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气防湿行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73073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气防湿行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制冷压缩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气防湿行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蒸发末端结霜严重、散热风扇故障、节流阀失调等原因,造成蒸发面积的减小,使压缩机回气过热度过小,容易使压缩机带液运行,稀释压缩机的润滑油,长时间运行造成压缩机的磨损严重,严重的导致压缩机报废,给工程安装商和终端用户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气防湿行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分流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并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和安全性能。
[0004]为达此目的,本发明包括:进气基管以及与所述进气基管连通的分离换热管;
所述进气基管设有气液进口和与压缩机组回气管连通的气体出口,所述分离换热管设置在所述进气基管使用状态下的最低位置,且所述换热管远离所述气体出口。
[0005]优选地,所述进气基管的使用状态为沿着所述进气基管的轴向水平安置;
所述分离换热管设置在所述进气基管的下端,所述气液进口设置在所述进气基管的上端。
[0006]优选地,所述分离换热管的中心线与所述气液进口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0007]优选地,所述进气基管内设有与管壁连接的上挡板和下挡板;
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在所述进气基管内交错排列,使所述进气基管内形成S形通路。
[0008]优选地,所述进气基管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分离换热管。
[0009]优选地,所述分离换热管包括:与所述进气基管连通的储液管以及罩设在所述储液管外部的换热管;
所述储液管底部设有排液孔;
所述换热管的侧壁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相对设置,所述进液口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出液口的设置高度;
所述进液口设有进液电控阀门,所述出液口设有出液电控阀门。
[0010]优选地,所述储液管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所述进液电控阀门和所述出液电控阀门电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当所述储液管内的液体高度达到所述液位传感器的设置位置,触发所述液位传感器,使所述进液电控阀门和所述出液电控阀门开启,高温液体进入所述换热管内对所述储液管进行加热,使所述储液管内的液态制冷剂蒸发,形成气态制冷剂进入进气基管内部。
[0011]优选地,还包括:检测模块、判断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进液电控阀门和所述出液电控阀门电连接的开启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进气基管内部的过热度;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进气基管的过热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所述开启模块,用于当判断出进气基管的过热度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开启模块分别开启所述进液电控阀门和所述出液电控阀门,高温液体进入所述换热管内对所述储液管进行加热,使所述储液管内的液态制冷剂蒸发,形成气态制冷剂进入进气基管内部,,调整进气基管内部的过热度。
[0012]优选地,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温度检测单元、压力检测单元、获取单元以及计算单元;
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进气基管的温度;
所述压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进气基管的压力;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由所述温度和所述饱和温度计算得到进气基管的过热度。
[0013]优选地,所述判断模块包括:判断单元和判定单元;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在预设时间段内,进气基管的过热度是否超出过热度区间范围;
所述判定单元,用于当出进气基管的过热度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超出过热度区间范围时,判定进气基管的过热度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0014]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气液混合冷却剂从气液进口进入进气基管,由于液态的冷却剂重于气态的冷却剂,液态的冷却剂进入进气基管后,落入进气基管的底部,而分离换热管设置在进气基管使用状态下的最低位置,使液态的冷却剂进入分离换热管,气态的冷却剂浮在进气基管上部,并流向气体出口,从气体出口进入压缩机组回气管,这样分离出来的冷媒气体能够正确地向各压缩机的回气管进行分流,可以改善压缩机组的效率,与此同时,被分离出来的的液态的冷却剂即冷却油,可以回到压缩机组中,防止压缩机组的压缩腔的油量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提高压缩机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回气防湿行程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回气防湿行程装置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回气防湿行程装置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图1的A部方法图;
图5为检测模块、判断模块、开启模块的示意图;
图6为检测模块、判断模块、开启模块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得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00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气防湿行程装置,请参阅图1、图2、图3并图4所示,包括:进气基管I以及与进气基管I连通的分离换热管;进气基管I设有气液进口 2和与压缩机组回气管连通的气体出口 12,分离换热管设置在进气基管I使用状态下的最低位置,且换热管远离气体出口 12。
[0019]可以理解的是,进气基管I的使用状态下可以是:水平状态使用、竖直状态使用、倾斜状态使用;气液混合冷却剂从气液进口 2进入进气基管1,由于液态的冷却剂重于气态的冷却剂,液态的冷却剂进入进气基管I后,落入进气基管I的底部,而分离换热管设置在进气基管I使用状态下的最低位置,使液态的冷却剂进入分离换热管,气态的冷却剂浮在进气基管I上部,并流向气体出口 12,从气体出口 12进入压缩机组回气管,这样分离出来的冷媒气体能够正确地向各压缩机的回气管进行分流,可以改善压缩机组的效率,与此同时,被分离出来的的液态的冷却剂即冷却油,可以回到压缩机组中,防止压缩机组的压缩腔的油量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提高压缩机的安全性能。
[0020]回气防湿行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分流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并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和安全性能。
[0021]本实施例中,进气基管I的使用状态下为水平状态下使用,进气基管I的使用状态为沿着进气基管I的轴向水平安置;分离换热管设置在进气基管I的下端,气液进口 2设置在进气基管I的上端。
[0022]优选地,分离换热管的中心线与气液进口 2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气液混合冷却剂从气液进口 2进入进气基管1,由于液态的冷却剂重于气态的冷却剂,液态的冷却剂进入进气基管I后,落入进气基管I的底部,而分离换热管的中心线与气液进口 2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液态的冷却剂落入分离换热管中,更好的起到了气液分离的作用。
[0023]为了提高气液分离的效果,进气基管I设有至少一个分离换热管。可以设置多个分离换热管,本实施例中,沿着进气基管I的轴向方向设置多个分离换热管。如果与气液进口 2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分离换热管未能容置全部的液态的冷却剂,未容置的液态的冷却剂向气体出口 12流动,在进气基管I设置多个分离换热管,这些液态的冷却剂又落入分离换热管中,进一步的起到气液分离,使分离出来的冷媒气体能够正确地向各压缩机的回气管进行分流,可以改善压缩机组的效率,与此同时,被分离出来的的液态的冷却剂即冷却油,可以回到压缩机组中,防止压缩机组的压缩腔的油量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提高压缩机的安全性能。
[0024]本实施例中,进气基管I内设有与管壁连接的上挡板7和下挡板8 ;上挡板7和下挡板8在进气基管I内交错排列,使进气基管I内形成S形通路。这样气态的冷却剂夹带着悬浮的液态冷却剂,并随着气态的冷却剂流向气体出口 12,由于设置了上挡板7和下挡板8,气态的冷却剂分别撞击到上挡板7和下挡板8,受到撞击后悬浮的液态冷却剂,落到进气基管I下部的液态冷却剂内,一同落入分离换热管中进行气液分离。
[0025]在本实施例中,分离换热管包括:与进气基管I连通的储液管3以及罩设在储液管3外部的换热管4 ;储液管3底部设有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