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51831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交换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循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制冷/制热循环系统,通过冷凝器和蒸发器进行循环热交换,四通电磁阀是其中的重要元件,然而通常四通电磁阀采用铜质材料制成,这种阀成本较高,并且铜的热导率较高,当流体经过时造成热量损失大,导致影响了循环换热系统的能效,此外,组件数量多,加工复杂,不易进行制冷和制热切换,大大限制了循环换热系统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交换循环系统,结构设计合理,易于实现制冷和制热的高效循环和切换,并且环液循环过程中热损耗小。
[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交换循环系统,包括:四通电磁阀、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单向阀、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
[0005]第一管路一端与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四通电磁阀连接,第二管路一端与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四通电磁阀连接,第三管路两端分别与四通电磁阀连接,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单向阀均设在第三管路上,单向阀位于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第三管路上还设有与单向阀并联的毛细管,毛细管两端分别连接到单向阀两端;
[0006]四通电磁阀包括主阀体和先导阀,主阀体内设有圆柱形的第一腔室,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沿轴向依次设置,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连通管路,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二连通管路,第三开口处设有第三连通管路,第四开口处设有第四连通管路,第一连通管路连接在第三管路的一端,第三连通管路连接在第三管路的另一端,第二连通管路与第一管路连接,第四连通管路与第二管路连接,第一腔室两端分别设有第五开口和第六开口,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滑块,滑块位于第二腔室中部且紧靠腔室内壁,其位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分别位于滑块两侧且分别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与滑块连接,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均与第一腔室内壁密封配合,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带动滑块移动,使得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连通、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连通,或者第一开口和第四开口连通、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连通;
[0007]先导阀包括磁芯外罩、第一导液管、第二导液管、第三导液管、第四导液管、电磁切换机构,磁芯外罩内设有第二腔室,第一导液管、第二导液管、第三导液管、第四导液管分别与第二腔室连通,电磁切换机构通过电磁控制切换第一导液管和第二导液管连通、第三导液管和第四导液管连通,或者切换第一导液管与第四导液管连通、第二导液管与第三导液管连通,第一导液管远离磁芯外罩的一端连接在主阀体的第五开口处,第二导液管远离磁芯外罩的一端连接第二连通管路,第三导液管远离磁芯外罩的一端连接在主阀体的第六开口处,第四导液管远离磁芯外罩的一端连接第四连通管路;
[0008]线圈与电磁切换机构连接,以驱动电磁切换机构工作。
[0009]优选地,先导阀包括:磁芯、磁芯外罩、外罩堵头、导阀端盖、导阀座;
[0010]磁芯外罩具有管状结构,其内部具有第二腔室,且外壁上设有第一开口和导阀连接架;
[0011]导阀座具有由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围成的柱体结构,导阀座上设有第一导孔、第二导孔和第三导孔,第一导孔、第二导孔和第三导孔从第一侧面向第三侧面贯穿,导阀座固定在磁芯外罩内,第一侧面紧靠磁芯外罩的内壁,并且第一导孔、第二导孔和第三导孔位于第七开口处,在第一导孔、第二导孔和第三导孔处分别设有第一导液管、第二导液管和第三导液管,第一导液管、第二导液管和第三导液管通过第七开口伸出磁芯外罩外部;
[0012]磁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并具有柱状结构,其一端设有轴向布置的圆柱弹簧,另一端设有沿轴向伸出的伸出件和导阀簧片,伸出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并与磁芯一体形成,伸出件中部设有通孔,导阀簧片位于伸出件的一侧且与所述通孔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导阀件,导阀件远离导阀簧片的一侧上设有凹口,磁芯位于磁芯外罩内部,导阀件抵靠导阀座的第三侧面,使得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与所述凹口连通,并且第三导孔与磁芯外罩内腔体连通;
[0013]外罩堵头固定在磁芯外罩的一端,其紧靠圆柱弹簧远离磁芯的一端;
[0014]导阀端盖包括圆形盖体和第四导液管,第四导液管固定在圆形盖体中部,圆形盖体固定在磁芯外罩远离外罩堵头的一端,第四导液管一端贯穿圆形盖体与磁芯外罩内的第二腔室连通;
[0015]当外罩堵头通电时,磁芯可在磁芯外罩内部沿轴向移动,使得第三导孔和第二导孔与所述凹口连通,第一导孔与磁芯外罩内第二腔室连通。
[0016]优选地,导阀座第一侧面为弧面,其上设有呈三角形布置的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第三侧面为平面,其上设有呈直线布置的第四孔、第五孔和第六孔,第一孔与第四孔连通,第二孔与第五孔连通,第三孔与第六孔连通。
[0017]优选地,第一孔的孔径为R1,第二孔的孔径为R2,第三孔的孔径为R3,第四孔的孔径为R4,第五孔的孔径为R5,第六孔的孔径为R6,Rl = R2 = R3 > R4 = R5 = R6。
[0018]优选地,毛细管内径为lmm-2mm,和/或长度为0.5_lm。
[0019]优选地,单向阀采用球形单向阀。
[0020]优选地,第一热交换器采用翅片盘管式热交换器,和/或第二热交换器采用翅片盘管式热交换器。
[0021]优选地,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均采用亲水铝箔翅片式热交换器。
[0022]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热交换循环系统,第一管路一端与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四通电磁阀连接,第二管路一端与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四通电磁阀连接,第三管路两端分别与四通电磁阀连接,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单向阀均设在第三管路上,单向阀位于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第三管路上还设有与单向阀并联的毛细管,毛细管两端分别连接到单向阀两端。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热交换循环系统,四通阀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加工,通过四通电磁阀的工作,容易实现制冷和制热的高效循环和切换,并且循环液循环过程中热损耗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交换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四通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的先导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3的导阀座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至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交换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四通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先导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导阀座的仰视不意图。
[0028]参照图1至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交换循环系统,包括:四通电磁阀、压缩机3、第一热交换器4、第二热交换器5、单向阀6、第一管路7、第二管路8、第三管路9 ;
[0029]第一管路7 —端与压缩机3连接,另一端与四通电磁阀连接,第二管路8 一端与压缩机3连接,另一端与四通电磁阀连接,第三管路9两端分别与四通电磁阀连接,第一热交换器4、第二热交换器5和单向阀6均设在第三管路9上,单向阀6采用球形单向阀,其位于第一热交换器4和第二热交换器5之间,第一热交换器4和第二热交换器5均采用亲水铝箔翅片式热交换器,第三管路9上还设有与单向阀6并联的毛细管91,毛细管91采用紫铜管,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