4)的直径为5-lOcm,第三送风管道(5)的直径为4-8cm,出风孔(8)的孔径为0.5-l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然送风装置,包括集风装置、送风管道和出风装置,集风装置由若干个形状为圆形喇叭状、开口朝向不同方向的集风部件组合构成,集风部件上设置有汇风端口;送风管道包括第一送风管道、第二送风管道以及第三送风管道,第一送风管道上设置若干根与其垂直连通的第二送风管道,第二送风管道上设置若干根与其垂直连通的第三送风管道,第三送风管道上设置开关;出风装置主要由设置有出风孔的中空框架构成;其中,集风部件通过汇风端口与第一送风管道连接,第三送风管道与中空框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为低空楼层的居民提供舒适的通风居住环境,而且具有效果显著、节能环保、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无需破坏楼房的结构的优点。
【IPC分类】F24F7/04
【公开号】CN204678596
【申请号】CN201520380761
【发明人】王晓进, 李维准, 苏开安, 王基映, 胡晓熠
【申请人】武汉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