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器和其中使用储存器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1815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储存器和其中使用储存器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存器,其适于用在冷却装置中、并且利用它提高了呈液相的制冷剂与呈气相的制冷剂的分离的效能,并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其中使用储存器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构件、蒸发器和在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的储存器。借助于这些构件,实现了制冷循环的制冷步骤。在制冷循环中持续地流动的制冷剂在某些区域中以两相状态流动。呈液相的制冷剂和呈气相的制冷剂在彼此内分散。在制冷循环的大部分阶段中,这两相一起移动,并且希望增加进入蒸发器的呈液相的制冷剂的量和进入压缩机的呈气相的制冷剂的量。呈液相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不利地影响了冷却装置的效率。同样,呈气相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不利地影响了制冷效率。在冷却装置中使用了储存器以便提高呈液相的制冷剂和呈气相的制冷剂的分离效能,呈液相的制冷剂和呈气相的制冷剂一起流动、并且在制冷循环中从彼此一个在另一个上方而流动,并且因此,以便提高制冷的效能和积蓄大量呈液相的制冷剂。在现有技术德国专利N0.DE19502996中,描述了一种储存器,其位于蒸发器出口和压缩机入口处、并且朝向入口通道侧壁而弯曲。在现有技术美国专利文献N0.US636742中,描述了一种具有T形入口通道的储存器。在现有技术美国专利N0.US6223555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制冷循环中的储存器。描述了一种管和一种在储存器中安置于管端部前方的引导件,管提供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到储存器内的供应,这是通过使制冷剂穿过储存器入口通道到达储存器而实现的。在美国专利申请N0.US3563053中,描述了一种引导件,其位于入口管中并且在入口管壁上,穿过入口管,安置于侧壁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储存器和一种其中使用所述储存器的冷却装置,利用储存器,提高了呈液相的制冷剂和呈气相的制冷剂彼此分离的效能。为了达成在第一权利要求和其相应权利要求中所说明的本发明目的的储存器和其中使用储存器的冷却装置在附属权利要求中被解释。用于将呈液和气相的制冷剂分离成液相和气相的储存器包括主体,至少一种入口和至少一种出口,制冷剂通过出口离开主体。本发明的储存器包括一种管,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和在竖直轴线中在开口高度附近、或者在与开口相同高度处在主体侧壁上所安置的至少一个突起,至少一个开口从入口朝向主体内侧延伸,面向主体侧壁并且提供制冷剂进入主体。开口与突起很靠近地定位成几乎相对但不彼此接触从而使得在它们之间留有空间,并且它们定位成相对于彼此在几乎相同的高度,或者开口位于突起高度附近。通过借助于这个位置来限制制冷剂的流动,提供离开该开口的制冷剂对突起更快的冲击。从主体的基底上的入口朝向主体内侧递送制冷剂的管在安置有开口的部分中弯曲以便朝向主体的侧壁而延伸,或者以相对于竖直轴线的特定倾斜而安置于主体中。虽然离开开口的制冷剂冲击着突起、并且呈液相的制冷剂在重力效果下行进到主体的基部,呈气相的制冷剂行进到安置于主体的顶盖上的出口。突起提供了液滴贴着主体侧壁上上的表面积。因而,更大量的制冷剂被分离成液相和气相。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突起被定位于竖直轴线上以便从开口的高度略上方面向所述开口。离开开口的制冷剂当其被导向至主体的基底时冲击所述突起。因而,由于冲击所述主体侧壁而被分离成多相的制冷剂通过相对于开口从位于底部处的突起的表面滴落而积聚在主体的基底中。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突起被定位于竖直轴线上以便从开口的高度略下方面向所述开口。制冷剂的一部分被导向至主体的基部,并且,面向着主体基底的所述突起的表面通过充当一种屏障而防止了呈液相的制冷剂被导向至主体的顶盖。由于朝向出口上升的制冷剂冲击所述突起,则呈液相的制冷剂和呈气相的制冷剂彼此分离。因而,提高了相分离的效能。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在竖直轴线中几乎在相同高度附近一个在另一个上方,一个接一个地安置的两个突起被安置于主体的侧壁上。开口位于竖直轴线上,几乎与一个在另一个上方而安置的两个突起之间的中点相对准。借助于两个突起,呈液相的制冷剂的液滴所贴着的表面积更多地增加,并且实现了一种两阶段相分离操作。因而,在不同高程处定位的突起和开口形成了各自用于相分离的台阶。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开口被定位成面向突起并且与突起大致对准,该突起为在竖直轴线上安置于彼此不同高程处的两个突起之一并且其为位于上方、靠近于主体的顶盖的,以便将制冷剂喷射到突起。因而,制冷剂并不分散到两个突起之间,并且有效地实现了相分离。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大致Y形的管被分成多于一个臂,这些臂在彼此不同的高程处在相反方向上弯曲,并且其中的每一个具有设置于其端部上的开口。突起位于开口的高度附近,并且就在开口的高度略下方。由于在开口之间的高程差,则在管中流动的制冷剂流中,触发该流动的压力值减小。因而,容易地执行了相分离。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中,大致T形管被分成在相同高度处的两个臂,并且使得臂处于相反方向上,并且两个突起被安置于臂的端部处的所述开口附近,在开口的高度略下方。借助于两个开口和两个突起,两次执行了相分离。因而增加了在单位时间呈液相的制冷剂和呈气相的制冷剂的彼此分离的量。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中,延伸到出口的管在每个台阶处分成在相反方向上的两个臂以便形成一种用于相分离的台阶。在竖直轴线上,相对于彼此而相对着地定位,一个在另一个上方并且一个接一个的突起,被安置在与开口大致对准的点的略上方。开口的数量等于突起的数量。因而,通过限制制冷剂的流动而提高了相分离效能。管被分成在相反方向上的臂处的高度中的每一个高度用作用于相分离的台阶。由于台阶的数量增加,提高了相分离的效能。
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中,基底位于主体侧壁上的突起的截面呈三角形的形式。借助于本发明,得到了一种用于冷却装置中的储存器,冷却装置利用具有液相和气相的制冷循环,且该储存器包括用于提高这两相分离效能的结构。此外,借助于提高了相分离效能的所述储存器,减小了呈液相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的风险。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目的而实现的储存器和其中使用所述储存器的冷却装置在附图中不出,在附图中:
1.为制冷循环的示意图。2.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储存器的示意图。3.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储存器的示意图。4.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储存器的示意图。5.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储存器的示意图。6.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储存器的示意图。7.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储存器的示意图。8.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储存器的示意图。9.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储存器的示意图。在附图中所示的元件如下来标记:
1.储存器
2.冷却装置
3.主体
4.入口
5.出口
6.管
7.107.开口
8.108.突起
9.蒸发器
10.压缩机
11.膨胀构件
12.冷凝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借助于本发明的储存器(I),提供呈液相的制冷剂和呈气相的制冷剂以待彼此相分离开,本发明的储存器(I)适于用在其中通过在制冷循环中循环制冷剂来执行制冷过程的冷却装置(2)中。本发明的储存器⑴包括 -主体⑶;
-至少一个入口(4);
-至少一个出口(5),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出口(5)离开所述主体(3); -至少一个管(6),包括从入口(4)延伸到主体(3)内侧的至少一个开口(7),开口(7)面朝向主体(3)的侧壁并且其提供制冷剂以进入所述主体(3),
以及
至少一个突起(8),其延伸到主体(3)内侧并且其位于主体(3)侧壁上在开口(7)的相同高度处、或者在竖直轴线上在开口(7)的高度附近以便面向所述开口(7)。突起(8)和开口(7)定位成大致相对着,但不彼此接触。借助于突起(8)和开口(7),提高了相分离的效能,突起(8)和开口(7)被定位成使得在它们之间留有空间并且它们如上文所描述的那样彼此很靠近。突起⑶朝向主体(3)内侧的开口(7)延伸。借助于至少一个突起⑶来导向和/或限制制冷剂的移动,制冷剂在离开开口(7)时冲击主体(3)侧壁。借助于安置于竖直轴线上在彼此高度处或附近的开口(7)和突起(8),限制了制冷剂在主体(3)内侧的移动(图2),制冷剂离开所述开口(7)并且冲击主体(3)侧壁。并不允许制冷剂在主体(3)内分散,并且提供制冷剂以流经一种限制区。因此,增加了制冷剂的流率和动量。因而,离开所述开口(7)的制冷剂更快地冲击所述突起(8),并且呈液相的制冷剂和呈气相的气相彼此分离。具有不稳定结构的气体粒子由于冲击的效果而转变为液相,并且因而提高了分离的效能。此外,入口(4)设置于主体(3)的基底上,并且出口(5)安置于主体(3)的顶盖上。虽然呈液相的制冷剂由于重力效果而被导向至主体(3)的基底,呈气相的制冷剂被导向至出口(5)。突起(8)增加了液滴在主体(3)侧壁上贴着的表面积。因此,在制冷剂流动中,增加了从制冷剂分离的呈液相的制冷剂的量。在此实施例中,管(6)通过使开口(7)所在的其端部弯曲而朝向主体(3)侧壁而延伸。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突起⑶在竖直轴线上被安置于所述开口(7)的高度略上方以便面向所述开口(7)(图3)。因而,由于冲击所述主体(3)侧壁而分离成多相的制冷剂通过从相对于开口(7)位于底部处的突起(8)表面滴落而积聚在主体(3)的基底中。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突起(8)在竖直轴线上安置于开口(7)高度略下方(图4)。因而,面向主体(3)基底的突起(8)的表面用作一种屏障,屏障防止呈液相的制冷剂被导向至主体(3)顶盖,并且提供呈液相的制冷剂通过从主体(3)侧壁滴落而导向至主体(3)的基底。因而,便利了制冷剂通过开口(7)离开并且冲击所述主体(3)的侧壁而朝向主体(3)的基底流动。另一方面,上升到主体(3)的顶盖处的制冷剂冲击着突起(8),并且由于冲击效果,呈液相的制冷剂与呈气相的制冷剂分离。因而,提高了相分离的效能。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主体(3)包括了在其侧壁上一个在另一个上方安置的两个突起(8,108)。开口(7)被安置在竖直轴线上、在对应于两个突起(8,108)之间的高度处、并且朝向所述突起(8,108)的大致中点而延伸(图5)。两个突起(8.108)进一步增加了液滴在主体(3)侧壁上贴着的表面积。通过增加液滴贴着到的表面积,来增加了从呈气相的制冷剂分离的呈液相的制冷剂的量。因而,提高了相分离的效能。借助于两个突起(8,108),实现了两阶段相分离操作。通过离开所述开口(7)而被导向至主体(3)顶盖的制冷剂通过冲击位于上方的第一突起(8)而分相,位于上方的第一突起(8)为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的突起(8,108)之一。面向主体(3)基底的第一突起(8)的表面用作一种屏障,并且提供冲击所述表面的液体制冷剂滴从主体(3)侧壁表面导向至主体(3)基底。被定位成允许彼此跟随的突起(8,108)用作各自用于相分离的台阶。因而,实现了更有效的相分离。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开口(7)被定位成朝向位于上方的突起(8),位于上方的突起(8)为一个定位于另一个上方的突起(8,108)之一(图6)。因而,提供制冷剂首先被导向至位于上方的突起(8)并且在那里分相,而不在两个突起(8,108)之间分散。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管(6)分成多于一个臂,臂中的每一个具有安置于其端部上的开口(7)(图7)。管(6)大致为Y形。管(6)的臂并不在相同的高度处、并且管
(6)被分成两个臂,这两个臂一个在另一个上方并且彼此相对着。由于开口(7,107)位于不同高程处,则减小了触发所述管(6)中制冷剂流动的压力。突起(8)位于竖直轴线上在每个开口(7,107)高度附近,并且在开口(7,107)高度略下方。借助于所述定位,提供液体制冷剂通过冲击所述主体(3)侧壁和突起(8)而滴落到主体(3)的基底。由于安置于不同高程处的突起(8,108),则触发流动的压差减小、并且因而减小了制冷剂的流率。因而,呈液相的制冷剂更易于与呈气相的制冷剂分离开。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中,管(6)被从相同高度分成两个臂,从而使得臂在相反方向上(图8)。管(6)大致为T形。在相同高度处相对地安置的开口(7,107)的附近,提供了在开口(7,107)高度略下方的两个突起(8,108)。借助于分成两个的臂和两个突起(8,108),执行两次相分离。因而,增加了在单位时间呈液相的制冷剂和呈气相的制冷剂的分尚的量。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中,开口(7,107)安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上方,并且在多于一个高度以便以多于一个步骤来执行相分离。在储存器(I)中从入口(4)到出口(5),突起(8,108)在相同高度处和在相反方向上相对着而安置。从入口(4)延伸到储存器(I)内侧的管(6)在朝向突起(8,108)的每个台阶处分成两个臂(图9)。臂和位于臂端部处的开口(7,107)安置于在竖直轴线上与突起(8,108)大致相同高度处的点略上方,臂一个在另一个上方地朝向突起(8,108)延伸,并且彼此跟随着从而使得维持了突起(8)-开口(7)对准。安置于主体(3)中的管(6)通过分成臂而向出口(5)延伸、直到很靠近出口(5)的一点,并且从而使得管(6)并不覆盖出口(5)。因而,显著地限制了制冷剂流动的路径。因而,提高了相分离的效能。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基底位于主体(3)侧壁上的突起(8)的截面呈三角形的形式。因而,所述突起(8)呈大致圆锥形式(图2和图3)。其中使用本发明的储存器⑴的冷却装置⑵包括:压缩机(10),其通过将制冷剂的压力升高到更高水平来提供制冷剂的压缩;冷凝器(12),其提供制冷剂,制冷剂以高温和高压作为过热蒸气离开压缩机(10),通过冷凝而变成液-气相;膨胀构件(11),安置于冷凝器(12)后方并且其提供制冷剂的膨胀并变成液相;蒸发器(9),冷凝的制冷剂递送到蒸发器(9)内并且其通过吸收内热而实现了制冷以便将经冷凝的制冷剂变成气相;并且本发明的储存器⑴安置于蒸发器(9)与压缩机(10)之间。借助于本发明的储存器(I),提供具有液相和气相的制冷剂以最少量的呈液相的制冷剂而从蒸发器(9)递送到压缩机(10)。开口(7)和突起(8)在大致相同的高度处靠近地/紧密地定位并且彼此不接触。递送到主体(3)内的制冷剂流过的截面积受到管(6)和突起(8)的形状限制。因而,通过增加了制冷剂的流动动量而提高了相分离的效能。突起
(8)用作相分离中的一种屏障,并且也增加了呈液相的液滴贴着的表面。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受到上文所公开的实施例限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易于引入不同的实施例。这些应认为在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设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储存器(I),适用于冷却装置(2)的制冷系统中、并且用于将所述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分成液相和气相,包括: -主体⑶; -至少一个入口(4); -至少一个出口(5),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出口(5)离开所述主体(3), -一个管(6),包括从所述入口(4)延伸到所述主体(3)内侧的至少一个开口(7),所述开口(7)朝向所述主体(3)的侧壁并且其提供制冷剂进入所述主体(3),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突起(8),其延伸到所述主体(3)内侧、并且其位于所述主体(3)侧壁上在竖直轴线上在所述开口(7)的相同高度处或者所述开口(7)高度附近以便面向所述开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存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7)和所述突起(8)定位成大致彼此(7,8)相对着,并且彼此不接触(7,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存器(I),其特征在于,安置于所述主体(3)基底上的至少一个入口(4)和设置于所述主体(3)顶盖上的至少一个出口(5)。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器(I),其特征在于一种管¢),在其端部处安置开口(7)并且其通过弯曲和/或形成相对于所述竖直轴线的倾斜而朝向所述主体(3)的所述侧壁延伸。
5.根据权利 要求1至4所述的储存器(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竖直轴线上安置于所述开口(7)高度略上方的所述突起(8)。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储存器(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竖直轴线上安置于所述开口(7)高度略下方的所述突起(8)。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器(I),其特征在于,一个安置于另一个上方的所述两个突起(8,1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存器(7),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竖直轴线上,在一个在另一个上方安置的所述两个突起(8,108)的大致中点高度处的开口(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存器(7),其特征在于,安置在与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突起(8)相同高度处的所述开口(7),所述位于上方的第一突起(8)为一个在另一上方的所述突起(8,108)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其分成多于一个臂,所述臂中的每一个具有安置于其端部处的开口(7,107)、和在竖直轴线上安置于每个开口(7)高度大致下方的突起(8,108)。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其分成在相同高度处的两个臂从而使得所述臂在相反方向上,开口(7,107)在彼此(7,107)相反方向上和相同高度处安置于每个臂端部上,且两个突起(8,108)位于所述开口(7,107)高度大致下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其在每个台阶处在相反方向上分成两个臂以便形成一种用于相分离的台阶,并且突起(8,108)安置在与每个臂的端部上的所述开口(7)大致相同的高度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器(I),其特征在于管¢),其通过分成臂而延伸到出口(5)、直到很靠近所述出口(5)的一点,并且以便不覆盖所述出口(5)并且其使得所述制冷剂流过的截面变窄。
14.一种冷却装置(2),包括一种安置于压缩机(10)与蒸发器(9)之间的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存器(I)。 ·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存器(1)以及一种其中使用所述储存器(1)的冷却装置(2),储存器(1)提供呈液相的制冷剂和呈气相的制冷剂的彼此有效分离。通过提高相分离的效能,储存器(1)减小了呈液相的制冷剂进入到压缩机(10)并且积聚过量制冷剂的风险。适用于在冷却装置(2)中使用的本发明的储存器(1)安置于蒸发器(9)与压缩机(10)之间。
文档编号F25B43/00GK103189691SQ201180054266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2日
发明者A.塞里克, H.科皮西, O.尤纳 申请人:阿塞里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