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系统及气液分离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185148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消音室22a中,声波经消音室22a的室壁多次反射,反射声波与入射声波可能将发生干涉相消,噪音声波能量减小;
[0036]之后,气液两相制冷剂经通孔210流入气液分离室22b,其在通孔210中的流通截面小于在消音室22a中的流通截面,经历第二次流通截面变化,由于联结阻抗的影响,噪音更进一步减小。
[0037]因此,经上述三次消音后,气液两相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的噪音得到较大减小。作为一种变形例,在不影响气液两相制冷剂流动的前提下,还可在消音室22a的室壁涂覆消音材料来增强消音效果。
[0038]如图2所示,隔板21中仅设有I个通孔210,此仅为示例。通孔210所占隔板21的面积会影响气液两相制冷剂能否在消音室22a内充分消音,如果通孔210所占隔板21的面积较大,气液两相制冷剂会快速穿过通孔210进入气液分离室22b而不能得到充分消音;如果通孔210所占隔板21的面积较小,气液两相制冷剂不能及时进入气液分离室22b而实现气液分离,这会影响压缩机的正常工作。因此,作为一种变形例,应合理设置通孔210所占隔板21的面积,满足消音及气液分离的需求。因此,可在隔板21中设置较多个通孔210,或增大单个通孔210的开口面积。
[0039]参照图2,流入管23设置在消音室22a顶部壳体中,对应地在消音室22a顶部壳体中设置有贯穿孔供流入管23插入并固定,这相比于将流入管设于消音室侧壁壳体中的方案相比,装配工艺简单,在水平方向占用布置空间小。其中流入管23具有伸入消音室22a内的第三管口 230,第三管口 230对准隔板21除通孔210之外的区域,这样从第三管口 230输出的气液两相制冷剂不会立即流入通孔210,而是先在消音室22a内得到充分消音后再经通孔210流出至气液分离室22b,这可获得较佳的消音效果。
[0040]作为一种变形例,在满足第三管口对准消音室内所述通孔之外的区域时,就能够获得较佳的消音效果,而不限于第三管口对准隔板的方案。
[0041]参照图2,流出管24整体大致呈U型。第一管口 241位于气液分离室22b内并靠近隔板21,从气液两相制冷剂中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靠近隔板21,压缩机工作时通过流出管24吸收气相制冷剂进入第一管口 241,并最终到达压缩机内。同时,液相制冷剂会沉降在气液分离室22b的底部,与压缩机机油混合互溶。第一管口 241对准气液隔板21但不对准通孔210,确保从通孔210进入气液分离室22b内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先行分离,防止气液两相制冷剂直接通入第一管口 241。另外,由于分离后的气相制冷剂位于气液分离室22b的上部,因此第一管口 241靠近隔板21,气相制冷剂能够充分流向第一管口 241。
[0042]作为一种变形例,第一管口对准气液分离室内除通孔之外的区域。
[0043]流出管24大部分管体位于气液分离室22b内,流出管24浸入气液分离室22b底部的机油中的管体设有回油孔243,回油孔243位于呈U型的流出管24的底部。在压缩机工作时,少部分机油通过回油孔243随气相制冷剂进入压缩机,机油对压缩机起到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保证压缩机安全运转、降低摩擦等能耗。需要说明的是,回流至流出管24内的机油中会混合少量液相制冷剂,该少量液相制冷剂在进入压缩机之前,大部分会因高温而气化为气相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内的液相制冷剂量很少,不会对压缩机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0044]进一步地,流出管24穿过隔板21且通过第二管口 242伸出消音室22a,并接入压缩机进气管道。第二管口 242穿过消音室22a顶部的壳体伸出,装配工艺简单,在水平方向占用布置空间小。流出管24位于消音室22a内的管体中开设有防虹吸孔244,防虹吸孔244用于在压缩机不工作时将流出管24内因虹吸现象流向第二管口 242的机油引出至消音室22a,机油最终流回气液分离室22b,避免了机油在压缩机不工作时继续流向压缩机。
[0045]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位于所述壳体内且由隔板隔开的消音室及气液分离室,所述消音室位于气液分离室上方,所述隔板中设有连通所述消音室和气液分离室的通孔; 流入管,连通所述消音室且从所述消音室内伸出; 流出管,具有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室内的第一管口及从所述壳体中伸出的第二管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口穿过所述隔板经所述消音室从所述壳体中伸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管浸入所述气液分离室内的机油中的管体设有回油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管位于所述消音室内的管体中开设有防虹吸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管具有伸入所述消音室内的第三管口,所述第三管口对准所述消音室内所述通孔之外的区域。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口对准所述气液分离室内除通孔之外的区域。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口从所述消音室顶部的壳体伸出。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管设置在所述消音室顶部壳体中。9.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及压缩机; 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在所述冷凝器与压缩机之间,所述流入管接通所述冷凝器的输出口,且所述第二管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气液分离器,其中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且由隔板隔开的消音室及气液分离室,所述消音室位于气液分离室上方,所述隔板中设有连通所述消音室和气液分离室的通孔;流入管,连通所述消音室且从所述消音室内伸出;设于所述壳体的流出管,具有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室内的第一管口及从所述壳体中伸出的第二管口。本技术方案的气液分离器包括消音室及气液分离室,兼具消音及气液分离功能,消音室集成在气液分离器中,尺寸小且不会额外占用整车布置空间,成本较低。
【IPC分类】F25B43/00
【公开号】CN204854092
【申请号】CN201520522294
【发明人】龚智方, 尹晓燕, 刘杰, 王天英
【申请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