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78293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防止集装箱的运输物发生低温障碍。本发明包括温度控制部(101)和控制切换部(103)。温度控制部(101)在进行除湿运转时切换着进行根据吹出温度(Tss)控制集装箱(C)的箱内温度的第一温度控制和根据吸入温度(Trs)控制集装箱(C)的箱内温度的第二温度控制。如果在进行让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除湿运转时吹出温度(Tss)比吸入温度(Trs)高,该控制切换部(103)就将第一温度控制切换到第二温度控制。
【专利说明】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特别涉及除湿运转时的箱内温度控制。

【背景技术】
[0002]到目前为止,为对用于海上运输等的集装箱内进行冷却而使用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0003]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将压缩机、冷凝器、贮液器、电子膨胀阀以及蒸发器依次连接起来而构成的制冷剂回路。而且,在该制冷剂回路中设置有位于蒸发器的下风一侧的用于加热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构成为:压缩机的喷出气态制冷剂在其中流动。集装箱用制冷装置进行由所述再加热热交换器对在蒸发器中冷却而被除湿的空气(吹出空气)加热的除湿动作。
[0004]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11-637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一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
[0006]在上述那样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中,吹出空气从沿箱内宽度方向延伸的吹出口吹向箱内。基于由设置在所述吹出口的一处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吹出空气的检测温度对箱内的温度进行控制。
[0007]然而,如果在进行所述除湿动作时,用所述加热用热交换器对从蒸发器吹出的吹出空气加热,在箱内宽度方向上吹出空气的温度就会不均匀。也就是说,即使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接近箱内温度,也会存在吹出空气的平均温度低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果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进行温度控制,温度平均比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低的空气吹出。其结果是存在运输物会发生低温障碍这样的问题。
[0008]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防止集装箱的运输物发生低温障碍。
[0009]一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一
[0010]第一方面的发明是一种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包括将压缩机30、冷凝器31、膨胀机构32以及蒸发器33依次连接而构成的制冷剂回路20、和供所述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的一部分直接流入的再加热热交换器83,该集装箱用制冷装置进行让从集装箱的箱内吸入且在所述蒸发器33中被冷却被除湿的空气与在所述再加热热交换器83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的除湿运转。该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吸入温度检测器70、吹出温度检测器71、温度控制部101以及控制切换部103。该吸入温度检测器70检测被从所述集装箱的箱内吸入到所述蒸发器33中的空气的吸入温度1^。该吹出温度检测器71检测通过所述再加热热交换器83后被吹到集装箱箱内的空气的吹出温度1%。该温度控制部101在进行所述除湿运转时切换着进行第一温度控制和第二温度控制,在该第一温度控制下,根据所述吹出温度控制所述集装箱的箱内温度,在该第二温度控制下,根据所述吸入温度控制所述集装箱的箱内温度。如果在进行让所述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所述除湿运转时,所述吹出温度比所述吸入温度11-8高,该控制切换部103就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切换到所述第二温度控制。
[0011]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在制冷剂回路20中从压缩机30喷出的七制冷剂在冷凝器31中冷凝后,在膨胀机构32中膨胀,在蒸发器33中蒸发。蒸发器33中,让在蒸发器33中流动的制冷剂与集装箱箱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该箱内空气被冷却。吸入温度检测器70检测被吸入蒸发器33的空气的温度(吸入温度10)。吹出温度检测器71检测从再加热热交换器83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吹出温度1%)。
[0012]在除湿运转下,在蒸发器33中被冷却被除湿的空气在再加热热交换器83中与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的一部分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如果在进行除湿运转时吸入温度丁1~8比吹出温度188高,控制切换部103就使温度控制部101所进行的控制成为第一温度控制。在第一温度控制下,温度控制部101根据吹出温度检测器71检测到的吹出温度控制集装箱的箱内温度。如果在进行除湿运转时吸入温度11*8比吹出温度188高,控制切换部103就将温度控制部101所进行的控制从第一温度控制切换到第二温度控制。在第二温度控制下,温度控制部101根据吸入温度检测器70检测到的吸入温度作8控制集装箱的箱内温度。
[0013]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该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温度设定部104。在所述第一温度控制下,该温度设定部104将所述吹出温度188的设定值设定为规定的第一设定温度I'邓;在所述第二温度控制下,该温度设定部104将所述吸入温度1^8的设定值设定为第二设定温度1邓’,该第二设定温度1邓’是在所述规定的第一设定温度中加上补正值X以后得到的温度。
[0014]在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在第一温度控制下将吹出温度188的设定值设定为规定的第一设定温度。在第一温度控制下,温度控制部101对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进行控制,以使吹出温度成为第一设定温度。在第二温度控制下,将吸入温度的设定值设定为第二设定温度I邓’,该第二设定温度I邓’是在第一设定温度I邓中加上补正值X以后得到的温度。在第二温度控制下,温度控制部101对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进行控制,以使吸入温度作8成为第二设定温度I'邓’。
[0015]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温度设定部104构成为:将所述补正值X设定为规定的固定值。
[0016]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在第二温度控制下,将吸入温度的设定值设定为第二设定温度I邓’,该第二设定温度I邓’是在第一设定温度I邓中加上补正值X而得到的温度。该补正值X是规定的固定值。在第二温度控制下,温度控制部101对集装箱0的箱内温度进行控制,以使吸入温度成为第二设定温度1邓’。
[0017]第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该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检测所述集装箱的箱外温度10机的箱外温度检测器69。所述温度设定部104构成为:根据所述箱外温度了0111:和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了邓计算补正值X。
[0018]在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中,箱外温度检测器69检测箱外温度10机。使吸入温度丁!'8的设定值为第二设定温度巧!)’,该第二设定温度I'邓’是在第一设定温度1邓中加上补正值X以后得到的温度。该补正值X根据箱外温度10机和第一设定温度18?计算。在第二温度控制下,温度控制部101控制集装箱的箱内温度,以使吸入温度成为第二设定温度!'邓’。
[0019]第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温度设定部104构成为:根据让所述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流入所述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所述除湿运转开始前的吹出温度了88和该除湿运转开始后的吸入温度作8的差值计算补正值X。
[0020]在所述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在第二温度控制下,将吸入温度的设定值设定为第二设定温度I'邓’,该第二设定温度I'邓’是在第一设定温度I'邓上加上补正值X以后得到的温度。根据让所述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流入所述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所述除湿运转开始前的吹出温度了88和该除湿运转开始后的吸入温度作8的差值计算该补正值X。在第二温度控制下,温度控制部101控制集装箱的箱内温度,以使吸入温度成为第二设定温度I'邓’。
[0021]一发明的效果一
[0022]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如果在进行除湿运转时出现了吹出温度188比吸入温度1^8高的情况,就根据吸入温度切换到对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进行控制的第二温度控制上。这里,可以这样认为:在进行除湿运转时出现的吹出温度188比吸入温度高的情况,就是再加热热交换器的影响导致吹出空气的温度出现偏差。因此,如果进行温度控制以使吹出温度达到集装箱的箱内温度的设定值,就存在箱内温度就会过度降低,运输物发生低温障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利用在集装箱(:的箱内混合得很充分、温度偏差较小的被吸入蒸发器33的空气温度(吸入温度10)对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进行控制。这样一来,就能够防止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过度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运输物发生低温障碍。
[0023]在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在第二温度控制下,使吸入温度的设定值为比第一设定温度I邓高的第二设定温度1邓’。这里,吹出到集装箱箱内的空气的温度通常比从集装箱箱内吸入的空气低。因此,如果直接用吹到集装箱箱内的空气的温度(吹出温度!'88)的设定值对从集装箱的箱内吸入的空气的温度(吸入温度10)的设定值进行控制,就存在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过度降低,运输物会发生低温障碍的可能性。在本发明中,在第二温度控制下,将吸入温度的设定值设定为第二设定温度1邓’,该第二设定温度I'邓’是在第一设定温度I邓中加上补正值X以后得到的温度。这样做以后,就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过度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运输物发生低温障碍。
[0024]根据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在第二温度控制下,将吸入温度1^8的设定值设定为第二设定温度I邓’,该第二设定温度I邓’是在第一设定温度中加上固定值以后得到的温度。这样做以后,就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过度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运输物发生低温障碍。
[0025]根据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在第二温度控制下,使吸入温度的设定值为第二设定温度I'邓’。该第二设定温度I'邓’是在第一设定温度I'邓中加上根据箱外温度…机和第一设定温度计算出的补正值X以后得到的温度。这样做以后,就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过度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运输物发生低温障碍。
[0026]根据所述第五方面的发明,在第二温度控制下,将吸入温度1^8的设定值设定为第二设定温度I'邓’。该第二设定温度I'邓’是在第一设定温度I'邓中加上根据让所述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流入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在所述除湿运转开始前的吹出温度188和该除湿运转开始后的吸入温度的差值计算出的补正值X以后得到的温度。这样做以后,就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过度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运输物发生低温障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从箱外侧看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立体图。
[0028]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0029]图3是从箱内侧观看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时所看到的主视图。
[0030]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管道系统图。
[0031]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除湿运转的控制方框图。
[0032]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除湿控制状态的图。
[0033]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装箱箱内的时间和温度的关系的曲线图。
[0034]图8是表示本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箱外温度和第一设定温度的差值与补正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35]图9是表示本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管道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7]〈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0038]如图1?图3所示,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对陆上运输或海上运输等所使用的集装箱内进行冷藏或者冷冻。设置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来将一侧开放的箱状集装箱的开口端封闭起来。如图4所示,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包括制冷剂回路20。也就是说,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构成为:利用制冷剂回路20的制冷循环将集装箱箱内的空气冷却。此外,虽未图不,为冷却对象的运输物堆放在集装箱0箱内。
[0039]一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结构一
[0040]如图1?图3所示,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包括壳体2。该壳体2的周缘部安装在集装箱上,以将集装箱的开口端封闭起来。
[0041]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2包括位于集装箱的箱外侧的箱外壳体4和位于集装箱0的箱内侧的箱内壳体3。箱外壳体4和箱内壳体3由铝合金制成。
[0042]所述箱外壳体4被安装在集装箱的开口周缘部,来将集装箱的开口端封闭起来。箱外壳体4形成为其下部朝着集装箱的箱内侧突出。
[0043]所述箱内壳体3与所述箱外壳体4相对而设。箱内壳体3与箱外壳体4的下部相对应朝着箱内侧突出。在箱外壳体4和箱内壳体3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隔热材5。如图1所示,位于壳体2的靠上侧位置的开口 6沿着壳体2的宽度方向并排着设置有两个。维修时能够打开、关闭的开闭门13安装在开口 6上。在壳体2的箱外收放空间51内与箱外风扇35相邻的位置设置有电气元器件盒12。
[0044]该壳体2的下部形成为朝着集装箱的箱内侧突出。这样一来,就会在壳体2的下部且集装箱的箱外侧形成凹部23。从而在壳体2下部的集装箱的箱外侧形成箱外收放空间31,在壳体2上部的集装箱的箱内侧形成箱内收放空间32。
[0045]在所述壳体2的集装箱的箱内侧设置有隔离板7。该隔离板7由近似矩形的板部件构成,以与壳体2的集装箱的箱内侧的面相对的方式竖着设置。由该隔离板7划分出集装箱的箱内空间和箱内收放空间32。在隔离板7的上端和集装箱内的顶面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构成将集装箱¢:的箱内空气吸入箱内收放空间32的吸入口 8。在隔离板7的下端和集装箱内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构成将在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内已经过处理的空气(亦即已将箱内空气冷却的空气)吹到集装箱的箱内的吹出口 9。
[0046]在所述箱外收放空间51内设置有压缩机30、冷凝器31、箱外风扇35、以及箱外风扇马达351制冷剂回路20中连接有压缩机30和冷凝器31。
[0047]所述箱外风扇35由箱外风扇马达353驱动旋转,将集装箱箱外的空气(外部空气)引入箱外收放空间51内,并送往冷凝器31。在冷凝器31中,在流过冷凝器31的制冷剂和箱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0048]在所述箱内收放空间32内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蒸发器33、两台送风单元10、10、吸入温度传感器70以及再加热热交换器83,在在所述箱内收放空间32内的下部一侧设置有吹出温度传感器71。具体而言,在箱内收放空间32的靠近吸入口 8的最上部位置设置有吸入温度传感器70,在该吸入温度传感器70的正下方设置有送风单元10,在送风单元10的正下方设置有蒸发器33,在蒸发器33的正下方设置有再加热热交换器83。在箱内收放空间52内离吹出口 9最近的最下部设置有吹出温度传感器71。
[0049]各所述送风单元10将集装箱的箱内空气吸入并朝着蒸发器33吹出去。送风单元10、10在箱内收放空间32的上部沿着壳体2的宽度方向并排着设置有两台。各送风单元10包括风扇壳11、箱内风扇36以及箱内风扇马达361箱内风扇36由箱内风扇马达363驱动旋转,从吸入口 8将集装箱的箱内空气引入并朝着蒸发器33吹出。在该蒸发器33中,在流过蒸发器33的制冷剂和从吸入口 8吸入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蒸发器33中流出的箱内空气通过再加热热交换器83被从吹出口 9吹往集装箱箱内。
[0050]所述吸入温度传感器70是对从集装箱箱内吸入箱内收放空间32的空气(箱内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吸入温度传感器70设置在两台送风单元10、10之间且送风单元10的上部位置处。由该吸入温度传感器70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发送给后述的控制器 100。
[0051]所述蒸发器33让被吸入箱内收放空间52的集装箱0箱内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冷却。蒸发器33连接在制冷剂回路20中,构成为让制冷剂在其内部流动。流过蒸发器33的制冷剂从被吸入箱内收放空间32的集装箱的箱内空气吸热而蒸发。被吸入箱内收放空间32内的集装箱的箱内空气在通过蒸发器33之际向制冷剂放热而被冷却。特别是在除湿运转下,通过由蒸发器33将箱内空气冷却,让空气中的水分结露,来将该箱内空气除湿(冷却除湿)。
[0052]所述再加热热交换器83是在除湿运转下使用的热交换器。具体而言,该再加热热交换器83连接在制冷剂回路20中,将在蒸发器33中被冷却除湿的空气加热。在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的除湿运转下,被压缩机30压缩了的喷出制冷剂直接供往再加热热交换器83。在蒸发器33被冷却除湿的空气流入再加热热交换器83中,该空气和喷出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这样将在蒸发器33中被冷却除湿的空气加热。
[0053]所述吹出温度传感器71是对从箱内收放空间32吹向集装箱0箱内的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吹出温度传感器71设置在箱内收放空间32的下部。具体而言,吹出温度传感器71位于箱内壳体3的突出部分和隔离板7之间且集装箱箱内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
[0054]-制冷剂回路的构成-
[0055]如图4所示,所述该制冷剂回路20具有主回路21、热气旁路回路22、再加热回路80、过冷却回路23和控制器100。
[0056]由制冷剂管道将压缩机30、冷凝器31、主膨胀阀32以及蒸发器33依次串联起来而构成所述主回路21。
[0057]所述压缩机30具有驱动压缩机构的马达(省略图示)。该压缩机30的马达转速由变频器进行多级控制。也就是说,压缩机30的转速~可变。
[0058]所述冷凝器31和蒸发器33都由管片式热交换器构成。冷凝器31布置在箱体2的箱外一侧。箱外空气和制冷剂在冷凝器31中进行热交换。蒸发器33布置在箱体2的箱内一侧。箱内空气和制冷剂在蒸发器33中进行热交换。在蒸发器33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
1^11)37。接水盘37形成为上侧敞开的扁平容器状。在接水盘37的内部回收了从蒸发器33上掉下来的霜、冰块、以及从空气中冷凝出来的结露水等。主膨胀阀32构成为其开度能够由脉冲马达进行多级调节。主膨胀阀32构成图5和图6所示的主⑶。在所述冷凝器31附近设置有箱外风扇35。另一方面,在蒸发器33附近设置有箱内风扇36。箱内风扇36构成为:将已由蒸发器33冷却了的冷却空气供向箱内。在所述箱外风扇35内设置有箱外风扇马达353 ;在所述箱内风扇36内设置有箱内风扇马达363。
[0059]在所述压缩机30和冷凝器31之间的高压气管24上依次设置有第四开关阀38和止回阀⑶。第四开关阀38构成为其开度能够由脉冲马达进行多级调节。第四开关阀38构成图5和图6所示的017。止回阀⑶允许制冷剂朝着图4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禁止其逆向流动。
[0060]在所述冷凝器31和主膨胀阀32之间的高压液管25上依次设置有贮液器41、第二开关阀49、干燥器43以及过冷却热交换器44。所述贮液器41设置在冷凝器31的制冷剂下游一侧。所述贮液器41构成为:使从冷凝器31流出的制冷剂流入其中,将该制冷剂分离成饱和液体和饱和气体。所述第二开关阀49由能够开关的电磁阀构成。所述干燥器43构成为:捕捉流经冷凝器31的液态制冷剂中的水分。连接在主膨胀阀32的下游一侧的液封防止管90连接在冷凝器31的上流一侧。在该液封防止管90上设置有液封开关阀91。
[0061]所述过冷却热交换器44对已流经冷凝器31的液态制冷剂进行冷却。过冷却热交换器44具有一级通路45和二级通路46。也就是说,在过冷却热交换器44中,在一级通路45中流动的制冷剂和在二级通路46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一级通路45与主回路21的高压液管25相连接,二级通路46与过冷却回路23的过冷却分支管26相连接。过冷却分支管26的流入端连接在高压液管25上的贮液器41和第二开关阀49之间。过冷却分支管26的流出端与压缩机30的处于压缩中途(中压状态)的压缩室(中压压缩室)相连接。也就是说,过冷却分支管26是一条使高压液管25中的液态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流后流入压缩机30的中压压缩室的通路。在过冷却分支管26上的二级通路46的制冷剂流入侧设置有第一开关阀47和过冷却膨胀阀48。第一开关阀47由能够开关的电磁阀构成。过冷却膨胀阀48的开度能够由脉冲马达进行多级调节,该过冷却膨胀阀48构成将制冷剂减压的减压机构。过冷却膨胀阀48构成图5和图6所示的中间
[0062]所述热气旁路回路(1101:职822具有一条主通路50和从该主通路50分支出来的两条分支通路51、52。将该两条分支通路51、52称为第一分支通路51和第二分支通路52。主通路50的流入端连接在高压气管24上的第四开关阀38与压缩机30的喷出侧之间。在主通路50上设置有第三开关阀53和止回阀…。第三开关阀53由能够开关的电磁阀构成。
[0063]所述第一分支通路51其一端与主通路50的流出端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主膨胀阀32和蒸发器33之间的低压液管27相连接。同样,第二分支通路52也是其一端与主通路50的流出端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低压液管27相连接。第二分支通路52由长度比第一分支通路51长的制冷剂管道构成。第二分支通路52具有沿着接水盘37底部蛇行而设的接水盘加热器54。接水盘加热器54构成为:利用制冷剂对接水盘37的内部进行加热。如上所述,热气旁路回路22构成将已由压缩机30压缩了的制冷剂(从压缩机30喷出的高温气态制冷剂)供向蒸发器33的旁路回路。
[0064]所述再加热回路80具有再加热通路82。再加热通路82的流入端连接在主通路50上。在再加热通路82上设置有第五开关阀81。该第五开关阀81由能够开关的电磁阀构成。第五开关阀81由图5和图6中的“V构成。所述再加热通路82具有再加热热交换器83和毛细管。再加热热交换器83,在进行除湿运转时使从压缩机30流入的喷出制冷剂与已被蒸发器33冷却除湿后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将该空气加热。再加热热交换器83由管片式热交换器构成。毛细管使已从再加热热交换器83流出的制冷剂减压。如上所述,再加热回路80构成用以将已由压缩机30压缩了的制冷剂(从压缩机30喷出的高温气态制冷剂)的一部分供向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回路。
[0065]在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上设置有各种传感器类部件。具体而言,在高压气管24上设置有高压压力传感器60、高压压力开关61以及喷出温度传感器62。高压压力传感器60对从压缩机30喷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检测。喷出温度传感器62对从压缩机30喷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在蒸发器33和压缩机30之间的低压气管28上设置有低压压力传感器63和吸入温度传感器64。低压压力传感器63对被吸入压缩机30的低压气态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检测。吸入温度传感器64对被吸入压缩机30的低压气态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0066]在所述过冷却分支管26的二级通路46的流入一侧设置有流入温度传感器65,在所述过冷却分支管26的二级通路46的流出一侧设置有流出温度传感器66。流入温度传感器65对即将流入二级通路46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流出温度传感器66对刚刚从二级通路46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0067]在所述低压液管27的蒸发器33的流入一侧设置有流入温度传感器67。该流入温度传感器67对即将流入蒸发器33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在低压气管28的蒸发器33的流出一侧设置有流出温度传感器68。该流出温度传感器68对刚刚从蒸发器33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0068]在所述集装箱的箱外且冷凝器31的吸入侧设置有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69。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69对即将被吸入冷凝器31的箱外空气的温度(以下称其为箱外温度
进行检测。在集装箱的箱内且蒸发器33的吸入侧设置有吸入温度传感器70和湿度传感器72 ;在在集装箱的箱内且蒸发器33的吹出侧设置有吹出温度传感器71。吸入温度传感器70对即将通过蒸发器33的箱内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以下称其为吸入温度1^)。湿度传感器72对即将通过蒸发器33的箱内空气的湿度进行检测。吹出温度传感器71对刚刚通过蒸发器33的集装箱内的箱内空气的温度(以下称其为吹出温度1%)进行检测。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湿度指相对湿度。
[0069]所述控制器100包括温度控制部101、控制切换部103、温度设定部104、除湿判断部105和除湿控制部102。控制器100上连接有上述各种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输入控制器100。
[0070]所述温度控制部101在进行冷却运转时或除湿运转时进行控制以使集装箱0箱内温度达到规定的设定温度。在温度控制部101,由控制切换部103对第一温度控制和第二温度控制进行切换。
[0071]在第一温度控制下,冷却运转时或除湿运转时进行温度控制,以使吹出温度丁88达到第一设定温度I邓。具体而言,在第一温度控制下,对所述压缩机30的转速队主膨胀阀32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便吹出温度接近第一设定温度1邓。在第一温度控制下,如果吹出温度比第一设定温度低,则降低压缩机30的转速I减小主膨胀阀32的开度,减少流过制冷剂回路20的制冷剂的循环量,抑制对箱内空气的冷却。让吹出温度丁88接近第一设定温度I邓。另一方面,在第一温度控制下,如果吹出温度比第一设定温度丁邓高,则提高压缩机30的转速I增大主膨胀阀32的开度,增加流过制冷剂回路20的制冷剂的循环量,将箱内空气冷却,让吹出温度接近第一设定温度1邓。
[0072]在第二温度控制下,在进行除湿运转时进行温度控制,以便吸入温度达到后述的由温度设定部104设定的第二设定温度I'邓’。具体而言,在第二温度控制下,对所述压缩机30的转速队主膨胀阀32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便吸入温度接近第二设定温度I邓’。在第二温度控制下,如果吸入温度作8比第二设定温度I'邓’低,则降低压缩机30的转速I减小主膨胀阀32的开度,减少流过制冷剂回路20的制冷剂的循环量,抑制对箱内空气的冷却,让吸入温度接近第二设定温度1邓’。另一方面,在第二温度控制下,如果吸入温度作8比第二设定温度1邓’高,则提高压缩机30的转速I增大主膨胀阀32的开度,增加流过制冷剂回路20的制冷剂的循环量,将箱内空气冷却使吸入温度接近第二设定温度
[0073]所述控制切换部103是这样的一种切换部,如果在进行除湿运转时吹出温度丁88变得比吸入温度高,该控制切换部103就将对集装箱的箱内温度控制从第一温度控制切换到第二温度控制。如果在再加热热交换器83对在除湿运转中在蒸发器33中被冷却被除湿的空气加热,则会出现吹给箱内的吹出空气在集装箱的箱内宽度方向上的温度不均匀这样的情况。如图7所示,存在由于吹出温度传感器71安装位置的不同检测到的吹出温度188比吸入温度11*8高的情况。也就是说,存在吹出温度传感器71受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影响而检测到局部较高的吹出空气的温度(误检测)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因为被从集装箱¢:的箱内吸到蒸发器33内的空气在集装箱的箱内充分混合,所以与吹出空气相比,温度偏差小,检测到局部较高的吸入温度这种情况也很少。因此,当在进行除湿运转的过程中吹出温度变得比吸入温度高时,控制切换部103就将温度控制部101的对集装箱的箱内温度控制从第一温度控制切换到第二温度控制。
[0074]所述温度设定部104对第二温度控制下的集装箱0的箱内温度进行设定。具体而言,在控制切换部103,将集装箱的箱内温度控制从第一温度控制切换到第二温度控制的情况下,由温度设定部104设定第二设定温度I'邓’。该第二设定温度I'邓’是将第一温度控制下的集装箱¢:箱内的设定温度即第一设定温度18?中加上固定值即21:后得到的温度,其中的固定值即21:是补正值X。如果在第二温度控制下,控制成吸入温度接近第一设定温度I邓,那么集装箱的箱内温度就会因为吸入温度比集装箱的箱内温度(向集装箱¢:箱内吹出的吹出空气的平均温度)高而过度降低,运输物就会发生低温障碍。因此,温度设定部104在第二温度控制下设定第二设定温度I'邓’,该第二设定温度18?是在集装箱¢:的第一设定温度中加上固定值即21:后得到的温度,其中的固定值即21:是补正值X。这样做以后,就能够防止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过度降低,从而能够防止运输物发生低温障碍。
[0075]所述除湿判断部105基于吹出温度传感器71和湿度传感器72的检测湿度和集装箱箱内的设定湿度来判断是否进行集装箱箱内的除湿运转。当集装箱的箱内温度一直维持在01:以上的设定温度(了邓、!^!)’)的规定范围内,且集装箱的箱内湿度比设定湿度+2%高的情况下,除湿判断部105做出要进行除湿运转的判断。另一方面,在所述条件以外的情况下,除湿判断部105做出不进行除湿运转这样的不除湿判断。
[0076]所述除湿控制部102是这样的一种控制部,在所述除湿判断部105做出进行除湿运转的判断的情况下,该除湿控制部102就对集装箱的箱内除湿运转进行控制。如图5、图6所示,除湿控制部102根据除湿负荷(亦即湿度传感器72的检测湿度和集装箱箱内的设定湿度之差)的增大而依次进行第一到第三除湿控制。
[0077]首先,对第一除湿控制做说明。在第一除湿控制下,将第五开关阀81完全打开,让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流入再加热热交换器83。在第一除湿控制下,在蒸发器33中已被冷却被除湿的空气通过再加热热交换器83之际,与流过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该空气被加热。也就是说,在第一除湿控制下,在蒸发器33中将从集装箱的箱内吸入的空气冷却、除湿。另一方面,通过在再加热热交换器83中加热,边将集装箱的箱内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1邓、I邓’)上,边降低箱内的空气湿度。
[0078]所述第二除湿控制是这样的一种除湿控制。即,在即使利用所述第一除湿控制进行除湿运转对集装箱箱内的除湿仍然不够的情况下,通过进行使流入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的压力(以下称为喷出压力)比第一除湿控制高的0控制,来对集装箱¢:的箱内进行除湿。具体而言,当在第一除湿控制后由除湿判断部105做出要进行除湿运转这样的判断的情况下,第二除湿控制就根据箱外风扇35的转速的切换控制压缩机30的喷出压力。此外,设定成压缩机30的喷出压力伴随着事先设定的可变值0 (1?9)提高而升高。首先,在箱外风扇35停止的情况下,因为不在冷凝器31中进行热交换,所以压缩机30的喷出压力升高。当喷出压力高到极限时,就让箱外风扇35旋转。这样一来,就在冷凝器31中进行热交换,压缩机30的喷出压力就下降,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加热能力就不足。因此除湿控制部102就通过根据除湿负荷提高可变值0来提高压缩机30的喷出压力的设定值。此时,因为箱外风扇35旋转,所以在冷凝器31中进行热交换,蒸发器33的冷却除湿能力提高。为维持集装箱的箱内温度,使压缩机30的喷出压力的设定值比箱外风扇35停止时高。这样一来,如果流入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制冷剂的压力升高,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加热能力就会提高。此外,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的压力最大为2100砂3。也就是说,在第二除湿控制下,通过提高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加热能力,另一方面,提高蒸发器33的冷却除湿能力,则能够一边将集装箱的箱内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了邓、1邓’)上,一边降低箱内的湿度。
[0079]所述第三除湿控制是这样的一种除湿控制。即,在即使利用所述第一和第二除湿控制进行除湿运转,对集装箱箱内的除湿仍然不够的情况下,就提高蒸发器33的过热度3来对集装箱¢:的箱内进行除湿。具体而言,当在第二除湿控制后由除湿判断部105做出要进行除湿运转的判断的情况下,第三除湿控制,就在将第五开关阀81完全打开的状态下调节主膨胀阀32,从蒸发器33的过热度0为2X:起按照5X:、8X:、11X:、141:这样的顺序依次上升,以便让蒸发器33的过热度0接近集装箱的箱内湿度。此外,压缩机30的喷出压力被设定为最大值。这样一来,因为压缩机30的吸入压力降低,流过蒸发器33的制冷剂的比体积增大,所以制冷剂的循环量减少。而且,压缩机30的吸入压力降低以后,蒸发器33的出口蒸发温度就降低,在蒸发器33结露的水分量增加。因为这样便不能将集装箱的箱内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巧?、!^?’)上,所以除湿控制部102会提高压缩机30的转速I使流过制冷剂回路20的制冷剂的循环量增加。这样做以后,会使流入蒸发器33的制冷剂量增加,蒸发器33的冷却能力提高。因此,能够将集装箱的箱内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巧!)、I'邓’)上。
[0080]—运转动作一
[0081]接下来,对所述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的运转动作做说明。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的运转动作大致分为“冷却运转”和“除湿运转”。冷却运转是一种将集装箱的箱内冷却到较低温度的运转。也就是说,冷却运转是一种是对存放在集装箱箱内的运输物(例如新鲜食品等)进行保存而对箱内进行冷藏/冷却的运转。除湿运转是一种使集装箱箱内的湿度降低的运转。
[0082]〈冷却运转〉
[0083]在冷却运转中进行“冷却动作”。在冷却运转的冷却动作下,图4中的第一开关阀47和第二开关阀49成为开放状态,第三开关阀53和第五开关阀81成为关闭状态。第四开关阀38成为完全打开状态,过冷却膨胀阀48和主膨胀阀32的开度被适当地调节。压缩机30、箱外风扇35以及箱内风扇36运转。
[0084]已在压缩机30中压缩了的制冷剂在冷凝器31中冷凝后,通过贮液器41。已通过贮液器41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直接流入低压液管27,剩余部分分流到过冷却分支管26中。流经低压液管27的制冷剂由主膨胀阀32减压后,流入蒸发器33。在蒸发器33中,制冷剂从箱内空气吸热而蒸发。箱内空气由此而被冷却。已在蒸发器33中蒸发了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30后被再次压缩。
[0085]已分流流入过冷却分支管26的制冷剂通过过冷却膨胀阀48被减压到中压后,流入过冷却热交换器44的二级通路46中。在过冷却热交换器44中,在一级通路45中流动的制冷剂和在二级通路46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其结果是,一级通路45中的制冷剂被过冷却,另一方面,二级通路46中的制冷剂蒸发。已从二级通路46流出的制冷剂被从压缩机30的中间口吸入处于中压状态的压缩室。
[0086]在冷却动作下,对压缩机30的转速~和主膨胀阀32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便由温度控制部101使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达到第一设定温度1邓。具体而言,如果吹出温度188比第一设定温度巧?低,温度控制部101就让压缩机30的转速~降低且减小主膨胀阀32的开度。这样做以后,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的循环量就减少而能够抑制冷却能力,吹出温度就会接近第一设定温度1邓。因此,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被保持在第一设定温度18?上。另一方面,如果吹出温度188比第一设定温度高,温度控制部101就让压缩机30的转速~上升,且增大主膨胀阀32的开度。这样做以后,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的循环量就增加,冷却能力就提高,吹出温度188就会接近第一设定温度1邓。因此,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被保持在第一设定温度18?上。
[0087]在冷却动作下,箱内风扇36以高转数运转。根据从压缩机30喷出的制冷剂的状态来控制箱外风扇35的箱外风扇马达353的转速。
[0088]〈除湿运转〉
[0089]接下来,对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的除湿运转做说明。除湿控制部102根据由除湿判断部105做出的要进行除湿运转的判断进行除湿运转。在除湿运转下,根据除湿负荷进行三种除湿控制。在进行除湿运转时,如果吹出温度比吸入温度1^8高,就由控制切换部103将温度控制部101对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进行的控制从第一温度控制切换到第二温度控制。
[0090]一第一除湿控制一
[0091]接下来,对第一除湿控制做说明。在该第一除湿控制下,如图4?图6所示,由除湿控制部102控制压缩机30、箱外风扇35以及箱内风扇36运转,并且第五开关阀81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此外,第一开关阀47和过冷却膨胀阀48成为关闭状态,第四开关阀38以760脉冲的开度打开。箱内风扇36以高转速运转。
[0092]第一除湿控制一开始,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就通过第四开关阀38、冷凝器31以及主膨胀阀32流入蒸发器33中。流经蒸发器33内部的制冷剂与由箱内风扇36提供的箱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其结果是,制冷剂从箱内空气吸热而蒸发,箱内空气被冷却到设定温度(丁邓、!^?’)以下,空气中的水分结露。箱内空气因此而被除湿。
[0093]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第五开关阀81流入再加热回路80。在再加热回路80中,已流入的喷出制冷剂流经再加热通路82后流入再加热热交换器83中。再加热热交换器83中的制冷剂与在蒸发器33中已被冷却被除湿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其结果是,在再加热热交换器83中,制冷剂向箱内空气放热而冷凝,箱内空气被加热。也就是说,通过在再加热热交换器83将在蒸发器33中已被冷却被除湿的空气加热,以保证将集装箱的箱内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上。
[0094]在即使进行第一除湿控制,集装箱的箱内湿度也比设定湿度+2 %高,且集装箱的箱内温度一直维持在设定温度的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则由除湿判断部105做出除湿判断,由除湿控制部102开始进行第二除湿控制。
[0095]一第二除湿控制一
[0096]接下来,参照图4?图6对第二除湿控制做说明。与第一除湿控制不同,该第二除湿控制是通过对箱外风扇35进行0控制来提高压缩机30的喷出压力的一种控制。在第二除湿控制下,蒸发器33的过热度0被设定为初始值。
[0097]具体而言,第二除湿控制一开始,就由除湿控制部102将蒸发器33的过热度0控制在21:上。除湿控制部102让箱外风扇35停止。因为箱外风扇35 —停止,就不在冷凝器31中进行热交换,所以压缩机30的喷出压力升高。当喷出压力高到极限时,除湿控制部102就让箱外风扇35旋转。这样一来,就会在冷凝器31中进行热交换,压缩机30的喷出压力就会下降,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加热能力就不足。因此,除湿控制部102通过根据除湿负荷让可变值0从1增加到9来提高压缩机30的喷出压力的设定值。这样一来,流入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制冷剂的压力就升高。如果再加热热交换器8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升高,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加热能力就提高。因为如果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加热能力提高,集装箱的箱内温度就会提高,所以除湿控制部102就提高压缩机30的转速I增加在制冷剂回路20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流量,使蒸发器33的冷却能力提高,使在蒸发器33中结露的水分量增加。这样一来,就能够一边将集装箱的箱内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巧?了邓’)上,一边降低箱内湿度。
[0098]在即使进行第二除湿控制集装箱的箱内湿度也比设定湿度+2%高,且集装箱的箱内温度一直维持在设定温度的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则由除湿判断部105做出除湿判断,由除湿控制部102开始进行第三除湿控制。
[0099]一第三除湿控制一
[0100]接下来,参照图4?图6对第三除湿控制做说明。与第二除湿控制不同,该第三除湿控制是由除湿控制部102对蒸发器33的过热度0进行控制。
[0101]具体而言,除湿控制部102对主膨胀阀32进行调节,让蒸发器33的过热度0从21按照5181111141这样的顺序上升,以便集装箱0的箱内湿度接近设定湿度。这样一来,因为压缩机30的吸入压力降低,流过蒸发器33的制冷剂的比体积增大,所以制冷剂的循环量减少。压缩机30的吸入压力下降以后,蒸发器33的出口蒸发温度就下降,在蒸发器33结露的水分量就增加。因此,除湿控制部102就使压缩机30的转速~比控制值高,使流过制冷剂回路20的制冷剂的循环量增加,使流入蒸发器33制冷剂量增加。这样一来,因为流过蒸发器33的制冷剂的流量增加,所以蒸发器33的冷却能力升高,会使集装箱的箱内温度接近设定温度(了邓、!^!)’)。也就是说,能够边将集装箱的箱内温度维持在设定温度)的规定范围内,边提高除湿能力。
[0102]一箱内温度控制的切换一
[0103]接下来,对进行除湿运转时温度控制部101的第一温度控制和第二温度控制的切换做说明。首先,当在除湿运转的过程中吹出温度188比吸入温度高的情况下,控制切换部103就将温度控制部101对集装箱(:的箱内温度的控制从第一温度控制切换到第二温度控制。
[0104]接下来,由温度设定部104将第二温度控制下的集装箱0的箱内温度的设定值设定为第二设定温度1邓’。该第二设定温度1邓’是在第一设定温度中加上固定值即2。。以后得到的温度。
[0105]温度控制部101进行第二温度控制。温度控制部101对压缩机30的转速队主膨胀阀32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便吸入温度接近第二设定温度’。如果吸入温度比第二设定温度I'邓’低,温度控制部101就降低压缩机30的转速I减小主膨胀阀32的开度,减少流过制冷剂回路20的制冷剂的循环量,抑制对箱内空气的冷却,使吸入温度11*8接近第二设定温度I邓’。另一方面,如果吸入温度比第二设定温度I邓’高,温度控制部101就提高压缩机30的转速I增大主膨胀阀32的开度,增加流过制冷剂回路20的制冷剂的循环量,将箱内空气冷却,使吸入温度作8接近第二设定温度I'邓’。
[0106]一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一
[0107]根据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如果在进行除湿运转时出现了吹出温度188比吸入温度11-8高的情况,就根据吸入温度11*8将对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进行的控制切换到第二温度控制上。这里,可以这样认为:在进行除湿运转时出现的吹出温度188比吸入温度1^8高的情况,就是再加热热交换器的影响导致吹出空气的温度出现偏差。因此,如果进行温度控制以使吹出温度达到集装箱的箱内温度的设定值,就存在箱内温度就会过度降低,运输物发生低温障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利用在集装箱的箱内混合得很充分、温度偏差较小的被吸入蒸发器33的空气温度(吸入温度10)对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进行控制。这样一来,就能够防止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过度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运输物发生低温障碍。
[0108]在第二温度控制下,使吸入温度作8的设定值为比第一设定温度I'邓高的第二设定温度1邓’。这里,吹出到集装箱箱内的空气的温度通常比从集装箱箱内吸入的空气低。因此,如果直接用吹到集装箱(:箱内的空气的温度(吹出温度188)的设定值对从集装箱¢:的箱内吸入的空气的温度(吸入温度的设定值进行控制,就存在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过度降低,运输物会发生低温障碍的可能性。在本发明中,在第二温度控制下,将吸入温度1^8的设定值设定为第二设定温度I'邓’,该第二设定温度I'邓’是在第一设定温度I'邓中加上补正值X以后得到的温度。这样做以后,就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过度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运输物发生低温障碍。
[0109]在第二温度控制下,将吸入温度的设定值设定为第二设定温度1邓’,该第二设定温度I邓’是在第一设定温度I邓中加上固定值(+21 )以后得到的温度。这样做以后,就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过度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运输物发生低温障碍。
[0110]〈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0111]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做说明。本第二实施方式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温度设定部104的结构上。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仅对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做说明。
[0112]所述温度设定部104是这样的一种温度设定部。在吹出温度比吸入温度1^8高的情况下,将集装箱的箱内温度的设定值设定为第二箱内设定温度1邓’;吹出温度丁88比吸入温度1^8高的情况下,温度设定部104根据箱外温度10111:和第一设定温度巧!)计算温度的补正值X。
[0113]具体而言,箱外温度10此和第一设定温度I邓的差值与补正值X成正比例关系(参照图8)。因此,如果箱外温度10机和第一设定温度I邓的差值增大,补正值X就增大。不过,补正值X被设定在0.5到2.0这一温度范围内。
[0114]这里,在集装箱的箱内被充分冷却的情况下,吸入温度、吹出温度以及第一设定温度18?基本相同。因此,集装箱(:的温度负荷存在下式所示的关系。
[0115]集装箱温度负荷=11值X (箱外温度10111:-第一设定温度丁邓)
[0116]此外,I!值是表示集装箱的热传递的常数。
[0117]因此,表示加给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的温度负荷的箱外温度!'0机和第一设定温度的差值与从集装箱的箱内吸入的空气和吹向集装箱的箱内的吹出空气的温度差成正比例关系。因为吸入空气和吹出空气的温度差是补正值X,所以能够根据箱外温度1011七和第一设定温度的差值计算补正值参照图8)。
[0118]根据所述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温度控制下,使吸入温度作8的设定值为第二设定温度I'邓’。该第二设定温度I'邓’是在第一设定温度I'邓中加上根据箱外温度…机和第一设定温度计算出的补正值X以后得到的温度。这样做以后,就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过度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运输物发生低温障碍。其它结构、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
[0119]〈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0120]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做说明。本第三实施方式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温度设定部104的结构上。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仅对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做说明。
[0121]所述温度设定部104是这样的一种温度设定部。在吹出温度比吸入温度1^8高的情况下,将集装箱的箱内温度的设定值设定为第二箱内设定温度1邓’;吹出温度丁88比吸入温度11*8高的情况下,温度设定部104根据冷藏运转时的吹出温度11*8和除湿运转开始后的吸入温度作8计算温度的补正值X。
[0122]具体而言,因为冷藏运转时的吹出温度188(也就是说,除湿运转开始前的吹出温度!'88)是在不受再加热热交换器83影响的情况下检测到的温度,所以该吹出空气的温度比较准确。因此,将冷藏运转时的吹出温度188和除湿运转开始后的吸入温度作8的差值作为补正值X。不过,补正值X被设定在0.5到2.0这一温度范围内。
[0123]根据所述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二温度控制下,将吸入温度作8的设定值设定为第二设定温度I'邓’。该第二设定温度I'邓’是在第一设定温度I'邓中加上根据让所述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流入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在所述除湿运转开始前的吹出温度和该除湿运转开始后的吸入温度的差值计算出的补正值X以后得到的温度。这样做以后,就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过度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防止集装箱的运输物发生低温障碍。其它结构、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
[0124]〈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0125]接下来对本第四实施方式做说明。如图9所示,本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吸入流量调节阀92和压缩机30的结构这两点上。此外,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仅对与本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做说明。
[0126]具体而言,本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30并非构成为转速可变,而是在固定的转速下运转。吸入流量调节阀92设置在制冷剂回路20中压缩机30和蒸发器33之间。此外,吸入流量调节阀92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流量调节阀。温度控制部101通过调节吸入流量调节阀92的开度来调节被吸入压缩机30的制冷剂的流量。
[0127]根据所述第四实施方式,因为设置有对被吸入压缩机30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的吸入流量调节阀92,所以通过打开和关闭流量调节阀92就能够调节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的流量。因此而能够调节流过蒸发器33的制冷剂的流量。这样一来,就能够将集装箱¢:的箱内温度调节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其它结构、作用和效果都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
[0128]〈其它实施方式〉
[0129]本发明还可以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到第四实施方式中采用以下结构。
[0130]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到第四实施方式中,温度设定部104设定的是第二温度控制下的箱内温度的设定值(第二设定温度1邓’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这样做,艮口,在第二温度控制下,使箱内温度的设定值为第一设定温度I邓,对吸入温度10’进行补正,使吸入温度10’为从吸入温度中减去补正值X所得到的温度。
[0131]此外,以上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本发明的用途进行限制的意图。
[0132]一产生实用性一
[0133]如上所述,本发明对于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在进行除湿运转时的箱内温度控制有用。
[0134]—符号说明一
[0135]20 制冷剂回路
[0136]30 压缩机
[0137]31 冷凝器
[0138]32 主膨胀阀
[0139]33 蒸发器
[0140]70 吸入温度检测器
[0141]71 吹出温度检测器
[0142]83 再加热热交换器
[0143]101 温度控制部
[0144]103 控制切换部
[0145]104 温度设定部
【权利要求】
1.一种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包括将压缩机(30^冷凝器(31^膨胀机构(32)以及蒸发器(33)依次连接而构成的制冷剂回路(20^和供所述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的一部分直接流入的再加热热交换器(83),该集装箱用制冷装置进行让从集装箱(0的箱内吸入且在所述蒸发器(33)中被冷却被除湿的空气与在所述再加热热交换器(83)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的除湿运转,其特征在于: 该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吸入温度检测器(70)、吹出温度检测器(71^温度控制部(101)以及控制切换部(103), 该吸入温度检测器(70)检测被从所述集装箱(0的箱内吸入到所述蒸发器(33)中的空气的吸入温度 该吹出温度检测器(71)检测通过所述再加热热交换器(83)后被吹到集装箱(0箱内的空气的吹出温度(188), 该温度控制部(101)在进行所述除湿运转时切换着进行第一温度控制和第二温度控制,在该第一温度控制下,根据所述吹出温度(1%)控制所述集装箱(0的箱内温度,在该第二温度控制下,根据所述吸入温度(1^)控制所述集装箱(0的箱内温度, 如果在进行让所述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入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所述除湿运转时,所述吹出温度(1%)比所述吸入温度(1^8)高,该控制切换部(103)就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切换到所述第二温度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温度设定部(104), 在所述第一温度控制下,该温度设定部(104)将所述吹出温度(1%)的设定值设定为规定的第一设定温度汀邓), 在所述第二温度控制下,该温度设定部(104)将所述吸入温度(10)的设定值设定为第二设定温度(1邓’),该第二设定温度(1邓’)是在所述规定的第一设定温度汀邓)中加上补正值X以后得到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设定部(104)构成为:将所述补正值X设定为规定的固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检测所述集装箱(0的箱外温度(化机)的箱外温度检测器(69), 所述温度设定部(104)构成为:根据所述箱外温度(…此)和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丁邓)计算补正值X。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设定部(104)构成为:根据让所述压缩机(30)的喷出制冷剂流入所述再加热热交换器(83)的、所述除湿运转开始前的吹出温度(1%)和该除湿运转开始后的吸入温度(1^8)的差值计算补正值X。
【文档编号】F25D11/00GK104508405SQ201380040389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
【发明者】上野明敏, 藤本祐介, 栗山英明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