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三腔体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681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三腔体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分离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三腔体油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制冷系统中,压缩机通常需要润滑油才能正常运转。压缩机排气中会混有润滑油,通常要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安装油分离器,将润滑油从气态制冷剂中分离出来,以便润滑油能回到压缩机保证其正常运转,并防止润滑油阻碍制冷剂换热,提高压缩机运行效果。

现有的离心式油分离器一般都带有回油毛细管,在实际使用中,回油毛细管一般采用紫铜制成的软质毛细管,回油毛细管将润滑油回流二次使用。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回油效果较差,油质中会混入杂质,容易造成回油毛细管堵塞,对压机的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立式三腔体油分离器。

一种立式三腔体油分离器,包括上筒体、器体、下筒体以及分别设置于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的第一接管、第二接管和第三接管,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外表面设置有第一保护层;所述器体四周设置有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相交处采用CO2焊接方式由第一保护层挤包着第二保护层;所述上筒体顶部圆心位置设置有第一接管;且所述第一接管底端贯穿上筒体进入器体;所述第一接管顶端延伸至第一保护层外;所述上筒体侧面设置有第二接管;所述第二接管延伸至上筒体内部;所述器体上下两面设置有筛网;所述下筒体底部与第一保护层之间的圆心位置设置有第三接管;所述下筒体底部四周设置有安装板。

上述的一种立式三腔体油分离器,所述第一接管、第二接管和第三接管的接头端均设置有对应的橡胶塞。

上述的一种立式三腔体油分离器,除所述第一接管、第二接管和第三接管接头端25mm以内的区域,剩余外表面均喷涂聚酯环氧粉末。

上述的一种立式三腔体油分离器,所述第一接管为直导管,第二接管为L型管,第三接管为U型管。

上述的一种立式三腔体油分离器,所述第一保护层与第一接管、第二接管和第三接管相交处均采用钎焊技术焊接于各接管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油分离器可以将油与气体工质分开,底部的下筒体具有一定储油能力,设置的两层筛网可以彻底过滤掉高压气体所带进来的杂质,高效便捷,而第三接管采用U型管,减少回油过程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CO2焊接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立式三腔体油分离器,包括上筒体1、器体2、下筒体3以及分别设置于上筒体1和下筒体3上的第一接管6、第二接管7和第三接管8,所述上筒体1和下筒体3外表面设置有第一保护层4;所述器体2四周设置有第二保护层5;所述第一保护层4与第二保护层5相交处采用

CO2焊接12方式由第一保护4层挤包着第二保护层5;所述上筒体1顶部圆心位置设置有第一接管6;且所述第一接管6底端贯穿上筒体1进入器体2;所述第一接管6顶端延伸至第一保护层4外;所述上筒体1侧面设置有第二接管7;所述第二接管7延伸至上筒体1内部;所述器体2上下两面设置有筛网9;所述下筒体3底部与第一保护层4之间的圆心位置设置有第三接管8;所述下筒体3底部四周设置有安装板10。

所述第一接管6、第二接管7和第三接管8的接头端均设置有对应的橡胶塞11,橡胶塞11的作用是在油分离器使用前保护内部的工作环境不被污染。

除所述第一接管6、第二接管7和第三接管8接头端25mm以内的区域,剩余外表面均喷涂聚酯环氧粉末,具有极度佳的流平性、装饰性、机械性能和较强的耐腐蚀性。

所述第一接管6为直导管,第二接管7为L型管,第三接管8为U型管,根据功能不同,采用不同的接管,增大工作效率。

所述第一保护层4与第一接管6、第二接管7和第三接管8相交处均采用钎焊技术焊接于各接管表面。

所述第一保护层3和第二保护层4均为一层金属保护框架,可以保护内部上筒体1、下筒体3和器体2,避免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而造成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油分离器可以将油与气体工质分开,底部的下筒体3具有一定储油能力,设置的两层筛网9可以彻底过滤掉高压气体所带进来的杂质,高效便捷,而第三接管8采用U型管,减少回油过程的时间。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