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冷雾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9618发布日期:2021-04-06 12:0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半导体制冷雾化系统,包括雾化室(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雾化室(1)两侧设置制冷半导体(2),在所述的雾化室(1)外部导热区域中心位置设置热敏电阻(3),该系统还包括一控制端(4),在所述的控制端(4)内设置控制电路以及调整电路,所述的控制电路对制冷半导体(2)的工作进行控制,所述的调整电路接收热敏电阻(3)的信号进行处理后反馈至控制电路内,控制电路调整制冷半导体(2)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用于接收调整电路信号的处理单元、用于控制制冷半导体开启与关闭的开关单元以及用于给处理单元与开关单元供电的供电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单元包括型号为tps40077pwp的处理芯片,所述的处理芯片的1脚通过第一电阻后分为三路,第一路连接供电单元的正极,第二路通过第六电容后接地,第三路依次通过第二十一电阻与发光二极管后接地;所述的处理芯片的2脚通过第四电阻后接地;所述的处理芯片的3脚通过第七电容后接地;所述的处理芯片的5脚接地;所述的处理芯片的6脚通过第九电容后接地;所述的处理芯片的8脚分为两路,第一路通过第十七电容与第六电阻后连接于处理芯片的7脚,第二路通过第十八电容后连接于处理芯片的7脚;所述的处理芯片的9脚分为两路,第一路通过第十电容后连接于处理芯片的11脚,第二路接地;所述的处理芯片的10脚与13脚为pwm信号输出至开关单元;所述的处理芯片的11脚通过第一二极管后分为两路,第一路连接于处理芯片的14脚,第二路通过第八电容后连接于处理芯片的12脚;所述的处理芯片的15脚连接供电单元的正极;所述的处理芯片的16脚分为两路,第一路通过第二电阻后连接供电单元的正极,第二路通过第三电容后连接供电单元的正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单元包括型号为sts26n3llh6的第一mosfet管、第二mosfet管以及电感,所述的第一mosfet管的1脚、2脚以及3脚均连接于处理芯片的12脚,4脚通过第三电阻连接于处理芯片的13脚,5脚、6脚、7脚以及8脚均连接于供电单元的正极;所述的第二mosfet管的1脚、2脚以及3脚接地,4脚通过第五电阻后连接于处理芯片的10脚,5脚、6脚、7脚以及8脚均连接于处理芯片的12脚;所述的电感的一端分为两路,第一路连接于处理芯片的12脚,第二路通过第十六电容后接地;所述的电感的另一端分为五路,第一路通过第十三电容后接地,第二路通过第十四电容后接地,第三路通过第十五电容后接地,第四路连接于制冷半导体的4脚,第五路连接于制冷半导体的3脚;所述的制冷半导体的1脚与2脚均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电单元包括电源,所述的电源正极分为四路,第一路通过第一电容后接地,第二路通过第二电容后接地,第三路通过第四电容后接地,第四路通过第五电容后接地,所述的电源的负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制冷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电路包括型号为tl074cn的运算放大器以及用于输入设定值的可变电阻,所述的运算放大器的5脚连接在可变电阻的2脚上;所述的可变电阻的1脚通过第十八电阻后接地,3脚通过第十电阻后连接15vin的电压;所述的运算放大器的6脚与7脚连接;所述的运算放大器的10脚分为三路,第一路通过第十九电容后接地,第二路连接于热敏电阻的1脚,第三路通过第十四电阻后连接15vin的电压;所述的热敏电阻的2脚通过第二十五电阻后接地;所述的运算放大器的9脚与8脚连接;所述的运算放大器的8脚通过第十五电阻后分为两路,第一路通过第十六电阻后接地,第二路连接于运算放大器的12脚;所述的运算放大器的13脚分为三路,第一路通过第八电阻后连接于运算放大器的7脚,第二路通过第二十一电容后连接于运算放大器的14脚,第三路通过第九电阻后连接于运算放大器的14脚;所述的运算放大器的4脚连接于15vin的电压,11脚接地;所述的运算放大器的14脚通过第十二电阻后分为两路,第一路反馈至控制电路,第二路通过第十三电阻后连接于制冷半导体(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制冷雾化系统,包括雾化室,在所述的雾化室两侧设置制冷半导体,在所述的雾化室外部导热区域中心位置设置热敏电阻,该系统还包括一控制端,在所述的控制端内设置控制电路以及调整电路,所述的控制电路对制冷半导体的工作进行控制,所述的调整电路接收热敏电阻的信号进行处理后反馈至控制电路内,控制电路调整制冷半导体的工作状态。通过上述系统,使用制冷半导体进行制冷,并通过热敏电阻检测内部温度并通过调整电路反馈至控制电路,而控制电路调整制冷半导体的工作状态,实现了快速稳定到目标温度且稳定性高,同时使得雾化室内温度均匀,电源利用率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袁辉;李正建;王平杰;李胜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