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可霉素废菌渣的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50527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林可霉素废菌渣的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菌渣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可霉素废菌渣的处理 工艺。
技术背景林可霉素废菌渣被国家列入危险废物名录,主要原因有抗生素残留,近年 来,该类菌渣被视为抗生素生产中的固体废物,烘干后,"收到基低位发热量"3600-3800Kcal/Kg而被混入煤中作为燃料处理掉。林可霉素菌渣干品含有38% 以上的蛋白质,全国林可霉素生产中每年形成2万吨以上干菌渣,燃烧是国内 同行通用方法,造成蛋白质资源极大浪费。林可霉素生产中形成的高浓度废水,国内同行均采用厌氧产生沼气,再经好氧、絮凝沉淀、达标后排放。而过滤工序产生的湿菌渣平均含2500单位/公 斤的林可霉素,烘干后的菌渣每公斤含2克林可霉素,这就是所谓的抗生素残 留。如果湿菌渣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也能发酵产生沼气,但后患无穷,因 日积月累,厌氧设施中会有大量菌渣残留沉淀,污泥颗粒被置换,抗生素残留 抑制微生物活动,COD除去率下降,产沼气量减少,厌氧设施降解负荷率下降。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林可霉素菌渣作为资源再利用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研究, 反复实验,成功地创造出一条林可霉素废菌渣综合利用的新路子,为此,本发 明的目的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菌体蛋白资源,促进厌氧发酵,增加林可霉素 高浓度废水产生沼气的产量的林可霉素废菌渣处理工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处理工艺为 1、将林可霉素废菌渣、EM菌液、酒精酵母培养液按100: (0. 5-1. 5):(3-5)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固态厌氧发酵96小时以上,以革除菌渣中 抗生素残留;2、 将上述发酵料用水配成10-30%的混悬液搅拌均匀,经机械高速剪 切破碎,成为剪切液,所述剪切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将网状菌丝剪切为"杆 菌"状,经化学检测化学需氧量C0D5000以上;3、 将剪切液和林可霉素高浓度有机废水按10-40: 100的比例混合放 入罐中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有效降解清除林可霉素菌渣中的抗生素残留,为菌渣利 用扫清道路;通过机械高剪切力,将林可霉素菌渣进行粉碎,并应用通过显微 镜观察,将菌丝由网状经高速剪切机械处理为"杆菌"状,使COD从3000提高 5000以上。产气率提高30%以上,而不影响厌氧系统COD去除率、PH、降 解率、污泥排放等指标,设施运行正常;通过以上技术,将菌渣剪切液和高 浓度有机废水混合进行厌氧发酵,使沼气产量提高3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处理工艺为 1、将林可霉素废菌渣、EM菌液、酒精酵母培养液按100: (0. 5-1. 5): (3-5)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固态厌氧发酵96小时以上,以革除菌渣中 抗生素残留;2、将上述发酵料用水郞成10-30%的混悬液搅拌均匀,经机械高速剪 切破碎,成为剪切液,所述剪切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将网状菌丝剪切为"杆菌"状,经化学检测:化学需氧量C0D5000以上;3、将剪切液和林可霉素高浓度有机废水按10-40: 100的比例混合放 入罐中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以下的步骤实现的1、菌渣序处理,清除抗生素残留技术过程① 、酒精酵母培养液按某酒精厂一级种子罐配方培养24小时,酵母数每亳 升1.5亿个以上备用;② 、EM原液市场有售;③ 、抗生素菌渣,取自林可霉素过滤工序,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林 可霉素废菌渣为新鲜,放置24小时以上即会变质发酸,不可再用; 、林可霉素菌渣:酵母液:EM原液比例为100: (5-3) : (0. 5-l)直接混合均匀,隔氧厌氧发酵96小时以上,以革除菌渣中抗生素残留;经检测林可霉素 含量为0;该菌渣长时间贮存(实验期3个月)不会变质.实验证明,抗生素残留对 沼气生产影响极大,彻底清除抗生素残留是关键; 、林可霉素菌渣常温下放置24小时以上就会变质,时间越长,变质发臭越 严重,气味令人难以忍受;国内有专利如专利号200510012998. 8利用EM菌对 抗生素菌渣作无害化处理,可降解抗生素残留,物料产生让人可以接受的酸香 味;而用本发明酒精酵母加EM菌液对菌渣作无害化处理,物料产生让人愉快的 醇香味,无害化处理时间越长,下一道工序产沼气量越多.⑥、以林可霉素菌渣100份,酒精酵母培养液5份为固定值,对EM原液加 入量进行优选,实验证明EM原液少于0. 5份影响抗生残留的清除,1份为最好,2 份加入量与1份效果基本一致,因而EM原液选用1份以利降低成本;2、高速机械剪切程序 本发明借用机械力量对菌丝进行"粉碎",使用的高剪切机械采用中外合资 上海威宇机械电子有限公司高剪切混合乳化机,转速越高,剪切时间越长,用 显微镜观察,菌丝剪切效果越好,下工序发酵生产沼量产量越高。例如500亳 升20%菌渣液,8000-10000转/分钟,30分钟可以剪切完毕,通过显微镜观察, 林可霉素菌丝由网状转变为杆菌状;通过化学检验,化学需氧量COD高于5000, 这两项技术把关,确保本发明顺利实施。 3、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本工序为普通的厌氧发酵,污泥和废水取自药厂污水处理站,2.5公斤污泥 与15公斤高浓度有机废水(COD8000)混合均匀,分别装入5套厌氧发酵设施, 每套3.5公斤。① 、取所述剪切液150亳升(含30克湿渣),加入l号罐;② 、取所述剪切液300毫升(含60克湿渣),加入2号罐;③ 、取所述剪切液450毫升(含90克湿渣),加入3号罐; 、取所述剪切液600毫升(含120克湿渣),加入4号罐; ⑤、5号罐未加所述剪切液,相同环境;每6小时观察记录产沼气量;⑥、重复多次上述步骤,规律一致;A、 80小时统计产气量,5号(不加菌渣)最高;B、 200小时统计产气量,2号产气量最高,比不加菌渣的5号罐产气量多30%;C、 1号与3号产气量无明显差别D、 4号产气量最低,污泥膨胀,出水悬浮物增高,导致下工序无法处理; F、本发明选用相对于加入所述剪切液300毫升的2号罐生产沼气,产沼 气量与对照相比,增产30%;效益最高。 实施例1:林可霉素菌渣100份,EM原液0.5份,酒精酵母培养液5份。1、 将酒精酵母培养液按某酒精厂酒精生产中一级种子罐配方和工艺操作, 培养24小时,以镜检计数,酵母数每亳升1. 5亿个以上,备用;2、 将0.5份EM原液(市场上购进的合格品)混入5份酒精酵母培养液中 搅均匀;3、 将步骤2的混悬液倒入100份菌渣中常温搅拌均匀;4、 装入溶器压实,隔氧,培养96小时以上;5、 取样送化验室,检验林可霉素残留;6、 将发酵物用自来水配成20%混悬液;7、 使用高剪切混合乳化机,8000-10000转/分高速下剪切粉碎菌渣30分 钟;8、 镜检为"短杆菌"状,化验室检验化学需氧量C0D5000以上;9、 将剪切液和林可霉素高浓度有机废水按10-40: 100的比例混合放 入罐中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10、固定其它条件,改变酒精酵母投放量5% 、 4% 、 3%,分别实验,以5% 投放量为最优工艺。 实施例2林可霉素菌渣100份EM原液1份 酒精酵母培养液5份实施方法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产生的醇香味增浓,总体效果优于实施例1 (产沼气量并无明 显增加)。实施例3林可霉素菌渣100份 EM原液0. 5份 酒精酵母培养液5份实施方法同实施例1,但使用高剪切机械选用高速2万转/分以上,剪切 25分钟,显微镜观察,菌丝被剪切得更短,样品检测C0D超过5700效果更好。
权利要求
1、一种林可霉素废菌渣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工艺为a、将洁霉素废菌渣、EM菌液、酒精酵母培养液按100∶0.5-1.5∶3-5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固态厌氧发酵96小时以上,以革除菌渣中抗生素残留;b、将上述发酵料用水配成10-30%的混悬液搅拌均匀,经机械高速剪切破碎,成为剪切液,所述剪切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将网状菌丝剪切为“杆菌”状,经化学检测化学需氧量COD5000以上;c、将剪切液和林可霉素高浓度有机废水按10-40∶100的比例混合放入罐中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林可霉素废菌渣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林可霉素废菌渣为新鲜,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可霉素废菌渣的处理工艺,该工艺为将洁霉素废菌渣、EM菌液、酒精酵母培养液按100∶(0.5-1.5)∶(3-5)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固态厌氧发酵96小时以上,以革除菌渣中抗生素残留;将上述发酵料用水配成10-30%的混悬液搅拌均匀,经机械高速剪切破碎,在显微镜下观察,将网状菌丝剪切为“杆菌”状,经化学检测化学需氧量COD5000以上;将剪切液和林可霉素高浓度有机废水按10-40∶100的比例混合放入罐中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本发明切实可行,产气率提高30%以上,而不影响厌氧系统COD去除率、PH、降解率、污泥排放等指标,设施运行正常。
文档编号C02F3/28GK101323862SQ20081014086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4日
发明者冯剑波, 屈凌波, 张小贝, 张永杰, 张立华, 晴 赵, 郭春霞 申请人:南阳普康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